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是基因制造的有智能行为的机器,演化是基因间的竞争

    每日一书:《基因组:生命之书 23 章》。作者独辟蹊径,从 23 对染色体开始,介绍基因在人之所以为人的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生命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物理,物理的本质用数学来描述。化学统一在元素上,经典物理统一在原子上,量子物理统一在量子上,而生命统一在 DNA(脱氧核糖核酸)上。在我看来,生命正是由一群元素按照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方式组合起来的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达尔文的表兄高尔顿提出人种优化论,而赫胥黎用《美丽新世界》谴责了忽略人的遗传多样性、只用统一的后天方式塑造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社会,那会是多么荒诞与恐怖。近代,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曾经一度禁止心智不全的人生育后代,这无疑是人类文明的一段黑历史。极端的基因理论罔顾人的主动性,令人只能毫无选择地承受被动的安排。人类基因组指的是包含在 23 对独立的染色体中的一整套基因。按尺寸大小对其中的 22 对染色体进行排序,从最大(1 号染色体),排到最小(22 号染色体),而其余的那对则由性染色体组成:女性有两条大的 X 染色体,男性有一条 X 和一条小的 Y 染色体。就尺寸而言,X 染色体处在 7 号和 8 号染色体之间,而 Y 染色体最小。若把基因组比成一本书,那么此书:共有 23 章,每一章即是一对染色体。每章均包含数千个故事,每个故事就是一个基因。每个故事都由不同的段落组成,即外显子。段落之间插播广告,而这些广告就是内含子。每个段落均由单词组成,此单词就是密码子。每个单词是用字母写就的,此字母就叫作碱基。生命很难定义,但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技能:复制能力和建立秩序的能力。生物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副本:兔子诞下兔子,蒲公英繁殖蒲公英。不过,兔子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们吃草,将其转化为兔肉,并以某种方式在随机而混乱的世界里构筑有序而复杂的身体。这并没有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 在封闭的系统中,一切都会从有序向无序发展,不过兔子不是封闭的系统。兔子通过消耗大量能量,构建起有序而复杂的身体堡垒。用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的话来说,生物从环境中 “汲取秩序”。生命这两个特征的关键是信息。RNA 才是开篇所说的那个 “词”。RNA 比蛋白质和 DNA 更早出现,有 4 个方面的证据。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破译了遗传密码,才得以知晓:万物归一。海藻是你的远亲,炭疽杆菌是你的尊长。生命是统一的,这是从经验中得出的事实。伊拉斯谟・达尔文有个论断与此异常相近:“所有有机生命均起源于同一种有生命的丝状物。”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Pope John Paul II)在 1996 年 10 月 22 日给教宗科学院的致辞中指出,祖猿与现代人类之间存在着 “本体论的非连续性”,即上帝将人类灵魂注入了动物的骨子里。因此,教会可以与演化论达成和解。可能是当两条猿染色体融合在一起时,产生了本体的跃迁,而灵魂的基因就处在 2 号染色体中间附近。因两性分工而产生的习惯已经延展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们变得非常擅长分享东西,所带来的好处是让每个人都发展出了专攻的特长。正是这种我们物种所独有的专业分工,才得以使我们成功适应环境,因为专业的分工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今天,我们生活的社会分工更具创新性,也更为全球化。这个不起眼的小基因展示出了一种足以让格雷戈尔・孟德尔眩晕的美。因为是它让抽象的孟德尔理论有了具体、实在的表达:一个关于微小的、缠绕在一起的、相互配对的双螺旋故事,关乎那些由四字母组成的遗传密码,也昭示了所有生命在化学上的统一性。亨廷顿舞蹈症是遗传学里的一个极端例子。