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私的基因》…基因奖励人聪明绝顶,也奖励人聪明绝后…

    基因是自私的,不自私的基因会因为谦让得不遗传而消亡,初级社会规则中的利他,其实也只是自私的基因为了最划算的复制而釆用的进化稳定策略(ESS)。人和所有生物一样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说人是自私的,就好比说汽车是自私的没有意义,真正自私的家伙是我们的遗传密码…… 但是人发明了文字之后,作为基因的表延模因(文化基因,在人脑之间复制变异传播)代代演化相传,知道的越来越多的大脑渐渐明白基因自私的把戏,基因只想着复制遗传,根本不在乎作为载体的人的死活苦乐,为了大脑自己的利益,一代一代的大脑动了不少的脑筋试图挑战基因的铁律…… 第一批聪明的大脑发现了"苦集灭道",灭欲也就灭了苦,圣人们苦行果然找到了宁静通达,但也因灭欲很快断子绝孙。第二批聪明的大脑发现"地上的苦是天国的福",大脑假装以苦为乐,饿死的孩子比他们早去天堂,这群通神的大脑为此则更虔诚更喜悦感恩…… 又一批叫理性的、科学的、实证的大脑更聪明,他们用人生意义来宽慰自己,他们尝试了一切可以快乐而不用担忧后果的玩法,获得了一生的快乐和墓碑上的美誉。他们的孩子比他们还要理性,老一辈人真的好傻,为啥遭那么大的罪,要生出我们这群注定没有多大意义的东西呢。人生价值万万千千,但都没有生育这一项…… 人工智能兴起,最新的一批聪明大脑又有了对抗基因的法宝,在电脑上克隆一个数字大脑镜像,不就得了永生了吗?当然永生了也就不用担心断子绝孙了。生生不息的是基因,是有利于基因的模因,祂奖励人聪明绝顶,也奖励人聪明绝后……(石木翻书每天翻翻书)

      7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们所理解的进化、社会结构、文化都是微小博弈后的选择

      这是一本可以刷新认知的读物。 这是新达尔文主义学者道金斯的代表作。作者认为,进化的本质是基因的进化,而物种的进化只是表象而已。生物的本能是维护基因的繁衍,因此我们其实都是基因的奴隶。基因的这种自私反而能够解释物种的很多利他性特征,比如人和动物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后代。 这本书前一半主要讲述一些科普知识,后一半用博弈论的观点讲述了自然界和我们身体里的基因无时不刻的博弈造就了我们,我们所理解的进化、社会结构、文化都是微小博弈后的选择。

        6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套全新的看待复杂问题的视角

        这本野心勃勃的书试图用分子层面的演化论,来解释从生物生存、繁衍、智慧、到社会关系的一切。其实,与其说这本书提供了什么全新的科学研究结论,倒不如说它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看待复杂问题的视角。这也部分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商界大佬经常会引用 “自私的基因”—— 顺便说一句,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基本都是错误的。不信,你自己看看书。

          5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值得认真学习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基因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推荐指数:(建议放下其他书优先阅读)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 所有朋友。


            去年我做了一个基因测试,结果显示我体内有 3.2% 的基因来自尼安德特人。
            这个结果让我特别惊讶,因为尼安德特人在至少两万年前就被我们的祖先智人彻底消灭了。
            可是他们的基因却顽强地留存了下来,跟在欧亚大陆的大多数人身上,直到我们也灭绝的那一天。
            这正好符合《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想要呈现的主题: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基因是最基本的存在单位,生物个体、群体,都不过是临时组合而成,承载基因的生命机器。
            这本书的书名可能会让大家有一些误解,以为我们体内有某种基因是专门把我们变得自私,实际上作者想说的是,基因的本质就是自私的,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去复制,可以一直流传在这个世界上。
            只不过为了能更好地复制和流传,承载基因的生命机器就需要维持一个尽量好的性能,所以生物们不断演化,适应着世界,争取变得越来越健康。
            从自私基因理论出发,再去看生物的行为,天敌之间的攻与防、同类之间的和与战、亲子之间的爱与抛弃、两性之间的亲近与疏离,就都有了答案。
            另外不得不感慨一下,外国作者写科普的功力。这本书的第一版距离今天超过 40 年了,当时让大家感觉石破天惊的理论,现在已经成为常识,可是这依然没有减弱这本书给人的吸引力。
            科普往往面临一种两难,你拿出的理论最好足够简单,让大家都能轻松理解,可是简单的理论往往又不能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
            所以在确定性和开放性之间,在简洁和全面之间,在故事性和科学性之间如何找到那个平衡点,是科普作家们会很发愁的事情。
            在这方面,这本书堪称典范。值得所有知识类写作者好好拆解作者讲道理的方法。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所有基因都是自私的,每个基因都有各自的利益,这些自私的基因并不是生物用来保证自己生存繁衍的手段,恰恰相反,生物只是基因不断制造和传播自己的一个工具而已。基因才是自然选择和自我利益实现的基本单位,而不是生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进化,是最伟大的成功学

