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书可以给满分,给得到0分

    自己买了实体书,又付费买了电子书准备在地铁上看。结果错别字一塌糊涂,“曰” 可以写成 “日”,“觊觎” 写成 “凯觎”。这又不是会员的免费书,花了钱的还要有这种 “鲁鱼亥豕” 的错误吗?我仔细核对过实体书,就是电子版工作人员排版不上心的问题,希望得到相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得到计算太精令人反感

      已经购买了得到会员,特定的书又二次收费,不要只想得到钱,却得不到尊敬!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史大纲学习体会

        钱穆《国史大纲》对我的助益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树牢了对历史的基本看法。历史仿若生命,现在从过去走来,未来是现在的延伸;人为割裂历史、妄自抛弃传统,纯属不自量力、无异盲目自戕;接受历史、善待传统,饱含温情、心存敬意,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才是应有态度和正确姿势。二是理清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仅靠时间线索、事件节点、人物代表等来理解历史难免碎片化、机械化,中国历史在钱穆的眼中笔下是一条生命之河,文化兴衰、制度流转、朝代更迭等等俱有内在机理和底层逻辑,一部历史就是一套逻辑。三是优化了写作、研究的方式与习惯。全书不仅内容精彩,形式更是难得。行文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不讲废话,读来毫不费劲。研究视野广阔又能抓住重点,系统性和深刻度结合的相得益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史大纲》

          首先,《国史大纲》的经典地位和它的成书背景息息相关。这本书有两个写作背景,第一个背景是在遭受西方文明强烈的冲击之后,中国内部普遍生出一种否定传统中国的思想与情绪,有人甚至认为连汉字都不应该保留。《国史大纲》就是对这种情绪做出的回应。第二个背景是,当时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钱穆甚至觉得中国有就此沦亡的可能性,所以要留下一部将来可以继绝存亡的书。其次,在内容上,钱穆明确指出,古代中国在政治上并非专制黑暗,在思想上也并非停滞不前。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自觉精神,而他写这本书也是为了再次激励和唤醒这种自觉精神。也就是说,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这本书都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所以虽然这本书读起来比较吃力,但还是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原著,真实的感受一下钱穆的温情与敬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篇篇雄文、字字珠玑

            国史不可离开背景。开篇即有读此书需抱有之信念,国家动乱,民族危亡,维新、革命所致元气大伤,何以勘人之思想?训诂考据之流不足成大格局,必有文脉着于其上方可言方向。彼时人心贪婪,权力移位,无能荒诞者恬局上位,下层又受苦日深,于乱世求苟安。这等危局又谁接续传承?国史流变俨然。封建、氏族,历史中可寻,各自演变,底层又有耕稼、桑蚕、治水为演进,人民欲寻上升路,上层亦求内部稳定,各种制度相递有序。为当其时足堪鉴者愈少,其智慧光芒愈加闪耀。国史不可不外观。阶级腐朽,生活糜烂,沾染享乐气息,必要有新空气使之一新。民族之交融为现。又有风骨、气节得于在此而生。文人志士必有求天下忧乐为己任者,方可为师表。总而言之,历史之节奏如胸膛气息,体弱则气虚,而强健仍需起伏不止。吾侪求缓、速,全面与渐进,当有为不可为之决心,止于行不可不止,不负前人殷殷蕲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首先,《国史大纲》的经典地位和它的成书背景息息相关。这本书有两个写作背景,第一个背景是在遭受西方文明强烈的冲击之后,中国内部普遍生出一种否定传统中国的思想与情绪,有人甚至认为连汉字都不应该保留。《国史大纲》就是对这种情绪做出的回应。第二个背景是,当时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钱穆甚至觉得中国有就此沦亡的可能性,所以要留下一部将来可以继绝存亡的书。其次,在内容上,钱穆明确指出,古代中国在政治上并非专制黑暗,在思想上也并非停滞不前。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自觉精神,而他写这本书也是为了再次激励和唤醒这种自觉精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然是書之印行,復遇曲折。蓋當時規定,書籍出版須先經中央某處審查;上海遂將書稿送重慶審查。批示謂需改‘洪楊之亂’為‘太平天國’;章中多條亦須重加改定後,呈請再審。稍後先生始知其事,乃作答云:‘孫中山先生以得聞洪楊故事,遂有志革命,此由中山先生親言之。但中山先生排除滿淸政府,創建中華民國,始是一項正式的民族革命。至於洪楊起事,尊耶穌為天兄,洪秀全自居為天弟,創建政府稱為太平天國;又所至焚燬孔子廟;此斷與民族革命不同。前後兩事絕不當相提並論。凡本書指示需改定語,可由審查處逕加改定。原著作人當保存原稿,俟抗戰事定,再公之國人,以待國人之公評。’審查處得先生函,乃改批示可一照原稿印行。然亦因之延遲半年,故其初版面世,則已至二十九年之六月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没有简体版本么,看着好费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钱穆先生致以深深的敬意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