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英美金融体系的兴衰,以及中国如何通过互联网金融战略实现金融崛起。

内容简介

在“纵向”进行基于历史维度300年的时期比较,“横向”进行基于国家维度的英美国别比较,得到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缺一不可的历史经验。以此为鉴,探讨在英美金融模式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中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实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竞合,以此构建效率与稳定动态平衡的新型金融体系,实现大国金融崛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导论
  • 一 英国金融模式兴起与衰落:金融效率的视角
  • (一) 英国金融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 (二) 英国金融模式的形成: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体系
  • (三) 金融效率的缺失:走向集中垄断的英国银行体系
  • (四) 英国金融模式的衰落:无法适应新经济内在需求
  • 二 美国金融模式的兴起与衰落:金融稳定的视角
  • (一) 美国金融模式的形成:投资银行体系概貌
  • (二) “大萧条”后的美国经济:为什么需要投资银行体系
  • (三) 美国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投资银行体系如何推动
  • (四) 金融稳定的缺失:美国工业化、去工业化、金融化的历史演进
  • (五) 美国金融模式的衰落:兼谈“再工业化”的失灵
  • 三 互联网金融兴起:中国的启示与实践
  • (一) “互联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灵魂
  • (二)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替代还是融合
  • (三) 诱致性制度变迁:互联网金融源头与演进
  • (四) 激励性补充: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各自优势
  • (五) 机遇与对策: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竞合
  • 四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体系:默顿功能理论的解读
  • (一) 便利性:如何提升金融体系清算支付功能
  • (二) 合作性:如何提升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
  • (三) 虚拟性:如何为资本配置提供更多元时间空间渠道
  • (四) 开放性:如何强化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担功能
  • (五) 共享性:如何分享“大数据”和更充分的信息
  • (六) 普惠性:如何在金融交易双方形成共同激励
  • 五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稳定与效率:“大金融”框架的视角
  • (一) 传承稳定器作用:明确银行体系的基础性地位
  • (二) 发挥效率器作用:努力发展制度健全的互联网金融
  • (三) 中国新型金融体系:基于“国家禀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动态发展
  • 六 结语与政策建议
  • (一) 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
  • (二) 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缺一不可
  • (三) 关于中国互联网金融:五个基本判断
  • (四) 关于中国金融的崛起:若干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