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5千字
                       字数
                        2022-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展示传统社会官方与民间节气礼俗知识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二十四节气做了深入分析及论述,不仅从起源、内涵及传播三个方面介绍了二十四节气,还从节气与礼乐传统的关系做了深入分析,节气与度量衡传统、礼俗传统的关系做了独到的解读,同时对节气与日常生活、农耕生产的关系也做了分析。
本书指出节气不仅有规范度量衡传统的作用,还有助于建构地方民俗系统。
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前三个章节是对二十四节气做了详细分析,有助于深刻认识和理解二十四节气,后五章分别是对节气与传统秩序、人生习俗、日常生活、农耕生产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解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节气的源起与传播
 - 第一节 节气源起的探讨
 - (一)土圭测影
 - (二)《尚书·舜典》与节气起源
 - (三)律管候气法观察节气变化
 - 第二节 节气演变与设置
 - (一)节气的演进
 - (二)节气的设置
 - (三)其他时节制度
 - 第三节 二十四节气影长
 - 第四节 节气与星宿关系
 - (一)节气与七星
 - (二)节气与中星
 - 第五节 岁差、验气与谕节气
 - (一)岁差现象
 - (二)验气之法
 - (三)谕节气法
 - 第六节 节气的传播
 - (一)国内传播
 - (二)国外传播
 - 第二章 节气的基本内涵
 - 第一节 何谓节?何谓气?
 - (一)何谓节?
 - (二)何谓气?
 - (三)节气的两套顺序
 - 第二节 节气名内涵
 - 第三节 节气对应的物候
 - (一)《礼记·月令》物候
 - (二)《逸周书》《魏书》《元史》物候对比
 - (三)《魏书》记载的两个物候版本
 - 第四节 节气与历法置闰
 - 第五节 天文、地文与人文
 - (一)天文节气
 - (二)地文节气
 - (三)人文节气
 - 第六节 现代节气
 - 第七节 节气的特征
 - (一)神圣性
 - (二)权威性
 - (三)参照性
 - (四)纽带性
 - (五)传承性
 - 第三章 节气与传统秩序
 - 第一节 我国传统中的文化结构
 - (一)传统概念释义
 - (二)文化存在分层
 - (三)两类社会传统
 - (四)传统文化结构
 - 第二节 节气检验着礼文化秩序
 - (一)指证国家吉礼
 - (二)书云物望云气
 - (三)节气与读时令
 - 第三节 历史上的宫悬雅乐传统
 - (一)宫悬代表礼制和等级制
 - (二)历史上宫悬多佚失残缺
 - (三)宫悬数量史上多有争论
 - (四)乐架位置及其演奏规制
 - (五)清中后期雅乐出现衰落
 - 第四节 节气规范律度量衡秩序
 - 第五节 节气影响国家法治秩序
 - 第六节 节气建构地方民俗秩序
 - (一)建构起民俗文化圈
 - (二)规定地方时间制度
 - (三)影响地方人生礼俗
 - (四)形成节庆及其信仰
 - (五)维系着地方性传统
 - 第七节 以上率下和地域差异性
 - (一)以上率下
 - (二)不平衡性
 - (三)统领上下
 - 第四章 节气与日常生活
 - 第一节 上层节气安排吉礼
 - (一)立春
 - (二)惊蛰
 - (三)春分
 - (四)清明
 - (五)立夏
 - (六)夏至
 - (七)立秋
 - (八)秋分
 - (九)霜降
 - (十)立冬
 - (十一)冬至
 - (十二)土王日
 - 第二节 民俗节气生活内涵
 - (一)维系关系
 - (二)祈福避邪
 - (三)顺应时序
 - (四)食品的象征意义
 - 第三节 传统民俗节气符号
 - (一)立春符号
 - (二)惊蛰避虫虺
 - (三)春分炒土蛋
 - (四)清明符号
 - (五)谷雨禁蝎
 - (六)立夏蛀夏
 - (七)芒种祀神农
 - (八)立秋戴楸叶
 - (九)霜降祭旗纛
 - (十)冬至符号
 - 第四节 传统节气礼俗禁忌
 - (一)国家礼制节气禁忌
 - (二)地方民俗节气禁忌
 - 第五章 节气与人生礼俗
 - 第一节 帝王求子传统礼制
 - (一)高祭祀来源
 - (二)高祭祀时间
 - (三)高祭祀形式
 - (四)高祭祀祭品
 - (五)高祭坛布置
 - (六)高祭祀典礼
 - (七)帝王祈嗣其他仪式
 - 第二节 传统节气求子习俗
 - 第三节 宋代清明成年礼俗
 - 第四节 民间节气婚丧习俗
 - (一)新婚后遇节气习俗
 - (二)清明日的丧葬礼俗
 - 第五节 传统节气祭祖习俗
 - (一)祭祖节气
 - (二)传统祭品
 - (三)城隍出巡
 - 第六节 人生礼俗节气符号
 - (一)春分国家礼制符号
 - (二)清明传统民俗符号
 - 第七节 人生仪礼分层解读
 - (一)上层检验礼制文化
 - (二)民间形成地方知识
 - 第六章 节气与农耕生产
 - 第一节 传统农业离不开节气
 - 第二节 劝农传统与民间时令
 - (一)史载制度性劝农
 - (二)传统仪式性劝农
 - (三)民间农耕类月令
 - (四)地方性节气农谚
 - 第三节 节气祈丰收仪式传统
 - (一)帝王行祈谷礼仪
 - (二)民间祈丰收习俗
 - 第四节 节气日的保庄稼习俗
 - 第五节 节气与传统农事占候
 - (一)依据古籍占候
 - (二)民俗经验占候
 - 第六节 节气与民间农事禁忌
 - (一)忌行走田间
 - (二)忌起风雷雨
 - (三)忌节气劳动
 - 第七章 节气指证及启示
 - 第一节 节气指证的礼乐是两大基石
 - 第二节 礼主差异,主导着社会秩序
 - (一)什么是礼
 - (二)礼的秩序
 - 第三节 乐主和,建立社会公平机制
 - (一)传统乐律的产生
 - (二)关于“多为之法”
 - (三)雅乐如何主和
 - (四)乐律与国家认同
 - (五)东西文化的差异
 - (六)清初乐律遭破坏
 - (七)改变乐律的后果
 - 终章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