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39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刚日读经

    经典要读原文 我不是佛教徒,把佛教当哲学书读,印度人和中国人很多地方是相反的,中国汉字写在竹简上,极力精简,而佛教梵文因是吟诵传播,还要各个宗教派别辩经,写于贝叶,比较啰嗦,心经是大乘般若经的纲要 260 字,咒语适合吟诵。金刚经本书采用鸠摩罗什译本,语言简练,流畅。这两部经讲的核心 “破相” 和 “空”,佛教和西方哲学近代对宇宙和物质本源探索都不得不让位于科学,唯心部分也被心理学细分,可经典原著无论是佛经还是圣经,都值得研读,一方面是叫人向善,最主要的我想是放下世俗审视人生,老年人学习为了勇于思考面对未来的死亡,年轻人学习珍惜当下体察生命。本书有原文,净因法师的导读和译注简洁明确,可做随身读本。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修心的好书

      修炼一下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能静下来。修佛修心,心通则身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佛学境界的提升

        似乎每个人在最初学佛的时候,都会进入清规戒律,都在想如何放下。可是读书的时候发现,似乎放下本身也是一种执着。佛学本人是在破除执着,破除二元对立的一种哲学。人总是沉迷在非黑即白的世界,人总是在拿起放下之间徘徊。佛学的三个境界,破我执,破法执,破空执真的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变化。我在读康德时候,慢慢也会沉迷法执,把一些所谓的哲学原理,逻辑思辨放在首位,后面发现这本身也是一种执着,破执可能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还是很棒的

          里面包含 物理化学 生物等科学知识,多维度结合来讲心经的含义~喜欢佛法的朋友,值得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到底我们常常 “住” 在哪里?** 这些 “所住” 就是让我们远离本心、感到痛苦、焦虑、不自由的原因。下面我列出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 “所住”,希望在生活中慢慢察觉、松开它们。--- 一、住在过去表现:一直后悔以前做错的事;老是想:“要是当时那样就好了……” 因为过去的失败,就否定现在的自己。阻碍本心:过去已经过去,但我们却把心牢牢卡在那一刻,失去了当下的自由。--- 二、住在未来表现:担心考试会不会考不好;想太多未来的人际关系、成绩、工作。经常焦虑还没发生的事情。阻碍本心:未来是还没发生的事,我们却因为幻想,活得紧张、疲惫。--- 三、住在情绪里表现:被生气、伤心、嫉妒、羞耻等情绪困住;明知道没必要,但停不下来地想着那件让你难受的事。阻碍本心:情绪像是一阵风,但我们把自己变成了树叶,被吹得乱七八糟,失去内在的平静。--- 四、住在别人眼光表现:担心别人怎么评价你、喜不喜欢你;总是希望表现得好看、有用、聪明,让别人喜欢。阻碍本心:你本来是什么样的人就很好,可是你拼命去演一个别人喜欢的人,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忘了。--- 五、住在 **“我” 这个念头 ** 表现:一直想着 “我好”“我差”“我该”“我不该”;太在意 “我是不是比别人强”“我有没有被重视”“我有没有赢”。阻碍本心:“我” 的观念越重,心就越狭窄,因为 “我” 只想着自己,不再自然、不再自由。--- 六、住在欲望和执念表现:想拥有的东西得不到就痛苦(比如手机、排名、某个朋友的关注);得到了也不满足,又想要更多。阻碍本心:这些外在的东西不是错,但你以为没有它们你就不完整,其实你原本就是完整的。--- 七、住在对错评判表现:总是在心里给事情打分:“这个好”“那个坏”;老是跟人比,想赢、不服输。阻碍本心:太多评判让我们活在 “要怎么样才对” 的框框里,忘了每个人的成长节奏不同。--- 怎么办?你不用一下子放下所有这些 “所住”,你只需要开始 “觉察” 它们。比如:> “啊,我现在是不是又在住在别人对我的看法里了?”“我是不是又卡在情绪里了?”“这个担心,是不是只是我想象的未来?” 只要你看到它、意识到它,它就松了一点,本心就靠近了一步。--> “所住” 就像心里的灰尘,本心就像明亮的镜子。灰尘遮住光,不代表镜子不在,只要你愿意擦一擦,它就能重新发光。”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到了一定的年龄,是需要一点佛教哲学思想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2年第十三本

                五蕴皆空,阿弥陀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无住生心

                  佛系 “悟空” 幸福因一个人正确、清净语言、健康思维和正确的生活试,无须依靠超自然的力量。万物生于有、有生无无,五藴每一藴、也是因缘所生,随缘而变。“六根”“六识”“六尘” 外界事物和意识三者,相接触时、心随境转、随之而产生五毒五浊。虚纫不安、变灭不常、福德胜前福德,生稀难得之心。宇宙间万事万物瞬变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持一切净戒,学一切法门,修一切善法,度一切众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金刚经》,非《金刚经》,是名《金刚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古人竟然有这般智慧,对世界的理解如此通透深邃。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诩掌握现代科学和哲学,却是如此浅薄孤陋鼠目寸光。佛学不是宗教,是一种超脱的世界观,起码心经与金刚经就没有宣传迷信。也许后人太崇拜,以至于把它敬入神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之前读过一阵《金刚经》,大致的读,不解其意。此书是入门书,可以静心一读。最近心有些乱,贪嗔痴慢疑,读读佛经,特别是金刚经,让我心静。静静体会自己面对的一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修心的法宝!

                            心经和金刚经,可以说是大乘佛教经典的核心精髓所在。佛经超越了世俗一切纷纷扰扰,专注于内心的修行,劝人向善,功德无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实,非,是名

                                经典智慧。解读通透,有和读易经一样的顿悟感。有幸入门,感恩,博大精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空 神意其中

                                  只读懂两句:一句是: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另一句是: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心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的幸福,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福慧双修。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怀才不遇的人,聪明能干,但为人过于精明而不肯吃亏,修慧不修福,善缘难具足,做起事来往往无人相助,障碍重重。修福的方法很多,及时施出一个微笑、一种关怀,或助他人一臂之力,都是修福的范畴。而在众多修福中,以布施财物最直接、最具有代表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不太懂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