评分及书评

4.8
178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健康无价

    正所谓健康无价,一看这个书名 “通识讲义”,就情不自禁下定决心要快速掌握医学知识,以提升自己对健康和自已身体的认知:1. 单纯地延长存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维护患者的尊严,支持患者的生活意义,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医学最重要的使命;2. 用最好的医术和经验,确定和实施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实现患者的长远利益,保护患者生命质量的医生,才是好医生;3 感冒病毒会不断地刺激我们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也因为这种刺激,变得越来越强大,就可以抵御更严重的疾病了,应该说,孩子每次感冒都能让他的免疫系统变强一次;4. 损害人体免疫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烟酒过度、精神压力、偏食等等;5. 增强免疫力的方法(也是大家最想知道的答案):a. 认真打疫苗,b. 善待内共生,c. 得小病可以提高免疫力.6. 精彩内容太多,请大家细读....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组织的相通性》

      《医学通识》富有包容疾病的能力是谓健康 — 修复、代偿人体这家公司充满折中与妥协的方案(疾病),只为求得生存与延续。有利益(进化)更有随之而来的风险(代价)也成就了先天的不完美,总裁在内(免疫力、修复力)要做的只是尽力弥补这份远古的不完美。外部只能寄托于审计、咨询(医学、体外的代偿机制)公司来延长企业的盈利时长,所以他们不太干预企业的问题(症状、自我保护机制)更在意形成问题的原因(致病因素)。合作是风险利益共担的协作,对抗是彼此的损失与盲目。免疫疗法 “重启” 自身免疫系统增强 “内力”、主动感染细菌或者利用细菌毒素、威廉。科利、(斯坦曼博士、治疗且延长自己生命、案例死后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耻辱(局限)的 1949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前脑叶切除术治疗精神疾病脑死亡(非体征异常的生命终结):不可逆的深度昏迷、无自主呼吸、脑干反射全部消失和脑电波消失。符合以上全部标准,并在一定时间内反复测试、多次检查,结果无变化即可宣告病人脑死亡,也就是病人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除了 “心意” 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和不可替代性,人们不愿意接受这个标准也许仅仅是因为它对于俗人来说不够直观。“如果找不到无序的理由,那就先用规则去恢复有序”—《伍连德》篇反腐的主动申报,有了范围就可以区分界外。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阿图・葛文徳 “疾病不是突然发生,是突然发现的。”             如果你真的惧怕死亡,你该欢庆已有的生命。更该恐惧的是只违心的活过。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医学让人健康

        医学让我们更加健康,更加积极,更加美好地活着。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怎样正确看待生命、看待健康、看待疾病。

          通过学习课程我们能够更好的看待生命、看待健康、看待疾病。我觉得一个人不管生了什么样的病,心态真的很重要。身边有亲友因为去医院检查,一看到检查结果整个人就不好了,发脾气,焦虑不安,最后病情恶化。有时候把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自身却没有没做多大改变,比如很多医生都会建议患者,治疗期间戒烟戒酒,饮食清淡,但他们就是不听,导致病情越来越加重,这时候后悔已经迟了。年轻的时候就要对自己好一点。我们总是为了太多遥不可及的东西去奔命,却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不过就是灯火阑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加上健康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人生。无论你赚钱是多是少,经历的事情是好是坏,健康最重要,没有了健康其他都是零。

