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5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洒脱与坦荡~~

    偶然刷到的这本书,虽然是付费,但依然还是决定买来读一读,因为幅员辽阔的新疆,魅力十足。在读的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体会到了那些熟悉的关键词,比如,纯真,比如坚韧,比如虔诚与美好,比如真实,还比如暖心,是的,读李娟的书,你感受不到任何的负面情绪。她还有另外的称号,被称为新疆的三毛,因为她的洒脱和坦荡…… 读这本书第一次了解到游牧民族那些有趣的事情,书中讲到他们搬家次数最多的竟然是 4 天就要搬一次…… 阿勒泰的冬天特别长,冬天最冷的时候能到零下 30 度,这个只有 60 万总人口数的地级市,位于新疆的最北部,旁边是哈萨克斯坦……《阿勒泰的角落》是作家李娟的成名作,首次出版于 2010 年 6 月。 该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山区开着一个半流动杂货铺和裁缝店时的生活故事。作者以自然笔调记录日常点滴趣事,向读者展示了北疆阿勒泰地区淳朴自然的风物人情。书中的母亲、老外婆、妹妹、还有当地村民尔沙、纳德亚一家,还包括阿勒泰的风景,同时展现了冬窝子、爬犁、拖依等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纯真的视角看新疆

      李娟的文字饱含了纯真的气质,像一个小孩子,想象力恣意流淌,宽广得如同新疆的天地,漫无边际。每一样寻常事物,在她的眼中,有着千万种变化,都可以找到不同的乐趣和新奇。这就是游牧生活吗?时间在这里,变得很慢,每天都被各式各样的事情填充着;时间在这里,又过得很快,每天四季。人在那种荒凉,孤独的环境里,活得格外有韧性。而一旦遇到人群,他们的欢乐和热情就会立马复活。这样的新疆,令人神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酒鬼

