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的核心是 “技术”,主张的是用技术去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的确,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现在的时代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标准化为基础的应试教育似乎无法很好地培养出大量可以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了。那怎么办呢?难道坐以待毙吗?想要改变整个教育体制太困难了,但从技术的角度切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理念、方法、工具和体验,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本书所谈到的很多技术层面的运用,有些已经可以在市场上找到相应的产品,有些还是更多处于畅想的阶段。到目前为止,别说改变整个教育体制了,即便是想要实现 “技术让学习升级” 这件事,还是处于探索和初期实践阶段,但这件事一定要做,至少它是一束光,未来可能有照亮世界的可能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对教育科技及自适应学习的一点儿小看法

      这本书终于陆陆续续的看完了,作者本身还是挺有料的。作为苹果教育的副总裁,主张的是尊重孩子的个性,用技术的手段来因材施教,不要把手机 /iPad 等设备当做洪水猛兽。


      里面很有感触的一句话是,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师在使用一种过时的、非数字时代的语言,试图去教一代几乎完全使用数字化语言的人。
      在得到里,其实有很多小学生 / 初中生 / 高中生,有内地的也有台湾美国的,他们会听吴军的课听万维刚的课,前两天还有个高中生,听了包刚升老师的关于英国新首相的讲座,问了几个问题,让我瞠目结舌,基本都属于我都问不出来的。这就是新一代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已经很宽了,小小年纪都去过很多国家,见识过很多市面,老师如果再用 “别管为什么,你听我的就对了”,已经无法说服现在的学生了。
      但是这本书里对 “自适应学习” 的技术很推崇,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自适应学习这个说法最先提出的是 Knewton 公司。我简单的直白解释一下自适应学习。就例如现在大家都是三年级的小学生,进入到一个考场,拿到手里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一样的,可能是一个两位数的乘法。但是做完第一道题之后,大家每个人的第二道题都不再一样,会根据每个人第一道题答题的情况来做智能推荐,这里面的维度可能非常多,例如答题的速度,答题的准确度,写不同步骤时花的时间长短,有些人可能是个位数 × 个位数没有学好,有些人可能是进位没有学好。
      今年四月,我跟国内一些互联网教育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去了一趟美国,同行的例如有英语流利说,51talk 等英语学习类 app,也有一些 K12 的企业。我们行程一共是 7 天,先去了纽约,然后两天后飞旧金山,一共看了大约 15 家美国的教育企业,里面分布非常广泛,有千人左右的大型出版公司,也有 udemy 这种在世界范围都比较广泛的职业教育平台,更多的是某一个领域里几十个人的创业型技术公司。主要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里细分的自适应学习。
      结果怎么说呢?不容乐观。纯做自适应学习的企业,活得都不怎么样。只说一下这个领域的鼻祖 Knewton 吧。
      我们去的时候,是他们的前首席产品官给我们做的分享。作为率先提出自适应学习的这家公司,大家一定关心这家公司作为鼻祖,生存环境怎么样。拿几个数据说吧。这个公司在七八年前被认为有可能冲击教育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也就是说估值有望超过 10 亿美金。他们从 2011 年到现在,融资总额超过了 1.8 亿美金。而现在的估值是多少呢?我们 4 月去的时候他们会被一家出版集团收购,收购价格在 1000 万美金之内。当时我们几个人第一次听到这个数据的时候,都特别震惊,估值缩水到难以置信的底部。
      5 月,果然他们被出版集团 John Wiley 收购了,收购价格据说惨不忍睹。也有行内人士说,Wiley 的收购,其实一点都不在乎他们的团队和产品代码,只是对他们这么多年的一些学生数据感兴趣。
      对于自适应学习,我的基本判断是技术方向本身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在美国是瓶颈期。
      可能的原因我自己瞎判断一下:
      1. 以 knewton 为代表的技术流派,核心是想做 B 端的生意,所以他们的第一家大客户是培生教育。因为做 B 端的生意,就意味着不用深入到数据第一线,不用进学校,更简单一些,人力成本也低。
      但是不愿意做脏活和累活,就意味着自己的护城河太低。例如 2017 年培生教育就准备收购他们,但是谈判破裂,收购失败后就取消合作了,而这是当时 Knewton 的最大客户,他们的各处宣传都是以培生举例子的。
      我特别理解培生,作为一家教育公司,怎么可能接受自己的核心算法是另一家公司提供的?自己的最宝贵的用户数据和使用数据,是为另一家公司的算法来服务的。这个太难了。
      对了,他们上一轮的投资人里有好未来,当时是准备把他们的引擎直接引进好未来的线上课堂的,但最后没有搞成(我自己猜测是他们的引擎更多是基于美国教育场景做的,如果直接好未来用,来来回回的沟通成本,可能还不如好未来直接拉几个码农做。可能效果不如 knewton 好,但是谁知道呢?)
      2. 看起来自适应学习这块,从概念到引擎到算法,说的天花乱坠。但是这就个业内经常开玩笑说的那句话 “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从自动驾驶到机器学习,引擎和算法是一个基础条件,但是这个和企业成功没有因果关系,因为必须要有各种数据验证,才能不断的调整自适应算法。
      4. 在美国市场,缺少集中的落地场景,能进某一个学校,就是他们了不起的应用场景了,这个时间非常长,并且从教材到学生的水平,很难标准化。而在中国,这块会是个很大的优势,因为在教材统一的情况下,各地同一年级的孩子水平大致相当,那么做自适应学习至少从考试这个强制条件来看,非常容易得到验证数据。当时有个公司跟我介绍说他们为什么算法做的好,因为他们拿到了合作学校的入校资格,有超大规模的用户样本。
      当时我好死不死的追问他,用户样本数有多少,他回答说 4000. 我们几个中国去的人都惊呆了…… 在我们看来,这种线上产品的覆盖量,不到 100 万,都不好意思过公测期。
      6. 在我看来,自适应学习的核心在于把学习过程和测试过程做结合,通过不停的测试,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做题这套逻辑,国内从家长到学生,天然不用教育市场,并且产生的数据能有效的辅助老师判断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点方面的差别,真正做到千人千面。
      这本书作者写的部分还是值得一读,理念和三观还是挺好的。
      但是有个非常不好的槽点是,这本书里每一章后面都有国内教育企业松鼠 AI 的创始人写长达几千字的东西,类似软文。我能理解前面的序和后面的跋,我不能理解我吃西餐的时候,为啥还要给我上焦圈豆汁煎饼果子…… 吃相有点难看了。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像真人秀一样学习

