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9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和伟人在一起的蒋介石

    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蒋介石与毛爷爷作为国共两党的领袖,事件自然常常围绕着他们展开。《毛泽东与蒋介石》采用了作者叶永烈独创的比较领袖文学。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以文学的形式将史学结合起来。既讲究史学的准确性,又注重文学的可读性。1. 棋逢对手毛主席和蒋介石的初次产生交集是在国民党的一大期间。作为湖南代表毛参与会议,此时两人都算是初出茅庐,并不知道未来彼此会成为对手,更不会意识到此后发生的风风雨雨。此时的毛作为 “跨党分子” 可比蒋介石风光的多,或者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共两党内其影响力远大于蒋介石。蒋自诩为中山先生传人,却并没有得到预期的重用。一大原因在于其一直被视为军事人才培养,在几番协商之后,他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长,而 “校长” 这一称呼也伴随着他一生,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这样称呼他。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历史舞台留给他们的机会不太多。毛虽然在两党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可终究还是人微言轻,更多还是在为日后的崛起积蓄力量。在此后参加运动的过程中其领导和指挥才能逐渐得到了众人的认可。长征路上,遵义会议,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蒋介石的上位则带有较强的运气因素。借助调查廖仲恺被枪击一事,成功将自己的政敌和上司赶走,大权独揽。可此后掌权未稳的他很快就不得不宣布下野。迎来人生中第一次下野的蒋介石通过和宋美龄结婚的方式成功获得了强大的财力和政治支持,以至于此后两次的下野都得以将权力牢牢掌握。2. 西安事变如果要挑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我想西安事变不容错过。要是考虑到实际影响,它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作者在书中的讲述更值得细细品味。西安事变的发生可以说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要是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角度来说则是被逼无奈的最后之举。尤其是对于张学良来说,之前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不抵抗背上了千古骂名,此时的他早就想一雪前耻。奈何张学良一再表态,蒋介石仍旧一意孤行,将东北军调到了西北来对付共产党,完全不顾这支军队从上到下都想要收复失地的事实。在屡次请求被拒绝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的华清池对蒋介石进行了最后的兵谏。尽管被从山洞中接出来很狼狈,但蒋介石仍旧不改变主意。事件发生之迅速以及后来的变数明显超过了两位爱国将领的预想,幸好此时得到了以毛和周等人的帮助。特别是在周亲临西安以后,整个事件的发生最终朝着更为有利的方向去发展。西安事变虽没能一举改变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对日行动,却为后来的全面抗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蒋介石在来西安之前可能没有想到会发生这些事,但很明显对他来说是终生难忘。在离开大陆退守台湾之前更是将杨虎城将军及其家人残忍杀害。张学良的情况稍微能好点,但也是在软禁中失去了人身自由。3. 国共之间毛和蒋介石或许是中国大陆上非常重要的对手,可他们在对弈的背后却是国共两党之间的不断博弈。西安事变让双方迎来了短暂的合作,可是遇上了蒋介石这种喜欢演戏的,一切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的都是一纸空文。此后双方携手抗日的过程中更是贼心不死,一旦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就急于搞摩擦来消灭中共的力量。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他可不是第一次干,甚至越干越上瘾。