        酒鬼什合斯到我家店里打酱油,真是令人惊讶。我妈问他:“为什么不是来打酒的?” 他问答得挺痛快:“2000 年了嘛,喝酒的任务嘛,基本上完成了嘛!” 可是才过几个小时工夫,这家伙又来了,他把我们家门一脚砰地踢开,眼睛通红,头发蓬乱,外套胡乱敞着,上面扣子一个也没有了。他绕着很复杂的曲线走向我,把手里的瓶子往柜台上重重一顿……—— 又来打酱油。我一直都想不通酒到底有什么好喝的,我开始还以为他们酗酒是因为想要打发无聊 —— 一堆人凑在一起借酒装疯可能会很热闹。可是后来,我又发现还有很多人都更愿意孤独地喝酒的。比如杰恩斯别克,偶尔会悄悄地进来,让我们给来一瓶二两装的二锅头,靠着柜台慢慢地,享受似地啜着。冷不丁一有人进来,就迅速把酒瓶盖一拧,口袋里一揣,然后若无其事地和来人打招呼,耐心地等着对方离开,然后又继续掏出来享受 —— 像是一个馋独食的孩子一样。显然,酒带给他的乐趣肯定不是我一直认为的 —— 那种通常电视剧和小说书里才会解释出来的 “麻醉” 呀 “逃避” 呀之类的说法。更多的人是只让我们给斟一杯散酒,接过来就一饮而尽,然后匝着嘴付钱。满意地离去,掀开门帘大步走进外面的寒冬之中。那样的一杯酒我们卖五毛钱。我喜欢这样的喝酒的人,我觉得他们真的把酒当成了一样好东西来品尝。酒在他们那里,最次也是一种驱除寒冷的必需品。而不像那些群聚拼酒的人,又唱又跳,又喊又叫的,喝到最后,估计给他上点白开水他也无所谓了 —— 甚至分不清了,照样兴奋得要死。我觉得他们不珍惜酒。还有另外一类酗酒的人 —— 占了喀吾图酒鬼中的大多数 —— 总是在以一种非常可怕的 —— 可以称之为 “精神”—— 的态度在酗,他们狂饮烂醉,大部分时间却是沉默的,而且毫无来头地固执、鄙夷一切稍有节制的行为。他们喝酒的状态与程度往往有一定规律可循 —— 在柜台边站着喝或坐着喝的人,可能刚刚开始喝或只喝了一瓶;盘腿坐到柜台上喝的,一般来说两瓶已经下肚了;至于高高站到柜台上面低头顶着天花板的,不用说已经喝到第三瓶。假如喝到第四瓶的话,就全睡在柜台底下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加那尔喝过四瓶,是一定会踩着墙头上房顶的,而秘列提喝到第四瓶,通常会跑到河边从桥上往下跳。至于其它的洋相,就更多了。我们是裁缝,所以我家挂着一面全村最大的穿衣镜,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酒鬼,从村子里的各个角落集中过来,站在那里轮流照镜子,每人还随身带着梳子,一个个沉默着,没完没了地梳头…… 真让人受不了…… 乡政府的秘书马赫满喝醉一次,就到我们家订做一套西服,还很认真地讨价还价(而他平时穿着很朴素,甚至很寒碜。我想,想要一套新衣服 —— 肯定是他长久以来不可能实现的一个想法吧……)。还有河西的巴汗,每次喝醉了就挨家挨户还债。而我们这里的电老虎塔什肯喝醉了,则是挨家挨户收电费。收完电费后,再跑到房子后面挨家挨户地掐电。我们毫无办法,只能点着蜡烛生着气,等他酒醒后来道歉。通常在道完歉接好线后,他还要再讨一杯酒喝了才走人。塔什肯带的那个小徙弟也是一个小酒鬼。这个小伙子,不知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总是怪怪的,也说不上具体哪个地方怪,反正就是有个地方不对劲。我是说他那么大的人了,但脸上总是很自然很强烈地流溢着一种孩子才有的神情,有点像天真 —— 对,就是天真,很无辜很简单的那种天真。真是奇怪,他到底哪里和别人不一样呢,眼睛鼻子不都是那样长着的吗?于是,每次他一来,我就留心观察,后来发现的确如此,尤其是当他张嘴一笑时,这种天真就更强烈明显了。他笑完一闭上嘴,那种天真就立刻荡然无存。我再进一步观察,再进一步观察…… 终于明白了…… 咳,什么天真呀!—— 他嘴里缺了两颗门牙!不用说,肯定是酒喝多了,跌掉的。塔什肯说他的这个宝贝徒弟十年前就在随他跟师了,跟到现在,除了酒,什么也没学到手。也的确如此,这家伙帮我家接个小线头还被电打得嘶牙咧嘴的。不过他会修电灯开关,我家的电灯开关有一段时间有了问题,连续拉五六下灯才亮,他过来修了一下,修得它只拉三四次就可以亮了。可能每个村子都会有这样的一帮小伙子 —— 还没熬到可以死心踏地地去老老实实种地的年龄,但又没勇气出去闯荡一番,便天天哼着被译成哈文的汉族流行歌,成群结队地四处混酒喝。他们七嘴八舌地围攻我:“妹妹,不行呀,我们实在没钱呀!” 等喝得差不多了,就说:“嫂子,我们真的没钱……” 等彻底醉掉以后,我也就被叫成 “阿姨” 了。只是让人奇怪的是,既然他们没钱,为什么我还会把酒卖给他们?我一天到晚硬是被酒给醺糊涂了。我家柜台下面的一个角落里至今还扔着一大块无法处理的宝贝,其中有五件皮夹克,好几顶皮帽子,几根马鞭,一幅皮手套,两三个手电筒,还有一个摩托车头盔,一大堆匕首,一大迭子身份证,一个户口薄,数不清的手表 —— 但是里面有一半的都不能走了 —— 更可笑的是,还有一双皮鞋…… 全是赊账的酒鬼随手抵在这里的,估计酒醒后就忘掉了。更可气的是晚上,那些人也不知道哪有那么大的毅力,冰天雪地里硬是能连续敲几个小时的门。他们越是这样,我们越是不给开;我们越是不给开,他们越是要坚持到底,不气不馁,不烦不躁,一直叮叮咚咚敲到天亮,就回家睡觉去了,一觉睡到晚上,吃饱了饭,再来接着敲。经常是干活干到半夜,一出门,就给门口堵着的东西拌一跤。低头一看,又一个醉趴下的,不知在冰天雪地里倒了多久了,于是赶紧把他拖进房子,拖到火炉边撂着,让他自己醒过来,自己回家。可气的是,这种人醒了以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要酒喝,根本不为自己刚刚捡回一条命来而稍有后悔。奇怪,为什么要喝酒呢?酒到底有什么好喝的?那么辣,而且还得花钱。我妈就有点瘾,平时吃饭,一有好菜,就让我们给斟一杯。有时候我外婆也会主动讨一小口喝。就我怎么也喝不习惯。我妈说,她年轻时在兵团的时候,她们姑娘排每天都会在地里干到好晚才下工,一回到家,骨头都散了似的,浑身酸胀。为了能够睡个好觉,保证第二天的精神,于是一帮子姑娘们就逮着酒瓶子一人猛灌一口,再昏昏沉沉上床睡觉。于是时间一久,就上瘾了。至于外婆,我想大约也是一个原因吧。艰苦的生活太需要像酒这样猛烈的、能把人一下子带向另一种极端状态的东西了。尤其看到那些喝醉了的人,眼神脆弱又执着,脚步踉跄,双手抓不稳任何东西。他们进入另外的世界里了,根本不接受这边世界的约束 —— 甚至生命的危胁也不接受。就觉得,酒实在是太神奇了 —— 温和的粮食和温和的水,通过了一番什么样的变化呢?最终竟成了如此强烈不安的液体…… 当我们一日三餐,吃着这些粮食,喝着这些水,温和地日滋夜补 —— 谁知道它们在我们身体内部,在更为漫长的时间里,又进行着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当我们一日日老去了,身体被疾病打开了各种各样的缺口,当我们柱杖蹒跚地走,神智也渐渐模糊了…… 人的一生,是不是也是一场缓慢的酗酒过程吧?—— 我突然想到一个词 “殊途同归”,呵呵,世界太神奇了。不会喝酒,也罢。对了,我所知道的汉族人喝醉酒的话就很没意思了,通常的情景只会是两个人面对面跪着,没完没了地道歉,然后再抱在一起痛哭(—— 额外说明的是,喀吾图平常没什么汉人,这些都是夏天来打工的民工,帮助盖喀吾图寄宿中学的新教学楼)。还有那个一干完活就跑到我们家店里串门子的小黄,平时好好的一个小伙子,一喝醉了呀,就哭得一塌糊涂的,非要认我妈为干妈不可。我妈只好答应他。但到了第二次喝醉,他还要再认一次。认完了就抱着我哭:“呜呜呜…… 我妹真让人心疼,呜呜呜呜…… 小小年纪就死了爹……” 我很生气,因为我爹还没有死。              —— 本文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面山峦里的神秘与广阔和颠簸而来的日子里的静谧与温婉,时间一天天从脚下的缝纫机里溜走,手在不断的张罗,像是大山给的包容,接受一切适应一切,天寒地冻,日月星辰,每一颗小草都体会的情真意切。 大概是没有森林和山的连绵起伏我们才会机械化的生活充满了倦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和之前看的那几本扎克拜妈妈家的哈萨克牧民生活记录不同,李娟在这本书里讲故事的口吻更像是一个孩子,书中最让我触动的一段是她写了很多她的生活有多么美好之后,浅浅的说她每晚只能睡在家庭小卖部的柜台上,条件艰苦更能凸显出生活的美好,反观自己的生活,要多多发现多多记录多多回顾生活的美好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静静的河流阿勒泰