            转发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知升级提升自我,少不了要读一本像这样的医学通识讲义

            认知升级提升自我,少不了要读一本像这样的医学通识讲义首先,医学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为人服务这一点的,医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人类为什么会生病?基因不完美,器官不完美,适应能力不完美,所以存在出错率产生各种疾病。薄世宁医生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列举大量病例,另这本医学问题透彻易懂,不仅刷新了认知,开阔了眼界,也引发了一些不曾有过的思考。比如关于临终前的病人,家属该不该提前告诉病人,让病人知道这一情况,让病人有机会留下遗言。我知道的是大多数家属都会瞒着病人,作为病人,我情愿知道自己真实情况,哪怕是最不好的,这样就能了解那种感觉,然后写个感想或者什么别的,总算活的清清楚楚,没的明明白白。作为家属,现在我就会去和家人讨论这个问题,看他们怎么想,怎么选。最后,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上,我们需要做的有很多,而了解医学基础知识是第一步,也非常必要的一步。: 让你健康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当你掌握了一定的医学知识,了解了医学的智慧,你一定会有以下三个不同。第一个不同是你会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护神。如果你理解了人类进化和疾病的关系,并且善加利用,那么走向一个健康又享受的百岁人生便不是奢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时能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者仁心,有时能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去安慰本书通过医生的专业视角,阐述了健康、疾病、医疗的本质。医学的发展从来都是围绕着为人服务这一点,医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甚至对立的,医学的本质就是戴上科学的手套,表达关怀的仁爱。医者仁心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而且医疗从业者最崇高的愿景和追求。这对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怎么理解现代医学、怎样理解疾病、怎样理解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启发和帮助。医学同时蕴含着科学性和严谨性,人文性和关怀性。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维护患者的尊严,支持患者的生活意义,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样是医学的重要使命,是医学中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不关心人的科学是冷酷傲慢的,没有科学依据的关怀是可怕的滥情。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仅要有高明的医术,科学的探索精神,更要有普及医学知识的担当和关怀病人的爱心。在医患关系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从医生的专业角度和人文视角来重新认识和理解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改变我们固有的认知。医疗活动的本质不是消费,医生和患者不是简单的消费者和服务者的关系,因为医患的共同敌人是疾病,所以医患关系的实质是联盟,是共同面对疾病的协同作战联盟。病人需要给予医生信任和尊重,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医生需要给予病人尊重和关怀,充分考虑病人的诉求。生病了别怕,有我背着你,你抱紧我,咱们一起努力。

                4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该书从健康、疾病的基本原理出发,引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和文献,融入了大量的前沿知识,阐明了深奥的科学道理。通过医生的视角,讲述健康、疾病、医疗活动的本质。从现象到本质,从科普到认知,读者不仅可以掌握大量有现实意义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从观念和认知上提升自我。该书对医学发展史上重大的技术和理论进步也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但又不是简单的复盘,而是追溯历史背后的逻辑,以及这些进步和今天的医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每项复杂的理论和技术都用一种很形象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分析,不仅透彻,而且易懂。书中提到的 “应该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疾病与人终生相伴”“医学的科学与人文相伴而行” 等许多观点也是大多数医务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很值得将这些最朴素、最科学的观念普及开来,增加人们对于医学、对于生命的理解。格式引文:薄世宁著.【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中信出版集团.2020:3.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lXmDUgrCK4GhIAW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医学有局限,好医生会缩小这种局限。

