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6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舍得把《好好学习》过的自己丢下吗?

    想了很久,应该怎么推荐这本自己至少读过几十遍、送出了 80 本 +,践行了 3 年多,相关笔记如果打印下来比这本书还厚的《好好学习》。最后决定,写到哪里算哪里。


    读《好好学习》,是从加入剽悍一只猫的 “剽悍江湖” 以后更改阅读方向开始的。
    —— 原来我只看小说,有娃后,把市面上口碑不错的童书和绘本全都提前筛选了一遍,确保牛牛童鞋翻起家里的任何一本,都不会辣眼睛。
    后来,发现致用类的书籍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于是买了不少。《好好学习》是其中之一。
    一开始,我只拿它当普通的致用类书籍来读。
    1⃣️一扫而过
    看第一遍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成甲老师用第四章 “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里面的几个模型,综合应用后打磨出了「得到」上口碑超好的 “成甲说书” 栏目,真正实现了思维模型的 “lollapalooza 好上加好” 效应。
    2⃣️再次翻起
    序言里面提到的,他作为文案新手销售个人知识管理课程的案例也很好玩,于是把他的公众号和博客都翻了一遍。
    3⃣️一读再读
    解决负面情绪的方法值得参考;
    日记原来可以这么写的?
    关于职场新人该投资自己还是理财产品的见解,让人大开眼界;
    为什么李笑来老师和万维钢老师的课程背后,“看不见的设计” 如此重要;
    他找到自己天赋那部分,“QQ 陪聊,每次 5 毛”,跟我的困惑也一样样儿的;
    原来反馈环节设计不合理会让系统的反应延迟那么多呀;
    概率居然有这么多的玩法?
    还有还有,…
    就这样,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就跟挖宝似的。总有前面被忽略的细节不断跳出来,“哇,这个有意思,我想试试”,“那个看起来很好玩,怎么落地呢?”
    《好好学习》,从普通的致用类书籍,一跃成了我的案头书。
    我背着它和一堆书到藏区支教,其他的书留在了当地,只有它又被背了回来。
    没办法,上面写的每一个字,都记录了当时的体会和心情,就像笔下的另一个自己。
    —— 你舍得把自己丢在另一个地方吗?反正我舍不得?
    每次有新的收获,我都会分享给社群里还有身边的朋友们,以至于到后来,大家都知道,要问成甲相关的分享 / 信息,找牛牛或者翻牛牛的朋友圈肯定没错。
    这是一本属于《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说的,那种能够伴随我们 “生命与心智的成长” 的书。
    当然了,对自己要求很高的成甲老师并不满足于只是教会大家《好好学习》,2019 年 10 月,他又出版了一本《好好思考》,帮助对自己有要求的读者去提升思考力。
    《好好学习》《好好思考》,你就能收获在多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是以为推荐。

      11
      1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正确的好好学习

      1⃣️改变人们行为和认知方式的信息才是知识。第一,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第二,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因果联系,而是更复杂的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关系。2⃣️用有限的时间,去掌握那些被广泛应用的、重要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临界知识”。3⃣️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对知识进行管理,而管理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4⃣️想要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就要面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