        2500 年前的孔子,教学生采用的方法是因材施教,为何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却好像开了历史的 “倒车” 呢?如今的学生都使用标准化的教材,听老师上同样的课程,最后也是用统一的考卷进行考核。在其他各行各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模式还依照一百多年前的方式在运作,这难道不奇怪吗?如今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是剧本模式,学生是演员,按照教科书的安排,一板一眼地学习眼前的东西。这样的模式好处在于结果可预期,比如上完一年级,就认得几百个汉字。另外的好处就是可以批量输出。问题也很严重,评价学生好坏标准也是一致的,不接受自由发挥。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模子一样,大同小异。这本书其中一位作者是苹果公司教育副总裁约翰。库奇。在书里,库奇提出,现在的学习急需要升级。在未来的教育和学习中,我们不应该靠老师告诉自己要记住哪些内容,而是要自己去发掘、主演自己的节目。这种模式类似于真人秀。真人秀中,只给出一个大致方向,其他情节就不太能被精准预测,全靠嘉宾们自由发挥。这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目标是获得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自由学习。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就是一种真人秀式的学习模式。这个模式也被应用在医学教育中,学生们根据临床病例,自行提出问题,查找文献资料,得出诊断与治疗方案。效果的确比填鸭式的教育更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技术解锁教育

          重新定义学习革命的方向,可惜深度不够,需要更多脑神经领域的输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用技术解放人类学习的天性

            在教育技术领域,有一个著名的 “乔布斯之问”,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提出的:“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教育技术的拥趸大多会从学校传统教育的保守性角度来回答,而教育技术的反对派则会从技术的负面上找原因,但这些都是 “认知偏见” 和 “证实性偏见”。