它是纯粹的宿命论,完全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好的生活方式、优良的药物、健康的饮食、相亲相爱的家庭或大笔的财富,都于事无补。命运只取决于你的基因。就像纯粹的奥古斯丁会会士所宣称的那样,你上天堂是靠上帝的恩典,而不是靠你的善行。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曾力证多元智商理论,认为人的智商是多元化的。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人的智商从本质上可分为三类,即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心理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一个结论:人类学习语言是出于本能。平克被誉为首位可以写出通俗易懂作品的语言学家,他收集了很多令人信服的证据以证明语言技能是天生的。赖斯和霍兰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一个物种的社会性和交际性越强,就越有可能受到性别拮抗基因的影响,因为两性之间的交流为性别拮抗基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地球上最具社会性和交际性的物种,非人类莫属。突然之间人们开始明白为什么人类两性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大的一个雷区,为什么男性对性骚扰的定义与女性大相径庭。比尔・汉密尔顿是最早提出性别拮抗理论的人,他明白这一观念如何深刻地动摇了我们对基因的认识。他后来写道:“基因组并非人类之前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加上一个致力于某项目的执行团队(即生存及生育)。相反,它变得更像是一个公司内部的博弈场所,一个利己主义者、各派系之间权力斗争的舞台。” 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因组是一份记录人类病史的病理报告,是每个民族和种族的医学宝库。O 型血在美国原住民中占据主流,这种现象可能意味着,霍乱和其他形式的腹泻与拥挤以及不太卫生的状况有关。对于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事物,我们都可以找到东西来进行类比。比如说蝙蝠使用的是声呐;心脏就像一个泵;眼睛如同照相机。再比如,自然选择过程可以比作做实验反复试错的过程;基因可以比作食谱。还有,大脑的轴突和突触像电线和开关;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装置像炼油厂;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反间谍机构;身体发育就像经济增长,等等。部分答案就在 14 号染色体,一个名为 TEP1 的基因身上。TEP1 的产物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端粒酶的组成部分,而端粒酶是一个非比寻常的小型生化机器。坦率地说,端粒酶的缺失导致衰老,端粒酶的增多会使某些细胞长生不老。来自父亲的父源基因负责胎盘的形成,遗传自母亲的母源基因则负责胚胎绝大部分,尤其是头部和大脑的发育。人类大脑是体现基因能力的最佳写照。一个伟大领袖的标志就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权。而基因,收放自如。细胞的凋亡行动都是各自为政的,没有一个中枢机构来决定生死。这就是它的高妙之处。就像胚胎发育一样,它们通过自身经验判断需要杀死哪些细胞。在朊病毒面前,我们只能甘拜下风。我们没有想到存在一种不使用 DNA(实际上根本不使用数字化信息)的自我复制方式。我们没能想到的是,这种神秘莫测、让人如此难以理解的疾病,会在如此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同时还如此致命。我们仍不清楚,肽链的折叠怎么就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或者肽链组成上的一个微小变化是如何产生如此复杂的后果的。正如两位朊病毒专家所言:“个人和家庭的悲剧、民族与经济的灾难,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小小分子的错误折叠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华大基因 CEO 尹烨领衔翻译,钟南山院士、高福院士、乔杰院士,以及河森堡、王诘、旭岽等知名科普人力荐!万分之一的基因差距带来百分百不同的生命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由在于自己做决定,而非受他人所左右。关键不在于决定本身,而在于是谁做出的决定。如果我们自己想要自由,那么最好由我们自己来做决定,而不是别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基因的重要性