        9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好好学习?这本书值得一读。

        📕 ‭‮切一‬‬的学习和‭‮力努‬‬无非三个目标:‭‮是一‬‬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是三‬‬预测问题。应该说,‭‮有没‬‬哪个人的学习会超过这个范畴,而评价学习‭‮否是‬‬有效的标准就很明确了,那就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否是‬‬发生了改变。📕 ‭‮个一第‬‬是数据管理的维度。在这个‭‮度维‬‬上,我们所‭‮论谈‬‬的知识管理更多是具体的‭‮据数‬‬层面技巧。‭‮个二第‬‬是信息管理的维度。在‭‮个这‬‬维度上,我们关注的是怎样更好地理解、‭‮化消‬‬和应用获得的各个知识点。第三个是底层规律的维度。在这个‭‮度维‬‬上,我们关心的‭‮仅仅不‬‬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心关‬‬自己的认知深度:‭‮们我‬‬必须在大量具体知识积淀的‭‮础基‬‬上,形成更‭‮观宏‬‬和抽象的理解。📕 衡量你的‭‮习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准标‬‬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路思‬‬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如果你学习‭‮后之‬‬和学习之前,思考和行动都一样,那么显然‭‮样这‬‬的学习是无效的。只有你知道了‭‮何如‬‬改变你的行动,‭‮息信‬‬才变成了你的知识。📕 ‭‮界临‬‬知识‭‮用套‬‬了核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 ——‭‮界临‬‬质量。临界质量是‭‮要指‬‬产生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料材‬‬质量,只有突破‭‮一这‬‬临界值,才能产生‭‮人惊‬‬的核爆炸。像牛顿第二定律 F=‭‮am‬‬这样‭‮够能‬‬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称为 “临界‭‮识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N29: 《好好学习》(成甲)读书笔记:

          1. 判断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是你是否改变了认知或行动。在知识管理中,相比数据管理、信息管理,更重要的是底层规律维度。我们要提高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2. 找到有价值的临界知识(能带来关键影响)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比如说能够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专业能力和结构能力的学习上,跨学科地思考、解决问题。3. 如何掌握临界知识方法? 避免 "低水平勤奋陷阱"。读书重要的不是数量或是读完,而是有没有帮助你解决问题,是否发现解决方案的底层逻辑,并把它运用到其他领域,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3.1. 提升学习能力的底层心态 1⃣️ 绿灯思维(心态基础)打破习惯性防卫。遇到新观点或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不是找理由反驳,而是去积极考虑有价值的地方。理解、倾听、分析、完善。区分 "我"≠"我的观点 / 行为" 。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不是对我们的否定,不同意见能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改进、提升,从而获得启发和成长。 2⃣️ 以慢为快(具体执行中的心态) 抓核心要点,花大力气去打动知识阻塞,实现融会贯通,厚积薄发。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把 80% 的时间花在 20% 的重要问题上(比如说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赶着快的人,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3.2.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1⃣️ 反思 / 复盘: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 ——反思校正假设反思的作用:发现知识误区: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的假设)。应用:每日复盘 - 精进日记。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e.g. 考虑到 "规避损失效应",人对痛苦是更敏感的,在新合同中把 "损失" 的感受改造成 "收获" 的感受。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在训练反思能力时,有三个方法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自我反馈。 