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贾樟柯

    不要被他的电影吸引而忽略他更为牛逼的文字!................................................................................

      9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这里,遇见另一个贾樟柯

      ️ 贾樟柯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导演,但如果你翻开这本书随便读上几页,相信我,你会惊讶他的文字感染力和深刻洞察。


      ️ 这当然不是什么 “代笔” 的功劳,受父亲影响,小时候的贾樟柯就表现出了对古诗词的痴迷,等上了中学,他更是成了一个不 “安分” 的人,留长发,跳霹雳舞,写诗,但凡喜欢的,都会去尝试。十几岁时,贾樟柯就已经在《山西文学》发表小说。即便后来高考失利,山西省作家协会也愿意吸纳他为成员。
      ? 一个本该成为作家的人最后成了导演,想来也是趣事一件,在这两册《贾想》中,他完成了两种身份的合体,以电影手记的方式,收录了自己二十年间的电影手记、访谈、演讲、散文、随笔,既是心路历程回顾,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个人 “精神自传”。
      ? 透过这套书,我们与其说是看到了一个陌生的贾樟柯,倒不如说,是看到了一个我们本该更为熟悉的,深刻的贾樟柯。
      ️ 身为导演的贾樟柯,习惯用镜头记录大时代的小人物,当身份转换为作家,贾樟柯又对此进行了延伸 —— 通过对公共生活的进入,完成对小人物 “自尊” 的记述,这是一种尝试,也是他的执念。
      ️ 在接受采访时,贾樟柯谈到:
      ? “不太认同现在的文学不能进入和影响公共生活的看法,文学是最强烈的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更准确的表述是:
      个人的写作原本是个人的命运,但是这个作品完成之后,它会成为公共生活特别重要的资源。它应该被公众认识、讨论和了解。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文学就是在做转换工作。”
      ? 两本随笔,一种对公共生活的进入,在这里,遇见另一个贾樟柯。《贾想》,推荐你读。
      参考资料:《检察风云》2019 年对贾樟柯采访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贾樟柯的文字如他的电影一样,满怀乡愁。

        不爱贾樟柯也不会去读本书。所以当我看到无数贾老师自己各种肉麻的话时,我还是忍不住的起鸡皮疙瘩。电影挺好,文字矫情了。记忆深刻的是天注定时期贾樟柯对自己发现新世界而爆发出激情的流露。一个天才拍了那么多年小镇青年,突然发现了更好的表达方式并实践的相当有范,是何等开心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真正的获得故乡,其实是因为远离她

          他太敏感,体察深刻穿透力强,敏感的人要有热爱出口的,他的难的在于能把敏锐捕捉到的情绪精准的表达,文字画画以及电影都是工具,连着他和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贾樟柯通过这些演员以及他们塑造的角色,为我们呈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可能,他们也曾展望青春,也曾热烈风流,但终将步入晚年。或许这就是贾樟柯电影的魅力,他让我们在目睹一场场他人人生惊喜与遗憾之余,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凝视当下,也期待未知的未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贾导的成长

              贾樟柯的成功,更多的在于他超乎一般人的观察能力和体验能力,以及迫切表达的意愿!他的文字和电影,像一部部断代史,也能够从逻辑上顺接,是为高手!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贾樟柯自称是 “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 或者 “游民导演”,他非常重视他在故乡的成长体验,认为 “个人生命的印记和经验” 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把它讲述出来就有力量”。2. 贾樟柯通过勾勒 70 一代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最后到老年的人生轨迹,为我们展现了一代人是如何汇于时代,在时代洪流、宏大叙事下追寻与收获属于他们的 “平凡的世俗生活”,书写交织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人生际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贾想阅读感想录

                  《贾想:贾樟柯电影手记》全书已经全部读完了,用了近一周的时间,时间不算短,中间还专门找来他的电影,再看书中关中电影的内容,所以耽误一些时间。贾樟柯最初是通过王宝强主演《树先生》认识的,虽然片中没有提到山西汾阳,但是从电影的内容中,山西矿区当时的社会背景完全相似。看完电影后在网上查找以后才了解到,贾导是山西汾阳人,并且在他的影片当中有大量的山西元素。我出生于山西介休,离汾阳不过百里,离我们家不足 10 公里的地方就是汾平介孝(汾阳、介休、平遥、孝义)交界处,所以汾阳与我们生活习惯几乎相似。贾导通过电影的形式,把我们当地乡土风情介绍给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了我们。我以为他所介绍的风情并非只有我们那里发生,中国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内陆县城大抵都是这个样子,虽然不能代表中国的全部,但至少是一种相当多的存在。多数导演把镜头超大城市奢华生活时,他背向人群,把镜头超向更真实的世界。贾导拍摄电影的方式非常独特,在《二十四城》、《海上传奇》中把真实人物和演员结合到一部电影中,这样的表现手法在过往的电影中几乎没有遇到。我以为,无论干什么样的事情,都要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样子,贾导利用两种方式,很好把电影拍出来。用新的方式诠释了电影形式。他在书中讲到哲学方面的通识教育,我到目前为至并不了解何为通识教育,也不清楚通识教育是指什么样的内容。书中讲到通识教育是一名导演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以为,不光是导演如此,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行通百行” 的道理。所以通识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好的艺术品都是导演和编剧们认真推敲的结果,贾导在《天注定》在讲述编写剧本的前期的想象,我感到叹为观止,一部好的作品结合多种多样的事件,还有多个完全不通的人物,揉合到电影中,通过这部他的介结让我初次看到电影制作前期的 “原材料”,仿佛盖房的前期让主人看到砖、瓦、木、水泥,然后再到视频软件上观看成形的房子。这个时候你对导演的制作不由发出感叹,对导演的艺术手段非常之佩服。书中不至一次提到他的父亲,贾导在上大学之前就是普通一名高考落榜生,是他的父亲指导走上艺术的道路。父母的风识对孩子的后天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意义。我想到家父,在孩子发展道路中还是随大流,没有独特的见识,当然我并非对父母指指点点,而是警醒自己,以后不要再走类似的路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没想到贾导的文笔如此了得

                    随便翻翻看到的书,最近想了解电影世界的一些东西就看起来了,没想到很沉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趣的灵魂,有态度的电影

                      有趣的灵魂总是让人心生欢喜,一个被电影耽误了的作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一次看导演手记很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喜欢贾科长的可以重点关注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随感

                            在《十三邀》节目中看到许知远与贾樟柯对谈的那一期节目,促使我去看贾樟柯所写的《贾想》一书。贾樟柯在书中写到 “一个充满反思、反叛的社会,是需要我们共同去建立的,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想获得自由,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网络,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外部制度的改变,我们更应该依赖的是我们自己,一个个对自由有渴望的个体。” 永远不要等着谁来帮助我们。每个人应该自助,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地做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天,随心随性地生活。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有趣的灵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被电影耽误了的作家

                                贾樟柯导演是一个学者型艺术家,身上有鲁迅的影子。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