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9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奇心培养與激发

    如何培养好奇心费曼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期如何尽最大努力给他提供思考机会,最终帮助他成长为一名有着异乎寻常的好奇心的科学家。这个故事本身看起来没什么波折。父亲提醒费曼注意这么一个事实:一只鸟在走动时,总是在啄自己的羽毛(他说的大概是 “整理”,而不是 “啄”)。他问费曼,鸟为什么要这么做。费曼回答:“大概是它们在飞的时候把羽毛弄乱了,所以它们啄羽毛,为的是把羽毛弄整齐。” 于是,父亲提议用一个简单的办法来检验这个假设。他指出,如果费曼的猜测是对的,那么刚刚着陆的鸟会比那些已经在地面走动过一会儿的鸟更频繁地啄(梳理)它们的羽毛。父子俩观察了一些鸟,得出结论,这两类鸟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费曼承认,他的假设可能是错的,并问父亲正确的答案是什么。父亲解释说,鸟受到虱子的困扰,因为虱子会吃羽毛上的蛋白质;有些螨虫会吃虱子腿上的蜡状物质,而一些细菌会在螨虫排泄的糖类物质中生长。父亲得出结论说:“所以你看,无论哪里存在食物的来源,都有某种形式的生命可以找到它。” 这个童年故事看起来很平常,却有不少值得注意的方面。首先,费曼的父亲教会他享受观察和惊奇的乐趣。就像费曼自己说的:“我像一个孩子一样,总是在追寻着奇特的东西。我知道我会找到的 —— 也许不是每次都能找到,但隔一段时间,我总会有找到的时候。” 其次,通过指出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 —— 鸟整理它们的羽毛 —— 并就此提出问题,父亲唤起了费曼的特定 —— 感知型好奇心。父亲在费曼的心里创造了一个看起来可以填补的信息缺口 —— 这是一种激发好奇心的有效方法。另外,父亲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对费曼提出的解释进行检验,激发了费曼的认知型好奇心。实验证明,如果你的理论被证明是错的,那么你更有可能记住正确的答案(甚至你的无意记忆也会增强)。最后,父亲给出了一个答案,费曼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个答案在细节上可能是错的 —— 鸟梳理羽毛为的是清除灰尘和寄生虫,把羽毛摆在恰当的位置,并分配腺体分泌的油脂 —— 但它在原则上确实是正确的。父亲还利用鸟整理羽毛这一普通的事实,使他得以一瞥关于生命的更为广阔的画面,包括生命的过程、生命对自然界食物资源的依赖等,这又促进了认知型好奇心的发展。由此可见,费曼的故事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线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以及激发别人的好奇心。首先,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一种使自己感受惊讶以及使别人惊讶的能力。就像体育锻炼会增强关节和肌肉一样,保持一种孩子般的好奇心,等同于进行针对感知型好奇心的锻炼。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个方法是,每周几次,对我们每天遇到的众多事件、人物、事实和现象中的至少一个产生真正的兴趣。这当中包括,通过阅读搞明白什么在一场暴风雨中影响着分叉闪电的路径,询问合作者的业余爱好,尝试智能手机的一项新应用,关注某个推特账号,或者试图理解股票市场的行为(祝最后这项好运吧)。触发好奇心的对象究竟是什么,这并不重要,只要一个人会为之振奋就可以。同样,人们可以通过做一些难以预料的或看起来和以往的自己判若两人的事情,让别人感到惊讶,甚至让自己也感到惊讶。这可以通过穿着方式、与社交媒体的互动,或者通过改变自己的某种习惯来进行展现。积极地激发其他人的感知型好奇心,也会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充满好奇心的人更愿意让自己接触新的感觉,体验新的心理状态。许多研究证明,好奇心增强了产生信息感知价值的动机。怎么激发好奇心我们可以从达・芬奇那里学到一招:试图记录那些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或我们打算对其进行探索的事物。