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20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怪画密码(无泄底)

    同前作《怪屋谜案》相比,本书《怪画谜案》在整体的完成度上,提升了一大截。作为小说的故事性相比前作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叙述上甚至用到了 “叙诡”。主体是多视角的、不用时间线的第三人称叙事,同前作相比有了不少营造氛围、推动情节的细节描写。但整体仍是简洁明快,非常易读。作者雨穴 —— 一听就是网名,是一位匿名的日本网红,因发布 “不动产推理 - 怪屋” 的视频,而收获大量粉丝。后改编视频内容,成了前作《怪屋谜案》,同样大火。雨穴也转而成为炙手可热的覆面作家。本书中的元素从 “怪屋” 变成了 “怪画”,书中同样有很多插图 —— 从房屋平面图变成了绘画。如果说《怪屋谜案》中的推理主要围绕的是精巧的 “建筑诡计”,本书中的推理元素则更丰富一些,有密码暗号,也有死亡讯息。必须要提的是,前作《怪屋谜案》中的侦探角色是栗原,而本书正序的部分发生在栗原的大学时代,所以算是《怪屋谜案》的前传作品了。开篇心理学家关于绘画对人内心反映的那段心理分析,有点意思。但后续围绕怪画的推理,则并没有落在心理层面,也并非 “心证推理”—— 因为作者对其有更深层的用意。这也可看作一处很大的伏笔,直到结尾才被回收。书中伏笔不算多,但运用得都很精妙,与悬念和反转配合,相得益彰。全书以四组 “怪画” 为引,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分成四部分叙述。开篇神秘博客和其上的第一组绘画,所带来的悬疑感拉满。栗原从博客中的文字内容出发做出的推理,很细节,通过博客中绘画做出的推理,更是精巧。结果也令人细思极恐。第二幅画的故事,乍看和第一幅画的故事没有关联,但后来发现反而是关联密切。故事的结尾又引出巨大悬念。第三幅画的故事,涉及到了过去发生的杀人案件,“怪画” 成为了关键的 “死亡讯息”,且同时涉及到了时间诡计。案件的伪解答和其后的反转,都可圈可点。案件谜底揭晓后,仍有反转,也仍有悬念。同前作一样,作者把事件和谜团背后的故事,放在了全书最后,借由第四幅画,同时也实现了收尾呼应。同前作几乎纯粹的 “变格” 氛围不同,本书探讨了相对贴近现实的内容,例如原生家庭的影响,性格的养成,人性的复杂等。也正因为相对贴近现实,也更让人细思极恐。如果阅读前作《怪屋谜案》时让人眼前一亮,那么本书就是让人喜出望外了,远超预期。《怪屋谜案》已经漫画化了,相信本书也会紧随其后,期待漫画版早日问世。《怪屋谜案》的结尾,留了很大的开放性和延展性,再加之作者在本书《怪画谜案》中写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因此去年底出版的《怪屋谜案 2》,想必不会让人失望。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原来人在面对真正的悲伤时,甚至会失去流泪的力气

      作者雨穴是日本的网络作家,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 YouTuber,以佩戴面具的特别形象为公众所知《怪画谜案》(原作名《変な絵》)是日本网红作家雨穴创作的一本推理小说,于 2024 年 7 月由台海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站在风中的女子》,《盖住房间的浓雾》,《美术老师的遗作》和《保护文鸟的大树》在第一章之前,有一段心理学家通过对一幅画的分析,来解读一个 11 岁女孩的心理情况,分析这个杀害亲生母亲的女孩的心里状况,并给出了好的分析结果,而且在得知这个女孩已经结婚生子后,更加确认了自己的判断四个章节,主要介绍了四幅画,或者说是四组画。通过对画的分析,有的甚至细节到画的一小部分,从而分析推理出了画背后的故事,每一个背后的故事都让人细思极恐读完这部小说后,虽然是四个章节四个故事,但是内在却有着不少的联系,感觉就像一个循环,一个围绕着那个杀害亲生母亲的小女孩一生的循环原本以为是独立的故事,在读第二个故事的时候,看到 “由纪” 这个名字的时候,马上和第一个故事中提到的 “YOKI” 联系在一起,虽然我不太懂日语中汉字名字和英文名字的对应模式,还是觉得这应该说的是同一个人。后面的故事也不停的出现 “由纪” 这个名字,把这四个故事串了起来这部小说将绘画与推理完美融合,每一幅画不仅是案件的关键证据,也是作者洞察人性的表达。书中充满了伏笔与反转,不仅仅将四个故事串联起来,更是将线索和证据串联了起来,就当感觉真相已经近在咫尺的时候,一个出人意料的反转,让人惊讶莫名,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虽然小说中有一些让人感觉无力的情节,但是小说最后的一句话,却又好像点亮了黑暗,“人生啊,会有跟痛苦一样多的乐事和幸福时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喜欢这本书,作者把盐田、熊井、荻尾都刻画的非常敬业,为自己的目标愿意牺牲自己或者感到深深的内疚,让人泪目!但有多少美化的成份在里面呢?小说情节扣人心弦、时而恐怖时而温情,时而残忍时而感人,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尤其书中对画的分析部分对心理学教师的我很是受用!最后盐田的牺牲感觉很可惜,只能说是情节推动的需要,但刻意的痕迹也很明显。开篇部分悬念感非常强,强烈地勾起读者读下去的愿望,其中的推理也非常棒!总之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小说值得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童年心理阴影杀了四个人

