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作者依靠本人在芝加哥大学念过 MBA 的经历,以及在麦肯锡公司工作的多年经历,还有对同事们失敗或是成功的经验汇总,写成本书。作者认为商务人士的必备基础技能就是政治经济学、伦理学和英语,以及那种通过从学生备考模式出发,延续到职场人士的學習思考方式与技能轉換。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 2-2 介绍的 “写、读、听” 方法,用于学习某门学科的最低限度必要知识。当然我觉得对于应试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具体方法是购买某本学科参考书和练习册,首先抄写练习册答案并且通读三遍,再通读参考书三遍,最后业余时间听相关课程讲解。与常见的 “听课、读书、做题” 的方法以及题海战术不同,作者认为应当先做薄练习册中的题目,这些是 “二八定律” 中的 “二”,是精华,有助于我们明白关键词和重难点。然后再看书,获得整体理解,听课,强化知识。至於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众多参考书和练习册是没有被翻译成中文的,因此没有办法参考具体书目。不過参考其思路,也是很有幫助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如何变得更聪明?001 聪明 = 知识储备 + 逻辑能力 002 如何将知识转变为能力?解决问题。003 如何获取更多知识?政治经济学了解一下伦理学了解一下经典书籍了解一下古代经典了解一下 004 关于阅读阅读能力的三个盲点背景知识固定搭配语法如何阅读?作者想表达什么这一点又想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说?005 磨炼表达能力这一点指的是什么?具体内容抽象化抽象内容具体化 006 输出小论文总结复杂内容阐述自已主张本质的视角看问题解决问题三部曲提出问题,主张明确化,附上理由 007 如何写小论文明确观点数据案例做补充想好反对意见对反对意见进行反驳陈述结论 008 如何显得聪明不顺着对方说:我不那么认为;我有一个观点原本… 原本我们今天要讨论什么?用 1 句话概括:今天的讨论,我先用 1 句话来总结 009 用 1 句话来总结这本书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变聪明,要储备更多知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最后,还要不断表现出来。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2.0在芝加哥大学国际经济学的第一堂课上,讲授的却是 “GDP 的定义”。这是只要具备高中政治经济知识水平的人就能轻松理解的内容。越是经济学界的顶级院校,越是要从这样的基础知识开始教起。不管是在哪个领域,只有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开展下一层次的研究。要想真正意义上掌握知识和逻辑,就必须像下面这样去练习。先提出疑问:“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关于这一点,到底想说的是什么?为何能那样说?” 然后进行逻辑思考,从而推导出正确的答案。所谓 “做生意”,就是指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来赚取利润。所谓 “货币发行量”,就是指货币的供给数量,也就是在社会上流通的金钱的总额。但是,金钱的流通量增加后,势必造成货币的贬值。所以,增加货币发行量,会导致物价的上涨(引起 “通货膨胀”)。在《易懂的政治经济学》一书的序言中,就有下面这样的阐述。人类通过构建社会、互相帮助、协同合作的方式向前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希望与梦想,并且非常想要实现它们。每个人的希望与梦想都不尽相同,所以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中,难免就会对他人实现梦想的过程产生妨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是诞生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原因,因为人类的历史充满了对立和抗争。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为了避免这种对立和抗争,尽可能地保障每个人的梦想与希望都能得到实现,人们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努力的结果,虽然仍不够完美,但都反映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中了。首先,关于①,大家听说过 “二八定律” 吗?这是指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的一种现象,即 “整体数值的 80%,被 20% 的部分所占有”。因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所以也被称作 “帕累托定律”。例如,“某家百货商店 80% 的销售额,是由商店中 20% 的商品所贡献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 “帕累托定律”。其次,这条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商务人士的学习。不管是否要去应试或考取资格证书,作为商务人士,都应将 “经济术语” 和 “经济理论” 当作一项职业素养来加以掌握,但是,也没有必要把全部内容都记住。只要记得住参考书上 20% 的内容就足够了。即使再优秀的参考书,也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将其 100% 地记住。那么,要如何筛选出该被记忆的 “20%” 的内容呢?直接说吧,就是试题册中 “被做成问题的内容”。作为出题者肯定是认为 “这个内容很重要”,所以才会就这部分专门出题的。总之,要想高效率地学习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在阅读参考书之前,先把试题册里所出的问题都背熟。这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实际上,这种主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适应新的职场和商业环境的做法,也被称为 “反向学习”(Unlearning),这是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诀窍(tips)。心理学,让我们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伦理学知识也能帮助我们不被情感所左右。例如,弗洛伊德就说过,人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压力时,为了与其相 “适应” 会表现出三种行为方式。①合理的解决:通过自己的努力千方百计地去解决问题的方式②近道反应:迁怒周围的人,通过发泄的行为来化解欲求不满的方式③防御机制:为了暂时化解欲求不满带来的痛苦与艰辛,而做出下意识的行为此外,这本参考书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大家的思想和著作,其中就包括以 “世界不过是我的表象” 这句话而闻名的叔本华、发表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的波伏娃、结构主义的创始人列维・斯特劳斯,以及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等存在主义者们的思想。