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混乱的时局造就英雄
本书从朱祁镇复位开始到朱厚照死去朱厚熜继位结束,在这不断的时间里,大多数人因为操守、能力、品德,不值一提,几位皇帝除了添乱、昏晕、早逝,基本上没有太出彩的地方,但有两个人非常值得一提,他们的出现和作为让我们对于个人能力和品格操守的高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们就是于谦、王守仁(按出场顺序排),他们两个人分别拯救了大明王朝的国运,使得大明王朝得以延续和免遭涂炭,他们最为突出的特点不是出众的智慧和个人能力,而是无人能及的人格魅力,为国为名撇弃了个人私欲,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就是保卫国家,减少杀戮,为黎明百姓的安居乐业,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在命运不公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做违背自己原则和良心的事,某种程度上他们做到了立德,立身,王守仁同时做到了立言,为后人做出了榜样,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力,此心光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明朝大人物#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53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五)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 3》(130)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明朝兴衰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三本是《明朝那些事儿 3》,在第三部中,你会见到种种试图挑战皇帝职业,结果却哭笑不得的朱家 CEO 们。第三部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 “夺门之变” 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 “土木堡之变” 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在他病逝后,相继即位的两位皇帝宪宗和孝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撂下的这副重担落在了明代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个皇帝一一朱厚照身上,宠八虎,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将军,朝廷中充斥着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局势更是动荡不安。这时便出现了一位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一王守仁,他清剿盗寇,平定叛王,勇斗奸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近乎神话的不朽传奇。2、精彩内容:①改天换日当年的囚犯朱祁镇终于回到了他的宫殿,八年前他从这里出发,沦为人质和囚徒,八年后他回到了这里,继续做他的皇帝。中国的史书是很神奇的,再狼狈不堪的事情也能说得冠冕堂皇,朱祁镇先生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徒,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史书上却说他是 “北狩”、“静养”,用今天的话来描述也可以说是出去体察民情,下放边疆,体验生活,与民同乐,协调民族关系。无论后来如何,至少在当时,徐有贞等人确实是威风无比,特别是徐有贞,他不遗余力地打击诬陷所有与自己为敌的人,而他导演的最大一起冤案就是著名的于谦案。徐有贞曾经认为,只要自己掌权,杀掉于谦易如反掌,但现在他才发现,想除掉于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在于,他没有杀掉于谦的理由。于谦为人清廉,威望极高,又没有什么劣迹,实在找不到啥借口,既没有经济问题,也没有生活作风问题(当年这也算不上是什么问题),要把他搞倒谈何容易!所谓夺门之变是一场政变,并没有正当的名义,而照徐有贞所说,于谦等大臣都是准备立外藩王为帝的,是反对自己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杀掉于谦,树立一个阴谋集团的典型,向举国上下表明自己行为的被迫性和正义性,夺门之变的合法性就不复存在。②天下冤之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当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家无余财)。抄家的官员万没料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穷困,他们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够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无人进出,大为兴奋,认定这是藏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 —— 蟒袍和宝剑。