这并不意味着人们需要像达・芬奇一样痴迷于记笔记,这可占据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人们只需要记录那些确实很引人注目的现象和事件。对这样积累起来的笔记做一个回顾,我们就有可能揭示出潜在的主题或模式,激发起我们的认知型好奇心,并鼓励我们自己进行更为透彻的研究,从而产生学习的乐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奇心的秘密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87 本(160)#《好奇心的秘密》🚢肖邦娴熟运用的另一个元素就是出人意料的事物。这是一种高明的策略,通过增强兴奋感和注意力,来激发好奇心。纽约大学脑神经科学家约瑟夫・勒杜和他的同事们能够追踪我们的大脑中负责对惊讶和恐惧做出反应的路径。如果我们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事情,那么大脑会假定我们必须得采取某些行动。这就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被快速激活,并伴随着我们很熟悉的相应的现象:心跳加速、出汗、呼吸变粗等。🚢我们的注意力脱离了其他无关的刺激物,专注于当下主要的紧迫事物。勒杜证明,在人们感到惊讶以及感到恐惧时,快速和慢速路径同时被激活了。快速路径直接从丘脑到杏仁核,前者负责传递感官信号,后者是一个杏仁状的核团,负责分配情感意义并指导情绪反应。慢速路径则需要在丘脑和杏仁核之间绕行很长一段,穿过大脑皮质(那是神经组织的外表层,在记忆和思考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丹尼尔・伯莱因按照两个主要的维度对好奇心做了分类:一个维度包含感知型好奇心和认知型好奇心,另一个维度包含特定型好奇心和多样型好奇心。感知型好奇心是由极端的异常值,由新奇的、模糊的和令人困惑的刺激引起的,它激起的是肉眼的观察。在伯莱因的设想中,与感知型好奇心相对的是认知型好奇心,它是对知识的真正渴望(用哲学家康德的话来说就是 “求知欲”)。那种好奇心是所有基本的科学探索和哲学追问的主要驱动力,也可能是推动所有早期精神追求的动力。🚢好奇心唤起了‘关切’,它唤起人们对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关注;它是一种针对现实的敏锐的意识,不过它在现实面前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种准备,要去发现我们周围的奇特和古怪的事物;它是一种决心,要抛弃思考问题的老套路,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同样的事物;它是一种热情,去把握当下发生的和消失的事物;它是一种失敬,打破了重要的、基本的事物的传统等级制度。🚢费曼的天赋和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上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了传奇,不过他还痴迷于生物学、绘画、破解保险箱、玩手鼓、迷人的女性,并热衷于学习玛雅象形文字。他之所以为公众所知,是因为他作为小组成员参与调查了太空飞船 “挑战者号” 失事事件,还因为他那本充满了个人逸事的畅销书。当有人问他,他认为科学发现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什么的时候,费曼回答道:“这和好奇心有关。这和想要知道怎么使某物做某事有关。”🚢达・芬奇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他在 1503—1504 年的部分藏书目录就包括了不少于 116 本书,涵盖主题之广泛令人震惊。它们包括解剖学、医学、自然史,还有算术、几何学、地理学、天文学,以及哲学、语言学、文学,甚至还有宗教方面的文章。据说,他看重经验远甚于阅读 —— 事实上,科学史学家、达・芬奇研究专家乔其奥・德・桑蒂拉纳就有一篇名为《达・芬奇和他没读过的那些书》的演讲。🚢人的大脑中并没有某个单独专门负责记录时间或身体的内在时钟的区域。确切地说,控制时间感知(还有我们熟知的时差感)的系统广泛地分布于大脑中,涉及大脑皮质、小脑和基底神经节。