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世界上最危险的生物,食物链顶端的隐形王者——寄生虫。
卡尔齐默(Carl Zimmer),是耶鲁大学莫尔斯学院的研究员,同时是耶鲁大学兼职教授。他是演化、寄生虫、遗传领域科普作家,是国家地理,纽约时报撰稿人。《寄生虫星球》这版本出版于 2022 年,通过描述多种寄生虫的行为,来说明一些寄生虫如何适应宿主体内的环境,如寄生虫的定向问题,寄生虫如何去到宿主身体的特定位置。有的寄生虫仅通过对少数几种不同的刺激物做出特定应激反应动作,就可以很好地移动到特定的栖息地。如何躲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有些寄生虫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操控宿主的行为,便于自身的繁殖。如化学阉割宿主,使宿主失去交配冲动,增强宿主的觅食行为,不断为自己的繁殖提供能量。因寄生虫可以改变宿主行为或杀死宿主,通过寄生虫改善生态的成为可能,已有实际应用,但也有破坏生态平衡风险。通过克林霉素杀死弓形虫寄生虫这个不可思议的例子,引出了寄生虫一种可能的演化过程的推论,和正常的物种竞争演化有很大不同。这个推论原于两个让人费解的事实,第一个是克林霉素能杀死弓形虫和疟原虫,在 1993 年之前,没人知道其中的致死原理。克林霉素是主要杀死细菌的抗生素,它能干扰细菌建造蛋白质的细胞器,也就是核糖体。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和细菌的核糖体不同。从生物分类上看,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弓形虫,不是细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他们产生的核糖体完全不同,所以克林霉素应该对弓形虫没有影响,但事实是克林霉素能杀死弓形虫。20 世纪 70 年代,科学家发现弓形虫体内携带有第三套 DNA,一组既不属于细胞核,也不属于线粒体的 DNA。实验发现正是这组基因,才使得弓形虫对克林霉素敏感。第二个事实是,第一个事实中提到的这组基因,和其他微生物的基因进行比对,和这些基因最相似的,不是弓形虫细胞核或线粒体里的基因,而是植物叶绿体的基因。想要解释以上事实,一个有说服力的推论是,追溯寄生虫 40 亿年的演化过程可能是,微生物捕食者吞噬了有机体,捕食者在细胞膜上打开一个腔,将猎物吞入体内,它们本来准备切割猎物,但出于某些原因,没有及时消化。在被捕食者吐出去之前,这些猎物竟然从捕食者那儿抢到了营养物质,还得到了短暂的庇护,避开了其他捕食者,从而帮助猎物比过去更快地繁殖。自然选择使得那些帮助猎物在捕食者体内存活的基因变得更加普遍。其他基因随后加入,帮助猎物主动寻找捕食者,自己打开捕食者细胞膜上的腔体。猎物在捕食者体内待的时间越来越长,逐渐放弃了自生生活。宿主分裂的时候,寄生虫也会复制自己的 DNA,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在一起生活了许多代以后,寄生虫和宿主之间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偶尔会有寄生虫的部分 DNA 进入宿主本身的 DNA 之中,寄生虫自己的 DNA 则萎缩得只剩下几个最基础的功能。两种有机体事实上变成了一体。某些古老的真核生物吞下某种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成为能够以阳光为生的藻类。几百万年后,另一种真核生物吞噬了这些藻类中的一个。新宿主吞下藻类,扔掉了细胞核和线粒体,只保留了叶绿体,这个黑吃黑的强盗就是弓形虫的祖先,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能用杀死细菌的抗生素来杀死弓形虫。寄生虫这一类默默无闻的物种,从生命的开始便影响着整个生物圈,而且它们对宿主的影响方面超乎想象,这本书可以刷新你对寄生虫的所有印象。许多人对寄生虫谈虎色变,不过确实应该如此,对寄生虫丝毫不害怕才不正常,因为这种东西随时可能要了我们的命,不过我们更应该抛开偏见,认识到其背后隐藏的巨大生物价值。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有趣的知识又增加了非常大的扩展了视野:知道寄生虫原来是如此普遍,几乎所有的野生动物中都含有寄生虫(这也提醒着我们千万不要吃野味)。知道很多寄生虫并不是致命的,这些寄生虫需要和宿主搞好关系,以便实现基因最大程度的扩散。知道寄生虫很可能来自 “自私的基因” 的寄生,寄生本身就是生物繁衍的原始推动力。知道寄生虫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生物的演化,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寄生虫,你们可能无法演化成现在的样子,甚至连最基础的免疫系统都非常原始,非常简单。知道了如果没有寄生虫对生物的抑制作用,某些生物可能会疯狂繁殖,生态可能会被破坏殆尽。不过由于我们平时不太了解寄生虫,这本书读起来比病毒星球更难一些,实用角度也弱一些(比如你无法收获 “吃锌片可以将感冒的进程缩短一两天” 的小知识)。总之非常推荐读一读 (๑ت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有研究发现,消灭寄生虫有可能造成新的疾病。如今有 100 万美国人患有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两种病的起因都是患者的免疫系统猛烈攻击肠道内壁,引发炎症破坏患者的消化系统。它们会终身折磨患者,且都无法治愈。奇怪的是,这两种病都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而且只出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国家和家庭中。有科学家认为,这两种疾病流行的根本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人们消灭了肠道寄生虫。所以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国家和家庭,压根就不会出现这种 “富贵病”。有研究发现,肠道寄生虫能把免疫系统从狂热状态变为温和状态,在这种温和状态下,免疫系统仍能正常抑制肠道内的细菌和病毒,但如果突然没了寄生虫的安抚,免疫系统就会变得过于活跃,从而止不住攻击自己。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本引人入胜的奇书有谁会想看一本描写寄生虫这种恶心生物的书呢?我想很多看到这本书时,很多人的脑子里都会冒出这么一个念头。我是一个好奇心旺盛的人,看到这本书时脑袋里的想法有些与众不同:“哟,这本书内容有些猎奇和小众啊!” 我是抱着些许好奇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很快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我原来就对寄生虫有一点粗浅的了解,然而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惊,特别是寄生虫所使用那么多复杂又有效的寄生策略让我叹为观止。这本书专业性毋庸置疑,而内容也很能满足好奇宝宝们的猎奇心理,非常值得一读。个人评价 5 颗星,非常推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