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派系林立的国民党

    国民党曾占据大陆数十年之久,在其统治时期蒋介石等人在政治舞台上的一幕幕演出至今仍值得回味。《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既可以用来了解国民党的发展历史,又可以加深对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相关人员的认识。特别是对那段特殊时期感兴趣的读者,此书不容错过。1. 派系政治辛亥革命之后孙文先生的名声遍布海内外,即便是没有担任总统一职,他所具有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在国民党内部他更是号令群雄的角色,不过随着他的离世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孙先生在的时候各方还可以在他的振臂一呼下团结起来共同北伐,可一旦没有他,后继无人的国民党人心浮动。以汪精卫、胡汉民、蒋介石等为代表的各方力量也进行着各种明里暗里的较量。最开始的时候蒋介石的军事背景并没有让他拥有太多的话语权,算是政坛上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虽然后来他常以孙先生的继承人自居,但当时着实是排不上号。其所处的位置虽不至于说是可有可无,但确实多在聚光灯边缘,难免会被淹没在人群中。2. 崭露头角从成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开始,他的手里逐渐握有了一股以黄埔学生为主力军的有生力量,这些人从军校走出来后大多都聚焦在他的麾下。随着其开枝散叶,他的势力范围也得到扩大。借廖仲恺案驱逐政敌,掌握权力,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而壮大。即便如此,他还是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下野。和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武汉政府对抗失利后,他不仅没有选择缴械投降,反而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有赖于胡汉民等人的合作,他很快就重返舞台。随着北伐战争的宣告结束,军阀割据的中国在形式上取得了统一。此时的他站在舞台中央,想必正春风得意,然而随着对胡汉民的软禁,在党内外反对派的联合之下再次被迫下野。3. 军阀混战北伐之前全国各地常年陷入军阀混战,可在北伐战争胜利之后战火并没有散去。老军阀退出历史舞台了,新军阀却仍旧是各自为战。之前那些手握兵权的军阀中有一部分实力尚存,并没有被彻底消灭,随时准备卷土重来。蒋介石的下野就是他们和国民党各派联合反对的结果,看起来也得偿所愿了。不过新上台的却因为蒋介石对经济命脉和政府的掌控而不得不主动求和。更重要的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他没多久就回到了权力中心,或者说他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不管是从军事还是政治上,蒋介石以及其所代表的中央政府都没有能力将站在对立面的军阀和政敌一一消灭。通常是被他用金钱攻势和政治上的利诱后分化瓦解,这自然就会让局面时常出现反复。敌人和朋友常常是一念之隔,分分合合更是家常便饭。4. 派系林立在北伐结束后,全国除了国民党中央直接统治的地区,其他大多掌握在各个地方实力派手中,比如阎锡山手中的山西等地。有趣的是其发源地广东也经常不听招呼,时不时就要搞对抗。围绕在蒋介石身边的又分为若干派系,比如黄埔系、CC 系与政学系。这张庞大的网络无疑是以其为中心,通过个人对个人的方式又进一步扩大出去,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彼此相对独立的利益集团。虽说是政府首脑,蒋介石通常却总是绕开现有体制发号施令,在战场中上指挥更是旁若无人。这些都是政治上派系林立带来的负面结果。对于蒋本人而言这样确实可以让他在下野之后不失去控制权,满足其极度膨胀的权力欲望。可如此一来,无疑会导致了国家和政府被一步步架空,对于公权力造成的危害更是难以估量。说是蒋家王朝,一点也不为过。5. 各自登场基于现实需求,蒋介石在从军事向政治转向的过程中借助了不同的力量,也发展出来相应的派系,从而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比如早期对黄埔系的倚重,以图军事上的胜利和政治上的亮相。从黄埔系到 CC 系再到政学系,也展现了他从军事将领转型为政治人物后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首先要打赢战,打赢之后要掌握党政大权,而后在号令全国之后又需要和国内外各方打好交道。尤其在蒋介石将自己拔高到最高领袖的位置以后,他就需要更多专业的人士帮助他一起维护统治,比如像顾维钧这样的外交人才。不过也随着他败退台湾,大多也随之淡出。6. 写在最后这本书比美国人布赖恩・克罗泽写的《蒋介石传》还精彩,可以轻松了解其人生轨迹和一路上所发生的诸多变化。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帮助读者揭开了迷雾,看见一个更为真实的蒋介石。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以此来了解国民党以及其所统治的中国,从中既可以窥探权力的斗争,又可以感受到外界的变化。当然这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否则很容易在认知上产生割裂。派系斗争无疑是本书的重头戏,蒋介石可以说是黑马逆袭,笑到了最后。奈何风光无限之时更加危机四伏,他的人生经历再次说明了这一点。在政治的你争我夺中没有真正的胜者,某方暂时的占据上风才是常态。本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其所选取的照片颜值相对较高,让初次接触的读者会产生一种民国遍地美男子的错觉。可能是作者的无意之举,也可能是像文字一样为了阅读体验的考虑。看大佬之间的斗争,作为看客的我们,可能比看戏还过瘾,甚至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其中。可我们终究不是戏台上的人物,也没有活在台上,切不可入戏太深。政治游戏是肮脏的,甚至是嗜血的。一旦卷入其中,想要全身而退可谓是难上加难。荣耀加身,险象环生,一步生一步死。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到底会发生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民主集中制