          人类乐于记录历史,无论是口口相传还是书写立传,这是人类传递生存经验的做法。其他生命没有如人类这般完善的语言和文字系统,但它们的经验另有传递方式。鸟儿懂得季节性迁徙,猪笼草能像动物一样捕杀昆虫,蚂蚁以社会协作的方式同居…… 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都如同指令一般,镌刻在它们的基因里。人同样随身携带历史,祖传的染色体中藏着数百万年来的演化历程,甚至包括远古的记忆,那些与微生物交换基因,与鱼类同游海洋,与蕨类争夺阳光的过往,都印刻在基因里。我们的基因分布在 23 对染色体上,影响着与我们有关的方方面面。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红头发还是黑头发,蓝眼睛还是棕眼睛…… 我们的外貌由传承自父母的基因决定。不仅如此,基因甚至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我们后天的生活和行为:酒量、智商、寿命、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性取向、是否对某种物质过敏等。人类基因组就是一部用遗传密码写就的人类历史,是一部人类的自传,它从生命诞生之时起,便用 “基因语言” 记录了人类所经历的世事更迭与沧桑变迁。基因关联疾病基因记录人类的历史,包括疾病。人类的构造和使用说明,都藏在基因里。基因在 “遗传” 与 “变异” 的驱动下,在不同的环境变迁下为生命寻找着突破口。通过解读基因组,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这将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与认知,也将给人类学、心理学、医学、古生物学等几乎所有学科带来一场崭新的革命。基因突变是演化的动力,也是疾病的原因。当 “变异” 让生物更加适应环境时,我们称其为 “有益的”,当 “变异” 导致生物体畸形、残疾甚至死亡时,则称其为 “有害的”。这种有害的变异的结果,就是 “遗传病”。人类对于 “遗传病” 的理解也是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最初,只有可以世代相传的先天性疾病才被认为是 “遗传病”(如血友病、白化病、软骨发育不全等),后来,随着对基因等遗传物质研究的深入,即使不能世代相传,但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的疾病也被纳入遗传病范畴(如肿瘤等体细胞变异),而从更广的意义上来看,病原微生物等入侵人体导致的疾病也可以看作属于外源遗传物质致病的范畴,因此除创伤、战伤、烧伤、意外事故引起的疾病外,几乎所有疾病都与遗传有关,真正毫无 “遗传” 因素的疾病反而是凤毛麟角。本书的英文原版出版于 1999 年,这一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华大基因也因此诞生。毋庸置疑,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是 21 世纪以来最重大的科学发现,它不仅解答了诸多长期困扰人类的难题,还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疾病、寿命、记忆、意识的思考方式。如今,距离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已有 30 年,我们从基因组的探索中收获颇多,我们能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医治疾病,用合成技术创造新的生命,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可能仍处在入门水平。我们无法解释大脑的复杂结构如何形成、如何运行,我们也无法治疗许多疑难杂症,但我们正努力理解大脑,弄清病因。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及测序技术的不断升级,基因检测的成本正以超摩尔定律的速度逐年下降。目前基因检测市场如火如荼,据统计,即使在新冠疫情肆虐的阴霾下,2020 年初,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总融资额已经超过 120 亿美元(中国国内同期融资总额超过 160 亿元人民币)。由于基因测序与疾病诊断、产前筛查、健康管理、用药治疗等精准医学领域息息相关,它俨然已经是串联医疗健康这个千亿美元市场的重要环节。