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1、疫情当下,为什么有些人会被感染,有些人却没事,为什么有些人感染了会很快恢复,而有些人却治疗了很久,甚至出现终身疾病?这一切都跟每个人的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无法被检测出来,但是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身体的健康。2、本书的作者是各大医院的医生共同编撰的,比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王立祥和负担你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他们用自己多年来的诊疗经验,结合常用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3、书里给我们提供了四大提高免疫屏障的基石,分别来自于:饮食、运动、心理和睡眠。如果你在以上四个方面中,有一项或者多向不注意或者效果不好的话,我都建议你看看这本书,它们就好比水桶的四个木板,少了哪一个都会让你的免疫系统崩溃。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免疫力系统需要自己好好维护如果想提高免疫力,可以选择这本书全面地了解一下。对我最有用的是其中的饮食和心理维护方面的介绍。1. 可以提高我们的健康意识。很多人常常是身体打出信号了,才会想着要注意健康了,要提高免疫力了,但其实这个健康意识是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强化的。我就非常喜欢和自己的免疫系统对话的那一部分,如果愿意去使用这个技术,也不一定非要记下来,可以自己把这段话用舒缓轻柔的语气录下来,放给自己听,边听边在心里默念。2. 比较权威,当你在网上找了很多养生节目后,犹豫不决要选择到底听哪个专家的话时,可以优先考虑这一本作为参考。而且它比较新,还有疫情期间的信息作为内容哟。3. 可能有助于你破除一些对免疫系统固有的认知,免疫系统的提高不能光靠吃蛋白粉,不能不考虑睡眠…… 对于健康知识小白而言有一定的健康科普作用。我是这么觉得的啦,并且开始部分实践。希望对大家有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免疫力本书是由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医学界的大佬参与出版的这本书。这本书围绕着免疫力上关键字而展开述说:什么叫免疫力,模糊而又清晰的词,很难用一句话来定义,可能最易懂的解释就是:免疫力就是抵抗力。本书从各个细节上展开,从发现病毒的到疫苗的发现,从无法改变病毒到疫苗的产生,人类科学的保健远离各种病毒原体的感染和威胁。书中从筑牢健康的四大基石(饮食,运动,心理,睡眠)来详细说明如何如何去增强免疫力和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例如:心理免疫力是希望人们要有 “半杯水的心态”,学会有效应对,适当的缓解压力,从中引导出,人生的三个锦囊(接受,改变,离开),人的一生很长,学会平静地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勇敢地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情,同时要用运用智慧去分辨可以改变和不可以改变的事情,如果这些都做到了,那可以选择离开。在睡眠这个基石中提到,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科学的睡眠时间,在当代的科学发达年代,我们儿童和成年人的睡眠严重影响着身体健康,呼吁大家保重身体,从睡觉开始。。。。此书提到新冠,希望大家人们科学饮食,科学运动,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一个良好的睡眠,自我提升免疫力,同时对白衣天天使 “最美的逆行者” 表示至高的崇敬,感谢有你们!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免疫力就是生命力今天和同事开会讨论,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新冠感染后,为什么有些人没症状,有些人症状很轻,有些人却很重,有些人甚至失去了生命?带着这个问题搜索了一下免疫力,一看是名家编写,一翻读了起来,手不释卷,相见恨晚,文中精彩处不断在家庭群分享,亲友们也频频点赞,这是一本很有用的书。书中把免疫力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科普:从免疫学历史与原理,蛋白质的摄入,睡眠,情绪,人格,中医,中药,针灸,疫苗等不同维度来介绍,深入浅出,非常受用。很欣喜的是,许多做法和我这两年来的做法基本一致,希望能够将书中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让更多的人更健康。翻看了一下,这本书是 2020 年 5 月出版,这么多医学大咖忙着抗疫的同时出版这本书,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读到的时间还是不够早,这提醒我获取信息的渠道需要关注主流媒体和出版机构。2023 年以免疫力开年,愿大家都能战胜新冠,更加健康!这本书其实不错,只打了四分,是因为对于其中的一些内容,比如睡眠,我认为还有提升的空间,三种睡相的生理学原理没有讲明白。2023 年 1 月 3 日 22:42 读完本书,花费 2 小时 37 分。【2023 年第 1 本 / 总第?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预防疾病从自己做起,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以改善免疫力。主动健康,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免疫系统是随时处于战备状态的 “健康卫士”,会适时地采取行动来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任何药物都无法取代人体内与生俱来、兼具防御和修复双重功能的免疫系统,佩顿・科菲认为,人类发生传染病的原因其实是营养不良,人类感染病原体后,是否产生传染病的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是由病原体的数量和毒力,以及人体的免疫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唯一的特效药物就是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天花的消灭标志着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取得了第一次全面彻底的胜利,也表明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工具,计划免疫措施是管控传染病的有力措施。