这是朱祁钰为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从未拿去示人以显荣耀。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因为他们眼见的一切都明白无疑地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许,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③圣贤之路传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轻若无物,却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够获知这一样东西,就能够了解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看透所有伪装,通晓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这并不是传说,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样东西的名字叫做 “道”。所谓道,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够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这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诱惑,所以几千年来,它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追寻。更为重要的是,事实证明,道不但是存在的,也是可以为人所掌握的。对于不同种类的追寻者而言,道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和尚们来说,道的名字叫做 “悟”,对于朱熹这类读书人而言,它的名字叫 “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位明君,一个昏君,一代圣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三个人,第一位是朱佑樘,他的童年并不像其他太子那样,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反而特别清苦,因为他是偷着长大的,照顾他的人则是每日担惊受怕,因为随时有掉脑袋的风险 (不免感慨,坏的环境总有好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要是黑化了,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位仁兄,就像热血动漫大男主一样,即位之后,非但没有打击报复之前对他不好的人,反而浑身散发着光和热,勤勤恳恳干好皇帝这份差事,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唯一实行一夫一妻的明朝皇帝,只有一位妻子,实属不易。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总是没日没夜地工作,8 年之后为操劳国家社稷而死,这也提醒我们要想健康为祖国奋斗 40 年,要注意节律,好好休息。读到这,不免惋惜,百姓好不容易遇上好皇帝,本以为能过上一段时间好日子,可偏偏天不遂人愿。接下里就是他的儿子朱厚照登场了,这是我要说的第二位。朱厚照,活脱脱一个玩世不恭的孩子模样,看他做出的种种事情,其实很容易理解他的本性,因为孩子嘛,实在是藏不住心思。首先是父亲忙于工作,疏于管教,也有些溺爱。被保护得太好,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但内心很向往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父亲走了,还想无忧无虑地玩,但发现要工作了。身边都是管教自己的老头子,太严肃,没劲,身边的太监倒是不错,还帮忙出好玩的点子。所以,各种奇葩事情都做得出来:偷跑出宫非要找蒙古打仗 (确实打了); 听说宁王叛乱开心到飞起,非要御驾亲征 (实则又可以出门玩了),把已经俘虏的宁王放了又抓一次 (间隔不到一分钟); 爱开玩笑 (钓一条鱼,要卖 500 两); 厚脸皮找官员要土特产 (被拒了也不生气) 当然,最后也是因为玩而出了事,玩性太大,孩子也没留一个 (这位兄台真的啥事不往心里去啊) 按理来说,玩是天性,不是大毛病,作为一个人,他想尽办法找乐子,也可以理解,往坏了说,是玩世不恭,往好了说,也算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但偏偏他是皇上,必须以江山社稷,天下苍生为重。所以作为一个皇帝,他属实一名昏君。最后一个人,乃是一代圣人王阳明,中华上下五千年才出了 2 个半圣人,这含金量杠杠的。想到我前两年读王阳明传,只是冲着圣人的名号去的。就像背课文一样,最后只记住了 “知行合一” 这四个字。现在结合王阳明的经历,我算是有些理解了。他小时候便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乖孩子,从小立志报效家国,但不为考取功名做大官,反而喜欢学武。在父亲的教导下,还是去考了功名 (成绩不算顶尖),也暂时放弃了学武,后来立志当圣人,这觉悟实属难得 (在一个多数人读书为了当官挣大钱的时代)。在那一刻,我看到一个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灵魂。