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8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主义,不是让女人成为女王

    好巧,女神节刷到这本书。上野老师和田房女士在这本书里,讨论了一直不被人看到和关注的 “看护和护理的世界” 。田房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这就像是世界的 A 面 和 B 面 。那么女性主义的终点就是逃出 B 面 世界,去到 A 面 的世界?并不是。很多人,对女性主义是有误解的。女性主义不是让女人成为男人,女性主义和任何平权运动一样,其初心是为了尊重和保护每个人活着的尊严。
    如果说女性不断奔走于 A 面 和 B 面 ,疲于奔命,几近崩溃…… 那么,我们想要重新建构的社会,是一个把 B 面 的 “无偿劳动” 拉到 A 面被看见、被重视。同时把只在 A 面 生活的人,也拉到 B 面 一起承担、相互扶持的过程。这就是上野老师说的 “让弱者以弱者的姿态得到尊重” 。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是上野千鹤子第一本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读物。本书语言幽默平实、通俗易懂,在轻松的对谈形式中向大众普及女性主义的内涵、历史,以及如何以女性主义角度思考日常中的工作、婚恋、育儿问题。本书内容触及现代女性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在当今社会中女性仍然面对的诸多不公与困境。上野千鹤子从自身的经历着手,将女性主义放置在个人生活的背景中,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作者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本书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不是讲了女性主义,就值得高度评价

        很讽刺的是,一部企图打破性别偏见的书,封面却是性别刻板印象最强的粉色我怀着严肃的心情认真读完全书,觉得目前的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书中对男性的描述,措辞实在很有误导性,比如 “绝对”“就是”“从来不”,很难不认为作者没有把男性群体设置成假想敌。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指责男性,把复杂的群像用简单的标签代替,那不过是在用另一种刻板的方式去对抗原有的刻板 —— 你并不是想寻求新的出路,而只是为了对抗原有力量发展出另一种可与之抗衡的极端力量。而这并不是一个想要争取性别平权应有的理性态度。女性主义更多是是想办法与男性携手共同解决偏见这一难题,而不是一味把男性放在对立面。无论豆瓣还是得到,我认为大部分人的高分是给了本书探讨的议题,而不是本书讲述议题的方式本身。用对话体探讨一个深刻复杂的议题,除非是像《十三邀》那样精心设计过的访谈和谈话人,否则一轮轮你唱我和后,很容易陷入 “自说自话” “强化自身原有观点” 的怪圈,反而不利于大众建立对女权主义者的客观认知。不否认书中有很多振聋发聩的 “金句”,但从占比来看性价比较低。入门女性主义选这本并不适合,书中过多的本国历史令对 “性别平权” 的讨论变得不那么具有普遍性,且读者不易把握重点。你不需要知道什么 “婴儿潮世代” 或日本某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也可以对这一话题有严肃深入的思考。强烈推荐的是译林出版社的《女性主义有什么用》,这本书从很多日常出发,引出更广泛而隐性的问题,更值得作为入门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主义的启蒙读物

          看完《厌女症》后,再看这本书,被误解的女性主义导致很多人闭口不谈。上野千鹤子说日本有很多这样的运动,但是媒体不报道,却反过来说你们为什么不开展女权运动?很是嘲讽,既得利益者和被男性友爱同化的女性都不愿意接受理解这个男权社会组织下的一切对千千万万被成为第二性的女人造成的伤害,视而不见,历史的悲剧会一直上演,你的周围人或者也许有下一代的人会再次经历结构性、制度性的不平等。我们看似什么都没做,但其实是帮凶,这就是理性的无知(无知不是一种偶然的状态,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主义是让女人坦然接受并爱上女人身份的思想。