比较出名的是皖南事变,而在此前的平江惨案更像是预演,此后对陕甘宁边区的炮火更是变本加厉。消极抗战,积极内战的蒋介石真是一点都没有变。围绕着毛和蒋介石,我们可以更清楚看到了国共之间的多次交锋。实事求是地说,蒋介石以及国民党这一方实在是很难让人称赞。纵使如此,作者认为蒋介石也干了三件好事 “领导北伐、领导抗战、坚持‘一个中国’”。说来有几分道理,可依然很难让人对其有太大改观。4. 重庆谈判西安事变的成功解决让国共双方在抗日的大旗下难得一见走到一起,可随着抗战胜利也逐渐宣告结束。重庆谈判的出现是为了此后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或者说是为了和平做最后的努力。奈何手握大权的蒋介石一心反共,其背后的美国势力也是如此。《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或许会让人们产生些许错觉,可本书的讲述更表明了美国及其统治集团的实际态度。说白了,当时的美国是不欢迎一个红色中国出现的。故而为了蒋介石和国民党提供了从金钱到枪炮的全方位支援,可惜烂泥扶不上墙。重庆谈判签下的协议墨迹未干,蒋介石就早已按耐不住。可惜急于求成的他并不太了解自身的实力,更不清楚民心所向。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让其溃不成军,到最后变成了国民党自己阵营里的纷纷调转枪头。一败再败的蒋介石还妄图划江而治,可现实一巴掌就将他的美梦拍醒。退守台湾的蒋介石虽然痴心妄想,可所谓的反攻大陆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尼克松访华更是将其最后的希望彻底粉碎。5. 此消彼长在故事的开始,双方还算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可随着历史舞台上的一次次出演,彼此之间也早已高下立判。以本书和《蒋介石传》《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等书的讲述来看,大致可以这么说,蒋介石就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政客,在战术层面或许还能凑合,战略层面则实在拿不出手。与之相比,毛虽未在一线带兵,可是高超的指挥艺术让手下的军队屡次获得胜利。在政治上更是有政治家的风范,堪称伟人。可以说是《善战者说》里的成功典范,属于真正的战略大师。以两人都欣赏的曾国藩来看,蒋介石所学到的不过是曾文正公的一些皮毛,甚至只是挂羊头卖狗肉。而毛泽东则更有《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的风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差不多的水平上,蒋介石将一手好牌打个稀烂,毛则将坏牌打出了花,在此消彼长之中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必然的结果。6. 写在最后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哪怕你对相关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作者还是在细节里时常给人震撼,颇有一种历史侦探小说的感觉。有趣的是在作者的努力和挖掘下,我们可以通过对于细节的深入了解来破解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谜题,让你触碰到更为真实的历史。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学者,想必都可以在其中有所收获。毫不夸张地说,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出处,并非是空穴来风、信口雌黄。对于书中某些观点,可能有些读者会不太认同。可在作者的平视中,将两位领袖进行比较之后会让人更容易受到启发。于细微处见真章。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故而在阅读的时候也不妨放慢脚步去欣赏作者带来的饕餮盛宴。我们很难在这样的一个题材里读到如此佳作,这得益于作者的努力,更是读者的幸运。阅读历史很容易让人拥有后见之明,做个事后诸葛亮指点江山很容易,可真正置身于历史现场就发现一切远比想象的复杂。当你静下心来阅读,作者带你一起走近历史现场,见证一个又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以及其留下的深远影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叶永烈先生这本书,将我读过的多本著作一下子串联了起来。

