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8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碧血剑》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发表于 1956 年,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碧血剑》的主线故事是明末被冤杀的大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及其师门华山派义助闯王,夺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袁承志的家仇、师仇构成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他的复仇之路与天下江山的争夺交织在一起。在艺术形式方面,金庸在写作时就寻求着突破。他吸取外国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第一次在武侠小说中运用倒叙形式来展示波澜起伏的故事。主要人物 “金蛇郎君” 夏雪宜自始至终没有出场,他的身世、性格特点、故事,全都通过温仪与何红药两个女人动情的回叙和追忆展现出来。而这种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也正是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它的运用,为以后武侠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开了一个先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远离归辛树

      看完了哈~无比讨厌归辛树这一家子,比坏到不可理喻的温家五老还招人烦,超过书中所有反派。在其衬托下,最终 boss 玉真子都让人恨不起来,变成了有些无厘头的谐角儿。1. 人可以单纯、无知,甚至愚蠢,但是至少应该保持性本善。但不能 “超我” 不存在,“本我” 是个十足的混蛋,“自我” 浑浑噩噩,弗洛伊德见了也会摇头说:没救~李逵式人物,愚蠢中带着邪恶;鲁达式人物,率真中带着善良;所以鲁智深得到作者的偏爱,安排了不错的结局,而李逵是天生坏种,宋江临死也要把他带走。2. 理论上,这一家子应该算正面人物,但是你看他们都干了什么事儿:a. 归二娘师徒滥杀无辜,虽然事出有因,但罪不至死,而且能对老弱妇孺下手,这是人干的事儿?穆人清曾怒问孙仲君:是男人就可以滥杀吗?b. 归辛树跟袁承志比武时,默许孙仲君向没有还击能力的温青青连续施以杀招,而且缠住袁承志,让他无法施救,这是大侠该做的?如果不是木桑道人及时出手,女一号就领盒饭了。由此来看,归辛树一家人剑下的冤魂,绝对不止书中提到的那些。这不叫恃强凌弱、草菅人命吗?c. 孙仲君在江湖中混出个 “飞天魔女” 的人设,穆人清说,从这个(邪教色彩十足的)ID,就可想见平素为人。但差不多天天在一块儿的归辛树夫妇,对此却不闻不问。d. 因孙仲君被穆人清处罚,废去一指,归辛树这一家子心里彻底就恨上袁承志,认为其是始作俑者…… 这是理性成年人的智商、大侠的气度?…… 类似混事儿,在书中是不胜枚举啊~因此,当穆人清得知孙仲君的所作所为,为之震怒时,真希望老爷子当场废了他们武功,再狠狠抽归辛树夫妇几个耳光,警告说:从此不要再说是我的徒弟!3. 归辛树表面上是名门正派,社会地位比较高,凡是站到他对立面的,舆论层面就已经先输了。上哪儿说理去?甚至当事人如果糊涂一点儿,自己都对质疑归辛树的正当性产生怀疑。这就是混人比坏人还可恶的原因。说他们是纯粹的坏人,多多少少有点儿冤枉,但是这本书中,正经事儿他们是没怎么干。那么归辛树怎么获得江湖好名声的?一来证明选对平台很重要,归辛树占了华山派的光。因此注意,不能忽视个体间的差异,小心团队中的害群之马。二来证明了乌合之众观点,明白人是少数,还往往看破不说破。剩下的是糊涂的大多数,叨咕着 “存在即合理” 推波助澜。4. 所以遇到归辛树这样的人,一定有多远滚多远,不要跟他们发生任何交集,因为又蠢又坏~跟他们大概率会产生矛盾,有理说不清,还得不到其他人支持。木桑道人、穆人清是可爱可敬的长者,难得的人间清醒,人设上无可挑剔,配得上宗师二字。ps. 李自成的失败,就像所有侥幸 IPO 的草根创业者,如果德不配位,成功不可持续~slogan 喊得再动听也没用,注定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袁崇焕死后二百三十六年,那时清朝也已腐烂得不可收拾了,在离开袁崇焕家乡不远的地方,诞生了孙中山先生。