            * 夫妻关系特别有意思,那就是两个人吵吵闹闹,一起建立起来的东西。* 在进入彼此生活的关系中,一个人的自我会受到考验,所以那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最佳时刻。狡猾、自大、奉献、充实、宽容,所有这些特质都将会暴露出来。朋友之间不会建立起这种同归于尽的关系,所以闺蜜固然好,但那是另外一回事。* 朋友之间有一种类似 “绅士淑女” 的关系,就是不去干涉对方,保持一定距离,尊重对方的生活,不把对方拉到自己的生活里。而恋爱是建立分享彼此的关系,所以注定要走进对方的生活。* 我认为,如果能有这样的关系,人生应该会更精彩。因为一个人可以从这种关系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逃避这种关系。我从不觉得恋爱是快乐的。恋爱总是很痛苦,几乎像自相残杀。* 生活就是一些琐事的累积,会体现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有一次,我对一个闺蜜说:“不生孩子是利己主义,但生孩子也是利己主义。” 闺蜜说:“嗯。” 然后我问:“你觉得哪种利己主义更利己?” 那个了不起的女人当场大笑着说:“还用问吗,当然是生孩子更利己啊。” 父母可以选择生孩子,孩子却无法选择是否出生。所有人都在与父母的关系中经历过种种纠葛。可是,他们为何不思考一下,等自己有了孩子,也会被孩子评价呢。* 感觉好多人已经放弃了跟丈夫争论、对丈夫提意见。放弃这些就等于放弃了那段关系。这让我不禁疑问,你都放弃了自己跟这个男人的关系,今后还要对他张开双腿吗?这些人还是小看了婚姻,而不重视这些的后果都会落到孩子头上。* 千万不能小看孩子。我刚才说不重视的后果会落到孩子头上,那种影响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是适应方式有问题的孩子。他们适应能力很强,但是会变得轻视人生。东大学生就属于那种适应力强的孩子,能够满足父母和老师期待的孩子。另一种是愚钝的孩子。由于无法适应,他们会变得很僵硬。那种孩子很容易出现拒绝上学或受到霸凌的问题。* 满足父母期待的孩子不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做父母希望他做的事情。那些孩子也有自己的伤痛。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无论多不情愿,他也会强迫自己做好一件事。“你究竟想做什么?”“你究竟喜欢什么?”“做什么事情最开心?” 这些简单的问题他们都回答不上来。他们很难挖掘到事关人生根基的东西。优等生就是这样。* 真诚面对自己肯定最轻松啊。高兴就是高兴,不高兴就是不高兴,这样的人生才最轻松,比一辈子扼杀 B 面的自己好多了。* 妻子不去介入丈夫,却要介入孩子。可能觉得介入孩子不会导致一地鸡毛的场面。因为力量关系不一样。* 我感觉自己就像山里人突然看见了茫茫无际的大海。* 女性遵从自己的欲望自由地投身性爱,这与 “我不希望你在这里对我产生欲望”,以及我拒绝你的行为毫不矛盾。* 如果男生和女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漫画,那他们的成长环境就完全是异文化环境。不同文化环境的人想要凑在一起,自然会发生认知上的不对等。* 我觉得女权主义者就是自由的女性。她们可以直言 “不要就是不要”,而且没有上下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本从婴儿潮开始,为了争取女性权利奋斗至今,而我们从建国的 “妇女能顶半边天” 到现在争取女英雄照片放进新闻就成了极端女权,倒退之荒谬,令人难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初学者友好:《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厌女》作者上野千鹤子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课,以女性对谈的方式,从几个受社会关注的热点侧面入手,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如果对女性主义感兴趣,从生涩的政治、历史以及相关的社会学理论入手,恐怕会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可以算是很平易近人的入门读物,同处于东亚文化背景,相对容易代入好懂,书中也涉及了一些上述相关知识,可作索引。- 书中思想及金句(个人综合,不以章节排序)1. 母亲的不幸是社会结构的问题母亲坚持 “要结婚生孩子”,可能是希望你不要否定她的人生。我们受到的教育是 “内省”,意识不到原因来自外部。妈妈的不幸,不是性格或人际关系的问题,而是所处的社会结构的问题。所有女性一旦成为母亲,就会开始对孩子施压。