                  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你愿意去医院么?我去过,但是都没有解决问题,最后都是靠时间治愈。当然这个治愈一部分是自身免疫力起了作用(修复),另一方面可能是其他细胞和器官承担了病灶那部分工作,让身体暂时觉得正常了(代偿)。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去医院是找安慰的,但是一项项冰冷的例行检查又打消了这种积极性,有些拖到问题消失,有些拖到问题加剧。所以你需要读一读本书,感受一下医学的温暖与进步,消除某些错误认知,活着不是目的,有尊严的活着才是。医生的经验和判断会决定一个病人此后生活的质量而不单纯是生命的长度。像薄世宁这样的医生越多,医院越会充满温情、理解与爱。医学有局限,好的医生缩小了这种局限,放大了人文与关怀。医学永远在继承和叛逆中发展,我们在阅读后有病治病,没病健身。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医学的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第一部分:关于疾病。1. 人为什么会生病?人类的进化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比如我们的基因、器官和适应能力,而这些不完美,就是导致疾病伴随终生的原因。人体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这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当中,形成的一种对抗损伤和疾病的自我保护机制。自我修复功能,是人类战胜疾病的终极武器。人体免疫系统就是人的健康维护体系,没有了免疫系统,再先进的医疗手段也无束手无策。三种方法可以帮我们建立或者维持良好的免疫力。第一,认真打疫苗。第二,善待共生的细菌。第三,正确看待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不严重的感染。2. 如何看待病和症状的关系?病是人体出问题了,但是症状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正确区分病和症状十分重要。症状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提醒 “我生病了”,还能主动对抗疾病,甚至能预防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严重异常情况,这些都是人体进化出的自我保护机制,是生命的本能。但是如果症状反应过度了,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正确的思路是:从病入手治疗,对症状适度干预。3. 为什么慢性病在早期却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之所以我们没法及时发现疾病,就是因为我们体内的代偿机制在发挥作用,当某一部位或者器官出现问题时,其他部位或者器官会进行代替、补偿,以让人体持续 “正常” 完成工作。当有一天,其他部位代替不了、补偿不了的时候,疾病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代偿机制的好处和坏处,一方面维持了身体正常工作,另一方面隐藏了病情。4. 人体与细菌的共生关系:人体为细菌提供了营养和生存环境,细菌不仅可以帮助人类抵御其他有害菌的攻击,帮助人体合成实现生理功能必需的一些关键物质,还可以锻炼人体的免疫系统。但是,一旦打破这种共生就会带来疾病。如何保护这种共生关系:少吃抗生素,不要过度干净,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少吃糖。4. 疾病的预防: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按时体检,定时筛查,做好预防;戒烟限酒,减肥,多运动,多吃全谷物食品、蔬菜、水果、豆类,少吃糖,少吃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让你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健康。第二部分:关于医疗活动和医生 1. 医疗的本质和双重性格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自我修复,是人类战胜疾病的终极武器。医疗手段的支持,就是为自我修复赢得时间、创造条件,等待自我修复系统最终发挥作用并战胜疾病。医学不仅要看病,更要看人,有了人文的科学才是真科学。不仅要看态度,还要关注科学性,有了科学的人文才是真人文。科学赋予人文以力量,体制用温情推动更多人享受医学的福祉。医学从来都是科学与人文相伴而行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傲慢,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滥情。2. 医学演化的 13 个里程碑和 6 个改变医学的大医生 略 3. 正确认识医疗活动⑴医生诊断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 提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高手的三个特点: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敢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随时保持开放性思维,有快速转变思维的能力;有发现和利用反常疑点的能力。⑵治疗就是用医学上的客观指标去逼近患者的主观需求。⑶医院这种组织形式,无论是从分工协作、能量匹配和利用,还是从信息流动和传承等层面来看,都让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了极致,它是当之无愧的医疗服务中心。⑷公共卫生是性价比最高的健康工程。第三部分:医患关系的实质:联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其实付出的不仅仅是医生,病人也是积极主动的,是有贡献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患双方各具优势,且优势互补。医生具有技术优势,掌握诊断技术,可以探究病因、预后、提供治疗方案及预防策略。也就是说,医生知道该怎么过河。患者的优势是了解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患者可以向医生提供本人生活习惯和其他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的关键信息,并反馈治疗的体会。医患共同决策减少选择失误。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医学永远释放着光,这道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在搀扶和彼此的鼓舞中成长。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预防大于治疗

                      该书从健康、疾病的基本原理出发,引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和文献,融入了大量的前沿知识,阐明了深奥的科学道理。通过医生的视角,讲述健康、疾病、医疗活动的本质。从现象到本质,从科普到认知,读者不仅可以掌握大量有现实意义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从观念和认知上提升自我。该书对医学发展史上重大的技术和理论进步也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但又不是简单的复盘,而是追溯历史背后的逻辑,以及这些进步和今天的医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每项复杂的理论和技术都用一种很形象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分析,不仅透彻,而且易懂。书中提到的 “应该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疾病与人终生相伴”“医学的科学与人文相伴而行” 等许多观点也是大多数医务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很值得将这些最朴素、最科学的观念普及开来,增加人们对于医学、对于生命的理解。书中引用了大量鲜活的病例,有的是医学发展史上比较典型的,有的是薄世宁亲自治疗的,有的是他的同学、同事、同行提供的。通过病例展开论述,让整本书生动鲜活,此乃本书的亮点之一。毫无疑问,医学理论和技术在朝着越来越深入的方向发展,但是它永远不会背离 “以人为本”“为人的健康和生命服务” 的基本宗旨。十九大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所以,为人民提供科学的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认知,提高健康素养,是目前每一个医生应该努力去做的。医学是为人服务,这一终极目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为病人治病,用心去关爱病人,同时也应该把医学的真知普及给人们,提高主动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对自己的身体了解吗?怎么正确应对疾病

                        为什么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答案一定超出你的想象。医疗的本质是什么?怎样面对死亡?这是值读的一本书,一定受益匪浅。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敬畏医学的前提是了解其科学性

                          于非专业人员而言,对医学以及医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年龄是个最大的产量:年轻时 “云淡风轻”,持无所谓的心态;中年以后逐渐产生敬畏心理,尤其是感受到身体的变化:抵抗力低、睡眠质量差、普通感冒发烧好的慢……;年岁再长,甚至有 “韶华易逝、不再年少” 的感叹…… 但中年及以后,对健康的关注与保持健康的心态、饮食、生活习惯等却有失科学,要么 “自成一家”,要么 “眉毛胡子一把抓”…… 所以才有对医学的质疑派和一掷千金乱买保健品派…… 对医学的科学认知是每个人必修的一门科普知识,感谢薄世宁的《医学通识讲义》,使我第一次科学、系统的了解了医学知识,谢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薄医生博士后后后早日实现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医学永远释放着光,这道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在搀扶和彼此的鼓舞中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预防大于治疗