他向中国人指明:必须由见识高明、才能卓越、品格高尚的人来管理国家大事。一旦有才干的人因身居高位而受了权力的腐化,变成专横独断、欺压人民时,人民立刻就须撤换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鲁迅先生曾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袁崇焕,正是鲁迅先生所称的 “中国的脊梁”,使我们不会失掉自信力。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人群立了大功业,令我们感谢;有许多人建立了大帝国和长久的皇朝,令我们惊叹。然而袁崇焕 “亡命徒” 式的努力和苦心,他极度悲惨的遭遇,这个生死以之的 “痴心人”,这个无法无天的 “泼胆汉”,却更加强烈的激荡了我们的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家国之痛,忠魂之悲

            读完《碧血剑》,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份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金庸先生以明末乱世为背景,将江湖恩怨与民族大义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袁承志作为抗清名将袁崇焕之子,自幼背负着 “碧血丹心,精忠报国” 的遗志。他行走江湖,不是为了个人恩怨快意恩仇,而是心系天下苍生,在闯王起义、清军南下、朝代更迭的洪流中,努力寻找一条救国救民之路。然而,当他满怀希望辅佐闯王时,却发现义军纪律败坏、内斗不断;当他欲与阿九(长平公主)相守时,又因家仇国恨而不得不割舍情缘。最终,理想破灭,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远走海外。这种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悲壮,正是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写照,也让人深刻体会到乱世中个体命运的无力与苍凉。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袁崇焕的含冤而死。作为真实历史人物,袁崇焕是明末少有的能臣良将。他筑城宁远,力抗后金,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一度成为大明王朝的 “长城”。然而,他却因皇太极的反间计,被多疑的崇祯皇帝下狱,最终以 “通敌谋叛” 等十二大罪名被凌迟处死,百姓甚至争食其肉,何其惨烈!正如他临刑前所吟:“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至死不忘家国,忠诚可昭日月。他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明朝自毁长城的象征。朝廷内斗不休,君臣猜忌,民意盲目,最终导致忠良蒙冤,国势崩颓。袁崇焕之死,令人惋惜至极。他本有机会改变历史的走向,却因时代的局限和个人性格的刚烈而走向悲剧。金庸在《碧血剑》后附《袁崇焕评传》,正是为了弥补小说中这位 “真正的主角” 未能充分登场的遗憾,也表达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深切敬意。读《碧血剑》,不仅是在读一部武侠小说,更是在读一段沉痛的历史,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家国之痛与忠魂之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觉得后附的《袁崇焕评传》比小说精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金庸大侠的书百看不厌,常读常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历史下的武侠难免逃脱不了历史无力感