一个不同于时代想法的人,总是显得与众不同且难能可贵的。他经历了官场失意,因而被贬在龙场,这才有了龙场悟道,在普遍遵从宋明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 的时代下,提出天理即是人欲,认可了人本心的欲,道即是顺应人的本心。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问一个老和尚,是否想念尚在家中的老母亲。老和尚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按理说,出家人应该四大皆空,不再留恋人世间的感情,可老和尚还是无法磨灭对母亲的感情,最后还是回到老母亲身边照顾她。圣人之道,首先是认可了人性基本的欲,再去追求所谓的理,而最大的理,就是经国济世,除暴安良 (治国,平天下)。他也做到了,受命于危难之间,平定过最难搞定的山匪,期间奇招层出不穷 (对付奸人,就应该比他们还要奸),更厉害的是,用凑来的兵马平定了藩王叛乱,名震天下。功成名就之后,在奸臣大行其道,危机四伏的官场里,也能恪尽职守,与奸臣周旋,始终保持本真,是知行合一的又一力证。之后他不断钻研并传播他的思想 (到处授课),所有前来学习的人,无论尊卑,他都一视同仁。人一向是对别人苛刻,对自己宽容,能将王阳明称为圣人,说明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无比崇高,堪比孔圣人。而王阳明的一生,真是无愧圣人之名。当然,没有天生的圣人,也没有一刻就能顿悟的真理,一切都是在知中行,行中知。对于 500 多年后的我们,也许偶尔会抱怨时代不好,但也比古代好很多了,也不用过着食不果腹或是担心掉脑袋的日子。现在的社会已经能满足人基本的欲望,人也不过是为了更多的欲望而挣扎,这确确实实是多数人的一生。历史告诉我们,人可以探索自己的路,并且勇敢地走去下去,是最让人幸福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明朝中叶,庙堂妖风四起,江湖英雄辈出明朝中叶,朝廷妖风四起,但也人才辈出,故事精彩纷呈。感受最深有以下几点:1、明英宗朱祁镇:1449 年,听信太监王振的谗言,御驾亲征,土木堡之变,被俘,其弟朱祁钰在于谦的支持下即位称帝。自己被瓦刺部落放回,幽禁于宫中,1457 年,在徐有贞、曹吉祥的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复位。之后杀掉了于谦等拥立派,而徐有贞、曹吉祥也在后来的宫廷斗争中相互残杀,尽数被杀。2、明宪宗朱见深:明朝一大奇葩之一,21 岁的少年宠爱 38 岁的中年少妇万贵妃,万贵妃孩子夭折后,在后宫开启了诛杀皇子的疯狂行为,导致成化皇帝朱见深子嗣危机,唯一的儿子还是和宫女私会后生下的,被良心太监张敏保护才得以保存下来。臭名昭著的西厂就是朱见深建立的,历史的宦官汪直也是宪宗朝的西厂厂公,太监镇守边关,干预朝政,也间接导致明朝中后期太监弄权的先河之一。3、弘治皇帝朱佑樘:一个悲惨童年的皇帝,从小在宫廷白色恐怖中秘密存活,导致体弱多病,但即位后,励精图治,勤于政务,一改前朝混乱的政局,达到中兴的局面,然身体原因,36 岁即驾崩。4、明武宗朱厚照: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奇葩之一正德皇帝,大太监刘瑾就是正德朝前期的宦官,刘瑾死后又宠信钱宁、江彬,后者与王阳明有过精彩的对手戏。正德皇帝自诩威武大将军,御驾亲征北方,如同一顽童,嬉戏玩闹,宁王朱宸濠在江西造反后,被王守仁带兵击溃,被俘后,居然要求释放掉,自己重新抓一次,视国事如儿戏。喜欢房中秘术,听信术士直言,不自爱,自立。建立豹房,玩弄于奇珍异兽之间,视政务于不顾,年仅 31 岁,即驾崩于豹房之中,作死人生。5、唐伯虎:少年天才,16 岁苏州府试第一,28 岁直隶乡试第一,然才成化十二年科举徐经案中因牵连入狱,被贬为吏,失去科举之路,从此唐寅开始了游荡于江湖,成为我们熟悉的江南风流四大才子,但其整个人生,是充满悲情色彩的,唐伯虎自负甚高,其答文徵明书中体现了其自负与骄傲,也正是这种自负锻造了他文学绘画方面的天赋,也导致了他坎坷艰辛的人生。本来还想写点正德年间的王阳明,但有点心怵,因为其太过于伟岸,古今之一圣人,与孔夫子比肩,还是待多学习和了解后在细细品位阳明先生的大才吧。读此书,由于一份精美的快餐,成分简洁,但营养丰富,可作为随时查阅的历史字典,闲时翻来,阅之有益。谢谢当年明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明朝的能人异士也特别多,著名的有:陈友谅(心很黑,不过对咱们的造船业很有帮助呀)、张士诚(这个人得过且过)、徐达(猛人,高手)、常遇春(名将,死的早,可惜了)、付友德(猛将)、蓝玉(名将,但是太自傲,蓝玉案,洪武四案之一)、李文忠(猛将)、邓愈(猛将)、汤和(能力一般,资历较深)、冯胜(猛将)、沐英(有谋略,发展的火铳)、姚广孝(黑衣宰相)、郑和(七下西洋)、黄观、解缙(两个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历史上总共只有十三个人,明朝三才子之一)、于谦(土木堡之变后保卫北京)、王振(死太监,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刘瑾(死太监,杨一清,李东阳他们杀了这个太监)、王守仁(名人,王阳明,格物致知理论)、李东阳、杨廷和(文学家杨慎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杨慎(明朝三才子之一)、徐渭(就会起名字: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徐经(作弊被抓,和唐伯虎一块的,坑了唐伯虎。有个他的后人叫徐宏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