资本的大规模介入不仅加剧了全行业的竞争,也催化了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技术的革新转化为成本红利,新技术应用门槛也在不断拉低,最终将惠及全民。同时,基因科技发展也面临一些难题。基因检测是预测患病风险的方式,但目前仍被质疑,因为目前针对遗传病的治疗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基因检测还容易被认为会带来基因歧视,基因到底是个人的隐私,还是应该公开的信息,这一点仍是生命伦理所讨论的问题。同时,在一些人看来,人为的基因操作方式是违背自然的,基因工程技术尚未被大众普遍接受。基因科技的普及,还有一段路要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为读者打开了生命密室的大门

            在读这本书之前,并不知道基因对生物的影响竟然如此之大。如果说生物的行为、疾病、性格、性别这类都统称为生物的 “表征”,那么基因就是这一套表征的编码。这套编码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表征、基因、环境,形成了物种演化的铁三角,使物种延续到今天。其中,基因更是记录了这些变化的历史。想要更了解基因以及相关的故事,读这本书准没错!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就像是一种好的缘分,经意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生命中的某个时段,它似乎是在讲述着和你相关的过去,现在,将来~~,rhw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这本书用的时间比较长,因为我期间有些事困扰到我,陆陆续续的读。这也是起码是半科普书,作为非专业读者,有些地方没读得很明白。也值得读上一读。总而言之,多读书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3.5星:男人女人最喜欢遗传上与他们差异最大的那个异性的气味

                  名气比较大的科普经典。主要内容是人类基因的科普,每一章讲人的 23 对染色体中的一对,讲这对染色体上的一些重要基因,这些基因有的与疾病有关,有的与性格有关,端粒酶更是关系到人的寿命。内容比较有趣,翻译也通俗流畅。据译者序中介绍,本书是 1999 年出版的。加上本书,大陆已经出版过 4 个简体中文的译本了。基因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很快,本书出版已经过去了 20 多年,书中的观点有没有已经被推翻的?有没有更新的、更有趣的相关内容?期待译者能回答这两个问题,结果没有,只是翻译原书。因此看到一半后决定放弃了。基因相关的科普,我更推荐《基因传》,后者同样是科普经典,且比较新,有些内容比本书更翔实。书中前 15 章中的重要或有趣的信息与观点:1:蛋白质只是一个基因制造另一个基因的手段,而基因只是一个蛋白质制造另一个蛋白质的手段;2:每个生物中的三联体密码子都是一样的。CGA 代表精氨酸,GCG 代表丙氨酸;3:平均而言,人类和大猩猩的基因,每 100 个字母中只有不到 2 个不同;4:智商大约一半由遗传决定,不到 1/5 由你与你的兄弟姐妹们共同生活的环境 —— 家庭所决定,剩下的受子宫环境、学校教育及其他诸如同龄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5:人类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天生的;6:1988 年 1 月 23 日开始,基因指纹技术成了法医学最可靠、最有力的武器之一;7:发现男人和女人都最喜欢(或最不讨厌)遗传上与他们差异最大的那个异性的气味;8:大脑、身体和基因组就好比是三个亲密的舞伴,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9:根据自然选择的安排,人类端粒的长度最多可以承受 75 年到 90 年的磨损、撕裂和修复。总体评价 3.5 星,不错。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导论人体有大约 100 万亿个细胞,其中大多数的直径不到 0.1 毫米。每个细胞内部都有一个黑点,称为细胞核。细胞核内有两套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例外的情况是:精、卵细胞中都只有一套,红细胞中则没有)。若把基因组比成一本书,那么此书:共有 23 章,每一章即是一对染色体。每章均包含数千个故事,每个故事就是一个基因。每个故事都由不同的段落组成,即外显子。段落之间插播广告,而这些广告就是内含子。每个段落均由单词组成,此单词就是密码子。