                  这是金庸的第二部小说,我感觉没有超过《书剑恩仇录》。本书出彩之处是采用了倒序的手法说出了金蛇郎君的故事,后面这个手法发挥到极致的是《雪山飞狐》,用的恰到好处的是《射雕英雄传》。金庸喜欢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讲述故事,让借主角在历史漩涡中见证历史,也在虚拟世界里推动历史走向,但无论主角怎么努力,历史都不可能被改变,这又给人一种无力感。袁承志的起点很高,但什么也改变不了,最终只留下武林盟主和儿女情长。忙忙碌碌一事无成。书中的 “意淫” 成分也很大,青青,婉儿,阿九,何铁手,每个漂亮的女性都倾心男主,让我觉得有点刻意而为之,后面《倚天屠龙记》《鹿鼎记》也是如此。书中人物形象也不够立体。还是非黑即白的人物形象,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好人就是反对异族的爱国形象,坏人就是狡诈叛国之徒。有一点比较真实的是敌对政权阵营里也有武林高手护卫,不至于主角可以随意潜入皇宫杀死酋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遗憾永远是常态

                    温青青就是一个醋坛子,爱使小性,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不讨喜的人。阿九是公主出身,只可谈恋爱,如要长相厮守的话,也会一地鸡毛的!其实,还是焦宛儿最好,落落大方、知书达礼、还深明大义!我个人认为这部书对男女感情的描写,是金庸小说中最深刻的,最接近现实生活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英雄也改变不了历史大势

                      江湖英雄面对军队其实也很无力,最多就是擒贼先擒王,击杀对方主帅,搞个行刺什么的。袁承志既要报仇,又有了家国情怀,但是面对朝廷腐败等内忧外患,并没有什么逆天改命的能力。这是很真实的。写李自成团伙的德性也符合人性,从屠龙少年变恶龙。袁承志少年很单纯,感情上拎不清,也没啥毛病,人无完人,特别是青年,没有感情经历很难成熟起来,特别还是没人教的情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碧血剑》是金庸 1956 年创作的第二部小说,虚构了袁崇焕被崇祯杀死后,其儿子袁承志的故事。忠与孝,是这本书的两大主题。我更感兴趣的是这本书中的部分人物在《鹿鼎记》中的情节。1. 阿九(九难师太)身份:明思宗朱由检次女,长平公主,后出家为尼,改称 “九难师太”,武功高强,擅长轻功 “神行百变”。《鹿鼎记》情节:收韦小宝、阿珂、阿琪为徒,传授轻功,并试图刺杀康熙未果。因误认阿珂是吴三桂之女,曾教她刺杀吴三桂,后发现真相。与韦小宝的师徒关系复杂,既有恩情又有矛盾。2. 归辛树身份:华山派 “神拳无敌”,穆人清二弟子,性格木讷但武功高强。《鹿鼎记》情节:被吴三桂利用,错杀天地会红旗香主吴六奇,因缺乏判断力导致悲剧。与妻子归二娘被韦小宝用计擒获,最终在刺杀康熙时力竭而亡。3. 归二娘身份:归辛树之妻,华山派高手,性格护短但武艺精湛。《鹿鼎记》情节:参与刺杀吴六奇,事后因自责欲自刎,被陈近南舍身相救。与丈夫归辛树一同被韦小宝擒获,结局与归辛树相同。4. 陈圆圆身份:李自成与吴三桂争夺的红颜,历史上真实人物。《鹿鼎记》情节:李自成与陈圆圆之女阿珂是核心角色,推动韦小宝与阿珂的情感纠葛。陈圆圆的身世成为吴三桂反清复明的导火索之一。5. 何铁手(何惕守)身份:原五毒教教主,后拜袁承志为师,改名何惕守,擅长毒术与暗器。《鹿鼎记》情节:救庄家寡妇并传授武艺,赠送韦小宝暗器 “含沙射影”。作为袁承志的弟子,间接串联起两部作品的武学传承。6. 冯难敌身份:华山派传人,江湖人称 “八面威风”,冯不催、冯不破之父。《鹿鼎记》情节:担任铲奸盟陕西省盟主,参与刺杀吴三桂的谋划,与韦小宝有交集。其他关联细节袁承志的遗物:韦小宝的护身宝衣(金丝软甲)和轻功 “神行百变” 均源自袁承志,九难师太的武功亦承自木桑道长(袁承志的师父之一)。李自成的再出场:在《鹿鼎记》中,李自成以 “韦小宝岳父” 身份出现,展现其晚年枭雄形象,与《碧血剑》中兵败前的描写形成对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武侠小说与别的小说一样,也是写人,只不过环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节偏重于激烈的斗争。任何小说都有它所特别侧重的一面。爱情小说写男女之间与性有关的感情和行动,写实小说描绘一个特定时代的环境与人物,《三国演义》与《水浒》一类小说叙述大群人物的斗争经历,现代小说的重点往往放在人物的心理过程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这部金庸早期的作品看起来还是有点生硬,没有后期那种荡气回肠,男主角莫名的爱上了阿九,当时有磨磨唧唧的不够果敢。标签:武侠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12792/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万里霜烟回绿鬓,十年兵甲误苍生