他们对于自己 “是基督教徒”“是穆斯林”“是印度教徒” 等有很强的意识,很多人会遵从其所信仰宗教的教义和戒律来生活。三大宗教与儒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惊人的影响。常言道,“不看《圣经》和莎士比亚,就不可能了解西方社会”,不过我认为更准确地来说,应该是 “不了解宗教,就不可能了解世界”。例如,辩证法。虽然这最早是由黑格尔提出的理论,但 “辩证法” 对于商业领域的创意和概念理解,也是很有帮助的。简单来说,辩证法就是有一方持 “A 观点”(肯定的命题),而另一方则持 “B 观点”(否定的命题)。但是接下来,我们要在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一个 “C 观点”(综合性的命题),其是对 AB 双方的否定,但又不是全盘否定。这就是所谓的 “辩证法”。除了 “辩证法”,还有很多有助于我们分析事物的伦理思想。例如,因 “我思故我在” 这句名言而广为人知的笛卡尔,还提出了 “清楚明确的思维原则”,这也是我们今天做学问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理念。还有因 “就是现在” 而被大众熟知的林修君也说过,人类的思考基本上就是靠 “类比”“对比” 和 “因果” 完成的。通俗易懂地说就是先 “找出相同的部分”,然后 “找出不同的部分”,最后思考 “(导致出现相同与不同的)原因所在”。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才能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林修君曾说他很爱看笛卡尔的《方法论》,我想他提出的这个看法应该也是受到了笛卡尔的影响。这种 “类比、对比、因果” 也可以作为我们日常思考各种问题的思维框架。实际上,不管是伦理学史上重要的发现,还是商业上的案例,归根结底都是靠这种 “类比、对比、因果” 来实现的。我们要在学习伦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好这种思考方法。在西方,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第一人的弗朗西斯・培根在他的 “四假象说” 理论中,是这样来描述偏见(假象)的。存在四种假象,分别是 “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象”。这四种假象会使人对事物的认识发生偏差。所谓的 “种族假象”,就是指人类基于自己的本能而产生的偏见。所谓的 “洞穴假象”,就是指因性格、教育、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偏见。所谓的 “市场假象”,就是指因谣言和谎话等语言产生的偏见。所谓的 “剧场假象”,就是指因盲目相信权威学说而产生的偏见。不同于 “why” 对问题的深入挖掘,“so what” 则是从一个个具体事项中推导出结论的提问。如果能掌握 “具体→抽象”“抽象→具体” 这样自由反复的能力,那么在商业场合你将会有非常大的优势。在麦肯锡公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优秀的咨询顾问都是磨人精,会向上司多次询问有关工作的内容”。在工作中,面对像 “尽快地完成” 这样太过抽象的指示,必须经过多次的沟通、确认,将其落实成具体的内容,如 “必须由谁在何时之前,完成什么内容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提问。好奇心的存在,自有它的道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科学家)温德米尔学会提出过一个名为 “购买阶层” 的产品进化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产品一般会经历 “功能、可靠性、便利性、价格” 这四个循环阶段。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①不要使用烦琐的表达②不要使用 “很”“非常” 这样表示程度的形容词③不要使用暧昧的逻辑连接词和助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还不错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世界顶级商学院出的真题。“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各是什么?为什么你觉得为此有必要来念 MBA 课程?”(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其中 MBA 的部分与我们没什么关系,但是对自己的目标进行思考,倒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具体去做什么。我的一位熟人在银行上班,事业一帆风顺。但是,当他开始思考这一问题时,他意识到自己真正想做的并不是在这种大型单位里上班,而是去创业。于是,他在取得 MBA 学位以后,便辞职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理由是什么?”(斯坦福大学)这也是一个既简单又困难的问题。“最重要的” 的东西,未必只能是你的事业。包括家庭、金钱、爱好等在内,我们有必要将自己人生中 “最为重要的东西” 明确下来,从而思考如何将其与自己的事业关联起来。“说一说你所体会到的重要领导力。并且,谈一谈你希望通过学习 MBA 课程,让自己在哪个领域发挥出领导能力。”(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领导力,并不是只对一部分政治家或经营者提出的要求。通过阅读 MBA 考试合格者的论文,你会发现 “日常生活,也能发挥出一个人的领导力”。例如,某人在他的文章中,就提到了在办公室里决定清扫厕所的值日安排时,为了不让成员产生不满情绪自己是如何说服他们的。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发挥出领导能力,那么将来给予他更大的权限时,其所能发挥出的领导能力,会变得更强大。何谓 “领导力”?自己是如何发挥这种能力的?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写成文字内容,能对自己的事业或工作方式有更多的新发现。“你从失败中学到了什么?”(哈佛大学商学院)人们常说 “失败乃成功之母”。“优衣库” 的柳井正社长也在他的《一胜九败》一书中提到,没有哪个成功者未经历过失败。重要的是,你是如何看待 “失败” 的?并且,如何将其与未来的成功相联系起来?回忆自己的失败,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在撰写小论文的时候,我推荐大家看一看《哈佛 MBA 合格者的文章》(该书已绝版,但在二手书店仍可买到,或者去网上购买其英文原版书 65 Successful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Application Essays)这本书。不仅仅是哈佛大学,当我们一听到 “MBA 学位获得者” 时,能想到的都是那种 “跳级从大学毕业,进入投资银行工作,在公司内也是很快就出人头地” 的人吧。但是,这些合格者的小论文,大多写的是平凡的事例,比如之前所举的 “决定清扫厕所的值日安排” 这样身边的事情。所以,在这些文章中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