她们既是压迫者,同时也是牺牲者。有一种暴力叫父亲的缺席。2. 家庭关系的维护需要碰撞,女性的一席之地需要自己争取成年男性占据 “市场” 领域,其背后存在一个囊括了女性、儿童和老人的隐形领域,那就是 “家庭”。…… 只有从 B 面强行打碎中间的壁垒,才能逼迫 A 面的丈夫不得不来往于 AB 两面。如果 B 面不提出诉求,A 面几乎不会主动参与 B 面。因为只待在 A 面是很占便宜的事情。无论恋爱还是性爱,他们可能都没有很认真地完成 “深入对方领域,打破自我边界” 这个步骤。首先要建立不逃避的关系,必须由女性来建立。好多人已经放弃了跟丈夫争论、对丈夫提意见,等于放弃了那段关系。为何夫妻之间不进行这种交涉呢?他们不赌上性命,却要交缠身体,然后生下孩子。夫妻之间没有这种碰撞,那还有什么意思呢?如果认为一件事不可原谅,大可以表达出来。只要带着这种想法,事情说不定就会变得更简单。3. 为了自我成长,我们需要关系在进入彼此生活的关系中,一个人的自我会受到考验,所以那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最佳时刻。朋友之间不会建立起这种同归于尽的关系,所以闺蜜固然好,但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能有这样的关系,人生应该会更精彩。因为一个人可以从这种关系中学到很多东西。如果建立了互相深入的人际关系,深入到足以伤害对方,那么自己也会受到伤害,然后共同学习成长。4. 孩子会成为权力失衡的受害者妻子不去介入丈夫,却要介入孩子。可能觉得介入孩子不会导致一地鸡毛的场面。因为力量关系不一样。不重视的后果会落到孩子头上,影响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是适应能力很强,但是会变得轻视人生。另一种是愚钝的孩子。由于无法适应,他们会变得很僵硬。满足父母期待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伤痛。他们很难挖掘到事关人生根基的东西。性格恶劣的孩子也受了不少苦。“变成这样不是你的错。” 受到了父母的伤害,比如母亲的过度干涉,父亲的不负责任。为何家里有女儿的父亲,同时也可以是若无其事购买色情杂志的人呢 5. 男人作为既得利益群体却不以为然由于权力关系不平衡,弱者会直接受到压迫,不得不思考。但强者不需要对弱者展开想象力。男人总有一种妄想,认为世上只有母亲会 100% 包容自己。母亲对他的支配,对他的献身,都是出于对他的爱。正是那种爱,支撑了自己的人格。女性遵从自己的欲望自由地投身性爱,这与 “我不希望你在这里对我产生欲望”,以及我拒绝你的行为毫不矛盾。男性会对女性的器官产生欲望,但不会对女性的人格产生欲望。他们唯有将女性的人格还原到器官上,才能产生欲望。每个男性都会无意识地进行这样的物化操作,可是女性并不想成为不确定数量的任意男性的欲望对象。女性一旦主张权利,男性就只会理解为:“哦,你想变成我啊。” 这是男性想象力的局限,而且这种理解意味着权力游戏中出现了新的竞争者,他们自然会认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与对方交涉,逐渐改变对方,这种行动需要消耗极大的能量和漫长的时间。投资意味着爱,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想改变的男性。6. 女性主义是女人接受自己的思想,通过话语代代相传我们要退回扣在女性头上的种种称呼,回到无名。因为我们实在有太多的名字。不是成为男性和社会眼中的 “好女人”,而是我们女人要坚持成为 “一个完整的人”。女性主义从 “我” 出发,因为个人的即政治的!残疾人、LGBT 人士和女权主义者的运动似乎合在了一起,我管这叫 “当事者运动”。如果不事先掌握那种话语,人就无法表达。我们女权主义者一直以来做的事情,就是定义 “这是性骚扰”“这是家暴”。只要事先掌握了概念,人就会意识到 “这是性骚扰”。如果不把感情变作话语,就无法成为经验。女人一旦被男性友爱的社会同化,不仅无法承认自己的弱点,还无法容忍女性同胞是弱者。很多女儿都会同情被父亲支配的母亲,同时又无法容忍母亲的唯唯诺诺。因为她们同为女性,看到女性同胞的弱点会痛苦不堪,同时产生憎恶。对女性来说,女性主义就是自我和解的战斗。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女性不厌女。如果真的存在不厌女的女性,她们就不需要成为女权主义者。女性主义就是女人接受自己、爱自己的思想。只是纯粹的互相谩骂,从中只能看到恶意,看不到任何成果,而且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的立足之地也会越变越窄。思想在争论中得到磨炼。别人会指出自己论点的缺陷和边界,自己也可以通过理解对方来抓住对方论点的贫弱之处,从而越过对立,开拓新的论题。无论概念来自何处,都要物尽其用。- 最后,很喜欢上野的一句话是:“上年纪很快乐,因为眼前的景色会越来越不一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个人的即政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读到如此深刻探讨“女性主义”的书

