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7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人》

    王安石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还是位列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家。王荆公文章简洁,抒情清丽,用典绚烂,即便是他的政敌,对其文学造诣也不得不表示钦佩。如此兼具学、识、才的王安石,其卓越的政治天分,纵览中国历史也极为罕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过了千年了,他还是那么饱受争议,而我还是那么喜欢他。

      看到本书前面,我承认作者的书写很流畅,但是总觉得很多地方就像之前读过的文言文下面的译文,对这位日本学者先生,我想我不能就此一星结束,我便往后面继续看了。后来我就打脸了,作者后面越写越好,可能是全篇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看到后记 “我记得是去年接到的这个写王安石小传的工作。起初我是拒绝的。笔者是个懒怠的人,一听必须严格遵守期限完成,心里就先发怵。更要命的是我对王安石一无所知,想到要在一年之内读完王安石全集和各种参考文献,还要完成三百五十页稿纸的小传,就觉得此事不可行,我也没有自信能完成这种 “不可能的任务”。不过后来策划方又来劝我,我就接下了这个工作。因为说着说着我就开始觉得自己大概能写出这本书了,总之是被人说服了。从很久前我就对王安石有兴趣,所以在人家的劝说中萌生了 “趁此机会好好研究一下王安石” 的无知者无畏的念头。” 这个速度以及质量真的是很不错。后面作者的 “第八章贤者多谤 —— 天上的研讨会” 真的惊艳到我了,引用主持人、朱熹、梁启超… 等等的话语,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王安石,也让我看到一个深厚功底的优秀笔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要评论真实的王安石,应该做到的梁启超所言 “人品归人品,政见归政见”。毫无疑问王安石不趋炎附势,保持人格独立,始终坚持一位文人的风骨,学者的独立。始终求真知求真学,无论所得之学是否符合见者的标准,但作为文人学者他是一位千古楷模,坚持自我遗世独立的君子。作为政治家,是非功过已经是当时的事,我们无需过分的争论解读。更应该是从技术,执行的角度去客观的看待他领导的变法。首先要知道他是领导者,但不是唯一的领导者。变法是主力但不是唯一,功过是非不应该只有他自己承担。本书没有去讨论,变法中的具体技术问题,这确实不应该是研究王安石的问题,这是王安石变法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明白了这些,我们在评论王安石之时就应该知道,作为政治家的行为,与其本人有关系,但绝对不是必然联系。改革要集权,要寻找支持,要强力执行,这是历代改革必须要求的,不是一个王安石变法一家的特色,更与王安石的个人性格关系不大。至于因为政治改革引起后世的党争,也只应该限于其作为政治家而讨论,牵扯私德,则只会失去真实客观。作为政治家,他或许不能称的上成功,但这不妨碍他个人私德的高尚,至于因为政治改革引起后世的党争,也只应该限于其作为政治家而讨论,牵扯私德,则只会失去真实客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锐意改革的实干家

          从宋仁宗到神宗期间出现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以天下为己任士大夫,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光时代。苏轼的才情、王安石的变法,以及他们因为政见不和互相的贬谪,让历史变得更有故事性。王安石一个锐意改革的实干家,能力排众议针对北宋种种社会问题进行变法图强。教育改革推进官学、科举;财政与赋税意图阻止富商豪绅做大,利于农耕农业;官制中增加吏的待遇同时提高官的行政能力。在新旧思想的交锋中,新政未能改变北宋的局面,反而引起了党政不断!立足于道应变与时,大的改革需要有深厚的理论支撑也需要时机和广大的共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喜欢王安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到王安石,就想起砸缸的另一位

              和司马光相爱相杀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肯而坦直的记叙

                作者是日本人,我边赞边难受,然而确实内容好、编排顺,译得佳。和朋友吐槽此事,他说:既然是佳作,不要有分别心。也对。这是值得反复琢磨的一部宋朝主义之争,临川先生生平。本书尤以尾声前有一章,仿各代学者评价口吻展示学派观点,很有意思。一部好书,世情欢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研讨会一章是唯一亮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王安石:立于浊流之上

                    虽然没有专门读过关于王安石的书,但从其他相关书籍中读到王安石,感觉因其剧烈改革的主张,遭诟诋贬的印象居多,这本关于王安石的书却给了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王安石。而且叙述很流畅,读后颇多感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生动的王安石

                      日本人的历史研究确实有一套,尤其是关于中国历史的研究更是独树一帜,读起来有一种确实如此的感觉。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却摆脱了以往对王安石脸谱化和标签化的描述,好像让我与王安石一起去感觉,去思考,去决策,进而去行动。我想,王安石若知此书,当会引作者为知己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日本人写的王安石传。我发现很多日本人写的书篇幅都不太长,也很好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立于浊流,钟山之云

                          今年是王安石诞辰 1000 周年,这本内容详实、立场客观的评传适时推出,作者给予王安石很高的评价 ——“杰出人物”,并且把苏轼与之做对比 ——“希世之异人”,和司马光做对比,而不像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那样片面的把王安石称为 “怪人”、“拗相公”,全书最大的亮点在于第八章 “天上的研讨会”,用假想的主持人来采访后世的陆九渊、朱熹、梁启超等等名人来评价王安石,力求刻画出一个真实、立体的王安石,可以看出三浦国雄教授对相关史学资料有较深的研究,这是本写给普通大众,甚至以前不了解王安石的读者看的,平易近人的历史通俗读物,值得一看,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短小精悍的王安石大传

                            连续读完两本关于苏东坡的书,赶紧延伸读一本他对头王安石的。顾衡说,学中国史就看隔壁日本学者写的。果不其然!由于是日本人写给日本人看的,浅显直白,而又不失严谨。翻译的文字功力也真不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行文风格不太适合一般人,阅读门槛有点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多维视角,博大精深,纵横俾阖,要言不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清浊只留后人语

                                  作者虽为日本人,但对王安石及中国儒家文化研究颇深。宋代,是一个礼遇文人及仕大大的朝代,也是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年代,所以才会出现历史长河中那么多璀璨的明珠。王安石也好,司马光也罢,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不能笼统的评价其空竟是对还是错,站在今天看历史、这些不为名不为利的仕大夫,他们敢于改变,敢于否定的态度.才是我们现代人更应该学习的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时之患

                                    一个独自对抗时流的变革者,同时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贤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些介绍王安石是一个阴险狡诈不折手段的人。这本从另一个方面介绍了王安石的一生,在当时这个阶段朝廷已经忌贫瘠落,在王安石变法以后又延续了北宋朝廷一段时间。任何变法都会触碰一部分旧的利益集团,王安石就从神宗思想教育开始,让神宗先认可他的变法主张,坚定神宗的变法决心。很多变法失败都是关键人物决心不坚定或者旧势力大于新的变法势力。这本书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王安石的一生及后人对他的评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及家世,详细介绍了变法的各项举措以及多位后代名家对王安石的评价,行文流畅,阅读起来酣畅淋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高度折叠的人生

                                          他是集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佛学家等角色于一身。他的一生在出世和入世间徘徊,从青年时期的抱负、中年时期的决绝到老年时期的隐退(虽有不甘)。他一生的主要工作是变法,他的生前身后事主要是因 “躬身入局” 为国家为苍生大动干戈而起。他是人生赢家,他的一生是普通人的百生,固然有爱子早逝、新法被废、无数曲折打击。今年是荆公诞辰千年,致敬!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