2⃣️ 以教为学 3⃣️ 刻意练习 提升元认知能力 :看到问题 —— 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黄金思维圈)—— 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比如相关临界知识)—— 决定采取的行动。 4.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5.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在短时间内,在不同场景练习,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练习。 在刻意练习必须关注两点: 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 2)大量地持续练习。6. 可以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e.g.《精英日课》 "一个问题场景 + 一个解决方案 + 背后理性思考" 表面上是: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权威的合法性从哪里来?》(from《逆转》) 可以界定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意见更有效地影响别人? 《影响力》提到的 6 个武器:互惠、喜爱、承诺一致、社会认同、权威、稀缺。7.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 "能力圈" 找出自己的能力圈,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 90% 的人都做得好。 根据你的能力圈边界,画出自己的服务群体边界。8. 一些重要的通用的临界知识: 1⃣️ 复利效应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 A,会导致结果 B,而结果 B 又会加强 A,不断循环。 e.g. 公众号阅读,只要坚持提高利率(写高质量文章)和执行次数(发布数量),就一定会达到临界点(大 V 推荐)。拓展人脉的关键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对别人有用,其次才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2⃣️ 系统思考为了挖掘更深层次原因,看到系统背后的秘密,我们需要训练系统思考 - 找到关键解。How:关注 "关系" 而非 "事物"。 分析系统结构,也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 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 系统关键解有时在信息制高点(及时、公开的反馈对系统行为有很大影响)。3⃣️ 概率论 过去的每一件事情的结果,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也将有无数种可能的结果。 提高信息质量,我们掌握的事实与细节越多,主观概率的准确性也越高。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选择不断地投入成功概率最大的事情当中,并且避免小概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致命打击。 4⃣️ 黄金思维圈 在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 "为什么"。 e.g. 营销的最高境界 —— 营销你的价值观,也就是营销你的 why—— 你为什么存在。 5⃣️ 进化论 要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应该构建信息优势,让自己及时发现甚至预见变化。 正确的方法论(精益创业)和模仿同级别最优秀人的做法,能够让你在没有冒险基因的情况下,更好地把知道变为行动。(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能采取行动,改变多少)。 位置比努力重要。 找到人脉中心,把人脉当作资源进行管理,二八法则就会起作用:20% 的人脉(和我们拥有差异资源的人脉)给你带来 80% 的价值。 怎样才能人脉圈共享资源和能力呢? 与弱关系进行 1 对 1 的深入交流。 在真诚的前提下,"自我暴露" 和 "做一个给予者" 可以帮助你和对方更快地建立信任。 作为一个给予者,在沟通的过程中必须要问三个黄金问题:我怎样才能帮到你?你能给我什么建议吗?你觉得这件事情还应当再去咨询谁?6⃣️ 安全空间 由于幂律分布定律,小概率事件会造成极端严重的后果。 为了避免此前的努力付之一炬,我们应该构建安全空间。 How:设计冗余备份,保证系统正常运作。 依据个人情况,选择完整备份、关键节点备份或解决方案备份 ——Plan B;提高决策质量,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 在等待时,花很多时间思考,同时要避免让自己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犯错。在决策时果断独立。 "查理・芒格:尝试做成千上万的小事很难。但试着把几件事做好,就会有好的结果。少数几个好的决策在长期能带来成功。我不介意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提升系统的反脆弱性,增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应对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年读500本书的可能性