                人之初,性本善,所谓的善恶,都是文化层面的,是人赋予的。从进化的角度,资源有限,不自私,就不能存活下来,基因如若不是自私的,基因也和雷锋一样伟大,那最终结果就是导致这种基因在自然竞争中逐渐消亡,人类社会很多行为不遵循自然界的进化及基因自私原理,是因为人类具有了自我意识,具有了社会性,具有了文化,人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而不是基因。我个人有几个体验:1. 我自己的孩子,刚刚从我手里拿过的食物,我吃下一点,立马哭着让我吐出来,说是他的,我认为这就是刻在基因里面的属性,自私,利己,往后随着社会属性的植入和文化的影响,他才会慢慢懂得什么叫分享;2. 一次几个朋友一排走路,前面突然出现一只很大的乃蛤蟆,我毫无意识的把一个朋友推了出去,这种行为,就像是开车过程中,前面突然出现障碍物,你完全来不及反应,来不及经过大脑思考,只会拼命的踩下刹车或者转向避开;3.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以上,我浅显地觉得,从进化的角度剥离了意识来看,基因是自私的,人是自私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配偶双方都 “希望” 儿子和女儿数目均等。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没有争议的。分歧在于,谁将承担抚养这些子女的主要责任。每一个体都希望存活的子女越多越好。在任何一个子女身上,他或她投资得越少,他或她能够生育的子女就会越多。显而易见,实现这种愿望的方法是诱使你的性配偶在对每一个子女进行投资时付出比他或她理应承担的更多的资源,以便你自己脱身同另外的配偶再生子女。这种策略是一种两性都向往的策略,不过对雌性来讲更难如愿以偿。由于她一开始就以其大而营养丰富的卵子付出了比雄性多的投资额,因此做母亲的从怀孕的时刻起,就对每个幼儿承担了比做父亲的更大的 “义务”。如果幼儿一旦死亡,她比做父亲的要蒙受更大的损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的基因就是典型的“自私的基因”

                    说实话,这书看到 2/3 的时候我都要放弃了,作者一直在反反复复举例说明 “ESS 模型”。我就好奇的想:是不是一本书都在说这一个事?于是坚持看到最后部分 —— 觅母,终于明白了作者到底想要说明的是什么。我的理解:一切生物(当然包括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基因决定的,基因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繁衍下去。       一、拿我自己为例,人生过半的我总结了很多次,虽然我多才多艺,热爱生活,比身边人活的都精彩些,但人生目标就是想要二胎!虽然已经不能实现了。       二、拿现在热播的《山河明月》为例,燕王起兵前,一个重要的援助是他三哥,本来三哥看他是不顺眼的,但是最后临终前却全力成全他,就是为了自己的后人。至于燕王起义,穷其一生的作为,终归都是为了自己的后人。这一点中国人是不难理解的。      看似简单的道理,作者给你分析到细胞、基因的程度,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只是基因的傀儡

                      一般的观点认为,人类驯化了小麦,让小麦高产质优,供人类食用。但是反过来想,也有可能是小麦驯化了人类,驱使人类为它施肥除草,扩大种植面积,繁衍更多的后代。现在换成另外一个话题,是人类个体控制基因,让基因为我们传宗接代,还是人类个体只是基因的载体,基因才是人类的主人,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人类个体为基因的延续提供容器和能量。准确来说,你只是你基因的傀儡。这个颠覆性的观点,就是《自私的基因》这本书要展示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还在书中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