            《学习的升级》这本书,尝试着摒弃这些偏见,正面回答 “技术如何改变教学” 这个问题。虽然名字叫 “学习” 的升级,副标题叫 “技术如何释放终身学习者的潜能”,但本书的目标对象不是学习者,而是教育者,准确地说应该是教育改革者、教师、教育科技从业者。作者是苹果公司第 54 位员工、苹果公司第一位教育副总裁约翰・库奇,通过他自己在苹果公司教育教学方向上的亲身实践及深度思考写成,视野宽阔、站位很高。
            作者分析了教育模式的变化历程,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学习的 “模因”。人类教育教学其实最早都是个性化教学,无论是早期的家庭式教育,还是一对一的师徒制;直到工业革命时代,人类教育模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为了给工业化大生产培养螺丝钉式的工人,标准化教育体系发展壮大至今;如今进入数字化时代,标准化教育体系非常不适于数字原住民的需求,在技术辅助下更高级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
            但用技术改变教育教学,首先必须要真正了解学习的 “基因”,即人类学习的天性。教育不是注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种。作者将教学改革的视角定在了 “动机” 上,认为教育应该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兴趣和热情所在,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调动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使其主动学习。
            从标准化教育到个性化教育,从被动教育教学模式到主动教育教学模式,目标明确了。那么,实现的路径应该是什么?作者认为教育变革不应该是 “修复”,也不应该是 “替代”,而应该是 “升级”。如果把教育体系比喻成电脑系统的话,所谓 “修复” 就是给系统 “打补丁”,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谓 “替代” 就是换新系统,但是风险太大、成本太高;选择 “升级”,就是把系统的目标重新定位、系统的组成元素重新整合、系统的元素之间关系重新构建。这场教育系统 “升级” 该怎么做?学习的 “技因” 该上场了。
            技术 “技因” 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最大的、最快的变量,它能反过来推动教育教学模式这个 “模因” 的变化,能顺应人类学习 “基因” 的天性。但要注意,在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元素就是 “教师”。教师的改变至关重要,教师对自己角色的理解直接影响这场变革的成败。书中提到的 “挑战式教学”,就把学生推到了解决实际性、挑战性问题的前沿,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技术在过程中支持教师和学生。
            作者还在书中论述了教育系统升级的其他方面,比如教学场景构建、教育技术获得、教育技术应用框架等,特别给出了对教育教学改革极富吸引力的 9 种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智能助理、物联网、移动交互、3D 打印、交互式书籍、增强现实技术、全息图。
            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应用,是巨大的机会,也是时代的召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学习要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作者认为,我们的教育与时代是严重脱节的,教育是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


              我们的教育依然按照一百多年前的方式在运作,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具体来说,我们的教育模式,缺乏关联性、创造性、合作性和挑战性,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在对我们每个受教育者进行简单粗暴的灌输。
              所以,我们才要学习的升级。
              那,怎样升级呢?作者支招,利用技术。书的副标题就说了,用技术释放终身学习者的潜能。比如,书中说到,编程思维等等。
              但,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面对复杂的世界,以及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要将学习视为一种具有相关性、创造性、协作性和挑战性的活动。
              概括来说是,学习必须要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终身学习者的目标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虽然有广告,但的确也有思考

                书里的确有广告加持,可是也的的确确 ' 给我这个教育从业者带来一些思考。如果或者 或确切的说,人工智能会代替老师的一部分功能,那么留给我们教育从业者的还有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塑教育,从自我改变开始

                  教育的变革是一件困难的事,拥抱科技,使用技术,提升教育。值得研究:智适应教育系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棒的一本书

                    很受启发,值得大家都阅读一下,技术对教育的作用,确实很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会记忆的人,标准化的听话的工人,不需要哲学家,作家,音乐家… 现在我们需要会思考的人,解决问题的人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了解他学习区,在学习区里学习练习,不断突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作者观点值得一读

                        文后松鼠创始人巴拉巴拉,真的是有点吃相难看,非常影响体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互联网原住民学会适应其发展的学习

                          从互联网原住民完全不将技术视作其自然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说起 ,引出现在的教育其实没有多少变革,完全不适应其生长发展规律和日常的认知方式,因而提出教育改革和教育升级的迫切性。同时分析了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升学和就业,而是为了获得自由健康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学习必须是主动性而且恒久的。支撑其学习的自发与持续性必须要靠动机,要从激发动机入手,进行教学引导,而不是知识传授,使孩子主动性创造,并且利用现代工具(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3D 打印、交互式书籍、移动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全息图等等),根据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弥补其短板做长其优势,获得外部激励与自身动力 ,更好地提升学习的效用和效率,让学习为实现其人生的最终目标服务。作者提出了许多鲜明的例证,并且结合自身的一些认知和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的发展,以及知名人士的观点,层层深入阐述其论点。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又解释了许多专业性的知识,业内人士可以仔细学习了解,外行人士可以一翻而过,不影响对全书主旨的把握。本书内容丰富,例证多样,逻辑清楚,观点层层递进,值得一读,并且值得一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下一代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随着现在互联网,通信,人工智能的越来越便利,我们可以以更加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的资源越来越易得,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越来越定制化。


                            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的广泛应用,我们的孩子会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获取知识,而这其中,学会编程会是新一代的必学外语,它可以让你的孩子更加理性和自信。
                            其中,乔布斯说服作者加入苹果的桥段也非常吸引人,强烈推荐大家去八卦(就在书的开头)。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