          说实话,这篇小说手把手教我推理,有趣有味,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第一个故事里五幅画绘制凶手可能的作案手法还是很有意思的,不过对于该作者安排的作案动机一向较难认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充满神秘感

              看第一篇章的时候,好悬疑,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给我吓哭了(我个人泪点低,共情能力又强),很好看,蛮上瘾的 (*´・v・) 就是有被吓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画的奇怪,爱的变态

                经典多线程 + 跨时段叙事,抛出种种悬念,最终交织成真相大白,一口气读完,毫无滞塞之感。拍图推理可太友好了!非常适合我这种总想还原情景的读者阅读。画的奇怪,爱的变态 —— 但不得不说,最后这波非当母亲不可的作案动机,让我有点难以消化,小扣一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部非常引人入胜的推理小说。尽管内容还是围绕着儿童心理创伤导致的极端性格所产生的悲剧这一老主题,但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环环相扣逐渐深入事件真相,又反过来一层一层抽丝剥茧从而真相大白,手法娴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融入了手绘图画这种特殊推理线索,让人眼前一亮。我之前还看过这位作者的《怪屋迷案》,尽管那篇小说开头非常吸引人,但后来就流于俗套了。可是,这本小说明显看得出作者的叙事功力更上一层楼,尤其是在使用诡计的过程中采用了图画而不是常用的地图,让解谜的乐趣提升了一层。当然,就杀人动机来讲,第 2 个案子,即凶手杀死丈夫的案子,只是因为丈夫对儿子有一点严厉就杀死丈夫,这样的动机我认为不太成立。另外,第 3 个案子,即慢慢毒害儿媳,目的是代替儿媳成为孙子的母亲。这样的动机,与其说从保护弱者的极端癖好的角度解释,不如说是另外一种婆媳矛盾吧,即婆婆想掌控儿子和孙子的整个人生,而在有了孙子之后,明显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就会下降,媳妇地位会提高,于是她才会产生杀意。还有一个说不通的地方,凶手本人小时候遭到自己漂亮妈妈的虐待,这一点也缺乏足够的动机。一开始我还认为那不是她的亲生母亲,后来发现竟然是她的亲生母亲,那么背后有什么原因会导致这位母亲虐待她呢?作者没有交代,让人费解。追根溯源,一切的悲剧就在于儿童时期的不幸。还是回到那句老话,幸福的童年可以疗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疗愈。在这个案子中,不幸的童年带来的是三代人的不幸。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让我们所有身为父母者都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们以健康健全的性格长大成人。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一读

                    内心的恶真能让很多人从这个世界消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扭曲的爱

                      不要相信心理专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啊,会有和痛苦一样多的快乐和幸福时光。  初看这本书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开头只是随便读读,没想到竟然如此精彩。短短的篇幅,却是道尽了几个人跌宕起伏的一生。起起伏伏,沉沉落落,果然每个人的人生都值得一连串的精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怎么说呢,很惊喜,是我看过日本推理小说在阅读性当面流畅度最高的一部,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大半夜我都还想偷偷看,要不是因为害怕,一个晚上就能全部看完,白天看真的非常爽!强推,准备去刷作者的所有作品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次通过画探索案件迷情的思维之旅

                            这本书首先通过画展现了一个很好的叙事方式,同时又通过画串联起一幕幕场景,幕后的真相也徐徐展开,让人越读越有兴趣,也感叹这种方式的创意。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其中有一段是描写人物的,书里巧妙地借用阅读只能见其文字不能看见画面的特点,让读者一直以为是一位妈妈和儿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最后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说,其实是奶奶和孙子,这个反转真让人激动,细思极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两年来最喜欢的一本同类型小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构思别具风格

                                构思别具风格,从常规处发现常人无法发现的逻辑漏洞,推理严谨,以不同事人的视角讲述故事,所有故事最后闭合,读起来很流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前半段真的写的很好,图画中若有若无隐藏着信息,看上去完全正常的博客成了大学生的破解钥匙。但后面就开始走上了神奇的道理,比如知道凶手是谁,但为了掩盖凶手身份,双手反绑着画了一幅画(这幅画还没被警察理解)。坚持想当妈妈的凶手和喜欢过父子俩的女性,支撑着全书的故事。优点是每个短篇可独立,连起来则完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3.5 星,与《怪屋谜案》相比,本书许多图示看上去毫无必要,甚至有令原本简单的逻辑变得不那么一目了然的(“第三幅画” 中的日程、时间刻度表最能体现这一点),因而我要适当修正我对前作的一些看法:与其说雨穴提供的是一种顺应时代习惯的哺喂直观,毋宁说他的图解只是一种类似 “设问” 式的对互动反馈的即时满足(确认给出的信息有没有被正确接收到,或者一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的复制强调),相比实用价值更偏于情绪价值;而他作品中的伏笔与反转其实仍是通过那些最为传统的文字技巧(例如叙述时间上的交错)呈现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雨穴的作品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妥协,通过 “无用” 的图解让现代读者更乐于拥抱与接受那些文字的 “绵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看得有点懵,前几章不错,后面就拉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近两个月来唯一一本一口气看完的推理小说,晚上 10 点读到凌晨一点。悬疑设计有新意,结构也很好,节奏尤其好,让人不忍释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愿用画作药引,揭开原生家庭之痛

                                          推理小说中很难得的用画作为线索,一层层揭开原生家庭之 “恶” 带来的一生之痛。直美的母爱更多的是一种变态的控制和欲念,以爱为名,为非作歹。而儿子早已在这份畸形的爱中,永远失去了自我的独立性。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伤害和死亡。推理小说中还是很不错的切入点。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