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流水线,精益生产,机器人自动化
这本书,从发展脉络上,主要是讲三个内容。流水线,精益生产,机器人自动化生产。从讲的主体上来说,重点是介绍这些生产流程发展的过程中,底层工人的变化,社会生产效率的变化,以及制造业地位的变化。流水线的历史,就是将人工合成的技术,慢慢积累的过程。标准化的早期形式,是以作为生产和消费基本原则的流水线为标志的。流水线有五个特点,劳动的分工,通用零部件,单一功能的机器,机器设备的布局,以及通过滑行和传送带,将零部件传送到工人面前。流水线的诞生,是以福特汽车为代表的。它见证了效率的极大提升,但由于流水线上的工人,重复的都是简单枯燥的内容,长期以往,他们的精神变得麻木。精益生产的诞生,来自于丰田。在后期,日本的生产线效率已经开始超过美国和欧洲,很多美国和欧洲的工厂开始反过来学习日本的精益生产理念。实现精益生产的企业,也同样加强了管理者,设计师,工程师和供货商之间的沟通。日本的企业认为,公司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员工的集体智慧。再到后面,就是将流水线上的工人,替换为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生产。马克思认为,在匠人时代,每个人的工作产出和自己的价值创造可以紧密关联。但是在流水线生产时代,每个人的工作被无限细分,与最终产品的价值越来越远,越来越难以衡量。这个是企业的福音,但却未必是工人的福音。工人从本质上来说,还是需要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去对抗流水线和精益生产时代的重复和枯燥化。反过来,对于企业家来说,则需要不停的提升流水线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可以降低对一个个个人的依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