            为了大放厥词,我用最笨、也是作者早已摒弃的阅读方法:从头到尾读完这本书,同时感叹道:“还好这书是从书店借来的,一点都不亏。”(读的时候得到电子书还没上架)01 斜杠青年与认知深度《好好学习》第一章出现了 “认知深度” 和 “斜杠青年” 这两个貌似高大上的名词,它们的诠释也比较打动我,再往后翻越来越觉得不对劲:这本书各种门类的名词、术语实在是太多了,让你觉得每一个陌生词汇的出现都是来强调自己学识浅薄的,犹如耍大牌的主角闪亮登场,并且是领完盒饭还会卷土重来那种,不胜其扰。先来说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不是兼职青年,更像是 U 盘青年 ——“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拔插、自由协作”(老罗语录 “U 盘化生存”)。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并有足够深度的认知,掌握该领域的规律,并以此来改变一个行业 —— 这样的青年才是斜杠青年。“斜杠” 不是盲目多元化、东拼西凑,也不能以快速获取的现金流多少作为鉴定斜杠青年的必要条件。作者提倡 “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的多元跨界,我也赞同。作者无厘头地用 “深度认知” 解释了 “认知深度”,认知深度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全靠自行脑补 —— 我的理解:如果你善于管理自己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可以 “四两拨千斤”,“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么你就达到了认知深度的境界。如何做到深度认知?作者用自己 “一年读完 200 本书、月入 10-20 本书” 的例子现身说法:如果没有每日 2-3 小时的 “晨修”(写反思日记)、没有掌握知识的最底层规律以及绿灯思维等等,即便一年读 2000 本,也永远只会停留在知识的最表层 ——“低水平勤奋”。一切学习和努力必须建立 “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的三大目标。其实,我觉得作者就是在空喊口号,他自己并没有 “好好学习”;就连 “以慢为快” 的阅读和学习方法,他也没做到,不然这本书为什么还停留在罗列知识的表面。“一年 200 本书” 的例子只是为了吹牛,但是,编辑行业内的大咖们都是一年读 500 本,这并没有什么稀奇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你非常想读书,你也可以!02 临界知识与能力圈临界知识,是一种神秘的知识。如果有那么一个知识点(原理),你既可以用来解释房价增长过快,又可以全面解析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那就是 “临界知识”—— 还是那句话 “认识事物底层的结构与规律”。九年义务教育所有的必修课已经教过大家什么是临界知识。按照作者的指引,我觉得有收藏书籍嗜好的读者,可以找出初中学过的政治课本,研读之后应该可以获得底层思维、很好地过完后半生。不要去读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也别瞎努力研读《刻意练习》了,本土经典 “名人语录” 就很好。书中介绍的能力圈约等于舒适圈 ——“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 90% 的人做得好”,请在能力圈内投资。作者的大意是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卖菜的不要看卖花赚钱就去倒腾鲜花。刚开始也许跳出舒适圈会创造更多的生存发展机会,然而,最后拼的还是 “天赋” 和自己最擅长的能力。所以跳出舒适圈的人,只不过吸了几口氧,最后还是得回老家,而且有中途夭折的风险。如果你掌握临界知识,具备预测问题的能力,只是可能规避风险、更有优势,但并不会在能力圈外的领域持续大红大紫。03 重读经典建立联系读过《好好学习》,你会发现很多内容和许岑的《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类似、但又不太一样,前后章节有点难以自圆其说。作者介绍的每天用 2-3 小时晨修、记录自己的反思日记,又有点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时间统计法)的影子,但柳比歇夫更强调日记的简洁和客观。作者 “回顾去年的今天”—— 时间线回顾法,这一时间管理的方式却值得我借鉴。书中推崇心理学、用心理学去解释一切规律,马上反过来说 “心理学不靠谱”;作者聊《刻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又没太聊透…… 身为读者的我该怎么办?如果这些我都不了解呢?—— 等于白读。终于理解什么是 “贩卖焦虑”—— 别人讲了一堆你听着颇有道理的话,听罢依然一头雾水、没有帮助自己解决任何问题,却平白无故产生了一丝 “无知” 的焦虑。最好的办法,当这种焦虑出现的时候,亲自去探索知识点的根源 —— 重读经典,不要只是在推送上看过书名和部分引用,以及由此展开的鸡汤,就以为自己读过经典了。运气不好的话,也许文中的植入广告比鸡汤在你脑中的印象更为刻骨铭心 —— 你肯定有因为一部经典著作的书名自掏腰包的时候。放下 “二手书”,远离知识的 “三道贩子”,坐下来花时间去读一读经典书籍、探究一番:牛人的话到底出自何方?