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中人们为应对激烈竞争,不断追求完美,从而引发了一场不断升级的 “军备竞赛”。其中,前沿基因技术成为这场军备竞赛的关键武器。作者提出,现代人类在不断 “追求完美” 的背后,其实是试图凭借万能的金钱和技术,把自身升级为神,这是相当危险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花3小时跟着桑德尔思考基因技术会带来什么

      知道迈克尔・桑德尔的名字,是从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桑德尔有一门在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名字叫《公正》,他 29 岁就尖锐批评过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和他的《正义论》。对于当代人是不是应该为历史事件道歉,桑德尔给出的观点,以及从这个问题引出的更多的问题,给人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和挖掘深度。以上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桑德尔很擅长,或者说很愿意去思考一些涉及公正和道德的模糊问题,在相反观点看似都成立的问题上,通过更深入的思考,厘清概念和问题的本质。这本书也不例外。这本书讨论关于基因工程的道德问题,很短,3 小时就能看完,但思考很深,问的问题很难回答。美国有一对后天聋的夫妇,想要一个也耳聋的小孩,因为他们觉得耳聋不是缺陷,而是一种文化身份,而且与其他任何身份相同,值得自豪。他们找到数代天生的聋人进行人工受精而得到了聋小孩。是不是让人很难接受?那精挑细选要一项出众技能是不是就可以被接受了?天生基因有缺陷,用基因技术可以修复,估计谁都会支持,但如果修复的时候获得了更强的能力呢?比如运动员肯定不能通过基因技术获得优势,这显然有失公平。那么或许可以说,用技术恢复正常是提倡的,用技术获取优势是不行的。那么整容不是也通过技术获取了额外优势么?如果智商 50 是残疾,那修复到多少是合理的?90 还是 95?如果能修复出一个 200 的,是不是对社会有利呢?书里有很多很多,模糊的问题,桑德尔给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答复,很有启发,但更多的问题,可能需要每一个人自己给出自己的答案。另外,桑德尔对于问题的分析,近乎极端的中立,不仅反驳了很多支持基因技术的观点,同时也反驳了很多反对基因技术的看法,这点尤其难得。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失去兽性,失去很多,失去人性,失去一切。

        基因科技有别于先前的优生学观念之处,在于这个新的科技虽然发展的初衷是为了要医治或改善疾病,然而它似乎也带来了令人们困扰的副作用,即使父母可以决定或选取子女的基因组成,来达到原本可能要经过长时间努力才能获得的成果。只是基因科技的本意是作为治疗手段,但却事与愿违,产生了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副作用。2018 年,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前教授贺建奎宣布他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了一些婴儿的基因,让他们能够对艾滋病有天然的免疫力,而这些婴儿的父母是艾滋病患者,其中有两位婴儿已经出生。这条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业内专家都对此表示了愤怒和谴责。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这项技术任然充满了风险和未知,在这种情况下就匆忙在健康无病的人类身上尝试,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科学家的准则,是对人类尊严和科学精神的践踏。二是因为基因编辑技术在道德与伦理上还存在诸多争议和困境。将基因编辑从治疗推动到预防上,无疑增加了技术的适用范围,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个强烈质疑:技术的应用边界在哪里?今天是用基因编辑技术来预防艾滋病,那未来会不会因为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会患上某种疾病,我们也有权利要求用基因编辑技术去预防它呢?一旦从治疗到预防的边界被打破了,那么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善人类素质水平的现实还会远吗?人造的人,人造的神,还会是幻想吗?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到的神人,就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产物。神人会统治世界,而普通人却无能为力。这才是真正的阶级分化,甚至是物种的隔绝。在《克拉拉与太阳》中,石黑一雄也虚构了一种 "提升" 技术,让孩子通过基因手段强化自己,这是上层精英与普通人分割的开始。设想几代以后,提升后的强化者后代与普通人的后代还会在同一个世界吗?甚至可以猜想,他们还会是同一个物种吗?小说中的幻想,也许就是明天世界的真实写照。人类现代化的两百年中,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了极高的成就,极大改善了生活水平,登上了几万年来从未到达过的物质与精神的高峰,这是令人骄傲的成就,是令人心动的成就。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暴露出来的困境日益明显,带来的冲突和问题越发激烈和严重,我们不得不问,技术的边界到底在哪?人类可以掌控的稳定极限到底在哪?人类可以接受的价值与道德界限到底在哪?这似乎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

