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Facebook:一个商业帝国的崛起与逆转》

    这本书讲述了科技巨头 Facebook 的传奇崛起与惊人逆转,它的目标、愿景、产品、计划,以及它的失败与成功。Facebook 的基因是什么?这些基因如何成就它,又如何给其带来困境?作者为读者还原了这个商业帝国的全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Facebook知道有多少?这本书可以深入了解。

      当你将数亿用户的资料整合在一起,不仅了解他们住在哪儿,朋友是谁,还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在线上做什么,那么,你就不仅是在运营一家公司,而是在打造 “互联网基因工程”。这项 “基因工程” 能够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通过信用点和虚拟货币,Facebook 可能跨越国界,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体。扎克伯格坚称自己运作 Facebook 为的是给用户提供一种服务,帮助他们过上更加开放和彼此互联的生活。所以他常常在公司里说,他的目标绝不仅是创造一家公司。一个不想创造公司的人却成就了一家杰出的公司,我们或许可以将此称为 “扎克伯格悖论”。Facebook 的商业模式取决于广告,而广告又取决于操纵用户的注意力,为的是使他们看到更多广告。操纵注意力的最好方法之一是诉诸愤怒和恐惧,这些情绪可以提高参与度。Facebook 的算法给了用户想要的东西,所以每个人的动态消息都成为独特的现实,一个过滤气泡,它制造了一种幻觉,即大家都相信同样的事情。在硅谷,没有人比霍夫曼更懂社交网络。在 2001 年互联网行业刚刚苏醒的时候,很多投资人认为互联网已经死了,但是霍夫曼相信新一轮浪潮即将来临,而这将会建立在加深人们联系的软件上。霍夫曼因为投资了 PayPal(贝宝)而变得富有,他愿意将钱赌在这件事上,他赌的其中一个公司就是 Friendster。除此之外,他还创办了自己的社交网络公司 ——LinkedIn(领英),一个针对职场人际关系的社交网络。“变革之书” 的重心是将 Facebook 从大学网络变为互联网巨头的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开放注册,它将颠覆 Facebook 的本质,使之从大学社交网络软件变成通用社交设施。与大学或高中不同,人们通常希望把社交生活与工作分开,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像 Facebook 那样,员工在一个紧密的社区里工作、玩乐和恋爱。扎克伯格用他紧凑的笔法描绘的那样,他设想了一个让故事引人入胜的层次结构,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融合好奇心和自恋。故事的价值分为三层。最顶层是 “关于用户的故事”。Facebook 的首要任务是向用户分享这些时刻:有人在用户的留言墙上留言、在博客文章中提到了用户、在照片中标记了用户、评论了用户的帖子或照片。第二重要的类别是 “用户关心的人”—— 那些 Facebook 认为属于用户社交圈的人。“友谊趋势”,涉及在用户熟悉的圈子里进进出出的人。最后,他想到了一个未来的功能,让用户已经忘记的人重新浮现出来。最不重要但仍值得纳入的故事,与用户和用户社交世界的关联更少,扎克伯格把这类故事称为 “用户关心的事情和其他有趣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Facebook:一个商业帝国的崛起与逆转》

        这本书讲述了科技巨头 Facebook 的传奇崛起与惊人逆转,它的目标、愿景、产品、计划,它的失败与成功。作者数次专访扎克伯格,还与公司内外的 300 多名相关人士对谈,搜集了关于 Facebook 真相的无数碎片,为读者还原这个商业帝国的全貌。本书核心内容:1. Facebook 的基因是什么?2. 这些基因如何成就它,又如何给其带来困境?这本书从扎克伯格的生平讲起,一直讲到 2019 年。我们了解到,扎克伯格是个富有使命感的理想主义者,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连接世界,让世界更美好。他的价值观 “迅速行动,打破陈规” 不仅刻在 Facebook 的基因里,后来也给创业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迅速行动,打破陈规” 成就了 Facebook,也让它深陷困境。它是科技行业巨头,也是逃避责任、处境艰难的公司。就像作者所说:“它的起源、对增长的渴求、理想主义、使命,让它既从中受益,又困在其中”。Facebook 变成虚假新闻、错误信息和仇恨言论的集中地,扎克伯格当然难辞其咎。不过,面对他和公司的错误,扎克伯格依然还是那个理想主义者,“我们没有足够重视用户滥用技术的方式,因为对技术所能带来的众多好处,我们过于理想化了。” 关于理想主义,我想起了罗辑思维节目里的一段话,分享给你:人类文明的发展往往是靠理想主义者在推动,可理想主义走到极端之后,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不大关注其他人的利益。当你不去关注他人利益,你巨大的事业里没有他人利益的共融空间的时候,这个事业很难持续下去,理想主义,有时候会堕落成一种叫剥夺他人利益的借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扎克伯格与facebook

          原来那些你认为卓越的人,其实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优秀,就像刘邦没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皇帝。扎克伯格拒绝数 10 亿美元的收购与雅虎杨致远拒绝数百亿美元的收购,同样都是决策,它们的差别在于一个决策在目前看来是好的一个决策,在目前看来是差的。人们高估了扎克伯格的卓越程度,低估了其身边人对其的帮助以及时代的机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收获,有细节

            #11,是我愿意评 5 星的一本书,作者做了非常扎实的采访 & 研究工作,整本书呈现了很多重要的细节。Facebook 如何一步步迭代,从动态消息、点赞、开发者平台到精准广告等,中间也有很多失败的举措,例如信标功能。书里也展现了早期扎克伯格挣扎、痛苦的一面,面临报价更高投资和承诺之间的道德折磨,艰难拒绝雅虎早期巨额投资,公司士气低下,陷入孤立无援等等,阐述的很立体。另外,最吸引我的,也是本书核心,即扎克伯格悖论,远大使命和手段之间的冲突。扎克伯格始终认为,连接世界每个人是很重要的崇高使命,但分享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分享理解,Facebook 的大胆快速行动 & 以增长为最核心驱动,让它变得非常成功。但与此同时,它的代价是,陷入了侵犯个人隐私的巨大困境中,这个过程也滋生了欺凌、谣言和仇恨。大部分人,包括 Facebook 员工都不再相信连接的意义,公司只是为了更多增长,卖更多广告。这种 “理想主义” 要如何继续进行?要如何重建信任?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书里只写到 2019 年,Libra 刚推出,4 年过去,Libra 被监管机构叫停,Tiktok 在争夺用户注意力和广告商,Facebook 改名 Meta 转型并不成功。未来如何,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书中介绍 Facebook 成立至今的发展脉络很有价值,关于隐私的部分同样值得一看,但缺点也极为明显:1,太啰嗦。关于隐私的部分翻来覆去讲太多。2,啰嗦的原因是叙事的逻辑很差,反反复复跳来跳去。3,翻译很差,错误的地方太多。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