                    书中的很多思想与概念都带给了我许多的思考。女性主义,或者说女权主义,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刻探讨的问题,在此我想摘录书中的一些观点表达自己的认同,同时也想说,很多观念和看法都怕两个字:偏激。在两性关系的矛盾中,我们也应该同时看到更多的相互爱慕与欣赏,相互扶持与理解,相互依存与依赖…… 阴与阳本就是一个不可调和却又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以下摘录几段书中文字:我从来不认为女性主义是女人想当男人的思想。媒体总在传播错误的女性主义形象,还制造了诸如 "女人帝国" 这种讽刺概念,可是,学男人能有什么好处呢?学男人就是成为支配者、掌控权力、向他人施压、散播歧视,那样只会制造新的被压迫者和被歧视者。"世界上只有男人的衣服,所以就算不合身,我们也只能借来穿上"。其实你们表达的是同一种概念。女性都想工作,但并非都想穿男士西装!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衣服啊!女性都不想穿着男士西装工作,但是我们没有别的衣服。而均等法表达的概念,就是以男性的立场告诉女性:"如果你能穿上这件衣服,我可以考虑接受你。" 女性怎么会答应呢?我们追求的根本不是这个。我们心里想的一直是 "做自己有什么不好?"。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女性主义是让女人坦然接受并爱上女人身份的思想。女权主义者,就是不断与内在的厌女心理做斗争的人。对女性来说,女性主义就是自我和解的战斗。如果真的存在不厌女的女性,她们就不需要成为女权主义者。女性主义就是女人接受自己、爱自己的思想。"女权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呢?因为女权有很多问题无法简单回答。女权不是投一枚硬币就能显示出正确答案的答题机器。带孩子上班是好是坏、女人是否应该上战场、是否要在综合岗位上咬牙坚持?这些问题我们争论了很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女性与尊重

                      女权并不是把自己孤立的大无畏行为,而是自己争取尊重的觉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和上一本书信体比起来,对话体就显得浅薄了很多,虽然还是同样的主题,然后对谈的对象也变成了更加资深的女性主义者,但是话题在展开和深入的过程中就会被情绪给消解掉。这场持续了一整天的谈话还是涉及到了很多方面,但是总感觉有些意犹未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近百年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女性才获得如今在社会上相对公平的地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从零开始了解女性主义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是我看的第一本上野千鹤子的书,相对偏向入门级读物,比较适合初次接触女性主义的读者。偏向女性主义普及读物,以对话形式结合漫画探讨女性主义的核心问题。默默说一句,这种对话形式的书籍是我最不喜欢的,观点相对零碎,作为访谈节目可能效果更好一些。女性主义议题在东亚父权制社会是比较有共通性的,也更深刻地了解到在现今社会里,女性地位在逐步提升是基于 1789 年至今多代女性的斗争。这场斗争是被多代女性主义者接棒传递过来的,不要让接力棒掉下。本书围绕 “女性为何如此艰难”“女人曾经如何战斗?今后该如何战斗?”“如何以女性主义视角思考婚恋、育儿、职场等议题” 展开,对于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者收获满满。1、女性困境的根源社会 A 面与 B 面的割裂:社会将政治、经济等公共领域(A 面)与育儿、家务等私人领域(B 面)割裂,男性长期占据 A 面,女性则被迫往返于两者之间,且在 B 面过多承担无偿劳动。2、代际压迫的传递:母亲对女儿的压迫常源于自身被父权制压迫的无力感,从而使得母亲也成为了父权制的代理人。