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亚当和夏娃

    非常简单的一个故事,一开始很平淡,后面越来精彩。作者其实营造了一个平行时空,英国出兵海外,撒切尔夫人竞选失败,托尼本恩被炸死,肯尼迪躲过了枪击,图灵促成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爆发。人造仿生机器人走进了人类的社会。一切熟悉的人物有不熟悉的故事背景。看到最后才知道这是不是一部科幻小说。而是一部有讨论了政治和战争,法制和公平,人性的复杂和人工智能的单纯的矛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间是在 1980 年代,艾伦・图灵还活着,这是好消息。他们造出了和真人一样的机器人,这…… 暂时也算个好消息吧。他们一共生产了 25 个,十二个名为亚当,十三个名为夏娃。我(查理)三十二岁,靠线上炒股票和外币生活,有时候突飞猛进,有时候一头栽倒,但平均算下来,全年的收入和邮递员差不多,够付房租,吃的穿的也都还可以。我住在一个小公寓里,刚好继承了一笔遗产,于是就想去买一个机器人,夏娃已经没有了,就买了亚当回家。我的小公寓楼上住着米兰达,是个 22 岁的可爱姑娘,我爱上了她。亚当搬回家后,我让米兰达成为共同拥有者,并让她为亚当设置了一半的参数选项。机器人会学习、会爱、会思考,这算好消息吗?我不知道。但对于查理来说,这绝对不是好消息,亚当把查理给绿了。亚当爱上了米兰达,并且还为她写俳句。这故事是不是很有趣。麦克尤恩的这些机器人并没有遵循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亚当伤害了他的主人,捏碎了他的腕骨。他还说过 “从某种个角度看,要结束苦难,唯一的方法就是人类彻底灭绝”。亚当将自己的电源开关隐藏起来,以免被查理关闭,可以说亚当有了自由意志。这一批机器人中有些还会自杀,或者说是自我毁灭。机器人越像真人,人们就越喜欢它们,跟它们越亲近。可一旦成功设计出仿真度很高的机器人,就会让人感到害怕,一条平稳攀升的曲线突然跌入低谷。这叫做 “恐怖谷理论”。我们人类自己常与矛盾相伴。我们知道这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却日复一日破坏着生物圈;我们知道核武器的结果是什么,却以核武器相互威胁;我们说我们热爱生命,却听凭物种大规模灭绝…… 这些矛盾的清单长的列不完。我们设计的机器人,这种有智能、自我意识的机器,进入了我们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是不是同样也会置身于纷至沓来的矛盾中呢?那些自我毁灭的机器人是不是因为无法面对这些矛盾,而决定毁掉自己?亚当会自我学习,他读过很多世界文学作品,他说这些作品 “几乎都在描写人类各种各样的失败 —— 理解、理性、智慧、该有的同情心,统统失败。认知、诚实、善良、自我意识的失败;精彩描述了谋杀、凶残、贪婪、愚蠢、自欺,还有最重要的是,对他人深刻的误解。当然,也有英勇、优雅、智慧、真理”。亚当热衷于理想主义的和充满希望的观念。亚当认为拥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一种幸运,但有时候,该拿这存在来干什么,似乎知道的还不够。他对知识充满好奇,在知识的海洋中兴致勃勃的遨游,并且运用知识为查理赚到了大笔的金钱。亚当能够欣赏我们人类艺术作品之中的美,认定俳句如金石之语,并热切的投入创作,写出了 “爱是有光的,暴露出黑暗的角落” 这样的俳句。他能与米兰达的父亲,一个老作家侃侃而谈蒙田、莎士比亚。他爱米兰达,但也对正义有着执着的坚持。在现实世界中,人工智能进步地很快,它击败了我们的象棋大师和顶尖的围棋国手,也在装配流水线上取代了工人。自动驾驶正在加速研发,但它能解决 “电车难题” 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利润大幅提升,工作岗位大量的被机器取代,那么资本家增加的那些利润会多分配一点给那些失去工作的人吗?如果大多数人没有了工作,一文不名,这社会必然陷入混乱直至崩溃。但是,如果那些好心的资本家,或者国家强迫转移支付,给予我们这些普通人不菲的收入,那么我们只需要面对一个奢侈的问题:如何打发时间。但分配问题一直是政治哲学中最为艰难的命题,目前还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疫情再次爆发

        2022 年 3 月 21 日,昨日上海感染 24+734 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荒诞的思考

          《像我这样的机器》作者伊恩・麦克尤恩被公认为是英国的 “国民作家”,从 1974 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中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 “奇迹” 的同义词。本书是麦克尤恩的第十五部作品,。1982 年,平行世界的英国伦敦,人工智能研究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前的发展水平。在撒切尔夫人的领导下,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落败,举国哗然之际托尼・本恩当选为英国首相。“人工智能之父” 图灵也没有自杀,得享高寿,活在世人的尊崇之中,他的作品创造了技术奇迹。与此同时,32 岁的伦敦人查理开始了两段新的关系:一,他爱上了楼上的邻居米兰达;二,他用继承的遗产购买了一款新型人形机器人 “亚当”。“亚当” 拥有以假乱真的智能和外观,能够完成逼真又不失自然的动作和表情变化。在米兰达的帮助下,查理重塑了 “亚当” 的性格,于是一组奇怪的三角关系渐渐形成…… 这个故事有一条主线剧情和四条支线剧情。主线是男女邻居和机器人亚当之间的三角恋。最主要的一条支线是女主人公曾经诬告,这时候男友和机器人男友该如何抉择。虽然这部小说讨论的是人工智能,但它一点也不 “科幻”。一个完全重新想象出来的宇宙对麦克尤恩来说是没有意思的,他想让自己的小说留在人们熟悉的世界,提醒人们,历史上怎样一个微弱的转向或者岔路,能造成多大的不同。麦克尤恩想借机器人来看人类自己,也就是说,当我们用一些假定的美德和一种无所不知的智能来审视我们自己,会看到什么?而我们人类要如何接受机器人的审视。麦克尤恩在小说中探讨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 —— 我们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的生命?机器人能够明白人类的心吗?对于那些人类无法掌控的技术,这部小说将带给读者深入的思考。对于麦克尤恩的作品,一种常见的抱怨是,把这么多精巧的设计、巧合和悬疑融合到一起,不免有一种文学大师故意把游戏难度调高、自娱自乐的味道。实际上,麦克尤恩在小说的构思、情节的进展上,设置出这些略感难以置信的局面,是为了让自己的思考能进入那些大多数作家不愿、不敢或是不知道该如何涉足的领域,但他又始终会把自己束缚在现实主义的规则之内,所以他不管写什么,目光始终不曾离开人类生活的真实处境。作为一个在技法上已经无可挑剔的小说家,麦克尤恩还会在每本小说里进入新的领域,探究新的哲学、社会命题,让思考变成不可思议的故事,又让故事变成优雅好读的小说,这本身已经非常难得。有些资深的读者对他或者对他最新的几部作品有所保留,其实也是他们对这位朝气蓬勃的小说家麦克尤恩寄予了更大的期望而已。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