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本“双音轨”自传,带你走近林奇的鬼才世界

    ️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李安在看完后评价:林奇的电影鲜,人鲜,写起自传的方式也很鲜。
     
    ️ 通常来说,传记类作品的脉络,无非是梳理主角的人生过往,重点描绘关键节点。这些内容,《梦室》里也有,主要由传记作家克里斯汀・麦肯纳完成,为了这部分内容,她采访了与传记主角大卫・林奇相关的 100 多号人物,包括他的数任前妻、家庭成员,各领域合作过事业伙伴等等。
     
    ️ 但在通读麦肯纳书写的段落后,你又往往能看到大卫・林奇本人用自己的语言做出回应和补充的章节,一本著作,两种声音,“双音轨” 结构,主客观两个思维渠道采集信息,这样的传记作品,的确不多见。
     
    ? 究其原因,是大卫・林奇太难懂了。
     
    ️ 恐惧、超现实、潜意识…… 关于林奇,我们可以有很多关键词,但始终没办法给找到一个准确的字眼来形容他作品给予我们的冲击,大多数时候,影迷们看完他的作品,只能有一句评价:“这很林奇”。
     
    ? 林奇本人当然是最了解他自己的,但倘若只由他来说自己,又难免陷入 “这很林奇” 的怪圈,所以,他需要麦肯纳。
     
    ? 在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他的代表作《象人》、《双峰》、《穆赫兰道》等台前幕后的故事,也能见证他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这一切,暗藏着属于他的真正秘密。
     
    ️ “林奇作品总是围绕着某种类型的奥秘展开”,这话一点没错。
     
    ? 在《内陆帝国》里,林奇的主角被恐惧和负罪感笼罩,被自己的梦魇吞噬;
    ? 在《蓝丝绒》里,林奇有意将精神分裂的集体无意识扩大化,洞察着生命的双重性;
    ? 至于《穆赫兰道》,则更深入地探讨了个人意识的不同层面,融合了错乱时空中记忆、欲望的幻境。
     
    ? 喜欢林奇的人,总是赞叹他作品中不明觉厉的奥妙,讨厌林奇的人,总觉得他的作品毫无逻辑,不知所云。
     
    ? 这样的林奇,当然是不被主流好莱坞所接纳的,为此,他不得不常常挣扎在项目破产的边缘,但,这并不妨碍他始终坚持拍摄那些晦涩难懂的风格作品。
     
    ️ 他的目光,总是聚焦于人性内部,试图发觉人与世界奇妙且诡异的连接方式,至于时间与空间的线性束缚,在林奇的电影世界里不复存在,有的,只是一个神秘的黑色房间,《梦室》就是打开它的钥匙。


    ️ 房间的背后是什么?也许照样一片漆黑,但偶尔你能遇见 “光”,遇见半梦半醒的迷。古稀之年,一本《梦室》,写给影迷,也写给大卫・林奇自己,这里是他 70 余年艺术生涯的总结,也是汇聚他诸多灵感的造梦史。
     
    ️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个奥秘,只有我们自己能够解开,无论知道与否,你我都在向着这样的地方进发”,大卫・林奇如是说到,愿你读完本书,也能跟他一起,找到进发的方向。
     
    《梦室》,推荐你读。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是我永恒的阳光,穿越岁月的长河,洒落在每一个清晨与黄昏。无论世界如何变幻,你的光芒始终温柔地笼罩着我的世界,像一缕永不褪色的暖意,驱散所有的阴霾与寒冷。在你的照耀下,我学会了在风雨中微笑,在黑暗中寻找星光,在孤独中感受温暖。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是我心中永不落幕的晨曦,是我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归宿。每当夜幕降临,我抬头仰望星空,仿佛能看见你的光芒在遥远的天际闪烁,提醒我无论多么漫长的黑夜,黎明终会到来。你是我前行的力量,是我疲惫时的港湾,是我迷茫时的灯塔。因为有你在,我不再惧怕未知的远方,因为我知道,你的温暖会一直陪伴我,照亮我脚下的每一步。你是我永恒的阳光,不仅照亮了我的世界,更点燃了我心中的火焰。在你的光芒中,我看见了希望,看见了爱,看见了生命最纯粹的美好。无论未来多远,无论路途多艰,我都愿与你并肩,追逐那无尽的温暖与希望。因为你,我的世界不再有寒冬;因为你,我的心中永远春暖花开。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先用传统的传记写作方法完成一个章节,她要收集资料,并且采访大约 100 名与大卫・林奇相关的人士,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几位前妻、合作者、演员,以及制片人。然后,另外一位(也就是大卫)会通读该章节,指出其中错误或不太准确的地方,接着用写作给出回应,有点儿像是通过别人的记忆来挖掘自己头脑中对往事的印象。所以,读者在这本书中读到的,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人与他自传之间的对话。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能够达成两个目标。第一,我们希望能尽量创作一本 “确定” 的自传,也就是说书中包含的所有事实、数字和日期都正确,逐一呈现、翔实描写所有重要的主人公;第二,我们希望用主人公自己的话来主导整个叙述。最终我们商定了一种听起来可能很奇怪的写作方法。虽然奇怪,却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察觉出某种韵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