每个单词是用字母写就的,此字母就叫作碱基。英文书是用 26 个字母组成的单词所书写的,单词长短不一。而基因组则全然以 3 个字母的单词进行书写,且仅使用了 4 个字母:ACG T(分别代表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和胸腺嘧啶)。1 号染色体 生命用塞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的话来说,蛋白质只是一个基因制造另一个基因的手段,而基因只是一个蛋白质制造另一个蛋白质的手段。厨师离不开菜谱,但是菜谱也需要厨师。生命就是蛋白质和 DNA 这两种化学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生物中的三联体密码子都是一样的。CGA 代表精氨酸,GCG 代表丙氨酸 —— 无论是在蝙蝠、甲虫、山毛榉,还是在细菌中,都是如此。甚至对于生活在大西洋海面以下数千英尺的沸腾硫磺泉中的古细菌(名字具有误导性),或在那些被称为病毒的蜿蜒曲折的微囊里,亦是如此。2 号染色体 物种如果随机选取黑猩猩基因组中的一个 “段落”,并将其与人类基因组中相应的 “段落” 进行比对,你将发现仅有个别 “字母” 不同:平均而言,每 100 个字母中只有不到 2 个不同。我们就是黑猩猩,这句话有 98% 的准确度;黑猩猩就是人,这句话的置信限是 98%。3 号染色体 历史不过,在孟德尔的有生之年,他差点就得到了认可。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很善于从他人的工作中汲取灵感,他甚至向一位朋友推荐过一本福克(W. O. Focke)的书,书中引用了 14 篇孟德尔的论文,然而达尔文自己却似乎并未注意到。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们利用其他人辛苦收集但未分析透彻的数据,做出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项科学发现 —— 发现了 DNA 的结构。比起阿基米德从浴缸里跳出来那次,这回更值得大书特书。1953 年 2 月 28 日,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老鹰酒吧(Eagle Pub)里宣布 “我们发现了生命的奥秘”。但是沃森仍保持万分谨慎,生怕自己搞错了。1961 年,当所有人都还在琢磨克里克推论的时候,马歇尔・尼伦伯格(Marshall Nirenberg)和约翰・马特伊(Johann Matthaei)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破译了这个密码表中的一个 “词”:只用 U(尿嘧啶,相当于 DNA 中的 T)制造出一段 RNA 链,并将其扔进氨基酸溶液中。在这个溶液中,核糖体将大量的苯丙氨酸拼接在一起,制造出了一个蛋白质。密码表中的第一个词就这样被破译了:UUU 代表苯丙氨酸。4 号染色体 命运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1993 年,终于发现了这个基因。人们对它进行解读并找到了致病的突变。随后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被分离了出来,并命名为亨廷顿蛋白。基因中间重复的 CAG 这个 “词” 会使得蛋白质的中部含有一长串谷氨酰胺(在基因语言里,CAG 特指谷氨酰胺)。而且,对亨廷顿舞蹈症来说,谷氨酰胺越多,发病年龄就越小。5 号染色体 环境虽然一个人的哮喘可能是由尘螨诱发的,而另一个人的哮喘可能是由咖啡豆诱发的,但潜在的机制都一样:免疫球蛋白 E 系统被激活了。比起其他人,那些具备敏感的免疫球蛋白 E 系统的人更能抵御寄生虫感染。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很难界定什么是 “正常”,什么是 “突变”。6 号染色体 智商 1924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案,严格限制南欧和东欧的移民人数,理由竟是与 1890 年前在美国人口中占主导地位的北欧人相比,南欧人和东欧人更为愚蠢。令人惊讶的是,亲生父母不同却被同一个家庭收养的孩子,他们之间的智商相关性为零,说明在同一家庭环境下智商没有受到任何明显的影响。所有这些研究得到的一致结论是你的智商大约一半由遗传决定,不到 1/5 由你与你的兄弟姐妹们共同生活的环境 —— 家庭所决定,剩下的受子宫环境、学校教育及其他诸如同龄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7 号染色体 本能在 1950 到 1990 年间的某一刻,环境决定论这座大厦轰然倒塌。20 年精神治疗都未能治好的躁狂抑郁症,用一次锂剂就治愈了。自那一刻起,弗洛伊德的理论就失去了市场。