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6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段时间在看王小波的作品,沉默的大多数。今天看了一个采访王小波的视频,果然人如文字,文字如人。我敬他的真实幽默,无关对错成败。时隔多年,在喧嚣的互联网世界,我们仍旧还是王小波笔下,沉默的大多数。我在想,放在今天,王小波这些文字会有怎样的结果?同样在今天,小到司马南与联想之辩,大到微博抖音公众号自媒体那些无处不在的噪音,还有爱国的声音,知识分子的声音,在王小波三四十年前的文字里,就已经看到了他的态度与讥讽。提到网络上的有些争端,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大凡带上爱国的帽子,造谣者就可以免除禁言封号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思之再思

      里边的每一篇都值得琢磨,虽然这可能违背了原意。赞扬的是理性,而不是道德,理性的基础是实事求是。整本书是王小波先生的思之再思,但是我们也要对自己心里以为不受影响的地方再经历一次思考。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刘擎老师课程里的一句话:尼采的意思是,如果你相信尼采,那就不该盲从尼采,因为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他的思想,就不应该相信任何人包括尼采本人写下的教条,而是去探索自己的生命。这或许就是王小波先生也希望我们去做的吧。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惜您错过了这盛世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版本是将杂文集拆分成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和《我的精神家园》三本,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相比 ,《沉默的大多数》更严肃一些,少了许多辛辣和戏谑,也许是因为大部分内容和历史、政治相关,也许是对公共事务不如求己洒脱一些,毕竟有关文化,有关尊严,有关道德。场所即精神,沉默的大多数,想必是为了映射沉默的大时代。“搞现代史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治史的原则,二是党性的原则,这就是说,让历史事实按党性的原则来发生”,这是王小波沉默的忌惮。“人不爱自己的家就无以为人,而家可不只是房门里那一点地方”,这是王小波公知的倔强。因此,我猜测披着黑色幽默外衣的他当时是痛苦的。但如果作为思想先锋的他在天有灵,我想他现在是幸福欣慰的,书中关注的男女平等、道德秩序、居住环境、饮食卫生如今看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了公开出柜、碳中和、廉租公租房、放心早餐,也有了个体的体面和尊严,绝大多数人也不再沉默,可以和您一样像个人。可惜您再也看不见了,第 2 次读王小波,有一些哀伤,我也不知道该庆幸有机会遇见这么有趣的灵魂,还是该悲伤再也无法看见这么有趣的灵魂,我在想您如今如果还活着,已经年近古稀,想必该尊称一声王老,一个倔强矍铄的老头子,但我更愿意称您为小波,我相信您更喜欢这个平易近人的称呼,正如您的文章一样。如果还有机会跟您交流一下,想知道您在 20 多年前在沉默与发声之间的肿胀有没有和解?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时间辜负了您,时间又给您以永恒。杂文里见条理、见逻辑、见责任、见格局,有些领先时代的远见命中注定只能被后世敬仰,您以知识分子自谦,但在我心里您是自由斗士。年年有风,风吹年年,慢慢即漫漫朝朝辞暮,尔尔辞晚,岁岁念安安人生海海,日日落暮,默默转世世可惜了,您错过了这盛世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王小波出品,必须佳作。

          写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价,而在于评价本身是我的权利,我不要放弃这个权利。其次,写评价可以给赠品,虽然不为了赠品,但是赠品可以快乐。最后,写评价是完成课程的最终闭环,我有强迫症,不写评价我难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风趣幽默又深刻

            感觉自己没有资格来评价这个经典作品。女儿和我提起一起看这本书,刚开始一直以为自己读过,后来才意识到读的是《黄金时代》。书一开始读就放不下,经常读着读着自己笑个不停。他说服外甥不要玩儿摇滚那段采用的方法真是令人佩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王小波的杂文,值得反复阅读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评价,大意是说,时隔二十多年,依然有很多人,心甘情愿作为王小波的门下 “走狗”。这看似是骂人的话,在我当时看起来,是绝无贬义的。而即使是当时的评论言语,我也认为,他是想表达对王小波的一种独特的赞美之情。当然,王小波个人是爱他的小说,胜过爱他的杂文。只是以我个人的浅薄,杂文显然来得更直接一些。每次阅读后写下的笔记,也会有一些变化。这样的变化,即是叠加了时间之后的味道。这也是自我的改变通过书籍得以被见证。而有的东西,是不会变化的。比如穿透时间的遗忘后还能够沉淀下来的东西,自然是非常不错的。所以,读王小波,听到的是不一样的声音,打开的是多元的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说说王小波