      这本书我建议每一位喜欢读近现代史,尤其是国共两党合作和对峙历史的朋友,绝对不要错过。叶永烈老先生这一代作家写的东西是最值得看的。首先,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或者离的不远,这样获取资料寻访见证者都比现代做历史研究的主便利,其次毕竟那万劫不复的十年压抑这些人太久了,所以当那个时代结束后,由上到下都不会对那段历史藏着掖着,一定要宣泄出来,这一点来说,反而是现在的时机下,对那段历史开始讳莫如深了。基于这些点,这本书的阅读过程真是改变了我很多的认知。首先说两个耳熟能详的变化,一是西安事变,二是皖南事变。现在给你一个选择,你是坐拥三十万员工的大型国有头部企业,而你现在有两个对手,一个是国际上的巨头,想要渗入国内市场,目前已经抢夺了你东北地区的市场,虎视眈眈的盯着你的华北市场。另一面则是有一家小公司,最初是和你一起创业的,后来你担心他做大,夺取你在公司里的权利,你用很不光彩的手段把他挤出了公司,没想到他还自己成立一个小公司,一度红火的时候也膨胀到了一万人,但是在你这几年的挤压和压迫下,就剩下两三千人的规模了,而且主要集中在一个省的农村地区,市场份额也就是勉强收支平衡。现在让你选,你是先干死国内这只小趴菜呢,还是直面国际上的那只大鳄呢?我猜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先把那只小趴菜弄死,全全力以赴的面对那只大鳄吧。如果你不觉得这么选择有啥问题的话,那么你和当年蒋校长的选择是一样的。结果就在对面那只小趴菜眼看就不行了的时候,被抢占市场份额的那个大区的总经理,因为太仇视那只大鳄了,直接把你绑架了,逼着你先放了那只小趴菜,必须先全力以赴去对付那只大鳄,你又当如何呢?其实从意识形态和民族情节以及从小的教育来说,我不应该站在那个独夫民贼一方,但如果只是一个思维游戏的话,你会不会和校长一样的选择呢?这里就要说说读书的乐趣了,之前读过一本《北上,张国焘和党中央的决裂》这样一本书,是从我党的视角写的,其实在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兵谏的那个档口,也真的是我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无论是张国焘的分裂,还是 AB 团这样的党内整人的手段,都使红军当时元气大伤。很有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而这个档口的西安事变,确实是让我党缓了口气,从而才有了后来的燎原之火。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有关于西安事变的各种详情,我不赘了。说说皖南事变吧。在我们的教科书上,皖南事变让新四军被同室操戈了,而且传奇铁军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都被反动派杀害了。可真实的事情是怎样的呢?首先,项英本身比叶挺的资格老,因为虽然在南昌起义时就是著名将领,可早期的时候,主席尚且总是被打压和靠边站呢,何况国民党出身的一介武夫。所以,在受排挤的情况下,叶挺将军先后两次脱党。而新四军军长这一职位,如果是纯共产党这边的将领,蒋不同意,可如果换成国民党的军官,毛又不同意。结果这位有着国共两党背景,又有战斗能力的军事主官就被推到了新四军军长的位置。但也就是这一点,他又不会获得国共双方的信任。项英这位副军长其实就相当于一位政委或者指导员的身份出现的,虽然是副职,却是真正的决策者。然而,要命的是,项英这位政委不但想管着叶挺,更想抗衡中央。中央的命令他阳奉阴违,并不执行。而且不服主席的管控。所以,虽然最后新四军是被反动派剿灭的,但他们错失逃离的良机,也和项英的一意孤行、叶挺的没有实权有关。悲催的是,叶挺将军的命不好,皖南事变叶挺是被诱捕了,并没有牺牲,五年后他被释放了,但在飞往解放区时,遭遇了坠机事故,才去世的。否则解放战争和建国后将帅的封号一定少不了叶将军。而项英战死,也不是战斗牺牲,而是他自己手下的一位亲随见财起意,把他暗杀于避难的山洞里了。像这样的历史细节其实才更符合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人性的理解。《毛泽东选集》一到四卷里的文章其实每篇都有出处,都是对应着当时历史时局的反馈和解读,当读完叶永烈先生这本著作后,再返回头看毛选,理解的就完全是另一种境界了。而如果你读过多部从大革命到新中国建立的书籍,叶永烈先生的这本书会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所以强烈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特别是能满足对毛、蒋的好奇。从源渊上看,毛、蒋尚有亲戚关系,但最后成了他俩的对决。于是,世人都好奇两人间的区别或者差异何在,结果导致如此的天壤之别。作者在写这两人时特别抓住了重庆和平谈判等历史事件,让人身临其境。两人的区别有这几点:1, 毛的文化底蕴比蒋要高许多。最明显的例子是蒋有专门的 “文胆” 陈布雷,重要的稿件无一例外不是出自陈布雷之手。而毛则是自己亲自动手。2, 军事素养上毛比蒋厉害。毛虽然没有专门军事培训经历,而蒋则是留学过日本进过军校,但在实战中毛提出游击战略,使红军幸免于难、转危为安,蒋则表现平平。3, 性格上两人均坚韧,但论自律毛比蒋略胜一筹。毛对自已能力的自信,自律性极强。在重庆和平谈判期间,知道蒋不喜抽烟(而毛则烟瘾极重),于是只要蒋在场,毛便不抽烟。蒋对此赞誉有加。4, 对现实的认识上,毛比蒋更实事求是。不论是在长征途中还是在陕甘宁边区时,毛更看得长远。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是抗战的时候,毛泽东在评论蒋介石的文章开始的。这首歌原来是 “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 “,后来被共产党改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但是毛泽东认为,共产党成立之前就已经有中国,所以存在语病,应该增加一个新字,所以就变成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一读