                              《碧血剑》读罢,心中总萦绕着一种复杂的悲怆。金庸笔下的江湖从不只是刀光剑影,更是人性与命运的角力场。袁承志这个角色,乍看是典型的侠义英雄,细想却是个被家国大义与个人情感撕扯的普通人。他怀揣血海深仇,却最终在历史的洪流里选择了退隐海外 —— 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理想主义的幻灭?最让我触动的是金庸对 “正义” 的模糊处理。袁崇焕的忠烈换来千古奇冤,而袁承志的复仇之路却越走越苍凉。书中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乱世中人人皆为棋子的无奈。夏雪宜与温仪的感情线更是惊心动魄,情与恨交织成毒,最终无人幸免。比起武侠的酣畅,《碧血剑》更像一曲挽歌。它写尽了江湖儿女在时代巨轮下的渺小,那些轰轰烈烈的斗争,最后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或许真正的 “碧血”,并非洒在战场上的热血,而是理想主义者心中永不干涸的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第一章完,约放下心,至少能读,不憋屈。(这才是印象中金庸小说,大神也有发挥失误的时候啊,还是严重失误。强烈不推荐阅读连城诀)2. 幼时不觉,现在看却感觉古人这么单纯的吗?还是现在的故事写得比较成熟化,所以回头看那个年代故事产生了人物单纯的感觉。(不仅仅是主角小孩,他单纯还能理解和解释。成人,又是历经战斗的,一些基本的安全意识都没有,也可能因是武将不是军师方向,所以考虑不周全)3. 微微放心,故事情节紧凑,没有注水,水准依旧。只待男主下山以后与人接触的时候才知道本书是不是坑。果然,袁承志的一些类狄行为目前并不反感,因为他小孩且一直东躲西藏未与很多人接触,不通世事就觉得是正常的,不会让人厌蠢。而且他也不是全面傻,学武功下棋的时候是聪明的。4. 想起了剧版碧血剑,果然温青青不讨喜啊,原来原著里就不讨喜。想想自己有没有这种喜怒无常,不分善恶的行为呢?5. 这一章让我想到了歹竹怎么生出的好笋?温家怎么会出现一个温仪?但是就像陈应二人养出了 jasper,就像身边一个朋友和其父母性子相悖,就像淤泥里开出了荷花。6. 金蛇郎君夏雪宜更有人物色彩一些,虽然行事亦正亦邪,但从这一章温仪的描述中展现出来的角色风采更甚男主。只是因先一本看了连城诀,在狄男主的衬托下,袁承志都显得特别优秀了。不过温青青再怎么展现另一面依旧不讨喜,期待原著里的阿九。7. 袁承志目前有勇有谋,性子纯朴,好得很呐。8. 阿九什么时候才出场啊,不喜欢作精女。即便是从小家庭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性格,但还是不喜欢,被作的人也难受无辜啊。而且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温青青的讨喜之处。…… 这个温青青怎么这么像狄男主,一看一个讨厌。9. 那个年代的一些观点与现在这个年代的一些观点展开了碰撞。有了一些读者与作者交流的感觉了。10. 阿九终于出来了。夏雪宜啥时候出来呢。11. 能够在官兵抢劫银钱时不顺从、勇保自身钱财,同时联合组织各路匪人合力反抗,袁承志还算是有勇有谋,自身也有能力的男主,这才是正常的小说,金庸先生正常发挥嘛。…… 是否在乱世的背景下,英雄人物们才更显形象。…… 袁承志能反思到李自成等起兵影响到了明朝对抗清兵,也是有自主思考能力的人了。以及能思考把聚集起来的兵士用作一支伏兵而非直接上场对战清兵,也是真正的为民所思了。12. 一个故事总要有让人讨厌的人(不一定就是坏人),这本里面青青和归辛树一派就是了。13. 把情节放在故事发展上不好吗?少写一点令人讨厌的人,怪不得电视剧要改编增加阿九戏份,看到青青就不想看了。…… 在外忧内患的崇祯朝,自上而下的腐朽着,也一如既往的解决着发出问题的人,而不是解决问题。