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16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长吁了一口气

    刚开始看这套书,并没有觉得很吸引。直到 600 多页,大约是朱棣登场的时候,突然就有点进入状态了,一下子感觉眼前波澜壮阔:《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打压蒙古、迁都北京、修故宫、建内阁… 作者的幽默、激情(或者说是叙事的张力足够大)开始让人欲罢不能。一朝君子一朝臣,君子不断登场,臣子走马灯地换,就像作者说的,每个人都怀着不同的理想,展现着不同的面貌:权力、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弱、气节、度量、孤独、残暴、宽恕、忍耐、邪恶、正义、真理、坚持、妥协、善良、忠诚。但最终,能留下来的,都寥寥无几。回到历史现场,远比我们看到书中记录的复杂,因为人性的复杂,也因为记录历史的人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立场(作者经常提醒,要看是谁记录),歌颂,唾弃,褒贬,很多时候都是 “需要”。但,正义,真理,坚持,善良,希望,总是最能给人力量。看到最后的崇祯,特别想回到那里,说一声,你已经尽力了。长长吁了一口气,终于读完了,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好像又是一件小事。明天开始看其他的书,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的历史启蒙读本

      正在读第五遍。这本书让我懂人性,了解社会,更好的做自己。战争,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莫测、最飘忽不定、最残酷、最困难、最考验智商的游戏。在战场上,兵法没有用,规则没有用。因为在这里,最好的兵法,就是实战,唯一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人性是复杂的,战争也是极其复杂的,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战争太多,不确定性也太多。如《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说,我杀过 200 多个人,但没有错杀过一个好人。这也是人生意义之一。我欠当年明月一份版税。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年明月的天道(转)

        有天扫院子悟到的。我院子里和邻居的交界处,有一棵树。这棵树的最初,是被鸟粪带到院子缝隙长出来的。我刚搬来的时候,它只有手指粗细。当时物业问我是否要拔掉,一念之间,我拒绝了,想着一个生命哪怕是意外,也有看看这个世界的权利。只几年,它长到了三层楼高,真正成为了一棵大树。而成长的代价则有我来背负 —— 每天打扫满院的落叶。但,它成长的极限是邻居的阳光房。如果它无限制生长,终有一天会因为挡住邻居的阳光而被要求锯掉。它会不会也在扩张期对其它树输出 “你只管努力生长 —— 野树苗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的心路历程,又会不会在某一天终被锯掉叹一句 “时运不济,奈何奈何”。它永远不会知道,它随着鸟粪,长到了一个小院子里,恰巧这个院子的女主人有几分善心 —— 它生,是因为女主人的一念之仁,它死,是因为院子本身的结构 ——- 这一切的一切,最初就已经注定。在这个体系中,我院子本来的结构就是那个 “道”。树木能在缝隙中茁壮成长,就是个人的才华与奋斗,而那颗鸟粪和我的一丝善念,则是 “运”—— 运起,加上个人才能,可以改变自身处境,立一番事业。树木的本能就是不断生长扩张,但若有天它可以明白,无节制的扩张会招来灭顶之灾,主动停止生长并将那些不重要的枝干枯萎掉,那它就是窥得 “天道”,长出了 “智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英雄好汉最终都悲情落幕,因为所有的智慧,都是反本能的。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读完此书,内心翻涌,你手中翻过的一页可能就是别人的一生。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也终化为平平无奇的一撮尘土。文明在演化,历史在向前,当自己通过文字读到一个个历史的片段,欣慰;当自己不时与历史共鸣时,欢喜。历史给人千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就是千面之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必须点个大大的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读这本书,用了十八天。多年前的书,依然可以饶有兴致读下来,大概只有历史类的书籍可以做到了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过这么多历史,活自己活当下才是重要的

                读历史书的启发,有这么几点。一是诚如作者所言,国家就好比一个公司。他能长久有他的原因,不能长久也有自己的原因。就这中间的区别来讲,我一开始认为是人的原因,也就是人才的区别。像崇祯末期,内忧外患,却没有可以任用的大臣来应对处置。然而随着这几天诺贝尔经济奖的颁发,获奖人的新理论也是一个参考。那就是国家的强大与否,起关键作用的是制度。如果这样一看,崇祯末年因为连着招了旱灾,天灾,但是在处置的方式上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就可以归结为制度的错误。二是关于我们个人如何生存。在复杂的官场里,波诡云谲,明朝那些杰出的人物,如王阳明,徐阶,张居正,于谦,都给出了大家比较好的示范。尽管他们的结局可能大多不好,但这也是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再如作者最后在后记中专门引用了徐霞客的例子,要说明的就是每个人不管怎么活,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就是最好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通透

