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增长结构
这本书浓缩了王赛过去读过的关于 “增长” 的核心观点,他又把增长的结构拆分成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竞争结构、差异化结构、不对称结构、合作结构和价值结构 7 个子结构,非常全面。几乎算是关于增长的 “百科全书”。王赛认为 “市场导向” 就是 “客户导向” 加上 “竞争导向”。企业存在的理由是给用户创造价值,最重要的增长应该是客户增长,正所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甚至提出:“不要关心你的竞争对手,他们又不给你钱。” 企业应该把关注点放在用户身上,洞察他们的需求,跟他们建立紧密连接 —— 包括情感连接,成为他们心中的 “不二之选”。这些忠诚用户才是企业的基石。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增长的结构就是增长的框架视图增长结构是增长五线的姊妹篇。并且与增长 5 线相比要素更加全面。增长结构是一张增长的框架视图。 作者提出了增长的 7 个维度:增长的业务结构,即增长五线的相关内容。第二是客户结构,包括了客户需求,客户组合,客户资产三个子维度,第三是竞争结构,借助五力模型,提出了反五力的竞争策略,第四是差异化结构,资源差异化,模式差异化,认知差异化。第五是,不对称性结构,即优劣势相互转化的思维。第六是竞合结构,对于增长的开放空间而言合作大于竞争,提出了四种竞合关系,联合扩大市场,形成底层设施,赋能型模式和战略联盟,最后就是价值结构:划分企业开始支撑的三个层次,客户价值,财务价值,企业价值。层层递进。 本书结构清晰,面向业务的发展和增长是很好的思维检验图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商业增长方面的一本可读的书商业系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系统,对于一个复杂系统来说,任何的一个切面都只是整个系统中的一小部分。不过,增长一直是商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却也是最难简单化的部分。本书对商业的不同阶段中的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种结构化分析,无论书中的结构是否适合于现实中复杂的商业系统,但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考起点,从业务到客户,从竞争到竞合,从过程到结果结构化思维我的理解就是将可想到的元素以一个合理的方式组合起来并可以被反复使用,也同时具备元素和组合方式的可扩展和延伸性。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一个收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这本书整整读了 6 个多小时,算是读的比较久的一本书了,从书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尤其是护城河理论中顾客对于转换成本这个定义:程序转换成本,财务转换成本,人际转换成本,让我对护城河有了更加开拓的认识和思考,整个模块分为业务结构(增长五线),客户结构(客户需求,客户组合,客户资产),竞争结构(竞争程度,波特五力模型➕反五力等提高自己的定价权跟业务壁垒),差异化结构(资源差异化,模式差异化,认知差异化),不对称结构(主要是差异化的进攻方式,从对手的长处中找到短处进行攻击),合作结构(主要说的是把蛋糕做大),最后是价值结构。整体写的很不错收货也很多。不过有一些地方可能讲述的不是太清楚。导致自己并没有深刻理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浅尝辄止的大杂烩越读越失望的一本书。作者起了个好头,拿出了一套看似实战性强的理论模型,然而真正有价值的就到此为止了。每个模型都没有说透,几乎没有可以落地的实操,只有空泛的理论。找的例子非常薄弱,除了都是大公司的案例没有实操性以外,还总给人拿着锤子找钉子的感觉。分析很浅显,随便一个好一点的公众号也可以做出类似水平的功课。五六年前在别的平台听过王赛老师的课,感觉这本书的内容甚至不如当时的课。总之是比较水的一本书。想要了解一下思想的,看个开头然后每章看一下第二第三节就好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企业增长的七大结构增长是所有商业企业所需面临且最核心的问题,而增长是有序可循,有理论可依,有其内在结构与底层逻辑所支撑。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把企业增长问题,划分成七大结构(所谓结构就是相关要素的有效组合)。前六大结构是过程,最后一大结构是结果。七大结构之间相互支撑、转化,最终汇聚成一个奇妙的增长棋谱。第一增长结构:业务结构。它主要是回答企业在增长过程中,需要设计的增长五线。即撤退线、成长底线、增长线、爆发线以及天际线。它们分别回答增长的几个问题:何时需考虑撤退?是否某个业务已成长为市场领导者?如何才能迎来爆发性增长?市场空间是否天花板足够?第二增长结构是客户结构。它包括客户需求、客户组合以及客户资产。商业的起点是客户收益,客户收益的前提是需求得以有效满足。不同客户选择对应着客户组合。它包括种子客户、基石客户、规模客户、利润客户、长尾客户等,不同客户组合,结局就会不同。种子客户是指业务起步时,早期的客户。比如小米的前 100 个米粉,帮助其验证了产品价值,陪同企业成长;基石客户是指企业增长阶段的核心客户。比如华为增长阶段的运营商前 50 强,最终其拿下了 47 个。或者一家 SaaS 企业,拿下某些行业(如制造业、零售连锁等)前 100 强的多少名,均是基石客户;规模客户是指企业增长过程中,可以形成规模经济的大多数客户。客户资产 = 客户数量 × 客户终身价值 × 关系杠杆 × 变现模式。其中关系杠杆的核心在于客户之间的相互推荐以及价值互动,可以有效形成网络效应。比如微信、拼多多等产品的用户之间的关系;变现模式主要集中在企业如何基于客户数量、终身价值以及关系杠杆,可以实现商业变现。比如知乎、B 站等,最终的增长核心都落在变现模式。它是客户价值、财务价值以及公司价值的关键。第三个结构是差异化结构。所有企业的增长的核心战略分两类:差异化战略、成本优势,而差异化是相对更容易的战略。特别需说明的是差异化结构只有在具备一定规模后才比较有价值。第四个结构是不对称结构。它本身属于差异化结构的子集,只是有所区别且特别重要,所以作为独立的一个结构。差异化结构本质是从企业自身出发,进行战略化选择,算是防守型策略;而不对称结构则属于进攻型策略,它的核心就是找到行业领导者的优势的反面,把它当做进攻点,对其展开攻击。它与【战略七力】的反定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说下位企业面对领导企业时,选择其优势的反面当做差异化,让在位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跟进,最终实现颠覆。第五个结构是竞争结构。核心以战略大师波特的五力模型展开,提出竞争时用五力模型,防守时用反五力模型解决。所谓战略五力指的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五大因素:即供应链议价能力、客户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直接竞争者,以及潜在替换者。第六大结构是合作结构。企业之间不仅有竞争,也有合作,它成立的前提可能是市场规模与潜力巨大,共同把蛋糕做大后所带来的收益,远大于相互之间消耗后的收益。无论是滴滴快滴合并,还是赶集与五八同城合并,均是如此。最后一个结构是价值结构。它包括客户价值、财务价值以及公司价值。其中客户价值是基础,财务价值与公司价值是结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