1995 年,一名妇女起诉她的心理医生,因为这位医生给她进行了 3 年多心理治疗都没能治好的病,在服用 3 周的百忧解之后,就痊愈了。通过研究人类的说话方式,乔姆斯基发现所有语言都有内在的某种相似之处,也就是说人类语言存在一种共同的语法。尽管很少有人意识到语法的存在,但大家都知道如何去使用它,这就意味着人类大脑学习语言的特殊能力,部分是由基因赋予的。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乔姆斯基的推测得到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强有力证据的支持,所有这些证据归结起来,就是心理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一个结论:人类学习语言是出于本能。X Y 染色体 冲突一对原本是普通基因载体的染色体,被性别决定过程劫持,变成了性染色体,各自吸引一套不同的基因。在 Y 染色体上,积聚的是有利于男性,但往往不利于女性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积累的是对雌性有益而对雄性有害的基因。换句话说,X 染色体有 2/3 的时间都是在女性体内度过的,只有 1/3 的时间在男性体内。因此,X 染色体演化出攻击 Y 染色体能力的可能性,是 Y 染色体演化出攻击 X 染色体能力的 3 倍。Y 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都容易受到新演化出来的 X 染色体基因的攻击。结果就是 Y 染色体扔掉了尽可能多的基因,并关闭了剩下的基因,以 “惹不起,还躲不起” 的姿态,藏了起来,剑桥大学的威廉・阿莫斯(William Amos)辅以术语,如是说道。SRY 基因很特别。它的序列在不同男性之间是非常一致的,几乎没有点突变,也就是说没有变过任何一个字母。从这个意义上说,SRY 是一个没有变化的基因,自大约 20 万年前人类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到现在,就没有变过。然而,我们的 SRY 基因与黑猩猩的很是不同,与大猩猩的亦相差甚远。8 号染色体 自利我们在人类基因组中看到的不是迅猛发展的寄生 DNA 感染,而是处于休眠状态的许多过去的寄生 DNA,它们都曾迅速传播过,直到基因组抑制住了它们,不过并未将其清除出去。皮奇福克很快便供认是他杀害了这两位女孩,这一次他的供词被证明是真的:他血样的基因指纹与在两具尸体上找到的精液相吻合。1988 年 1 月 23 日,他被判处终身监禁。基因指纹技术旋即成了法医学最可靠、最有力的武器之一。皮奇福克一案中,这项技术大放异彩,此后数年,这项技术逐渐普及。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发现在那些 “一夫一妻” 制的鸟类里面,虽然一雄一雌忠诚地互帮互助以抚育后代,雌鸟却常常背地里与邻近的雄性交配。私通和不忠,远比人们预想的普遍得多(因为这些都是秘密进行的)。9 号染色体 疾病除那些 O 型血的人更容易感染霍乱外,AB AB 型的人在霍乱的易感性方面也有所不同。抵抗力最强的是 AB 型的人,其次是 A,再次是 B。所有这些人的抵抗力都比 O 型要高得多。AB 型血的人这种抵抗力非常强,以至于他们实际上对霍乱是具有免疫力的。在鼠疫、麻疹、天花、斑疹伤寒、流行性感冒、梅毒、伤寒、水痘等过往重大流行病祸害我们的祖先之时,也在我们的基因上留下了印记。具有抗感染性的基因突变得以蓬勃发展,但抗感染性往往也要付出代价。有的代价很是高昂(如患上镰状细胞性贫血症),有的代价只是理论上存在(如不能输错血)。克劳斯・韦德金德(Claus Wederkind)和桑德拉・弗里(Sandra Furi)所做的正是这样一个实验,结果发现男人和女人都最喜欢(或最不讨厌)遗传上与他们差异最大的那个异性的气味。10 号染色体 压力大脑、身体和基因组就好比是三个亲密的舞伴,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基因决定论只是一个荒诞的说法。人类基因的开关与否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外部行为的影响。这个话题涉及的是日趋流行的心理神经免疫学。该学科相关观念虽受到了大多数医生的抵制,但却被信仰治疗师们大肆宣传。事实上,证据确凿。比如,虽都携带有疱疹病毒,不过长期不快乐的护士更容易得唇疱疹;患有焦虑症的人比阳光乐观的人更容易有生殖器疱疹;人类与猴子很像。在发现地位低下的猴子易患心脏病前不久,人们惊奇地发现英国白厅公务员患心脏病的概率与他们的职位高低成反比。一项针对 1.7 万名公务员的大规模长期研究得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结论:一个人的工作状况比肥胖、吸烟或高血压等更能反映他们罹患心脏病的可能性。