                              医学,面对的是复杂的生命现象,既是最新科学技术的主战场,也是人类自我关怀和探寻生命意义的最前沿。人在一生中,难免要面对疾病的来临与生命的诘问,以医学的思维面对自我,以科学的方式关爱家人,才是对自己与家人真正的爱。作者薄世宁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科副主任医师,在一线工作近 20 年的他,每天面对的是时间急迫、状况棘手、病症复杂的重症患者,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努力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基于从医多年的经验与思考,他完成了这部医学通识作品,并希望通过这本书普及医学常识,进而探讨医学的本质、医生的角色与生命的意义,并跨越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认知鸿沟。本书探讨了生命、医学、医生、疾病、治疗、病患等话题。从医学的基础共识、疾病的缘起,到医疗活动的实质、医学的重大里程碑…… 面对疾病,人人都该上一次医学院,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医学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其实我们对医学知道的很少,误解很深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其实我们对医学知道的很少,误解很深人吃五谷杂粮,就会生病就医。看起来是及其普通的事情,但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我们对医学有很多的误解,对医生也有很多的误读。所以作为一个每天吃五谷杂粮的人,必备一些医学常识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感冒其实是自己好的,医治感冒的方法都是对症下药,缓解症状,对身体起到支撑的作用,然后给身体的免疫力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免疫力帮助身体自动恢复。不光感冒,人体的疾病基本上都是靠自愈的,一切的医学手段和方法都是服务于这个自愈的系统。同时,每个人体都是独特且复杂的,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医疗手段治疗所有人,只能用大多数的方法治疗大多数病症,由此病人把个人信息全面且准确反馈给医生,让医生能对症下药很重要。类似这样的知识点书里很多,读一读对我们更好的高效就医有很大的帮助。病人和医生是队友,是盟友,是一起和疾病战斗的战友,薄世宁老师讲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医生治病,其实是背着病人过河的一个过程,两个人要有配合和合作,才能一起安全渡河。人体并不是 “健康干净” 的,病菌和人体是长期共生共存的,相爱相杀,直到死亡,人死了,寄生在人体里的病菌也死了,所以,其实病菌也不希望人死是不是很反常识。哈哈,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推荐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本《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必定收获满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人都应该学点医学知识,这本书值得推荐!

                                  之前学完了薄老师的《医学通识 50 讲》,受益匪浅,现在看到这本书,迫不及待的就看了,虽然还没看完,但我知道我不只会看一遍,因为太有用了。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难懂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我们。我是个医学生,现在从事肿瘤筛查工作,经常接触到很多肿瘤病人和体检人群,也会给大家科普一些健康相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的感触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学点医学知识,就像老师说的:“当你去看病,如果你能准确描述症状和病史,更确切地说,你能跟医生沟通 5 个方面的问题,那么同样跟医生面对面 3 分钟,你利用医疗资源的效率是别人的 20 倍。一句话,只要你知道了医学的秘密和智慧,你就可以做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护神。” 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人,大家一起来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0年第十一本书

                                    这是一本去年就买了但是一直没有读的书,正好趁着现在这段非常时期来补一下自己的医学知识。结果就是发现了大宝藏,可以算是今年到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符合自己对好书的所有标准。首先是易读性。完全不要被书名吓到,这本书的文字浅显易懂、逻辑脉络清晰明了、特别是书中有大量的生动案例(不少还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所以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其次是严谨性。毕竟是一本科普类书籍,所以在这点上的要求要比其他书籍高一些,但是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翔实的数据调查、严肃的文献引用都完全达标。再次是知识性。我的愚见是一本书的知识性分三个层级。初级是破除俗知俗见、中级是扩展知识边界、高级是将知识提炼出的思维模型运用到生活和其他行业中去。这本书在这三层上都做得非常出色,特别是每一章节最后的金句,已经算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如果只做到上述几点,那还算不上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因为缺少了最后的那一点温度感。不得不说这是一本相当有 “温度” 的书,不管是里面提到的人物、还是讲到的故事,都特别鲜活、让人印象深刻,已经好久没体验到读一本书心绪起伏的状态了,没想到是通过读一本严肃科普读物再次获得,中间有几次鼻子发酸、心生感慨,不管救治成功还是失败,那种人性的闪光是最最珍贵的。在这个 “长假寒冬” 读这么一本书倍感温暖,也向身边所有的医生朋友致意,更强烈推荐给每一个朋友,这是一本不容错过、值得一读的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活得久才能看到未来

