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文字需要灵魂
作者是我的同龄人,成长阶段是没有网络的时代,诗歌还被人追捧,作者是新疆人,七个孩子的老二,最近刀郎重新爆火,大家也是喜欢他的沧桑感。本书三辑,写作者故乡的乡村,很漂亮的文字,现代白话文以北方语系为主,这样南方的作家就有点吃亏,而北京人写的太油,王朔和冯唐再如何也难掩北京的口音,东北人其实也有自己的节奏,如同四川人他们当然的以为自己说的是普通话,可节奏并不对,反而是新疆和河北的作家,我不能说他们没有口音,可他们会写出流畅和 “标准” 的白话文,刘亮程,李娟和周晓枫的作品是我认为标准的好文字。几年前看王鼎钧写的教导作文的书,觉得很好,现在对比作者的书更专业更现代,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文字编辑出身,适合中学生当做范文精读,现在中学生的伴读作品在文字上很多过时了。但读作者的书,需要断网,否则我不相信年轻人读得下去,阅读本书建议从第三辑倒着看,文字吸引人需要故事,纯粹的散文太虚,如果文字里面没有感情就会失去灵魂。「在野外要学会找吃的,跟着猪吃就没问题」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75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黄沙梁这本书是刘亮程在 30 岁到 39 岁完成的作品。写的如此真实细腻,是经历过农村穷苦生活的人容易不自觉的直接过滤掉的。他的思维既敏感又跳跃,语言如淤泥中的莲花,如沙粒中的珍珠。他说:我喜欢写这本书时的自己,能对花微笑,能听懂风声虫语,看懂白天黑夜。那时我静悄悄地听万物的灵说话,后来我说话时,感到万物在听。他又描述写这本书:像早年踩起的一脚尘土,从极高极远处往回落。一个字一个句子地回落。散文满足了我的悠闲,和对一个村庄寂静无边的冥想。它是我的元气之作。我在这本书里早早地过掉了一辈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