维生素 D:最为人知的作用是对体内骨矿物质平衡的调节作用,但其实维生素 D 对许多生理过程均有重要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改善免疫功能。人体的适应性和先天性免疫系统均受维生素 D 的活性代谢产物 1,25(OH)D3 的影响。也有相关研究发现维生素 D 缺乏者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等。硒(Se):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很多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硒补充剂对脓毒血症等有积极作用。在危重患者体内,硒的含量越低,患者死亡风险越高。硒营养缺乏的人补充硒可以提高流感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滴度,并较少遭受呼吸道感染。如何科学安排每日的饮食★谷薯类(粮食类):至少吃 150g(3 两),不超过 500g(1 斤)的主食。当然这里的主食包含细粮和粗粮,再配合一部分薯类,如红薯、山药、芋头以及土豆等。★蔬菜水果类:每天应该吃 500~1 000g(1~2 斤),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体对于营养的基础需求,既补充了维生素,又能吃够所需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类:蛋白质类食物主要包括肉、蛋、奶及豆制品,其中肉要吃 100~150g(2~3 两),蛋吃 1~2 个,奶喝 1~2 袋,再吃一块豆腐,这样就能保证每天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油脂类:每天摄入 20~30ml 油,25g 坚果。不论是老年人、成年人还是儿童,只要您遵循上述四点建议,就能达到既满足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又能够改善免疫力的目的。在营养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各种营养素只要能够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就不建议吃保健品进行补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即便想额外多补充些维生素 C,每天吃两个水果就足够了。吃饭讲究 5 件事,做到这些,就能帮您改善免疫力。1. 能量要充足,每天应摄入 250~400g 谷薯类食物,包括米面、杂粮、薯类等。2. 应保证富含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如瘦肉类、鱼、虾、蛋等,每日保证摄入 150~200g、1 个鸡蛋、300g 奶及奶制品,同时摄入一些大豆类食物。3.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不少于 5 种,最好 500g 以上,其中一半为深色蔬菜。水果每天保证摄入 200~350g。4. 油脂来源要丰富,适量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摄入。脂肪供能应占到每日膳食总热量的 25%~30%。5. 保证饮水量,每天应保证饮水 1 500~2 000ml,即 3~4 瓶 500ml 的矿泉水。应该多次少量,有效饮水,饭前、饭后喝一些鱼汤、鸡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每天监测体重,防止发胖。同时要注意吃动平衡,按时服药。若有条件,应每天坚持 30 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规律运动。即便有饮酒的习惯,每天的饮酒量也不建议超过 50g(1 两)白酒。所有的运动损伤都属于疾病,疼痛、拉伤、运动营养不足等都是一种病理状态,也就是疾病状态,既然是疾病状态,当然会影响免疫力。我们每天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最短的 5 分钟,最长的不要超过 1 小时。最新的研究发现:成年人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150~300 分钟,或者高强度有氧运动 75~150 分钟,或者这两种强度的运动组合,能最大程度地产生健康获益,同时还应该每周进行两次肌肉力量训练。免疫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抵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于健康人而言,免疫力并非越强越好,而是贵在平衡。胳膊腿强壮、心血管健康、心肺耐力好是免疫功能正常的基本条件。人的生命中所体验到的一切就是身体的感受,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一切记忆都储存在身体里。我们的生命经验、成长环境,以及对自我的印象,形成了一套属于个人习惯性的动作模式和使用身体的习惯。平静地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比如身世;勇敢地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情,比如学识;运用智慧,分辨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如果这些都做到了,依然难以接受,不能改变,则可以选择离开。诗人泰戈尔曾经写道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将痛苦封存、搁置,也是一种有用的应对策略。在自己足够强大、足够成熟的时候,再回望痛苦也不迟。我发自内心地感激你,我的免疫系统,我会更加爱惜你、尊重你。我会选择对免疫系统有帮助的健康饮食,我会坚持健身,我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我会保证充足的睡眠。我愿意为你做得更好,不辜负你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希望你可以感受到我对你的爱。