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
本期的两个看点:不造车的科技企业 = 稀有物种时下互联网、科技公司造车已经成为热潮,似乎没有进军汽车产业的公司都不是好企业。如今,汽车行业迎来新能源智能车的转折点,人人都想抢占新风口。互联网、科技公司资金雄厚,并且本身就有与汽车相关的生态布局(自动驾驶平台、车联网系统等)。此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认可度不断提升、国家也有产业政策扶持、造车门槛不断降低。再加上汽车问世之后,驾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也是一份珍贵的资源。造车,实在是诱人。反倒是那些宣布不造车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成为了稀有物种。未来是一片蓝海未来十年,整个社会将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经历了近 10 年高速增长后,流量红利逐渐见顶,拥挤的互联网需要新的空间。如果把视线转向实体经济,会发现这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衣、食、住、行这样的万亿元级的大产业不胜枚举,细分的千亿元级、百亿元级的产业更多。如果能给十万亿元规模的产业经济注入互联网的基因,从互联网的角度看,产业互联网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商界》2021年6月,刚刚出炉的商界资讯。传统互联网的上半场只是一场关于 “消费互联网” 的竞争,C 端的个人用户是巨头们争夺的核心目标,他们希望把每个人的生活线上化、数据化。于是,人们开始用手机买机票、打车、订酒店、聊天、购物、看新闻。到了下半场,风口开始转向 “产业互联网”,各行各业的企业成了传统互联网巨头们跑马圈地的对象。巨头们以科技赋能的名义,希望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制造、金融、医疗、汽车、物流、通信、交通、城市管理、政府服…… 似乎每一个领域都是 “想想就很激动” 的万亿级市场。在互联网的上半场,互联网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就是颠覆者,主角似乎都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到了下半场,互联网公司的角色会变为赋能者,主角则是传统企业,尤其是各个行业里的领军者,他们把行业经验和实践叠加到互联网的技术和能力之上,通过完成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美国跨国公司打造的全球产业链,与其 “外包” 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意味着,美国企业依赖中国这个 “世界工厂” 的资源禀赋。如果美国企业执意迁回美国,以苹果为代表的美国企业,不仅要重新搭建自己的生产网络,也要面对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资本和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资本的矛盾。即使企业有意愿,原料商在内的相关产业,在短期之内大量回迁美国是不现实的。依赖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跨国公司,短期内大幅迁出中国的可能性还不是很大;依赖中国产业链进行生产和研发的跨国公司,短期内迁出中国也需要相应的时间,寻找可能的替补国家和生产研发团队等;既不依赖中国市场也不依赖中国生产和研发的外资企业,最可能迁移,但这样的外资企业占比不高。如今,汽车行业迎来新能源智能车的转折点,人人都想抢占新风口。互联网、科技公司资金雄厚,并且本身就有与汽车相关的生态布局(自动驾驶平台、车联网系统等)。此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认可度不断提升、国家也有产业政策扶持、造车门槛不断降低。再加上汽车问世之后,驾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也是一份珍贵的资源。造车,实在是诱人。反倒是那些宣布不造车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成为了稀有物种。基金经理对于行业基本面,应该比散户投资者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如果价格压力来自于基金减持以外的因素,比如,决定回报的风格因子的转变,那么这样的价格压力可能更多的是技术原因,而非趋势性的改变。我们量化地检验了板块轮动效应。从中长期看,重点城市群和核心城市将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成长点,拉动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发展。根据《任务》的发展规划,除了传统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经济增长极之外,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等跨省区城市群都可能成为劳动、生产要素流入的重点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相应增加对上述城市群的布局力度,相应的房地产行业占当地 GDP 比重有可能上升,这些区域的房地产市场仍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在兴奋与焦虑杂糅交错下,“下半场” 正在成为传统互联网圈的核心话题。传统互联网的上半场只是一场关于 “消费互联网” 的竞争,C 端的个人用户是巨头们争夺的核心目标,他们希望把每个人的生活线上化、数据化。于是,人们开始用手机买机票、打车、订酒店、聊天、购物、看新闻。到了下半场,风口开始转向 “产业互联网”,各行各业的企业成了传统互联网巨头们跑马圈地的对象。巨头们以科技赋能的名义,希望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制造、金融、医疗、汽车、物流、通信、交通、城市管理、政府服…… 似乎每一个领域都是 “想想就很激动” 的万亿级市场。“To B or Not to B”,正成为传统互联网巨头们的一个新命题。其实,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国内产业互联网领域早已聚集了一批先行者,如海尔、航天科工、三一重工、东土科技等企业。工信部也早在 2016 年初就成立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国际市场上,也有 GE、西门子等先行者。这些国内外产业互联网先行者的技术和方案早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城市管理、医疗等诸多领域。但对于最早起步于消费领域的传统互联网巨头们来说,产业互联网却是一片新的待开拓的疆土。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科技赋能 B 端新趋势白皮书》预计,到 2025 年,T2B2C(T 指科技,B 指商家,C 指用户)模式给科技企业带来的整体市值将高达 40 万亿至 50 万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移动互联网 2018 年的市场规模仅为 8.42 万亿元。咨询机构 IDC 的一项 CEO 调查也显示,在中国诸多大型企业中,有很多已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这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在互联网的上半场,互联网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就是颠覆者,主角似乎都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到了下半场,互联网公司的角色会变为赋能者,主角则是传统企业,尤其是各个行业里的领军者,他们把行业经验和实践叠加到互联网的技术和能力之上,通过完成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十年前,全球市值前 10 名的公司主要还集中在能源、金融等传统产业。现在,已经被苹果、谷歌、亚马逊等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从发明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再到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新的科技浪潮也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下,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政府表示支持本国企业回迁产业链或加强本国产业保护,势必给全球产业链稳定带来新的影响。文 / 本刊记者 赵春雨美国、日本和德国政府的新政策能否引发其对中国投资的大量迁离?日德从日本和德国来看,两国的产业体系和美国的产业体系有不小差异,但也存在着相应的短板。首先,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在各自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在本土有自己的母工厂,不一定依赖于中国等特定国家的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其次,尽管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水平在全球领先,但是德国和日本的市场体量都无法支撑众多高技术产业在本国的自我循环,这使得日本和德国经济高度依赖与外国经济的联系,无论是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生产,还是上下游产品的进出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