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理解代际创伤需结合社会背景,而非个人性格问题。女儿的精神弑母是女儿亲手斩断父权社会传递给女性的世代规训,是在父权社会下绞索的挣扎。我们痛苦的的来源不是母亲,而是父权社会困住她的系统。3、女性主义的本质(1)弱者也能被尊重:女性主义并非让女性成为强者或取代男性,而是追求弱者(包括女性、残障者等)的尊严与权利。文中提到罹患 ALS 的舩后靖彦用牙齿操控传感器往电脑输入,等待工作人员翻译,上野千鹤子假设未来关于议员发言时间限制的取消,这也旨在对于追求弱者的尊严和权利。(2) “个人的即政治的”:个人生活问题(如家务分配、育儿压力)本质是政治问题,需通过集体行动推动社会变革。4、 对婚姻与育儿的批判(1)无偿劳动与性别分工:家务和育儿在 B 面被贬为 “无偿劳动”,男性因既得利益拒绝参与,女性则陷入 “丧偶式育儿” 的困境。(2) “一人一杀” 策略:从家庭内部开始斗争,要求男性改变,逐步瓦解父权制结构。5、性别暴力的深层逻辑(1) 厌女症的普遍性:男性通过物化女性身体获取欲望,女性则因社会规训产生自我厌恶。女性主义者需不断与内在的厌女心理斗争。(2)“保护” 的虚伪性:男性以 “保护” 为名控制女性,实则是将女性视为附属品。6、社会结构性批判(1)职场与母职的冲突:社会缺乏对育儿的制度支持,女性被迫在职场与家庭间二选一,导致 “剥夺感” 与疲惫。(2) “原生家庭” 的影响:父母未准备好的育儿行为会延续代际创伤,子女需通过自我和解打破循环。 7、文化观念的颠覆(1) 拒绝标签化:女性主义不是对抗男性,而是争取选择自由(如不婚、丁克)和多元价值认可。(2) 重新定义 “体面”:批判将工作分为 “体面” 与 “不体面” 的歧视,呼吁尊重所有劳动的价值。从今天成为女性主义者:(1)从家庭开始改变:通过日常小事(如要求丈夫分担家务)逐步打破男性既得利益,即使需要长期斗争。(2) “投资即爱”:女性应选择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改变的男性,而非盲目妥协。(3)所谓的话语权先从定义权开始:父权制为我们决定了范本,我们应该跳出这个范本,从自身经验和感受出发,寻找一套女权主义范本的语言表述。表述经验的文字和话语分享越多,遇到同样经验的人也能定义自己的经历。事先掌握概念或者定义,哪怕是很晚得到这样的概念,也可以重新定义之前的经验。比如此前为女性遇到的不公经历,指责是伴随着 “这些人没有母亲或者姐妹吗,如果是他们遇到这样的事情呢?” 直到阅读了此书,才理解了这种说法背后也是考虑到了男性之间的权力关系,表达里还是充斥着 “女性是男性的所有物” 观点,“这种解释只是激发了男性对所有物收到侵害的愤怒”,但实际上大可以让对方想象自己遭到侵害的反感与痛苦,而不是将受害人转化为自己身边的女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其核心在于:女性主义是弱者争取尊严的思想,也是每个人反思生活、推动平等的起点。书中案例虽基于日本社会,但对东亚文化下千万东亚女儿具有普遍启发性。也终于明白书名 - 女性主义是 “从零开始” 的双重含义含义了,是从零开始了解女性主义,也是如果停止了斗争,那么接下来的每一次斗争都将会是从零开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入门书,不实用

                              对中国普通女孩借鉴意义非常有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我对女性主义有了更多的了解。田房女士的漫画画得不错,很深入浅出,还有 AB 面的描述也很形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女性主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感谢,33 岁这年,人间值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谈集所以还是比较浅

                                      最近上野太火了,说这本是最简单适合入门的一本,所以拿来读了一下。对话体确实很好读,全书体量不大,3 天读完,但感觉并不算精彩的一本。对话体感觉思考还是深度有限,以及这本书里讲的主要还是日本的情况,所以收获有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两人轻松随意的对谈中,“从零开始” 的这个 “零” 有时会引发出上野对某种经验断裂的喟叹,有时则代表着田房眼中对既往范式的一种破除,但总体上,它不是无中生有,那种置身其中的历史传承感始终让人慨然感动。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