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工作机会越多越好?未必!在家办公,效率更高?睡一觉再想,未必更明智。非常推荐职场管理人认真看这几篇,可以帮忙新入职的小年轻们,轻松度过职场适应期。我们不可能像教孩子一样去看他小年轻工作,或者教育他们怎么工作。唯有告诉他们面对职场、面对现实,调整好自我的状态、设定了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高效能的幸福生活,源自平衡自主性与社会性:既要善用环境提升效率(如灵活办公),也要在认知与人际互动中把握分寸(理性决策、得体沟通)。强加干预或过度依附外界标准(如健康焦虑、睡眠困惑、人情压力)反而会破坏平衡,降低幸福感。1. 工作模式与生活平衡:灵活办公提升效率与幸福,但健康干预勿强加,免生偏见损界限;求助莫惧拒,他人更愿伸援手,生活压力在预期。在家干活儿效率高,别逼人健身招人烦;帮忙大胆问,人家其实挺乐意。就像过年时总有些热心亲戚逼你相亲,可能出于好意,但方式强硬、不顾你的意愿和实际,不仅帮不上忙反而让人尴尬生厌。2. 认知与人际魅力:睡眠转记忆未必增决策满足,反应快添魅力却需言语当,领导力源此避灾生光。纠结一宿不一定更满意,反应快更有魅力但要会说话。个人魅力是辆超跑,反应快(强引擎)是核心优势,但要配上的好操控(会说话)、好设计(情商、个性、真诚)等等才能真正酷炫吸睛。         生活就像驾驶一辆车 —— 自主性是你的方向盘(灵活选择工作、决策方式),社会性是交通规则与合作导航(人情、沟通、求助)。只盯规则不敢变道(如被迫健身、害怕拒绝)会憋屈;无视规则横冲直撞(如言语刻薄、强加干预)会翻车。真正的驾驭高手,是既懂踩油门提效(在家专注工作、快速反应),又会用刹车避坑(拒绝过度干预、停止纠结),更善用导航互助(大胆求助 + 得体说话)—— 最终驶向高效又舒心的目的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借助 2004-2005 年针对达到工作年龄的成年人的电话调查结果,范德堡大学教授宋丽君和得克萨斯大学的陈文泓检测了他们的就业状况、未主动要求而获得的就业机会信息以及心情的沮丧程度。他们在审视那些拥有全职工作的被调查对象时发现,对于那些并未主动索要而收到新工作信息的人们,其沮丧程度远远高于那些没有获得工作信息的人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受雇人员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工作或财务状况,可以向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们的数据主要是 2004 年至 2005 年间的,当时美国经济相对强劲,整个美国社会也是相对个人主义化的。当美国陷入经济危机或数据来自其他国家,你们得到不同的结果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