                二十年前,王小波说,“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 —— 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偶然间,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怀疑,怀疑它是否有价值。我开始感到隐隐的不安了。后来,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我的精神家园》,信手翻到了那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完了,心里有一种遭了闪电般的震动。我摸摸日渐隆起的小腹,醒悟自己就是那种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觉得自己有必要跳出来,或许是掉入另一个猪栏,好歹有点变化。英国随笔作家查尔斯・兰姆是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小会计,他克尽厥职,一直做到退休。任何一个饭碗,只能扣留某个人的肉体,却不能局限他的精神如天马行空般来去。此种心态也是王小波所努力提倡。他绝不一味高蹈,总是在不遗余力地普及常识。所谓常识,其实是一种平和自由的心态,能够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报以宽容,能够对自己不赞同的观点报以理解,能够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报以尊重。王小波还努力在普及 “智慧”、“有趣”、“诗意”。你看看他的杂文就晓得,十年前他写下的东西,如今读来亦不过时。在此,我有个恳切的建议,对于普通的读者而言,只读他的杂文便已足够,他的小说就不必碰了。尤其是《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白银时代》,汪洋恣肆,光怪陆离,若非训练有素的纯文学爱好者,很容易陷进云里雾里。王朔复出,把文坛上的衮衮诸公骂了个遍。有记者问:“在你不写的那段时间,出来一个王小波,有人说把王朔盖了。” 王朔答:“王小波是好样的,我也是好样的。我们不存在谁盖了谁的问题。王小波要是活着,我觉得他会更牛。他好并不意味着我不好,我们交相辉映可以吧。” 同王朔的痞气相比较,王小波的小说尽管很狂放,为人却是异常低调的。他的身上有一种干净的,甚至可以说是高贵的名士气,不是余秋雨那样的伪名士,他是真名士。艾略特说过:“四月是一个残忍的月份。” 死于四月的还有张国荣,他也依然被记得。每年的此时都有许多人在默默悼念这两个人。或许,他们都代表了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可不可以这样解释,张国荣代表了美,而王小波代表了智慧。他说过:“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是性爱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一部分人心里,王小波就是当代作家领域的神,我就是那部分人。 如果从文笔或者故事或者文体方面看,王小波可能是个渣渣,甚至不如郭敬明,但这妨碍王小波封神。 比起故事,我更喜欢听道理。文章应该从思想性出发再到文学性。而王小波思想之透彻、洞察之深刻,不言而喻。而在思想上跨时代的共鸣,除了证明了王小波的洞悉力,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社会进步过程中一部分的停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平等自由真实智慧

                    2 刷,在原本 “部分章节比较感冒” 的情况下,进阶成了 “每一个字都喜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精神世界的支柱

                      和菜头有一篇文章《重读王小波》说道:每一次我要重启自己的精神世界,当自检进程开始时,一定会出现一个基础模块,那就是王小波。类似的模块还有很多,王朔模块负责口语,李敖模块负责骂人,王小波模块是基础模块中的基础,个人精神世界的支柱。和其它作家给予的技术性帮助不同,王小波对我个人的影响主要是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告诉我一个人应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上过活,在过活的同时应该抱有怎样的心态和观念,以及像这样过活可能会遭遇什么。因为很喜欢和菜头的人生哲学,很好奇是怎么样的作家能让他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因此就找了这本书来读,没想到一读下去就停不下来了。我非常喜欢书中传达出的自由注意精神,以及作者精辟的黑色幽默,在那个特殊年代,他笔下记录的那些荒谬事,看得让人无奈又想笑。这本书并不算特别好读,很多思想和暗喻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体会到的,但它有一种魔力,能让人拼命集中注意力,拼命想理解作者笔下的那些机灵,以及暗藏在背后的人生哲理。我暗自希望,也许深刻理解了王小波之后,我也能成为像他一样自由的灵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哈哈,有些没看懂,风格幽默

                        就这样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能想当然

                          思想的进步是其他进步的基础,否则不伦不类,当我们无法判断什么是好坏时,有这样想法的人已经很少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有趣对抗虚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叹小波英年早逝,世界上少了多少有趣的思想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