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想要用动画来描绘社会心理是很难的,但是宫崎骏设计出了无脸男,这个非常具体的角色,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脸男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日本人普遍的心理感受。他不知道自己是谁,甚至找不回自己是谁。他会被一点点的善意吸引,也会被这善意异化。还好,他最后找到了能够安身的地方。在整个社会焦灼不安的氛围里,这样的结局,一定会有抚慰人心的功效。宫崎骏说过一句话: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梦想会被压垮,苦恼无济于事,但生存却需要继续,这样的宿命,也是我们现在每一个人的宿命。这句话,大概可以看作是对无脸男这个角色的注释吧。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吉卜力的伙伴们》

      本书是吉卜力社长首次亲口公开吉卜力 30 年的奋斗史,从宣传和票房而非制作的角度来解读吉卜力工作室 30 年来的秘密。全书共分为六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吉卜力自创始以来制作全 23 部长篇电影作品的历程。每一部作品从题名、宣传语和视觉图的构思,及与其他企业联动宣传活动的这两大方面,具体描述了电影从企划开始到正式上映为止宣传工作的全过程。这本书不仅是吉卜力的成长历程,更是铃木敏夫自身从一个对电影宣传工作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成为一名成熟的制作人的心路历程。本书的核心内容:解读围绕铃木作为制片人的工作,分两个部分:1. 制片人和合作伙伴的关系;2. 制片人和创作者的关系。吉卜力是一家神奇的动画公司,它的规模很小,人最多的时候,也只有 300 人左右,跟迪士尼可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是在 20 世纪末,他们却能够撑起动画产业的半壁江山。铃木敏夫在这本回忆录里,从制作者和运营者的角度,而不是艺术家的角度,为我们总结了他们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很朴素的道理。而真正做实事的人,坚守的往往都是这样朴素的道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原来,卖产品和卖电影是一样的道理啊!

        作者随时间的推移,讲了吉卜力的电影是如何被卖爆的,不仅带我们回顾了吉卜力的那些电影,还总结了一些方法论。1. 电影卖座的 3 个关键点:制作,发行与排片,以及宣传与广告。2. 让我很佩服的一点是:“方圆三米之内皆是创作题材。” 很会利用身边的人事物。3. 关于取舍:底线与手段。(不能为了传播,而脱离电影太多)4. 从目的倒推内容:这个电影能带给人… 的思考就好了。5. 电影不仅是一个好故事,更是:生活方式,哲学,和内心问题。6. 宣传的基础:名字,广告文案,海报。7. 看不见的东西更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棒,想比于成功,我更期待成功背后的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本漫画

            吉卜力是日本最有名的动画工作室。它的核心人物是宫崎骏。吉卜力出品的大部分动画电影,都是他导演或者监制的,《千与千寻》《幽灵公主》等,既叫好,又叫座。这是一家神奇的动画公司,规模很小,人最多的时候,也只有 300 人,跟迪士尼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是在 20 世纪末,他们却能够撑起动画产业的半壁江山。本书作者铃木敏夫,是吉卜力的社长,他和宫崎骏、高畑勋并称吉卜力三驾马车,吉卜力那些票房成功的电影,都是他负责宣传和发行的。铃木敏夫亲手发掘并捧红了宫崎骏等知名导演,在本书中他首次披露吉卜力三十年的奋斗史 —— 从创作理念、宣传、营销和票房等运营角度剖析了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以来 23 部现象级动画长篇的运作思路与成功秘诀,每一部作品又从题名、宣传语和视觉图的构思及与其他企业联动宣传活动的这两大方面,具体描述了电影从企划开始到正式上映为止宣传工作的全过程,系统解读了吉卜力如何通过 “与时代格斗”“体察时代的情绪” 而深入人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影响世界的票房奇迹。本书不仅是吉卜力的成长历程,更是铃木敏夫自身从一个对电影宣传工作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成为一名成熟的制作人的心路历程。虽然宫崎骏一出道就很厉害,但他早期的作品卖得并不好,连经典的《龙猫》,刚上映的时候票房都很惨淡。所以,这些电影叫座,就不完全是宫崎骏的功劳了。在铃木看来,不管是电影的内容,还是电影的宣传,说到底,都要打动人。怎么才能打动人呢?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跟时代精神共振。铃木回忆道,二战之后那段时间,日本电影都是以克服贫穷作为主题,到了 20 世纪末,日本有过一次大震荡,泡沫经济崩溃、阪神大地震…… 这一系列事件之后,整个社会都被不安的情绪侵蚀。吉卜力那个时候的电影,其实都是在回应这种社会变化。想要用动画来描绘社会心理是很难的,但是宫崎骏设计出了无脸男,这个非常具体的角色,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脸男可以说代表了当时日本人普遍的心理感受。他不知道自己是谁,甚至找不回自己是谁。他会被一点点的善意吸引,也会被这善意异化。宫崎骏说: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梦想会被压垮,苦恼无济于事,但生存却需要继续,这样的宿命,也是我们现在每一个人的宿命。铃木做宣传,就是要找到电影里这样的点,然后用最直观的方式,把它传递给观众。所以,在《千与千寻》的海报上,我们看到的不是千寻和小白龙牵手的画面,而是略显茫然的千寻,和背后阴暗角落里的无脸男。铃木懂得电影,也懂得要进来看电影的人,他能把链接两者的那个关键信息,变成一句文案、一张海报,简洁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让人瞬间感知到它要传递的信息。这样,观众就能够带着兴趣或者共鸣,走进电影院里。他说:电影卖的不是故事,而是哲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