…… 袁承志还是很有大局观,是非观的。攻打鞑子的大炮留着,攻打百姓的大炮毁了。14. 其实不太懂,为了保存性命假意投降,其实还是做的正义的事,为什么就不可以呢?从更长的时间线上来看,从更大的局面来看,这样不是利益最大化吗?15. 过渡章节,引出了五毒教和新的角色。16. 解密倒是很快,节奏很好(15 章尾声埋下凶手疑云,16 章初即解密。本来确实疑云也埋得很浅,一般读者都会产生不信:胸口插把刀,不代表刀的主人就一定是凶手,也可能是栽赃。)…… 何铁手是个武痴?不过整治袁承志倒是也可,比青青厌恶值弱一些。这一章青青不在,看起来很舒服啊~17. 何铁手能够整治青青,一下好感顿生。…… 金大侠不把男主写得令人憎恶,就把女主(本文这个女主)写得神鬼讨厌,反而衬得配角们讨喜多了。18. 终于阿九出来了,看来原著中阿九戏份很轻啊,但是真的比青青讨喜。男主也是见一个有想法一个。19. 崇祯虽然昏庸亡国,但能以身殉国也比其他昏君好上许多。…… 如果不是女主光环,青青应该早就下线了吧。20. 祸害活千年,跳崖都不死,女主光环连金老爷子也不能免俗。…… 个人之力怎么抵抗得了大势?就算要反抗也不能逞孤勇。袁承志的二选一和张无忌的二选一真的异曲同工,令人讨厌。最后的袁崇焕评传比小说好看。袁是真英雄,但是看到英雄在前保家卫国,英勇陷阵,小人在后方拖后腿、领导人昏庸无能、不顾百姓,而保护的百姓中有些也是白眼狼。这很无解和无奈。看朝代末期的文总感觉愤慨无力,无能的皇帝、腐朽的朝臣,一群短视的人推着即将散架的车前行,还偏偏围追堵截着修车的人。末朝为什么垮掉,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别人活在现实世界中。明朝后期这几位老板真的不知怎么评论,只能说投胎是门技术活。崇祯上吊之前有说是有气节,但也不过是为自己的行径买单。其实放眼现在公司老板们,有几多带着些许崇祯的影子而不自知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史,为时不晚

                                  看袁崇焕评传,才真正了解到明末历史中真正存在的英雄人物 —— 袁崇焕。同时也颠覆了自己三十多年的认知,以往是非黑即白的认为议和交纳岁币就是失败投降,不应该提倡这样的行为,但是看完评传中才理解议和也有可能是休养生息的最好对策。看完《碧血剑》前面的,只觉报国无门时的绝望,让袁承志只能在海岛中过余生。看完袁崇焕评传,反而更深的印象是,作为中国人却对国家历史知之甚少,更多的记忆点也都是上学时的 “残余”。现在作为一个妈妈,反而开始担心,自己都对历史不清楚,又如何要求小朋友去了解历史呢。不管是自知,还是影响孩子,都希望重拾史书,不为以史为鉴,只望知史。所以,哪怕已经三十五,但学史,为时不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喜欢袁承志这个人物,近乎完美的人物形象,又有平常人的矛盾心理,此结局或许是最好的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看金庸小说,挺好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袁承志可能已经是普通人做到极致的状态了。少时得遇明师,学业有成;青年严以律己,投身事业;懵懵懂懂情窦初开,却也吵架拌嘴不知如何去爱;被尊重过也被误解过,得到过也失去过;最终看清社会的真相,消磨了曾经的意志,所幸还有爱自己的人在身边。有什么叹息,这便是成长,便是很多人能够遇到最好的命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少年英雄的选择困难症

                                          小说主角袁承志,忠良之后,自幼幸得华山派掌门闭门教练,又得武林前辈金蛇郎君遗传武学秘籍和金蛇宝剑 —— 血沾剑身会呈现出绿莹莹的颜色,初出江湖,碾压群雄,颇有爽文既视感。他下山巡师途中,先后遇到一系列江湖争斗,通过一场又一场武侠打斗,一步步揭开了自己的身世、武林宿怨、国恨家仇。其中,皇帝是杀父仇人又是心上人的爹,杀还是不杀?闯王是起义领袖救助黎民,还是新一任权贵阶级残害百姓,帮还是不帮?两位佳人一位待自己好,一位己所倾心,究竟该选谁?袁承志就是在这样不断的纠结中,既用纠结悟到了金蛇郎君武功的真谛,打败了强敌;也在纠结中拖延了情感的抉择,给故事留下了开放式的结尾。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