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国历法小常识

    黄道(ecliptic),古人将太阳周年视运行线路称为黄道。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它和赤道面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因为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不垂直,所以天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重合,两个平面有 23°26'21 的夹角角度(公元 2000 年测值)。两个平面的交角点就是春分和秋分。地球望过去,北半球,太阳由南变朝北运动,就叫冬至。从这个场朝东数一圈,0° 到 360°,就是黄道经线(写做 λ),角度叫黄经几化度。黄道纬线就是南北正负各 90°。现行的 “二十四节气” 来自订立的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 360 度圆周的 “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 24 等份,每 15° 为 1 等份,以春分点为 0 度起点(排序上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也就是视太阳从黄经 0 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当前进 15 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黄道圆周 360 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 15 度为一个 “节气”,每 “节气” 的 “度数” 均等、“时间” 不均等。依据 “太阳黄经度数” 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中国历法属于阴阳历,农耕民族重视农事节气,从汉朝历法就很准确了(前后公布了 102 部历法)。本书作者因晋南临汾市翼城县 2018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 “七十二候” 起源地,整理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和小文介绍。山东一代节气还是挺准确的,七十二候适用于黄河流域,现在已经变成逢五为集的日常记忆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发扬、传承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一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节令,了解养生,了解农作物的播种收割时间,文风优美,有很多古诗,一气呵成全部看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阅读

          这本书的选题很好,摄影图片与选题比较略显差距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