          这本百余页的书出自《金钱不能买什么》的作者迈克尔・桑德尔,阐述了人类运用高科技追求 “完美” 的潜在危机,也论述了生命作为一个特殊礼物的不可全然掌握和不可预知的多样性。该书虽不是其最为畅销的作品,却影响深远。当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大量先天疾病时,我们是否可以用来增进我们的体能和认知能力而改造成 “比好更好”;当基因改良可以使运动员不靠辛苦训练就能获得更佳成绩时,人们所追寻的努力、奋斗的体育精神是否也产生动摇。而对于那些 “订做孩子” 的父母,作者认为他们看不到人生的意义,是 “急于掌控和统治而焦虑过度的代表”。1883 年,高尔顿创造出 “天生优良” 的概念,认为 “连续几代明智审慎的婚姻可以产生天分极高的人类种族”,继而引发的 “优生运动” 导致数以万计的 “有缺陷的” 人被迫接受绝育手术。而其狂热的仰慕者希特勒,更是将 “优生” 演变成大屠杀和种族灭绝。“医学介入人类的本性,只是为了要达成恢复正常人类功能的目标,不代表可以有肆无忌惮的傲慢行为或是为了取得支配权而漫天要价”。“生命本身就是恩赐”,那些无法预制的、不确定的成长经验,才是生活意义的基础。人类现代思想的 “祛魅”,告别了 “上帝”,却并没有摆脱 “宗教性”。那些 “人定胜天” 的进步观和人权论,使人 “化身为神”,而人自造的神性和神迹 ——“万能” 的金钱和技术,又使自然万物失去了自身价值。人们自负地运用技术改变 “自然之所是”,却常常破坏了自然的先定和谐,最终又引发了自我惩罚的灾难。那么,面对永不可测的未来,请保持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

            第一,“生化运动员” 的出现,会让体育比赛失去意义。传统上,体育比赛之所以要反对使用兴奋剂,是为了维护比赛公平和运动员的健康。那么,假定基因改良技术既公平又安全,反对的理由又是什呢?体育比赛的终极意义,是为了欣赏和赞叹自然赋予人类的才能和天赋,而生化运动员的出现否定了这个意义,让体育比赛沦为技术军备竞赛的表演赛。第二,人类追求 “完美后代” 的冲动,曾经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造成了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这就是 20 世纪臭名昭著的 “优生学” 运动,最终以希特勒的种族灭绝和大屠杀告终。不过,这场浩劫之后,人类仍然没有放弃优化后代的努力,从选购优质的精子和卵子,到大型的基因超市,基于个人意志和自由市场的自由主义优生学卷土重来。第三,用基因技术来订做完美孩子,最终损害的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父母对孩子,应该是接受的爱和转化的爱相对平衡,而订做完美孩子的父母,是转化的爱压倒了接受的爱。他们不再对上天恩赐的生命心存感激和敬畏,而是对生命采取一种征服和控制的立场,让孩子成为满足自己野心的工具。那些采取高压教育来形塑孩子的父母,同样如此。最后指出一点,在无比强调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我们很容易认为,无论是用基因技术来改良自己,还是改良自己的孩子,都是属于个人的自由权利。但如果从更深一层想,为了顺从和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个人竟然需要扭曲自己或后代的基因,把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这难道不是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一种最深层的剥夺吗?我们究竟是应该扭曲人性来适应社会,还是应该改造社会来适应人性呢?这个问题也留给你去思考。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追求完美有错吗?

              如果美国总统行使否决权,那就很难再被否决的,因此这个权力不常被使用。2006 年,小布什的总统任期的第 6 年,他第一次使用了否决权,否决的法案是关于政府资助新的胚胎干细胞研究;否决的理由是联邦政府不应该支持” 夺取无辜的生命 “的行为。这里面也许有些误解,但是这个领域一直存在争议,比如这些关于基因技术的问题:基因改良是否符合伦理? 打造完美运动能力的人类是否符合伦理? 父母有权订制孩子吗?现代优生学和希特勒的” 优生计划 “有本质区别吗? 随着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问题人类终将无法回避,再困难也要形成个共识,作者在本书中一一做了讨论。作为布什总统行事否决权的后续,美国的加州通过了 71 号州立提案《加州干细胞研究和治疗法案》,基因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最后提一句,作者是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他以公开课《公正》而为大众所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技的尽头是什么

                。胚胎到底算不算人,应不应该用来做研究,这些讨论无穷尽也无定论。把胚胎当成人的人,认为不应该利用胚胎去做医学研究,这是有违伦理道德的。而认为胚胎不是人的那些人,认为可以利用胚胎进行医学研究造福人类,退一步讲,用那些无性克隆的胚胎或者治疗不孕多余的胚胎做研究,可以避免这些道德评判。我也无法判断出我更倾向于哪一方,但我却萌生出一种不安感。胚胎是否具有人性成为人类评判它是否可以用来做研究的衡量标准,这充满了人类的傲慢自大与功利。我脑海浮现了一个诡异又可怕的画面:在一片静谧又优美的农庄,生活着一群年轻的小孩,他们的生活单调且统一,他们没有亲人,被剥夺了情感和自我意识,也就是所谓的人性,而他们存在的唯一使命就是为现实中的人提供器官。想到这里我不禁毛骨悚然,科技的尽头到底在哪里?对了,我的想法来源于石黑一雄的一部小说《莫失莫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情形下改变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或现今达成的平衡。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