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6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第一财经 2025年3期

    “人类仍旧是不善于做预期的物种。” 风投的改变与不变;薛定谔的应届生身份;不确定的春节消费;商业开发永不眠;莫名其妙的 Vuori;重新发现上海;不可预测的 DeepSeek;老建筑的肖像照;本命年过完了…… 千奇百怪的小人物,始终如一的富大人。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式创新和中国式风险投资

      过去 20 年来,人民币 VC 开创了一种与美元 VC 十分不同的投资模式,这种投资模式所支持的供应链最终催生了多个中国优势产业的崛起。同在中国市场的美元 VC 并未怎么参与这场游戏,但现在,它们也想转型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让AI管理收集的知识

        以前的问题是,你收集的学习资料不像字典那么结构化,如果不学习一遍,等将来要用的时候你也无法找到,甚至不知道这个知识的存在。有了 AI 后,可以将它想象成一位不知疲倦的图书管理员,它能将你所有的藏书通读一遍。虽然它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它会努力用自己的常识来理解每本书的每一页讲了什么、包含什么概念,并记录下来。和传统的关键词搜索不同,当你向这位管理员提问时,它能理解你的问题,找出概念上相关的段落,重新组织语言将这些内容整合为完整的叙述来回答你,而不是机械地查找关键词。日常使用中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能在我熟读的书中挖掘出我未曾想到过的角度。比如我将收集的育儿书籍交给 AI,问它 “孩子沉迷奥特曼卡片怎么办?”,它用一本近百年前的书中的观点回答了我。显然,百年前的书不知道什么奥特曼,也不知道现代儿童会流行收集 “谷子”,但书中关于儿童的收藏偏好和占有欲的见解仍然适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5—57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关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存留探讨引发了我不少的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魔都究竟有什么魔力

              《第一财经》3 月刊封面专题 “侬好,上海!”,多篇特稿剖析上海商业,无论商圈的多元化,设计感,再到城市的包容度,消费力,上海都无容置疑是国内的带头大哥,因此也获众多知名品牌率先进驻,也是吸引外国游客来华的第一站。那魔都究竟有什么魔力?去年五月有幸带老人和孩子漫游沪上,孩子们沉醉于迪士尼的童话王国,老人家则比较喜欢传统南京路与外滩。而魔都的魔力,恰藏于细微之处:在自然博物馆,你可以体验馆藏之丰富,科普之用心;从苹果店到一路之隔的静安寺,可以感受精神信仰与对物质追逐和谐共生;登临 118 层的上海中心大厦俯览陆家嘴金融城,创新与智慧与夜色一般璀璨。以上种种,上海都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城中之城。2024 年重庆的 GDP 已经超越广州。我对排名更迭并没多大感觉,城市魅力当然也不仅限于经济数据,但对房企车企周期性凋零,政策留不住科技人才这些却都是近年最真实的体感。在投资拉动和粗放式增长已经不再能依靠的今天,城市的活力靠的是城市文化和性格的塑造,上海有什么值得广州学习的地方,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至于改变与奋进,则是政策制定者的事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期主题:侬好,上海!。内容简介本期收录:《地球的内核可能变了》《那个让人上头的策略游戏回归了》《中国式创新与中国式风险投资》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量子时代

                  量子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的核心差异在于信息载体。传统计算机以二进制 “比特”(0 或 1)运算,而量子计算机利用 “量子比特”,通过叠加态同时呈现多种状态。微软 CEO 纳德拉将其喻为 “手掌大小的芯片能解决地球算力总和无法解决的难题”。目前,量子计算领域的主要玩家是微软、GoogleIBM 和一些专注于该领域的初创公司。量子计算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企业目前的高投入可能短期内无法得到回报,但大厂们似乎都在期待尽快将其商业化。“如果你说 15 年内会出现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那可能是比较乐观的估计。如果你说 30 年,那可能就是比较保守的估计了。” 英伟达 CEO 黄仁勋说。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