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9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树上的苹果,吃还是不吃

    🍀 伊甸园的助推亚当和夏娃生活的地方叫做伊甸园,园子里有树,其中一颗名叫做善恶树。上帝曾经说,“你们可以随意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唯独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为你吃的那天就是你的忌日。” 有一天,接受了撒旦指令的蛇悄悄对亚当和夏娃说:“上帝知道,当你吃它的时候,你的眼睛会睁开,你将像上帝一样知道善恶。” 在圣经故事中,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就遇到了两位助推者。上帝使用了风险和威胁,蛇拿出的是利益和诱惑。故事当然还在继续,亚当和夏娃并没有禁住诱惑,吃下了善恶树上的果实;于是,人类获得了慈爱、喜乐和感谢,当然也有羞耻、恐惧和憎恨,蛇没有欺骗他们。当然,上帝也没有完全说谎,一般认为,吃下果实后,原来的生命在灵魂层面戛然而止;而新生的灵魂和肉身,也在多年以后死去,亚当享年九百三十岁,而他本来可以体验长生。🌸 助推助推就是这样一种措施,给对方保留选择的权力,但是想要影响人们的选择。如今这门学问可以被称为行为科学,自丹尼尔・卡尼曼开始,诺贝尔经济学奖多次颁给相关领域的学者。几乎所有的政府,都有研究助推的团队和部门,其中的代表是英国;用行为科学治国,投入小而收效大。很多官僚系统束手无策的问题,在行为科学家介入后,得到势如破竹的解决或缓和。比如,由于参与器官捐献表格交互设计的差别,德国自愿参与器官捐献的比例是 12%,而奥地利的数字是 99%;其主要差别仅仅是因为,在奥地利,将同意参与器官捐献作为了默认选项而已。🌈 催化剂现代人往往都强调个性、独立、不少人还相信自己拥有自由意志;在行为科学家眼中,通过一系列措施影响和改变群体中多数人的选择和观点,可能一点都不难。这就是助推的力量。中学有个化学实验,是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如果加入二氧化锰,则反应速度极大提升;催化剂,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助推的形式。“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个混沌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不太可能会发生。但是,研究助推效应的行为科学家可能会说,我想试试。🔥 本书的助推《助推 2.0》是《助推》的后续作品,内容以外的区别是作者中少了 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对此,书中并没有强调,我理解,这大概也是一种助推。如果对行为学比较陌生,可以读的稍慢一些。

      转发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助推,改变是如何发生?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753 本(26)#《助推 2.0》️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政治正确的触角都超越了对观点的压制。它还试图重建人们的偏好和价值观,使某些观点变得不可思议,无论这种做法对社会而言是利还是弊。如果某些观点超出了政治正确的范围,人们便不再说下去。最终,这些观点可能再无人问津。️对于理解社会现象而言,这当然重要。如果偏好和价值观被隐藏起来,那么急剧的社会变迁便可能出乎意料地发生。当人们对自己的偏好或价值观闭口不谈或选择掩饰时,其他人便很难知道其真实偏好。一旦人们隐藏自己的偏好,局外人往往无法轻易识别。️当社会规范的修订促进新的偏好和信仰形成时,社会习俗也可能会迅速变迁,但这与上述机制有所不同。推动这种改变的人不会试图颠覆人们既有的偏好、信仰和价值观。随着社会规范的转变,人们不是放弃了原有需求,而是受新兴规范的影响萌发了全新的思想和感情,或者至少假装如此。️假设一个族群中有许多人反对歧视,但迫于现有的规范而不敢声张,同时我们还假设反对现行规范的人响应反对呼声的心理阈值不同。若只有一个人挑战或公然对抗规范,则仅有少数人会呼应他;如果有一小部分人挑战或公然对抗规范,则更多的人会效仿;如果不只少数人挑战或公然对抗规范,那么便会激励更多人勇敢抗争;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把那些基于性别和种族(或其他特征)因素而歧视他人的人划分为 4 种类型:1.想要歧视他人,并且规范允许他们这样做。2.想要歧视他人,但规范不鼓励或禁止这种行为。3.不想歧视他人,同时规范也肯定他们的做法。4.不想歧视他人,但规范鼓励或要求他们这样做。️群体极化意味着群体成员的观点会可预见性地朝着成员们的先前倾向所指示的更极端的方向前进。正如极端主义者那样,群体成员在他们先前倾向的方向上变得更加一致。因此,第一种情形下的人们将可能对移民产生强烈的敌意;第二种情形下的人们最终可能热烈欢迎枪支管制;第三种情形下的人们可能更坚定地支持平权运动。️舆论飞地,即一小群志同道合的人围簇在一起自由交流见解。我认为,舆论飞地是社会稳定的隐患,是社会分裂的根源之一,同时也是防止社会不公正和不合理的保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群体极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社会同质化会严重破坏良性的社会思考氛围,而这一传统观点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中都有明确体现。️群体极化是每个小群体最有力、最强势的特征之一,在群体的许多不同的任务中都有体现。群体极化的结果是与其中的典型或普通个体相比,群体通常会做出更极端的决策(这里的极端仅仅相对于群体内部的初始观点分布而言,不涉及与其他外部群体的比较)。群体极化与级联效应的关系十分明确,前者和后者一样,都与信息和声誉影响密切相关。️平等不仅限于种族和性别平等,还包括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之间地位的平等。动物权利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有些人认为动物应该受到尊重,而不是仅仅为了人类的消费、玩耍和利用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在谈论此观点时其实是在谈论需要改变原有的社会规范,因此没必要进一步主张动物的生命是无限宝贵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政策制定者想要改变公众的行为,有三种方式:直接命令、金钱激励和助推。直接命令的执法成本很高,有时候适得其反,而金钱激励可能会带来 “挤出效应” 的副作用。相比起来,助推政策的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但是批评者认为,助推政策虽然提升了公众福利,但它是通过利用人们的认知缺陷、在暗中操纵人们的行为来实现的,这损害了人们的自主性和内在动因。对此,桑斯坦有两点回应。第一,助推政策实际上分两种,非教育型助推确实是利用了快系统的缺陷,但教育型助推并不是,它是针对慢系统来提升人们的认知能力的,这两种助推方式在实践当中都有广泛运用。第二,即使是非教育型助推,也可以增加人们的自主性,因为它尊重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不做选择的自由,还为人们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去关注那些更重要的事情。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阅读过作者的《助推》《为什么助推》《噪声》。本书英文原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其中一章的内容引用了助推。 不建议阅读,不建议购买。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