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躁动中的自我救赎:正念冥想如何驯服决策暗能量
丹尼尔・利伯曼的《躁动的无意识》以深邃的心理学视角,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潜藏的隐秘力量 —— 无意识。这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著作,而是融合哲学、神经科学、神秘学与文学叙事的跨界探索。作者通过炼金术隐喻、塔罗符号和童话原型,层层解构无意识对人类情绪、选择甚至人生轨迹的支配性影响。书中指出,人们常误以为理性意识主导决策,实则无意识如同 “水下冰山”,通过灵感涌现、情绪波动、直觉牵引等隐秘方式操控行为。这种认知颠覆为现代人理解自我冲突提供了全新框架:我们并非与 “非理性” 对抗,而是需要与无意识建立对话。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利伯曼在第三部分 “超越” 中提出,正念冥想是连接意识与无意识的关键桥梁。通过集中注意力、正念觉察和慈爱冥想三种方式,人们可以训练大脑从自动化反应转向清醒觉知,从而在决策中平衡本能冲动与理性思考。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正念练习能抑制杏仁核的应激反应,同时增强前额叶皮层的决策功能,帮助个体在复杂情境中保持清醒判断。例如,当无意识驱使冲动消费时,正念带来的 “暂停” 机制可激活元认知,让人从情绪漩涡中抽离,重新评估需求与价值的真实关联。这种 “超越” 并非压制无意识,而是通过觉知将其转化为创造性力量,正如书中强调的:“与无意识建立亲密关系,是人性最深刻的自我救赎。”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学术深度,更在于实践启示。它提醒我们: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唯有正视内心躁动的暗流,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决策。推荐此书给所有渴望突破认知局限、探索心智边界的读者,它将带领你在理性与神秘的交叉地带,重新发现 “人何以为人” 的本质。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躁动的无意识》有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的意识部分,只是真正冰山的一角,潜在海面之下的无意识冰山才是整个冰山大部分。这个无意识很多的时候都是千百年来积攒下来的动物性的 “冲动”,当然也有很多的环境遗留下来的 “情绪”。但是到底什么是无意识呢?好像没有人可以完全说的准,最后也只能通过反例法去证明,凡是可以划为意识的都是显意识,其他的讲不明,理解不透的都是潜意识和无意识的范畴。书中讲了很多的塔罗牌和预言童话,我觉得可能这是西方的特色,他们从小就受如此熏陶。对应我们的话,我觉得应该是我们的周易和神话故事。还有一点可以拿来说一说,那就是我们拥有的文化和传统拥有太长的时间,所以可以分析的东西也就很多,也就是说我们的无意识要比西方人更加躁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