把二手书当成你成功路上的第一块拼图,戴好福尔摩斯的眼镜、用批判的思维武装自己求知的小脑瓜 ——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读过经典,再回到起点,你会发现当初的迷惘好像都成了一个个神经元,建立起密密麻麻的链接,看似无法解释的过去一点即破。这就是认知深度和底层思维。04 每年 500 本不是梦如果我没有读过《奇特的一生》、《刻意练习》、《过目不忘读书法》,没有听过《精英日课》、也没有学习过《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我应该不会选择去借阅这本书。正是看到书中介绍的一些理论与自己认同的见闻有几分相似,怀着 “略懂略懂” 的优越感,我也可以点评一二。作者可以有勇气出书谈论学习方法,一定是从量变达到了质变,你行你也可以。“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如果你和我一样还是一个阅读新手,尚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我觉得:鸡血一点,大胆去执行一年 500 本的计划,以此为目标去探索学习方法、充分实践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未尝不可。举个例子,一台你从没操作过的新电脑、新系统,如果仅仅是去听讲座、记笔记来学习电脑的操作方法,却永远不敢开机 —— 且不说这些技能你会不会遗忘,至少这台电脑从来和你没有关系。05 阅读方法论关于 500 本,分类 —— 对书籍分类和对阅读方法分类。把书籍分成 “虚构类” 与 “非虚构类”,再细化成畅销与经典。对于虚构类非经典,可以速读,一目十行、斜视一页、一天 2 本,对产生共鸣的内容进行划线、摘抄。非经典非虚构类,依然可以先看目录速读概况 ——《好好学习》这本书就属于非虚构类,目录却简约得不像话,没什么可以借鉴的。也许因为倘若有了详细的目录,大家就不会往后翻阅、影响销售。目录特别简约,实在无法用目录法进行快速阅读的书籍 —— 迅速翻阅书中的大小标题、浏览加粗句、段,也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速读目的。上一章已经介绍过阅读经典的意义,如果是经典类书籍,建议 “以慢为快”、一本书读三遍,不多。第一遍,用目录法了解书的骨架,优先挑选自己感兴趣或重点内容阅读;第二遍,通读全书,掌握其中关联和 “底层规律”;第三遍,一边阅读一边对知识点和自己认为不错的内容进行整理。其实,还应该有第四遍 —— 反馈,可以发朋友圈和朋友分享自己对这本书的见解,还可以在日常聊天、思考中试着使用新获得的理论侃大山,忘记的部分随时查阅原书、以及自己的笔记。不过,关于 “反馈”,最好是像我这样,写一篇不限字数的读书心得,以教为学。你会发现在自由书写的过程中,一些无意识的知识点会突然蹦出来,跃然纸上 —— 这种方式和效果就是在 “用任务驱动学习”、“精炼思维”、实现 “刻意练习”,也预示着你正向着深度认知的方向迈进。读书不挑食,不以兴趣为目的。有主题、分门类阅读,无限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 ——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关于摘抄可以借助工具,比如用电纸书的笔记摘录功能,有的国产电纸书可以直接将笔记分享到电子笔记中;还有一些制作脑图和读书笔记的专业软件都可以边阅读边制作知识卡片,尤其遇到抽象概念和方法论比较多、或者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书,就可以借助上述工具实现快速理解和阅读。不过,通常情况下用自己的手画思维导图是最便捷的,画好后拍照储存、打上标签便于日后搜索。制作一张阅读地图。不贪多,一开始以周为目标,只要翻开一本书,就可以在表格中给自己记录一笔,标注上开始阅读的时间和完成阅读的时间,把已购未读的书都列在这周的列表 pending 里。“术从简、道从心”,不用多花哨的形式,一张表格足矣。月度总结时,可以给所有清单上的书分类。通过观察阅读时间,也可以分析出自己的爱好、知识比重以及阅读速度。制作阅读地图,就像记录自己的时间,建立个人大数据,让一切有迹可循。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再去建立适合自己的阅读目标和学习方法、乃至知识管理,是不是更加实际?06 总结 1、持续分类、分主题阅读、不 “挑食”。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阅读、破万卷你才拥有绝对的高度去辨识周围的一切。《好好学习》这本书让我再次感受到阅读的温度和力量,看到别人的不足才能见识自己的进步。“好好学习”,你会实现认知深度。3、坚守自己的 “能力圈”。将自己擅长的领域做细、做精、不断优化,就像孙悟空给唐三藏画的那个圈,蹲在圈里好好念经 —— 经不住诱惑轻易出圈,最后损兵折将、得不偿失。前途未知时,更要走好自己的车道、别老变道,以静制动才是到达终点的快捷之法。4、给自己制定高目标。最可能的情况是:虽然制定了 “一年 500 本的梦想计划”,最终我们谁也读不了 500 本,但也绝对不会一年只读了 5 本。给自己一个肯定的假设,但千万别脑补过程,你只需要想象:“今天是我完成 500 本书计划的第一本”、“2020 我读完了 500 本书”—— 站在目标的终点回顾自己成功的开始,从心态上你就成功一多半。一年读完 200 本,你也可以出书。理由不言而喻,请参照此书的内容及行文规律。也许我的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反面心态 ——“红灯思维”。抱歉,洗脑失败,一分为二地看待书中的观点,不迷茫、少焦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仔细品读