      能不能行民主集中制,是这个党成立的先天基因问题,更是个党之所以存在的本质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起手都不在牌桌上,却成为最后的赢家。

        起手都不在牌桌上,却成为最后的赢家。可明明有一手好牌,却输了全部。提起国民党的派系之争你会想到什么?大多数人想到的一定是中统和军统,这是我们的影视剧里最愿意提到的国民党的内部矛盾。再有一些了解国民党早期历史的朋友也许会想到蓝衣社、力行社、复兴社等等。而还有一些人也许会知道 CC、太子这些称呼。可这些,其实都是抗战胜利以后才开始出现的竞争势力,多是从支持蒋介石的黄埔系、政学系和 CC 系演化发展出来的。其实早在抗战之前,也就是北伐结束,旧军阀被打倒、少帅张学良改旗易帜后。那一时期国民党的派系之争才是更为精彩有趣的。首先,最后获得胜利的蒋委员长,在那时候甚至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最有资格继承其法统的是胡汉民和汪精卫两个人,而还有资格的两个人廖仲恺,因为同情中共,被刺杀身亡,许崇智因为廖仲恺被杀一事受到了牵连,远离了权利之争。所以后来的派系之争,就没有了这两位的身影。而之所以最初连牌桌都上不了的蒋介石,可以后来居上,甚至是连续多次下野,最终也获得了胜利,这样的故事,你没有兴趣看看吗?《国民党高层的政治派系》这本书就是详细的讲述了这段历史。胡汉民远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个忠厚长者,而汪精卫也不是最后定格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那个大汉奸。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的这段真空期,到蒋介石通过黄埔系、CC 系、政学系、以及军统、中统拿下最高权利之间,他到底经历了些什么,这本书有着详实的记载。说实话,阅读它补充了很多我以前模棱两可的认知,也增加了很多基础史实的细节。比如,蒋介石第一次的下野,蒋、胡、汪之间的三足角力,还有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杨虎城等等民国军政大佬在蒋介石两次下野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而孙中山先生的独子孙科在蒋介石二次下野后,为啥只担任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拉下至尊位置。蒋连胡打汪、连汪排胡、软禁胡汉民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国民党内部粤系(老广帮)和其他派系之间有多大的矛盾;蒋介石通过两次被迫下野,领悟到什么,让他发展出了黄埔系、CC 系、政学系的助力部门;他又做到了什么,致使他下野后不久,又可以重回权力巅峰。为什么剿共也好、抗日也好,各方派系即互相排斥,也共同讨厌老蒋,却又不得不让老蒋重新上台,统合国民党的各个势力和体系,以形成合力。虽然,抗日战争后,老蒋输掉了大陆的一切,那也只是遇到了更为优秀的我党。但单从国民党内部来算,老蒋却是最后的赢家。咱也不是说要和他学什么权谋之术,但是这样精彩的故事,你不想读读吗。虽然这是一本学术研究书籍,可写的简单易懂、清晰明了,可以补足很多以前的认知缺陷。如果你对那段历史感兴趣,强烈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何其难也

          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如此严重,其在建党初期由于孙中山先生的威望,没有凸显出来。先生逝世之后,各种势力群魔乱舞,你方唱罢我登场。本书着重从国民党内视角出发,详细描绘蒋介石取得领导地位的过程,对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了详实的补充。给读者了解当时中国大的历史背景,又添加了一幅图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