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读完才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做“玩耍”
诟病义务教育的书籍,这不是第一本,但真正剖析清楚到底孩子们需要怎么样的教育的书,我想这本应该拥有姓名。真正的玩耍应该是,没有压力的、拥有随时退出自由的、有得到所有玩家认可的、创造性重复的… 只有在 “好玩” 的玩耍中,孩子们才能真正沉浸其中,专注着发掘自己的热情所在 —— 而不是被成人规定好一个行动范围,在被权威人士比如老师,规定好评价体系下行动。参照你热情的研究服装搭配的过程,与在老板的要求下作出符合热点的穿搭图,一个是玩耍,一个是工作,你从中学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工作” 状态下,每个人的探索、创新力都会被大大抑制。反思自己与刚上一年级的七岁女儿的相处过程,为了保证她能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确已经扼杀过她太多次热情的探索。读完这本,虽然还没有大胆到让孩子不去学校,至少我会重新审视孩子的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安排,尽量多给她自由玩耍、探索的空间时间。# 好的家庭教育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玩耍是贴近天性的学习相比当下的教育模式,孩子就像一个待塑形的泥坯,任有家长、老师及社会竞争机制来造型,按着同一的目标、同一的模型来塑造,唯独忽视了孩子自发成长的天性。学习是人的天性之一,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孩子自发会去学习、去理解,而不需要让别人强行的灌输,为了学而学。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提出了质疑,从采集时代的部落生活,直到现代社会的在校学习的众多例子,都说明了学习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人天性爱学习,只需释放出天性即可。玩耍是贴近天性的学习,玩耍的时候更多地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自然的从中习得知识、习得智慧、习得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因为知识不仅仅在书本里,在教堂上,而是在我们立身处世的大千世界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 《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这本书作者是 “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 的提出者、研究者和践行者。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 —— 什么是玩耍。 比如:家长带孩子买了很多益智类游戏的玩具,然后以陪孩子玩的名义来达到开发孩子的智力或者说培养其他方面能力的目的。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等目的。在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里,上述两种对孩子的培养是非常值得推崇的。然而它们都不符合作者关于 “玩耍” 的界定。 作者所说的 “玩耍”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很难用相关术语去定义它。综合来讲它具有很多自相矛盾的特质 ——“玩耍认真却不严肃;琐碎却又深刻;富有想象力和自发性,但也受到规则的约束,且依托于现实世界;充满童趣,但成年人创造的许多伟大成就都离不开它。” 且它有如下五个特征: “第一,玩耍由本人自主选择、自我导向; 第二,玩耍的方式比玩耍的目的更重要; 第三,玩耍的结构或规则是由玩家的想法而非物理层面上的必然性所决定的; 第四,玩耍是富有想象力的、非文字的,在心理上以某种程度远离 “真实” 或 “严肃” 的生活; 第五,玩耍需要一种积极、警觉但无压力的心态。” 其次,作者详细论述了 “为什么说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作者从人类演化的历史、瑟谷学校的教育和传统学校教育的历史、传统教育的现状等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作者认为在狩猎 —— 采集时期,人类的先祖们就是通过 “玩耍” 学得技能从而一代一代繁衍下去的。当今世界上少数 “狩猎 —— 采集” 部落里仍然延续着这样的育儿方式。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以后,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类的学习已脱离了 “玩耍” 模式,变得带有明确的目的,变得急功近利。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工具人,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工具人。 最后,作者分享了混龄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意义。为什么小孩都喜欢跟比他大的孩子玩?这种需求就是混龄教育的前提,也是 “玩耍” 最本来面目的雏形。在混龄教育中,年龄大的孩子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讲给年龄小的孩子,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一点有点儿像 “费曼学习法”。年龄小的学到了知识,得到情感关怀,年龄大的锻炼了养育能力和领导力。这是个彼此双赢共同成长的教育模式。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基本上是混龄教育的模式,老员工带新员工,熟手带新手,不都是这样吗?这样传帮带是最高效的,也是我们最愿意使用而往往不自知的。 从我的理解来看,作者的观点颇具颠覆性,但阐述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有其合理性。但在当下想全面铺开,不要说中国,就是在作者的本土 —— 美国,也很难做到。不过,作为家长或者一名教育培训行业从业者,可以力所能及地把书中的一些理念巧妙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还是可以努力尝试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玩耍应该被允许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乍听起来有点偏颇,细细一想自己,玩耍不是个人最佳学习的方式吗?作为 80 后,上学读书是 3+6+3+3+4=19 年本科读书,半个人生都在学校的规则中度过,因祖父没有能让母亲成为 4 个子女中唯一一个没有读书的经历,让我出生就背负了她的读书遗憾,唠唠叨叨地重复着读书有用论。曾经和同学一起去池塘摸河蚌,结果突然下阵雨,回来就是一顿骂;曾经晚饭时间,和同村小伙伴玩得忘记了时间,她就提着竹条就拉了;在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证明她的对的,然后迎来了我将近 20 多年的人生叛逆期。且不说玩耍谁是最认真的学习方式,就说被允许玩耍 何尝不是我当时的期望。当然我不能用上一代的枷锁又用在我的下一代身上,只要我有时间,尽量允许他的 “玩耍”。看他大汗淋淋地玩着回来,我仿佛感受到了当年的自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理解书名有两层意思:玩耍本身是一种学习,要玩耍的心态来对待学习(Learning is Happy)1、玩耍本身是一种学习,在玩耍中锻炼沟通、社交能力,甚至游戏规则的建立等,比如我小孩小时候玩游戏玩不过,就开始改规则;比如他自己抱个篮球出去,就很快可以在篮球场和其他人打出一片,而哪些人他本来不认识;2、要玩耍(游戏)的心态对待学习,以学习为乐趣,而不是负担。正如书的序言所说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天性渴望学习”,通过好奇探索驱动力,通过游戏,练习和创造驱动力大人应该怎么办?1、不去掌控孩子的教育,2、让孩子学会玩;3、给孩子自己掌控的时间和空间;4、让孩子和不同年龄段小孩玩,4、相信 ta,无为胜有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