          角度新颖,很有可读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格、胸怀、气度、能力的比拼

            普通人一生蝇营狗苟不过就是想把个体肉身安顿得妥当舒适,大人物如果还把自身的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的话,就德不配位,侥幸爬上去了也要跌下来。蒋终究是个商人,也算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囤财、虚伪、睚眦必报、文过饰非…… 在人格、胸怀上比毛差了不止一个台阶,气度和能力又不如,只能靠利益拢络群体,一个利益集团哪里打得过一个有理想的团队呢?蒋对杨虎城将军的屠杀安排,连几岁的孩子都不放过,实在歹毒之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暗淡了刀光剑影

              写的很好,对比,冷静,藏起感情!陪伴了我很多天!记住了陈布雷、戴季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代伟人,精神永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对惊心动魄的对手

                  虽然看过很多故事片连续剧,但是还没有这书描述的详细,值得看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领袖的一生

                    一本书写尽了领袖在不同阶段的行动,还有更多的是默默付出的跟随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对民国以来这段历史脉络终于清晰了很多,对很多细节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访谈,呈现给读者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历史事实,可读性强,写作清晰。不仅增加对历史事件的体会,也通过人物的比较,对历史人物有更直观的了解。感谢作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总结

                        写的很好的一本书,令人深思,看完之后想到一句话,冥冥之中,自是天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传奇人生

                          中规中矩,这个评价其实不低了,大家想想,毛、蒋二人,可以说是直接影响过去百年中国、东亚乃至世界格局的伟人,要想在这么长跨度里把两个人如此传奇、复杂的关系写好,可以说写好他们,对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的是非曲直也基本理解到位了,非有如橼大笔不能为之。叶永烈先生能写得娓娓道来,既没有神话到离奇,也没有对哪方存夸大或贬低之嫌,已经实属不易。我怎敢借此书就擅对这两个伟人评价什么,只是看如今每天充斥着各种信息,但那些信息实属无聊,看看那个波澜壮阔时代,一周发生的事都够如今嚼味一年,真正的传奇时时都有上演,相较而言,我们这个年代未免太 “安定祥和”,也太无趣了,现代人的精神气质确实被 “压抑、敏感” 得有了许多病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两个领袖。这段历史离我们如此之近,却前所未有之惊心动魄。毛和蒋博弈的历史,也是当代中国绝处逢生,乃至一步步崛起的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又多了些信息和谈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毛蒋对擂的传奇

                                气势宏达却又不乏细节精彩之处,客观公正的描绘出两个领袖的常人的一面,功过是非还是留给后人评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一生的对手。两人就像两个棋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博弈对决,最终毛泽东棋高一着,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而蒋介石只能偏居一偶,败退到小岛上。分析二人成与败,有太多的原因和故事。而二人性格差异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毛是农民出生,又是诗人。他的性格朴实而又充满浪漫。朴实的性格让他尊重事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是他的名句,基于这一点,让他对当时的中国国情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而作为诗人的浪漫,又让他常常创造性地发挥而创造奇迹。毛乐观开朗随性,能够容别人之短,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后,围绕在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蒋是军人出生,又做过商人炒过股票。蒋性格内敛严肃又精于计算。他每走一步就像一个炒股票的商人,能否赚钱自己是没办法的,全凭运气。蒋也没有容人之心,有很严重的疑心病,很多手下对他都会留一手,导致围绕在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