              11 年前去过阿勒泰,应该是 2010 年的 8 月份左右,从北京飞了三个半小时才到乌鲁木齐,我们一群人包了辆大巴,从乌鲁木齐出发,来到晚上终于到了布尔津,在布尔津品尝了冷水鱼,新疆酸奶,大乌苏,踏入了阿勒泰。傍晚沿着喀纳斯湖畔的原始森林,走了好远,碰见不同的树木,树墙。阿勒泰的河水是冰冷的,虽然正值夏天,因为这里的河水是雪山融水。漫步在喀纳斯湖周围的山上,一路走下来,山花烂漫,天空湛蓝,阳光明媚,两匹马还在花草丛中悠闲的吃草,就像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有一种安安静静,从从容容的优雅之美,碧绿的河水蜿蜒在这美景中,俨然一副美丽的画卷。这是我记忆中阿勒泰的样子。李娟笔下的阿勒泰,也是这种风格,就像是一部无声电影,美丽的景色,微笑的人们,友好和善的向你微笑不说话,安安静静的记忆中流淌。一个姑娘,身着长裙置身于绿野阳光中,微风吹拂着她的裙摆。她站在河流中,清清的河水从双腿间流淌。她躺在河水中的大石头上,阳光仿佛穿透了她,耳边河水潺潺的声音,她分不清是梦是醒,灵魂被晒得滚烫,晒得冰冷。她走入森林,森林密密匝匝,宁静幽深。她坐着爬犁,阳光明媚,白雪皑皑,她穿梭在白色世界中,风吹着雪茬儿,打在脸上,凉凉的还有点疼。她去看马鹿,抱着羊羔,养小白兔,小鸭子,小鸡,小金鱼,小猫,狗冲着她叫。她揉面做拉条子,旁边一个陌生的牧民看着她笑。喝醉的人们敲打着她的门,敲了一晚上。小孩给她带来采的蘑菇,木耳,山货,帮她捡柴火,帮她拿抱来土胚砖。她点豆子时,有人帮她翻了很深的坑,她只负责把两三粒豆子扔进去,又快又准。她走在戈壁滩,戈壁那么荒凉,只有她那么美。她走过寒冷的冬天,冬天那么冷,但她的小窝那么温暖。她的妈妈爱说话,她的外婆爱聊天,她的妹妹的头发又黑又长,她的叔叔在冬天砸开河面,挑回带着冰块的河水,他们一家很温暖。静静阿勒泰,静静的河流,这些画面被岁月永远的纪念……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冬牧场》深深地吸引,又定了李娟其它的作品一边细读一边伤感,无论是书中所描述的哈萨克世界,还是其他行走在戈壁荒漠草原的蒙古族藏族,你总是能够发现,紧紧依托大自然的这些生命,远比你想象的更坚忍、节制、虔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同的生活体验