                      比如说,父母之爱是最深的,其次是兄弟姐妹,然后是其他亲戚的关爱,而不同的亲戚血缘关系有远近,表现出来的关心程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作者认为,这个和基因的自私也有关系。还拿我们刚刚说的亲缘关系指数来说,就是两个亲属之间拥有某个相同基因的可能性。那么,父母和子女的亲缘关系指数是 1/2,兄弟之间的也是 1/2,但考虑到可能存在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情况,所以兄弟之间的平均指数会少于 1/2,所以对每个人来说,父母比兄弟亲。至于一个家族里的第三代堂兄弟之间的亲缘关系指数,则低到了 1/128,接近于陌生人水平。这种亲缘关系指数的差别,刚好和人类面对不同血缘关系亲属的亲近程度保持了完美的一致,说明生物之间的亲情其实也受到了自私基因的调控。
                      诺贝尔奖得主雅克・莫诺有句名言,他说 “进化论最奇特的地方,就在于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懂进化论”,这句话其实同样适合《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很多人看到书名就会望文生义,以为这本书是在告诫大家说人和动物的体内都有让它们显得自私自利的基因,但是这并不是道金斯的本意。在他看来,所有基因,都是自私的,每个基因都有各自的利益,基因之间、基因和生物个体之间都有可能产生利益冲突。更重要的是,这些自私的基因并不是生物用来保证自己生存繁衍的手段,恰恰相反,生物只是基因不断制造和传播自己的一个工具而已。如果要用科学的方式来表述,那么道金斯其实是在说,基因才是自然选择和自我利益实现的基本单位,而不是生物。
                      对于第一次接触道金斯观点的人来说,这套理论很违背直觉。但是在中世纪,日心说也是很违背直觉的。人们每天看着太阳东升西落,天空斗转星移,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围着地球来转,这是最符合直接的。但是如果用这个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那繁星运行的轨迹将是异常复杂的数学模型。但是如果用日心说解释,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椭圆公式,世界一下子变得简洁优美。
                      所以《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个石破天惊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知道还可以从基因的视角去理解这个生物。查理・芒格说的 “多元思维模型”,就是告诫我们要用多种角度和思维去理解世界,理解问题,并用这些思维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应该去看一下这本引起广泛讨论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永不灭亡的基因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很多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有时候人们看到他人遭遇危险需要帮助时,又会 “激情” 的去救人,这里的 “激情” 是指不经过思考,本能地就想要去帮助他人,所以又有人说人的本性其实是无私,所谓自私只是人经过理性思考的结果。


                        但是《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告诉我们,哪有什么自私或者无私,人乃至更多生物不过是基因的载体,一切行为或者动机都能够追本溯源,归为基因要生存。《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曾被评为在世的全球 100 名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主要是想从基因的角度告诉我们:生命体不过是基因的载体,基因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而操纵生命体做出种种行为,甚至必要时刻,还会牺牲载体的生命。比如当某一区域的一个生命种群数量太多时,其生育率就会下降,甚至集体自杀,以维持整体种群的健康发展,即维持生态平衡,以保存其基因的顺利传承。
                        因此从基因这个角度就可以解释人类的利他行为。基因为了更好的生存,“操纵” 人类社会通过文化传播,将 “自私” 这个词定义为贬义,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私的行为其实是不被鼓励的,而帮助他人、无私这个行为则是被鼓励、被宣扬的。
                        而当一个区域内人口数量太高时,人类又开始自发的、或者集体本能采取一些行动,比如通过降低生育率以减少人口,或者通过植树造林、保护动物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又或者通过限制采集资源、进行资源储备以维护未来人类的生存资源,这些行为也可以用但自私的基因为了生存这个理论进行解释。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可以也不应当利用这个理论,将那些种族灭绝、战争、屠杀的行为合理化,这是种族达尔文主义。其实人类进化到今天,已经脱离了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但自远古时期人类所携带的古老基因,在今天这个时代,就会产生种种不适,比如人总是本能迷信权威、从众等等,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逐渐摆脱本能,摆脱基因的操纵。
                        考虑到《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编写于上个世纪 1976 年,毕竟有时代的局限性,作者从基因 “自私” 的角度来分析生命体、分析人类的种种行为和动机,但我更愿意将 “自私” 的基因称之为不朽的基因,基因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这也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原因。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进化到可以摆脱基因的影响,不过或许到了那时候,人类又开始怀念源自生命本能的美好,比如爱、勇气以及畏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远古到现今,基因通过以生物为载体,不断重复着自我的复制。从这层面看来,基因确实是个伟大的程序员,通过构建精密的生物机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作者通过大胆假设,谨慎求证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解释达尔文进化理论,让自己的论点更据说服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初读《自私的基因》