肝、胰腺和其他部位中的基因使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保持同步。比如,身患帕金森病的人在估计时间的时候,就很容易误判已经过去了多长时间。🚢好奇心是一种 “认知引发的剥夺感,源于我们对知识和理解之间的缺口的感知”。简单地说,根据信息缺口理论,好奇心就像是在挠心理或智识的痒。信息缺口理论把不确定性 —— 现有信息条件与期望信息条件之间的可感知的不一致性 —— 视为好奇心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当我们站在生命中那些富有挑战性的交叉路口前时,对各种可能的结果充满不确定的感觉肯定是令人不安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随便翻翻

        这本书,是我快速翻完的。不是说,这本书不好,而是因为,我没必要一字一句读完这样的书。快速就看标题框架,就可以了。比如关于书中关于达芬奇和费曼得事,即使我背诵下来又如何?读书,不是为了记忆,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自己切实的目的。这几天吧,被逼之下,我想到了并且顿悟了,读书,真的需要勇敢地决策,读什么书,如何读。我太受制于一字一句圈圈画画的精读方式了,这是应试教育模式,是古人读 “新约”,“古兰经” 和 “四书集注” 的方式啊。还有,读书成了我的负担,成了我的累赘!一定要读这么多书吗?因为买了,必须读吗?因为读了,一定晚读完?因为买了,读了,就一定要字斟句酌?我愚蠢啊。世上得书太多了,我的兴趣和好奇太广泛了!!!现代社会,考虑到短暂人生,一定要自己取舍,忍痛割爱,大胆勇敢地做自己,走自己的路。不能够被 “常识”,“共识” 驱赶,更不能成为自己幻想中的大人物,定下不可能的人生目标,从而带来几乎不可能恶认知任务,在读书方面,几乎根本无法完成!!!我想,这是自己仍然在受成功学鸡汤学的影响吧,或者,因为壮心不已?但是,必须考虑,不是接受,大的成功是是运气的连续光顾,时幸运女神得垂青!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接受努力与世俗成功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喔知道,这对任何一个真心想做事,注重人生价值与意义的人,都是极大的心里挑战。但是这是事实!!这是必然!!努力准备,时刻奋斗,但是不能期望一定成就世俗的成功!人生太短暂可,必须大胆舍弃,专注聚焦。四年了,思维的囚禁,雷恩的老房,有型的无形的!!选择了成就自己,必然是孤独的,人生,人生路必然是少有人走的路,独一无二的路。陪伴的,是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知识。大大小小的选择,都有代价和风险,当然也有责任和后果。特别重要的是,不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是古代简单社会都做不到的啊。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走一步看两步,心中想着第三步,绝对不能够搞火箭发射,搞人生规划,更不能妄想人生蓝图&人生地图!!记得高中时的同桌杨勇在桌子上搞了个人生蓝图,实在是荒唐!他是个可怜的受害者,应试教育及其确定性思维的受害者 (当时班主任说他疯了!) 他是典型的认为努力就成功的人,努力到自我虐待!我今天能够坦然接受运气,真正地接受随机和概率,心态一下子就变了,幸福了,能够行动了。太大的太远的理想,不具有行动价值,是祸害,“被梦想杀死,残害” 的人到处都是!!!20230612**04:45DSIS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好奇心的秘密》从这本书来说,好奇心应该是推动一切进步的动力。书中讲了两位在好奇心方面集大成者,达芬奇和费曼,因为在很多方面,他们都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行过早的认为自己已经认清了一切,失去对事物的好奇,你应该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多去问问为什么?多去看看怎么回事?也许你就可以找到另一片湛蓝的天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科学思维拆解科学家的好奇心,你有没有心里痒痒忍不住看?

