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4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阳光下跳绳的孩子|读《少年抑郁症》

    📝如果孩子经常失眠,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易怒易哭,甚至自我伤害。
    💡他很可能患上了抑郁症。这是 17 个家庭的真实案例,讲述 17 个少年的抑郁症经历。为什么现在患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呢?这些故事里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他们或遭遇冷漠,或忍受暴力,或被排挤...... 性格暴躁、容易焦虑或本身就有人际交往困难的父母,很难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温暖、包容的环境,他们还会把自己的焦虑和愤怒转移到孩子身上,对孩子要么忽视,要么过度控制,要么责骂、殴打。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性格缺陷或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对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造成阻碍,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困境和痛苦。我见过冷漠的家长:孩子在学校企图用跳楼的方式获得父母的重视,而父亲只是说一声:“你怎么又这样?” 我也见过暴躁易怒的父亲,因为一件小事被请到学校,上来就是呼一巴掌,把与他一样高的孩子拍倒在地。别问孩子怎么了。先问我们怎么了。苛责孩子之前,想想自己做到了几分?除了责怪与打骂,真的没有别的解决方式吗?太多了。我想,站在抑郁症话题下,我们养育一个孩子的前提,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情绪稳定,成熟有爱的人。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是给予他拥抱,温柔地跟他站在一起,去解决问题。没有获得家庭支持和谅解的孩子,很容易跌进抑郁症的深渊里。更可怕的是,一旦跌进去,就很难爬出来。我在每个故事里几乎都会看到一句类似这样的话:“没想到,我的抑郁症又复发了。” 他们反反复复被猛然降临的悲伤折磨,在无数个深夜痛哭不止,想尽各种办法折磨自己,并企图从世界上消失...... “实在觉得活不下去的时候,我就看各种真实尸体的照片、诡异的杀人案,告诉自己,死了就是这么难看;我也曾经通过制订自杀方案、写下遗书来排遣,避免真的去执行。” 他们被挤在人群之中,被人推着走。我们哪里知道他们做了多少努力。这些孩子死里逃生,最终以文字的形式自述,让我们看到抑郁症是什么样子。我很高兴看到他们被成功救赎。我也真心觉得他们了不起。可是啊可是,他们仍然是幸运的。抑郁症对他们来说,是包装得很丑的礼物。这个礼物,让他们更加勇敢和坚毅。17 个案例的背后,还有好多好多正在与抑郁症斗争的生命。那些因为自卑不敢开口,害怕治疗的孩子,胜算又有多少?真是想都不敢想。前段时间看到一群初中的男孩子在走廊上跳绳。我看着他们排着队钻进弧线里,跳起来,又跑开。微笑着冲我招手的样子,真的感动不已。我多希望,他们能一直被阳光温暖着,被家庭、学校、社会包容和爱着。来看看这 17 个故事,用理解他们的心,用爱,来拯救孩子。“2021 年上半年,在妈妈无条件的爱的滋养下,我的状态慢慢开始好转。我很喜欢写诗,从前写的诗多是对世界的痛恨,现在写的却大多与爱有关。” 希望每一个罹患抑郁症的孩子,都能好起来。

      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迈向光明的剧本,我要亲自书写。”

      这本书以十三个人的口述或笔录作为内容,一一记下他们成长途中的抑郁症烦恼,每一篇后面会附上专业医生的分析和建议。抑郁症患者最大特征是 “没活力”,情绪持续性低落,部分人会禁不住的哭泣,进而产生颤抖、头晕、记忆力下降等躯体性症状,影响正常生活,严重的会出现了结自己的情况。本书中的患者们病症轻重各自异,病情特征不一,成长路程也各不相同,然而相同的是,都有个不幸的童年。有的被家暴,有的被性侵,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父母给的压力大。总的来说,就是在成长历程中,因为父母不够恰当的养育方式,而他们又没能及时排解,最终酿成病症。像书中那句话:抑郁症来源于 “求而不得”,因为 “求而不得”,所以会自我攻击,最终导致抑郁。这个社会对抑郁症从来不友好,传统的会认为是 “这个人想不开”,甚至认为是 “精神病” 而退避三舍。事实上,家里有一个抑郁症病人也确实辛苦,从文中 “卖房辞职,陪女儿度过抑郁时光” 这篇可以看出,这个伟大的母亲为了抑郁症女儿真的付出了很多,还好结局是这个女儿趋向良性发展。但是如今的社会,生活压力剧增,很多人在压力之下都多多少少有心理问题。而这本书,说实话深度不太够,但胜在真实,通过一个个真实故事,让我们看到那样一群人的经历,让我们在心疼他们之余,也给自己更多的思考。如果我们也曾有过不幸的童年,千疮百孔,要学会和自己和解,明白那不是自己的错,明白自己很好,我们依然是有价值的人,即使我们不做什么,也依然值得被爱,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也不必追求完美,毕竟生命有裂缝,光才能透进来。如果我们重新成立了家庭,更要认识自己,别让自己成为自己讨厌的人,别把自己童年的不幸蔓延给下一代。同时,要学会蹲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的说话,因为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和肯定,是他们日后抵抗生活不幸的最大盾牌。在朋克摇滚题材漫画《NANA》的同名电影里,中岛美嘉饰演的大琦娜娜有一句台词:“我的人生,本是一部三流电视剧,关于我黑暗的过去,别人怎么添油加醋都无所谓。但是,迈向光明的剧本,我要亲自书写。”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本书,防止把孩子带进坑里