                            今天看了下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我总觉得像是曾经看过,却又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在哪里看过。我想这就是做读书笔记、写书评的意义之一吧,这就好比你认识了个新朋友,但是看着眼熟,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如果你能想起来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甚至回忆起你们曾经相处的细节,那这个缘分就多了一层。今年关注到这本书是因为它出现在了《穷查理宝典》的推荐书目,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也曾引用过这本书的理论,“正如同其他动物,人类在自然选择的影响下,就算对个人不利,他们也会选择要让基因继续流传下去。大多数男性一生劳苦、终日烦忧、竞争激烈、需要不断战斗,就是没办法享受一下平静的幸福;但这是因为 DNA 操纵着他们,要他们为它自私的目的做牛做马。” 本书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是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是当今仍在世的最著名、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演化论拥护者之一,有 “达尔文的罗威纳犬” 的称号。原为牛津大学科普教授,现任英国人文主义协会副主席,并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士、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士同英国世俗公会荣誉会员。关于书名,作者表示他的重点并不在 “自私” 上,事实上这本书将更多的重心放在讨论利他主义上,书名里需要着重强调的词应该是 “基因”。达尔文主义中一直有一个中心辩论议题:自然选择的单位究竟是什么?自然选择的结果究竟是哪一种实体的生存或者灭亡?这个选择的单位多少会变得 “自私”。正是由于很多人误解自然选择是在种群中选择,才给了作者写作这本书的最初动机。真相很多时候都是残酷的,正如同我曾经看《时间简史》的时候,莫名会产生一种绝望的感觉,因为我突然意识到宇宙是有限的,甚至是有终结的一天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永恒的?很多人都表示《自私的基因》这本书让他们对现实感到绝望,“《自私的基因》使我在之后的 10 多年里,不得不与抑郁症进行长期较量…… 我不再对生命灵魂的认识感到确定。” 李录在《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说到,“人类的文明让熵减成为可能,由此宇宙不再只是熵增的,走向无序和沉寂的单向道路,人类也不再只是蜗居于茫茫宇宙偏僻一隅的化学浮渣(霍金语)。我们创造了超越自然的文明,通过真知的无限积累让文明的无限进步成为可能。文明的力量比反文明的力量积累真知的速度更快,因而有可能永远取得先机。如果文明的火炬得以传递延续,终有一天,我们既可以探索茫茫星际宇宙,又能够窥视微观原子世界,在空旷死寂的宇宙中创造出不灭的光芒。对此我深感幸运和快乐。” 道金斯说,“想必宇宙的最终命运确实没有意义,但无论如何,我们真有必要将我们生命的希望寄托在宇宙的最终命运上吗?当然不需要,只要我们足够明智。我们的生命被其他更密切、更温暖的人类理想与感觉所控制。指责科学剥夺了生命中赖以值得生存的温暖,实在是多么荒谬的错误,这与我本人及其他科学家的感觉截然相反。我几乎都要对这些大错特错的怀疑绝望了。” 在无神论者的眼中,永恒可能是一种信仰。其实我更倾向于认同道金斯的观点,李录有一种理工逻辑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感觉,但客观现实上,宇宙的生命有终点是大概率事件。泰戈尔说,天空不留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可能有一天,宇宙也不会留下人类文明的痕迹,但至少我们存在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基因变异驱动的生物进化,经过自然选择后留存的 “更优” 种群的外在特征,反演到基因层面的 “自私” 行为。感觉像基于大数据训练样本的神经网络,其底层规则就是简单的卷积,非线性激活函数。不知道基因进化的底层规则是否存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私孕育利他行为,多么美妙的事情

                                908《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 结束:评论集萃 1. 成功的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但在特殊情况下,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2. 任何社会环境下,社会行为中博弈的要素和适应性都来自于个体策略的成功,而个体策略的成功建立在击败其他相关个体的策略。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上,善良的博弈策略往往更有利于生存。3. 复制者和载体,载体不能自我复制,但可以被复制者影响。复制者能自我复制,但需要依靠载体实现传承。也就是内核和表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技术型选手

                                  对于只具备高中生物知识的工科生而言还是能够理解本作中绝大多数生物知识理论分析,但书中存在许多的逻辑假设我依然有很多不能想明白。书中很多对于人类社会定义的动物间 "爱" 的行为的基因科学解释让我大为震惊。如果说所有的生物学行为最终目的都指向繁衍即基因的不断复制的话,我就更能感受到人类社会所形成的文明和理智是多么的不容易。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