                  你为什么要爬?他总不回答,于是记者总问,终于有一次,他答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再问的答案:因为它(指珠峰),就在那里!因为它就在那里。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很多人喜欢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正如徐霞客临终前所说的那句话:“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 说完了。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我相信,很多人会问,你讲了什么?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讲述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在终结的时候,却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你到底想说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年因为这本书,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了,尤其是管理管理层,以及跨区域的管理。刚好今年因为公司被合并,然后自己被叫去总部的时候,刚好在看内阁那段,就会把两件事情关联起来看。集团总部管理团队,会让我觉得像内阁,而子公司的管理团队,像地方官员,需要上京汇报,然后还得避免要回到当地才能修改,最好的选择是带上电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多次学习《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还想继续学

                      我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通过学习《明朝那些事儿》,对历史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好的立意,既需要有好的史学功底,还要有好的文笔表达,这本书做到了。前几年,通过听评书的方式,把这本书听了四五遍,如今增补改版了,又学了一遍。好书久读不厌,继续关注学习,也希望作者能够继续提供类似好书,或继续增补完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大明的入场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再读仍是经典

                          通过作者诙谐的表达娓娓道来明朝兴衰,用一份幽默和淡然缓解历史的厚重和唏嘘。青少年和青年读,完全是两种滋味,少年就像看小说,现在读的却是人生。常说尽人事听天命,一个人首先要有一个目标,然后为之奋斗终身,但是最终能不能成,也要看机缘,成了,享受,不成,也享受,因为都是生活的赋予,任何时候,去感受生活和自己的互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温了高一决定选择文科后上物理课时躲在后排看书的那些旧时光,曾经惊为天人的叙事和文笔在今天看来已经略显老套而不新鲜,作者后记中笔耕不辍的承诺也已在步步高升中落为空言。但对历史的那份默默温情和个性书写,在这个各类大 V 横行的时代却更显得弥足珍贵。未知前日陷入流言风波的作者,可曾记得台历上的念念劝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明朝的沧海桑田,可悲可叹

                              读了很久很久,一度停止再重新读起,其中一些明君和昏君令人大开眼界。最后崇祯时期的灭亡有点唏嘘,哎。譬如人生,没有永远的低点,没有永远的高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起落兴衰

                                这是一条开始了就没有回头的路时和势所幸我们是自由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 & 听完的首本历史书看世间百态,不同人不同境况下的抉择,也为自己提供更多为人处事思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出发点,更容易理解人性,更重要的是写得很有趣,有时看书会停不下来,能把一些道理柔和在故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SOP SOC,从 SOP SODSOP 是标准操作流程,SOC 是标准操作清单,SOD 标准操作文档。2.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困局是上一个困局的延续,所以要想解决今天的问题,我们就必须清晰地了解上一个困局。3. 科学管理听着艰深,其实核心就两条:把要管理的事情按照作业链条分成若干个程序上的细节;把每一个细节的效率提到最高。4. 你可以留意下身边的管理活动,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管理其实都是基于这两条的。本质上就是把作业过程分细,然后改善每一个环节上的效率。5. 在新的时代,每一个管理者都需要寻求一种效率上的平衡,就是来自于人心的效率和来自于外部强制力的效率这两者之间的平衡 6. 外部强制力的作用在于保证最低的生产率,保证起码要完成的目标,说到底是一个底限,而人心管理在于提高上限,可以通过关怀、指导、给予充分授权等行为来实现。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的,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

                                      以前看过一遍,过年又用几天时间在看了一遍,精典就是精典,还是那么让人有所感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明276年

                                        全书以明史为基础,用诙谐幽默的语气,系统的阐述大明帝国 276 年历史脉络,其中不乏正义与气节,让人有一种 “历史原来这么有趣” 的感慨,读完荡气回肠!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