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希望能看到《大亮集》的出版

    老人今年百岁诞辰,本书是 15 年前汇集出版,书中关于物理学方面比较学术,其他文章都很精彩,其中怀念邓稼先的文章结合老人百岁感言,尤为感人。老人说:做科学研究要成功,有三个必要的条件:Perception(眼光)Persistence(坚持)Power(动力)看老人一生,1990 年回国见闻和 97 回归讲话,和 04 年回归清华园的讲话,体现老人的眼光,坚持和内在的爱国动力。很佩服老人一生的执着坚持,无论是和李远哲的争执还是 82 岁时的婚姻,老人都依然故我的乐观,这也是老人长寿的因素吧,老人生逢中国于低谷黑暗之中,15 年前出版《曙光集》,寓意中国终于走出黑暗看到曙光,嘱托翁帆为其看中国的 “天亮”,现在老人长寿百岁,祝愿老人能写出 “大亮集”。抄录冯友兰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者也。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集合了杨振宁前作中的不少重要篇章

      杨振宁几十年来出版过很多书,比如《读书教学四十年》、《三十九年心路》、《读书教学又十年》,但因为出版太早都不容易买到了。而这本书中集合了不少从前重要的篇章,是杨振宁 1980 年代到 2007 年间主要的思考和关注。不过这里涉及的物理的篇章,知识门槛很高。


      而另一本《晨曦集》,我觉得是了解杨振宁最近 10 年所思所想最好的书。比如他对放弃美国国籍的思考,反对建造加速器的理由。它和《曙光集》像姐妹篇一样,由于 85 岁后科研工作就很少了,书中又收录了更多亲朋好友的回忆文章,所以知识难度远没有《曙光集》那么高。姐妹篇这两本书,杨振宁的夫人翁帆都参与了大量工作。

        5
        1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喜欢物理学

        我喜欢物理学,因此我也很敬仰物理学家(包括数学家),《曙光集》能把杨振宁和我距离拉近的书,也能让我在看事物的观点再向前一步。我们 80 后是周围事物变化最大的一代,也应该最不焦虑一代,但是事实刚刚相反这一代非常焦虑,因为这是对事情的视觉太聚焦,没有放大到时间、空间带入理想的思考,曙光集恰恰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提供思考,小的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大的到民族复兴问题都有,包含着我的偏爱给五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曙光~~~开始的地方

          对于各大学科的概念我是不理解的,但是我也能通过概念背后的学习逻辑去窥探高手的成长之路。见识~态度~格局,吴军老师的三部曲,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也能通过学习通往更高台阶的道路。人常常以为自己自由,就是无法真实的认识人作为目的的存在也无时不在枷锁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特别喜欢杨振宁老先生,想着读点他的书来多了解了解思想,这本书难度系数太高,里面有大量的物理学之类的公式,看不明白。只挑了几章能看懂的看了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不是量

              一个人的人生可以达到其他人几辈子,这句话不对,根本不是几辈子,十辈子,或者百辈子比拟,这不是数量的问题,这是质量的问题。杨振宁的一生既是质量,又是数量的顶级。牛人身边都是牛人,你身边牛人多吗?如果多,你可能也是牛人,如果不多,你肯定不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后大大超过预期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是根据杨振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一些演讲、或者讨论,经由其妻子翁帆整理而来。


                杨振宁在开篇就以鲁迅的《狂人日记》打了一个比方,里面有一段非常经典的文字:
                如果一个封闭的屋子里着火了,并且很难跑出来,里面有一群熟睡的人,如果你不叫醒他们,他们可能会安静地死去。但是如果你叫醒了其中几个清醒的人,但是他们也跑不出来,你就以为这是对他们好吗?
                杨振宁希望做一个物理学界的鲁迅,把物理学的眼光、思维,通过书籍向大家展示出来,他非常坚定地相信科学的未来是美好的,会变得大亮。
                他说,虽然我看不到大亮的那一天了,但是翁帆答应我了,她会帮我看到那一天。
                这是一种科学家的气质和境界。
                书中有杨振宁在不同地点的演讲集整理集合,你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看。
                其中有一个内容,我觉得可能对理工科的同仁们特别有帮助。他说,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大事,除了有机遇,还要有眼光。更重要的是,要有把握机遇的能力,而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既有机遇,又有眼光的人。
                牛顿是科学史上及其幸运的一个人,因为人类只有一次机会去建立世界的体系。
                杨振宁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一个既有眼光,又有机遇的人呢?
                因为对于相对论来说,洛伦兹有数学,但没有物理学;庞加莱有哲学,但也没有物理学。
                而爱因斯坦则有自由的眼光。什么是自由的眼光呢?就是能同时近观和远看同一课题。洛伦兹失败是因为他只有近距离的眼光,而庞加莱失败了是因为他只有远距离的眼光。
                孤持、距离、自由眼光是所有科学、艺术与文学创造活动中一个必要的因素。
                爱因斯坦没有遇到机遇,他是自己亲手创造了机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跳跃式阅读,因为对于物理学实在不懂,杨先生谈及加入美国国籍与翁帆的婚姻印象深刻,都是外界比较受争议的事情,听先生叙述没有解释没有争辩,像叙述家常一样平静真诚,先生说翁帆是他生命中最后一份礼物,能感觉到在外人看似不匹配的婚姻对当事人来说是另一番光景,因为真正的幸福从来与别人无关,祝福杨先生和翁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了这本书,“杨振宁” 就不再只是一个符号,而变得具体生动,杨振宁是伟大的也是幸福的,这样的人是天做成的,这样的人生可遇不可求。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