11 号染色体 个性对于上述相关性(长基因的人更喜欢寻求新奇事物)的解释可能是:具有 “长” D4DR 基因的人对多巴胺的响应较低,因此他们需要寻求更冒险的生活方式,以获得与 “短” D4DR 基因的人同等的多巴胺刺激。在寻求过程中,他们形成了喜欢追求新奇事物的个性。哈默认为,D4DR 基因只能解释这种标新立异的个性的 4%。他估计,这种标新立异的个性的 40% 来自遗传,而人体内约有 10 个基因都与此个性相关。个性行为包罗万象,而标新立异只是其中之一。综合所有研究结果,人们发现在降低胆固醇的治疗过程中,心脏病的发病风险降低了 14%,可是因暴力而死亡的风险却明显增加了 78%。因为暴力造成的死亡相较心脏病更为罕见,最终两者的比例也就大致相当了。不过,暴力造成的死亡有时会涉及一些无辜的旁观者。12 号染色体 自组装说明书是一个很便于我们理解的比喻,但是仍有一点令人费解:胚胎发育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过程(这也正是其伟大之处)。因为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携带了一套完整的基因组,没有细胞需要等待控制中心的指令。每个细胞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指令以及从邻近细胞那里接收到的信号完成相应活动。果蝇和人类都是在寒武纪时期一些蠕虫状生物的基础上衍生形成了各自特有的身体结构,它们仍然保留着同样的基因做着同样的事情。当然,果蝇和人类之间也有差异,否则,我们就跟果蝇一样了。但是差异之细微令人惊讶。13 号染色体 史前冰岛是理想的遗传学实验室,因为它是由一小群挪威人在大约公元 900 年左右建立的,此后几乎没有移民。所有 27 万冰岛人差不多都是在小冰期之前到达冰岛的那几千名维京人的后代。1100 年的孤寂生活以及 14 世纪毁灭性的瘟疫,使得该岛近亲繁殖非常普遍,以至于它是一个基因研究的绝佳之地。但是,在觅食过程中,游牧民族既不会靠种植庄稼来进行发酵,也不需要无菌液。他们的生活环境人口密度低,自然水源足够洁净。因此,澳大利亚和北美土著居民特别容易醉酒也就不足为奇了。直到现在,那里有许多人仍不胜酒力。中非的图西人,西非的富拉尼人,沙漠里的贝都因人、图阿雷格人和贝贾人,爱尔兰人,捷克人以及西班牙人,他们的唯一共性便是都有放牧牛羊的历史,是消化奶制品能力最强的一帮人。有证据表明,这些人最先以放牧为生,后来适应性地发展出了消化奶制品的能力,并非因为发现自己具有消化奶制品基因而主动选择了放牧生活。14 号染色体 永生在你的体内,端粒正以每年约 31 个 “字母” 的速度在缩短,而在某些组织中这个缩短速度会更快。这就是为什么细胞会衰老,且到了一定年纪之后还会停止生长。这也可能是身体衰老的原因所在。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端粒中重复几千次的 “短语” TTAGGG,在所有哺乳动物中都是完全相同的。事实上,这个 “短语” 在大多数动物,甚至是在原生动物之中(如引起昏睡病的锥虫,以及类似链孢霉的真菌),都是一样的。在植物中,这个短语的开头加了一个额外的 T,于是就变成了 TTTAGGG。根据自然选择的安排,人类端粒的长度最多可以承受 75 年到 90 年的磨损、撕裂和修复。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很可能是自然选择令管鼻鹱和乌龟的端粒变长了,让弗吉尼亚负鼠的端粒变短了。甚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差异,或许就反映出了彼此端粒长度的不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命是由元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基因就是内在秩序法则

                    这本书独辟蹊径,从 23 对染色体开始,介绍基因在人之所以为人的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是基因制造的有智能行为的机器,演化是基因间的竞争。从基因层面理解生命,会带给你很奇妙的体验。用第三视角审视人类这一物种,审视生命的演化,答案往往最接近本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通常认为,生物和它们的基因是彼此一致,共同进化的。但其实,在我们的 DNA 里.97% 都是和我们的遗传信息无关的物质,其中甚至包含几千种病毒的基因。很震惊但这的确实是事实。人类的 DNA 包含了许多与我们的基因和生物性状无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各种转座子,重复序列和病毒基因等。这些不同的遗传物质可能来自于我们的祖先,或是由外部因素(如病毒)导致的插入现象。这些额外的遗传物质并不一定都是坏的,事实上许多转座子和重复序列被认为在基因调节、基因表达和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病毒基因也被证明对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以致我们能够更好地对抗病毒感染。虽然这些遗传物质不能被认为是与我们的基因共同进化的,但它们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这些额外的遗传信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疾病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