            都说好奇害死猫,七八岁的孩子讨狗嫌,因为他们对什么都好奇都要上手去玩玩,但是过了那个阶段,就好像好奇心没有那么强了。科学家是怎样保持一生都有好奇心从而启发科学和探索的?《好奇心的秘密》用 9 位跨领域人物的经历和 10 多个有趣的试验,带你了解好奇心是如何影响人类发展的。科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和思考好奇心这件事的。它里面讲了达。芬奇和费曼作为好奇心代表人物,分析他们在生活当中做事和思考的方式。从而发现好奇心和多巴胺水平有关,好奇心推动了人类整个历史的演化过程,等等。用科学思维拆解科学家的好奇心,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作者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国际知名的天体物理学家,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哈勃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卡内基基金会 “世纪教授”,皮亚诺奖和国际毕达哥拉斯数学畅销书奖得主,科学和数学科普作家,备受欢迎的演讲者。他在《自然》《经济学人》《科学》上发表的 400 余篇论文均获得很高的赞誉。比如在提到达。芬奇的时候,他其实是一个全才。不仅仅是绘画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医学,音乐等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探索和成果。留下了很多的手稿,但是,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的手稿都是镜相的原理写的,据说他是左撇子,写字的时候从右到左写比较方便,而且不会,把字迹抹黑。所以,在看他的手稿的时候其实是应该运用镜子反向读取的。他还有非常有趣的记载,对那些学习传统教育的人的反驳。因为他是私生子,从小在外祖父的抚养下长大到十二岁,因为没有上过正统的学校所以他们对此很看不起他,甚至有批评。然后他就反驳那些只知道向古人学习的人,不会向自然学习,只是大自然的继子,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母亲。提到了理查德。费曼,就是发明费曼学习法的那一个,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对物理天文学各个方面都有所精通,还会多门语言。他也是非常有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的代表。他专门跑去非洲学打鼓。慕尼斯评价说 “他有一种非常开放的观察模式。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得拥有这种模式,以便发明看待事物的全新方法。”
            他发现好多的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他甚至对濒临死亡体验还有很深的描述,因为他曾经经过昏迷的状态,他说那一点也不好玩。但与此同时他的妹妹发现即使他在昏迷的状态下,其实也是有意识的能思考,能听见声音。是不是很有趣?再比如费曼曾悬赏 1000 美元寻找能够把一张纸缩小 2.5 万倍,并保证上面印上东西还能阅读的人。结果在 1985 年被汤姆。纽曼领走了奖金,就是后来我们用的微缩技术。这源于他看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时的一个问题,怎样能在一个针尖上存储这个百科全书?比如,费曼小时候,他爸爸对他的启发他观察,一只鸟儿在走动时总是在啄自己的羽毛。然后进一步去启发他思考,整理羽毛有什么样的好处。引导思考和发现而不是直接给答案。然后就有了一个可以填补的信息缺口,激发了好奇心。观察和发现鸟儿梳理羽毛是为了找寄生虫,比如虱子还有其他一些寄生虫,并分配腺体分泌的油脂。这样飞行时就阻力会更小。由于这些废弃物比如腿上经常会掉落一些蜡状物质,有其他的微生物比如细菌的加入这会成为他们食物的来源。然后,再往下就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关于生命,物质和能量的依赖和循环等。享受观察的乐趣 —— 发现现象 —— 提出问题 —— 给提示,不给答案,从而激发和培养好奇心。再比如买冰淇淋和车子熄火有什么关系呢。在《心中有数》的那本书里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有一个车主发现去买香草冰淇淋车子就发动不开。买其他种类的冰激凌,回来的时候就可以正常开。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买香草冰激凌车子就不会正常行驶。然后反馈给汽车维修部门,他们由此去调查发现,其实买什么冰激凌,与车子发动没有关系。是因为车子有一个零部件而发热,温度很高,在买香草冰淇淋的时候因为它是畅销品,容易找到,所以速度很快,回来的时候温度没有降下来所以导致车子打不开。但是买其他种类的冰激凌,所需要的时间比这个长,当他回来的时候车子已降温了,所以能正常使用。所以买什么冰激凌和车子发动不了有相关性,但不是真正原因!所以因为好奇心加思考,这样问题最终的解决。里边儿还有让你看了觉得哇塞的案例,比如测试哪种口红可以使用的次数最多?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了。他们甚至还发现好奇心与多巴胺分泌有关系,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人类演化过程。看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这本书对于思考问题找到表面原因和根本也是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如果你是家长,可以参考里边的方法不断提问,引导孩子做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思考。如果你是老师,用这样的方法用在学习课程设计和课堂上也会得到很多有意思的反馈。打开好奇心和创造更加有意义的、有意思的事情。所有这些的前提是 —— 要给好奇心一定的土壤和宽容度。马斯格雷夫说:“每个两三岁的孩子都是充满好奇心的重要的问题是,好奇心被激发后会发生什么。在很多情况下,成年人似乎在摧残好奇心。” 你给了好奇心多少空间和耐心呢?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