                                      年轻的人总是仗着自己年轻的资本无以为惧,只有当真正失去的时候才懂得它的可贵。人类天生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对于容易获得的已经拥有的人类从来不会珍惜,如健康。无论世界是怎样的不公,你要相信有一件事情是公平的,那就是时间。每个人都会衰老都会患有疾病都会饱尝疾病的痛苦。虽然当下科技日新月异,然我们仍然无法攻克这一生物的最终命题。我们对于我们自身是知之甚少。作为普通人,我们是无力改变这一切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正确认识和坦然接受。薄世宁教授的这一本医学通识讲义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会颠覆我们对于医学的传统认知,让我们在预防、治疗、结果三阶段都能够起到很好的帮助。还可以学到医生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疾病认识医患关系。医患纠纷这是亘古难题,是需要患者、家属、医生三方合作的问题。但大多时候,由于信息不对称,家属将问题甩给了医生,医生将问题又甩给家属,最终矛盾重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三方合体共同理解对方,建立联盟。疾病伴随着人类的一生。另我们困苦的癌症据考证最早出现于八千多年前(证据有限时间)。这个时间的老朋友一直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我们除了提早预防将它扼杀在摇篮里别无他法。同时推荐阅读《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上这一堂医药学课吧。做好自己的第一健康责任人,让自己活得久一点看见更远的未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好

                                        这个医学背景的,所以说读这本书读的挺快,然后我觉得他前面第一部分讲理解医学的全题说的特别好,第一生命第一第二疾病与生命同行,第三,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第四医学是一种人文与科学的双面性,第五,医生跟患者是一种联盟的关系。然后之后讲了很多不同疾病的一些理念,我觉得它的整体的思路是非常好的,而且也介绍了整体的医疗环境,公共卫生,医院嗯等等的不同的科室之间的一些作用,然后给大家有一个更好的一个了解。一张我觉得特别好,就是医生跟患者如何一起来教学相长嘛?实践这种,然后他提出了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唐僧原则,那么就是生命第一,首先要保证患者首先第一先活下来,第二呢叫做第一张骨牌原则,叫做简约法则,那就有一种病情能去解释他所有的病状,那么就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治疗,而不是多想。第三马蹄声法则就是如果听到马蹄声,首先想他可能是马,而不要去想斑马,那么就是大概率的事件先去想,再去想恶性病或者是其他的罕见病。第四,高尔夫原则就是在每一次击球,每次治疗都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那自己的身体的结构和动作,最好的能够去治疗。觉得就是的确患者怎么样跟医生沟通?作为一个痴情的患者,有逻辑思维的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面对疾病可能和面对死亡的威胁的情况下,要自己进行一个充足理性的一个判断,而不要被这种东西所吓倒。所以说平静的去面对选择嗯这个阶段里面最优的选择,然后不断调动自己的身体机能进行一个核心的修复,将是每一个患者对待。疾病的最好的认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得见过往 才知道未来

                                          医学,面对的是复杂的生命现象,是科学、要温情、更需人心。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疾病的来临和对生命的诘问。只是有时候碍于科学的思维、经济的拮据、人情的冷暖…… 由此种种,我们不敢面对医学。医学,对普通人来说,只是冰冷的数字,但我们需要的是温情,也只有当 “身临其境”、用身心感知,才能触摸到医学。健康,谁都想拥有,可总是在投身其间、失去时,才会有刻骨铭心的体会,因为从来都没有感同身受。只有看得见角落,才能感知道全局。生病了,健康出现危机,才意识起身体有了 “缺陷”,这时候去医院和见白大褂其实更多地是寻求心里的那一点点安慰。我们真的需要停下脚步,走近医学,去感受一下医学的进步和温暖,消除错误认知,从 “心” 来过,为健康,也为生命,更为活着。看得见过往,才知道未来。当我躺在病床上,透过半开的窗,瞥见一缕暖阳和过往的渺小人群,心中的那一抹悲凉才会映澈在周身的那片白。悔恨早知道和期待有明天。医学有局限,但永远在路上。因为有温情和关怀。

                                            转发
                                            2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