                        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初读《基因组:生命之书23章》

                          今天看了下马特・里德利的《基因组:生命之书 23 章》,感觉基因的圈子挺小的,昨天刚看过尹烨的《生命密码》,今天看的这本书也是尹烨翻译的。在封面上,联合推荐的名单中,钟南山赫然在列。这不是我看的马特・里德利的第一本书了,前不久才看过作者的《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最早了解到作者的书是通过《纳瓦尔宝典》的推荐书单,纳瓦尔的推荐书单的前 20 本书,有 4 本出自马特之手,其中就包括了《基因组:生命之书 23 章》,纳瓦尔评价,“我读过他所有的作品,每一本都读了好几遍。” 在《穷查理宝典》当中,本书也出现在了查理芒格的推荐书单中。我最近也看了不少生命科学方面的书籍,客观的说,这本确实是我近两个多月来看到含金量最高的生命科学方面书籍,我甚至都舍不得粗读这本书,而是逐字逐句看了前面 20% 的内容,到写这篇书评的时候,还只看到第 4 章的内容。作者马特・里德利既是一名动物学博士、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客座教授,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在这本书里,他独辟蹊径,从 23 对染色体开始,介绍基因在人之所以为人的演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他看来,我们是基因制造的有智能行为的机器,演化是基因间的竞争。尹烨在译者序中说,“人类基因组就是一部用遗传密码写就的人类历史,是一部人类的自传,它从生命诞生之时起,便用 ' 基因语言 ' 记录了人类所经历的世事更迭与沧桑变迁。” 不得不说尹烨给别人的书写的序,质量要远高于其他人和尹烨的书写的序,这和尹烨本身的专业积累密不可分。人类基因组指的是包含在 23 对独立的染色体中的一整套基因。按尺寸大小对其中的 22 对染色体进行排序,从最大(1 号染色体),排到最小(22 号染色体),而其余的那对则由性染色体组成:女性有两条大的 X 染色体,男性有一条 X 和一条小的 Y 染色体。就尺寸而言,X 染色体处在 7 号和 8 号染色体之间,而 Y 染色体最小。如何处理 X Y 染色体,也令作者颇感头疼。作者将其放在 7 号染色体之后,以与 X 染色体的尺寸相匹配。这便是这本书的书名以及内容结构的由来。1 号染色体对应 “生命”,2 号染色体对应 “物种”,3 号染色体对应 “历史”,4 号染色体对应 “命运”,5 号染色体对应 “环境”,6 号染色体对应 “智商”,7 号染色体对应 “本能”,X Y 染色体对应 “冲突”,8 号染色体对应 “自利”,9 号染色体对应 “疾病”,10 号染色体对应 “压力”,11 号染色体对应 “个性”,12 号染色体对应 “自组装”,13 号染色体对应 “史前”,14 号染色体对应 “永生”,15 号染色体对应 “性别”,16 号染色体对应 “记忆”,17 号染色体对应 “凋亡”,18 号染色体对应 “疗法”,19 号染色体对应 “预防”,20 号染色体对应 “政治”,21 号染色体对应 “优生”,22 号染色体对应 “自由意志”。其实我读了前面 4 章,并没有感觉内容与章节标题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比如这 23 条染色体本身都是指的人类基因组的染色体,但是第一章却是从基因的角度来阐述生命的来源,整个章节看完后,并不会觉得这一章的主题 “生命” 和我们所讨论的 1 号染色体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尤其是针对从事相关领域的朋友。基因相关项目也是我们目前的核心业务之一,这可能也是我阅读相关书籍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这本书未来我也是有精读计划的。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