                  纯粹温馨的文字,温暖了寒冷的新疆,李娟家人开朗坚毅的性格,将生活的不顺遂化作生命的源泉,视为展现幽默的素材。这本书能够带我们走到那心之向往的农园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我们到头来还是只是停留在想,而不是像作者一样迈开步伐,借由作者的文笔带窥见我们新疆的人情风貌,缓解一下都市人的焦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这本书心情舒畅,不要太开心,很少有书是舍不得读完的,这是一本,作者的文笔有趣又欢乐,虽说是生活环境条件恶劣,但文中一点都感受不到作者的不满和抱怨,而是处处都是山川美景和有趣又善良的人们和小动物,这生活态度深深打动了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失落的中亚

                      中亚是如此神秘,走进去看,发现这里的人们孤独寂寞,韧性幸福的生活。现代化世界好像把他们遗忘了,当然也受到了现代机器的影响,至少不再为一口吃的去发动战争。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就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对立又相互依存。作者的心底如此纯净,文笔又不失幽默风趣,当然看得出当地人说话也蛮有趣味。出去旅游,也许天山南北是不错的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幸好她热爱写作

                        非常生动风趣的语言,能把其实很枯燥无味的日常生活写得如此动人。是听了道长八分介绍来看的,一下就读进去了。作者笔下的妈妈奶奶太可爱了,所以才有作者这么灵动的文字和感触吧。据说很多人因为她的文字想去新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风纯真质朴,清新可人,读起来如同置身于一场久违的美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苍茫辽阔,孤独温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读完让人心情稍显沉重,那么李娟这本书就像三毛的撒哈拉沙漠,读来稍显轻松,甚至有时也有戏谑幽默,也许也是苦难岁月的自娱吧。本书读来让我看到了许多以前生活的影子,在共情的同时也激起了对阿尔泰的想像和向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阿勒泰的隐士!文字太美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借得山川秀

                                  读完羊道三部曲后,这是我读的李娟的第四本书,仍然很喜欢,甚至是更喜欢。我喜欢她的文字,细腻,柔软,深邃,静谧,活泼,动人。她也一定是个像她的文字这般的人吧。我有时在想,她生活在一个条件有些艰苦、物质条件较匮乏的地方,她辗转在水果蔬菜都蛮稀有的地方,应该没有多余的钱买书吧。可是她的文字又怎么会这般打动人,她用的修辞,对词语的选择,对情感的拿捏,对篇章的布局,在那种浑然天成之下,掩盖不住她写作的天赋。我不禁想,这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因为日日夜夜浸泡在这广阔的大自然中,这些文字就喷涌而出了?我还会被她描写的人物和景色深深吸引。她有时像个嘴巴不饶人的女孩子,但却偏偏生得那么一颗柔软的心,她笔下所有的人,也都柔软起来,她笔下所有的景,俊美的更加俊美,深邃的更加深邃。她有时所想,也是我所想。好几次我暗暗惊呼 ——“我也这么想过!可是她怎么这么会表达呢!一下子说出了我的想法”。有时,我也会被她缥缈、天马行空的思绪吸引,借由眼前的事物、景色飘到了更远更深之处。这时候,她又变成了一个哲思家。谢谢李娟,无私地带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那种生活就那么真实地存在这个世界的一个角落,我可能永远无法体会,但我却在这如梦般的文字中,接触另一种更自然的生活。让宽阔的无私的大自然,轻轻地涤荡在都市人的心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后的坚持

                                    在那片美丽而偏僻的土地上,仍有一批人在做最后的坚持,坚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虽然生活贫穷而艰辛,而他们却乐观而坚强,面对各种艰难困苦轻松的"如从树上摘一个苹果,"他们从不被生活压倒,努力把艰辛的日子过得从容淡定,享受着其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和幸福。是这片贫瘠恶劣之地,塑造了他们坚韧乐观的性格,从几岁的孩子到年迈的老者无不如此,他们的物质是匮乏的,而他们的精神是无比强大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是明亮的

                                      李娟老师的文笔依然令人赞叹。她对于生活的观察细致而独到,对于细节的描述绘声绘色,常常看到笑出声来。在这种不安定的生活里,感受到一种令人安定的力量。这种不同于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更接近自然,能更近距离感受自然的美与残酷,令人向往又令人怯步。于是对生活在这里的人,对他们的生活态度,生命状态,多一份敬意。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