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说扬州:明清商业之都的沉浮》是一部深入探讨扬州在明清时期作为商业中心的兴衰历程的著作。作者安东篱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分析,揭示了扬州作为盐业贸易重镇的独特地位及其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影响。首先,扬州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这为城市的贸易和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扬州成为了盐业贸易的中心,盐商的财富累积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其次,盐业贸易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还深刻影响了扬州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盐商的财富使得他们能够在城市中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慈善活动,如修建水利、道路、桥梁以及设立慈善机构等。这些活动不仅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提升了城市的社会福利水平。然而,扬州的繁荣也伴随着一些悖论。例如,尽管扬州是一个富裕的城市,但其周边地区却经常遭受洪水和饥荒的困扰。此外,扬州虽然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和艺术家,但很少有官僚出身于此,这反映了城市在政治上的相对边缘地位。最后,扬州的历史也反映了国家政策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在清朝初期,盐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朝廷与盐商之间的关系紧密,盐商甚至参与了国家的军事和政治活动。这种紧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扬州的城市发展和历史命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恭喜自己又完成了一篇学术论文的阅读。缜密是真缜密,严谨是真严谨,枯燥是真枯燥。《资治通鉴》曾评价:“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3 月底带着这本书乘着高铁到了扬州,曾经全国最富饶的城市之一,盐业与航运主宰了扬州兴衰沉浮。希望在趋于城市同质化的今天,留在扬州的秀美、精致和风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本书探讨的对象是中华帝国晚期的一个大城市,它因为在 18 世纪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广为历史学家所知。对于外国人而言,它或许不如苏州、杭州那么熟悉,后者作为江南文化的著名中心,往往是众多旅游线路中的亮点;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它的名字往往会带来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联想。民国时期著名作家朱自清长大以后发现,一提起自己的故乡,就会引起身在北京的学界同人们的相同反应。他写道:“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 著名的地方往往像一个人一样,而为一座城市写一本书,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撰写一部人物传记。一个地方可以获得某种想象出来的人格特征,乃至获得某种性别,并成为自身历史中的一个角色。扬州的情况正是如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古代扬州

          《禹贡》时就把扬州列为九州之一,在东南方向。那时扬州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东南吴越之地笼统称为扬州。为什么叫扬州呢?因东南河流多,水波飘扬,故曰扬州。扬州有边界,是在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 106 年,置扬州刺史部。值得一说的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当时不属于扬州刺史部,而属于徐州刺史部,即广陵国。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