        我们家长是孩子的天,教育孩子不要强求,只要身心健康,对什么都有兴趣就好。不要虚度精彩的童年。愿我的孩子有自己的喜爱和自己的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读来沉重读后却释然的书。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我,深感当代社会抑郁症的普遍化以及难以同步提高的社会认知水平和支持体系。希望通过这本小册子,能提高社会大众尤其是为人父母之人对抑郁症的了解程度,也能让身患抑郁症的人有所参照,看到前路的希望。我们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努力给每个抑郁症患者力所能及的关爱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也许,每个人都或多少有一点儿抑郁吧

            刚知道 14 岁侄女患了抑郁症的时候,我的和大多数家人的反应一样 ,根本无法相信。只有看到了她身上一道道自残的伤痕,医生出具的确诊书,才在理智上强迫自己接受事实。明明那么开朗,爱笑爱闹的女孩儿啊,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呢?全家人都在心痛中反思。并积极地为她治疗。这也是抑郁症离我最近的一次。也让我切实的感觉到抑郁症的可怕,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镬住,跳不跳动没有知觉,和现实世界隔着一面单向透视玻璃,自己走不出,别人进不来。生命里只剩下无边的黑暗。精神和肉体也被这黑暗一点点的吞噬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哭了好多次。一直在那种压抑和痛苦的情绪里出不来,哭了又哭。也许,自己的身体内也装着许多的小抑郁,这一刻才突然被释放了出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大家总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但是如今,我们的很多孩子真的不快乐。孩子们在患病过程中因为自己或家人的病耻感,得不到及时治疗,得不到理解和帮助,痛苦找不到出口,只能在黑暗中艰难挣扎。本书中的孩子都是最终努力走出黑暗的人,所以,他们的声音更应该被听见。别再问孩子怎么了,而是我们怎么了。希望未来这本书能够被更多人看到,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在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下会增加罹患抑郁症的概率,作为父母应该如何跟孩子相处,孩子患抑郁症之后该怎么办,父母该怎么办,等等。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借此星火燎原,帮助到更多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习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够被温柔以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青少年抑郁的问题

                    故事加科普的表达方式,让抑郁症这个沉重的话题显得不那么沉重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抑郁离我们不远

                      再忙都别忘了有爱,肯花时间质的陪伴。一路走的太快的时候,别忘了问自己为什么出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来自原生家庭的错

                        每个主人公的抑郁症或多或少都与原生家庭有关,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没想到郁闷症这么严重,庆幸自己对待孩子充满爱且不苛求,而这竟然也是源于父亲以前是这样对待我的。真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样的书,别等出了问题再亡羊补牢。书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书中某个患者自我总结原因:求而不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阅读目的:初步了解什么是抑郁

                            李玟因抑郁去世,再次将抑郁症这个名字跳跃到我眼前,加上孩子逐渐长大,明显感受到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懂事,也意识到孩子越大越需要跟孩子做朋友,而不是将自己意志强加给他,于是开始有意识的读心理学书籍,开始学习了解人性,情绪、心理机制的过程书中案例,让人直观看到抑郁是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化解好转的,是了解抑郁入门好书,直观好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抑郁

                              抑郁症的患病人数在增加,怎样更好的理解和帮助得病的人,是我想要知道的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非常需要重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