小学生每天睡眠 10 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 9 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 8 小时,成人每天睡眠 7~8 小时。睡眠时间通常会因人因时而异,正常成年人每晚睡 4~12 小时均属正常。睡眠最佳的室内温度为 20~22℃、被窝温度为 32~34℃。不仅如此,打造合适的睡眠心理微环境也非常重要。失眠人的内心,一半住着天使,一半住着魔鬼,每个睡不好觉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睡前有很多思绪导致无法入睡时,可尝试用 “一支笔、一张纸” 的方法,记下那些总是在头脑里挥之不去的想法,把难事放到睡醒再说,提示自己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好的睡眠和饮食,能够帮助人体固本培元、祛邪辟毒,这既是中医 “治未病” 的智慧,也是现代医学 “预防胜于治疗” 的保健精髓。《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句话被历代人们当作修心养性、保养正气、预防疾病的至理名言。从,顺从,听从的意思,内心波澜起伏,人体状态也会随之起伏,变得不稳定。保持愉悦、恬静、安闲、淡定的心境,正气便会与人体相协调,不易受外界干扰。因此,修心养性、调控情绪就可以改善自身的免疫力,使人体健康、不生病。中医所说的脾,指的是消化系统吸收营养和水液的功能。如果思虑过度,或者所思不遂,就导致了气机的郁结,尤其是脾气的郁结。脾胃不能正常吸收营养,营养缺乏会使人精力不足、形体消瘦;水液不能输布,就变成湿邪,影响身体。如果我们患上了心身性疾病,该怎么办呢?首先,请不要自我否定,适当地 “傻吃闷睡”,不想太多。其次,我们要脱离自己的致病环境,重新 “活” 一回。如果不学会控制情绪,尤其是控制负性情绪,往往会造成正气受损,免疫力下降,提高控制管理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就是修德、修心、修性。很多矛盾都是因为不理解产生的,遇事从公理思考和处理,少从私欲思考和处理,情绪就会稳定。要淡泊,不贪心:对钱财名利可追求,但不贪婪。纪晓岚的老师陈伯崖有副名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该得,得得坦然;该舍,舍得心安。人要会 “玩”,有趣的生活让人心情快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没乐找乐。从帮助他人中寻找幸福感,从知足中寻找满足感,从乐趣中寻找愉悦感,时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你就能获得高能量,保护好自己的正气,改善自己的免疫力,健康长寿。如果脾胃出了问题,很多疾病都会随之而来。比如大家经常谈到的 “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表现出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痰湿过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增强脾胃功能,减少痰湿在体内的堆积,不给邪毒营造生存的土壤。脾胃就相当于这头牛,我们摄入过多的饮食,超过了脾胃的负担,不仅不能为身体提供化生气血的营养,反而会化生出多余的废物堆积在体内,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痰湿。如上所述,痰湿也是一些邪毒喜爱的温床。因此,我们饮食要节制,最佳的量是控制在七八分饱即可。甜食摄入过多,会影响脾胃运化,助长痰湿。很多有胃病的患者,时常 “吐” 酸水,服药甚至都不能抑制住胃酸,一定要检查自己是否食用甜食过多。过食甜品还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脱发,有些人脱发表现为头易出油、头皮痒,甚至颜面部也有很多油,这也是湿气重的表现。此时如果不知道甜食能增加病情,反而肆无忌惮地食用,只能成 “光明顶”,那真是无可救药了。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平常如果有人咳嗽,大量吐痰,痰的颜色是黄的,痰的质地是稠的,那么就可以用薏米 100g、冬瓜子 60g、桔梗 10g 一起煮来喝汤,一般一两天就能好起来,没有任何副作用,大家自己试试就知道了。人体有一种气,叫 “卫气”,也就是我们的防御系统,它的根本就在肾,这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平常我们一定要注意保藏自己的肾精,关键时候能抵抗得住病邪的侵袭。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此刻的情绪状态似乎出了问题,就更有可能会控制情绪,而不是听从情绪的命令。所以,你需要在发火之前及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反思,盛怒之下是没有机会反思的,看到的都是其他人的 “错误”,所以这一剂 “心理疫苗” 一定得提前打!著名的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加强大”。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微生物与免疫力的关系,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发酵食品中含有益生菌。除了前面介绍的酸奶,常见的发酵食品还有泡菜、腐乳、米酒、生啤、奶酪等,发酵食品一直是益生菌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这是因为肠道菌群本身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一方面,补充的益生菌可能无法在肠道中稳定存在;另一方面,如果益生菌过度增殖甚至还可能破坏原有的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普通人来说,吃一些外来的益生菌不如 “养” 一些自己的益生菌,即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生活习惯来提高自己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让自己的菌群中多一些益生菌 “原住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