              受书中内容启发,我现在每天写日记,反省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收获满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学习“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单位不是一个个孤单的知识点,学习的应该是知识的网络体系和思维模型体系,这是要搞清楚的。读书学习不追求快,不追求数量,追求是 “慢即是快”、“少就是多”。学习,首先要讲究态度、热情,第二讲究是方法方式。有好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一招一式之后,你总有一种读一本书胜过读 10 本的效果之快感和成就感,你个人的认知水平也会随之增加。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沐浴春风,学习三遍以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4

                    知识网络无用只用方为大用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临界知识二八定律非线性慢功夫反思基本简单原则思考兴趣领域原始出处兴趣凑思维带宽系统结构能力圈复利关注关系主管概率费马系统帕斯卡决策树贝叶斯定理黄金思维圈位置进化论安全空间认知优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没有掌握好

                      1. 梳理了核心临界知识 “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和安全空间”,应用实例很不错。2. 可以先跳到第四章,然后看一至三章,有时间可以反复阅读。3. 这是可以带你走出知识应用盲区的宝藏书。感谢新疆终身学习者俱乐部送了我,里面有成甲老师的亲笔签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慢为快,如何获得问题的杠杆解

                        这是本能缓解你学习焦虑的书。她教你在这个无论做什么都强调 "快" 的世界里,把学习放慢。这是有关如何做知识管理的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管理,或有效学习的方法,是花慢功夫在重要知识上,即以慢为快。以这种方式深度思考,来有选择的去学习临界知识,又或是芒格的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在刻意练习中,应用这些临界知识,提高洞察,决断力,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以少胜多。这又是一本教你如何做决策的书。​你是你选择的结果,以什么作为你人生众多选择的依据?直觉?经验?书中告诉你,是经过深度思考,抓住问题本质后,利用临界知识 (跨学科经验) 获得问题的杠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每日刷书     ⑤🧐知识那么多,我首先应该学什么?    为什么我学习了那么多知识,但是生活却没有      改变?📖这本书告诉我们 “只有了解后能改变我们行为模式的才叫知识,否则只是信息。” 并且,这本书给我们引入了 “临界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的帮助要比其他知识更加明显和直接,学习它们的优先级应该在绝大多数知识之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度的认知和学习,永远要耐得住寂寞,下得去苦功夫。没有刻意学习的痛苦,就没有一针见血的清楚。” 写得太好了。能够系统性地理解分析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对的问题,是很多人希望达到的思维深度,这是一个 what 的问题。本书收集归纳总结了很多底层思维的模型和思路,展示出这些抽象概念是如何在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中发挥作用的。如果你追求的不仅仅是解决事物和现象的表层问题,而是想要看到事物之间更全面的联系,影响和连动,这本书,读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好学习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交易成本不断下降,顶级人才的溢价越来越高,而普通人才的生存条件却在恶化。比如罗辑思维用顶级人才给你极其便宜的服务时,你还会听你们县城里的学者讲座吗?这个时代,顶级的油画是史无前例的贵了,而那些还说得过去的油画现在却越来越不值钱了。这样的趋势说明了什么?如果安于做那长尾的 80%,或许生存的绝对条件在提高,但是相对生存差距在加大。好在这股力量才刚刚开始,认知优势形成的竞争优势也刚刚拉开序幕。事实上,继学历优势、关系优势之后,认知优势将成为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普及之后的新的机遇红利。换句话说,在这种充分的商业竞争中,具备商业底层认知方法论的人才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的商业竞争引入越来越多有哲学思考、深度独立分析判断的商业人才,对中国的国家发展亦是大的幸事。我想,如果现在有一批具备这种强大学习能力、掌握底层思考方法和探究深度商业价值的人才,那么在未来 5~10 年他们必将成为中国新的商业中坚强的力量。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士大夫阶层的人生理想。而今天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文凭学历符号,更多的是在商业战场上驰骋,用眼光和判断力以及道德和哲学高度实现世俗和理想中人生的价值。我相信,在这一波认知变革的浪潮中,定会涌现出一批新的精英,为中国的下一波发展浪潮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知识管理核心价值观

                                现在信息增长迅速,指数级泛滥,个人学得再快懂得再多,也无法跟上信息爆炸的节奏,只有你掌握了底层规律,拥有认知优势,才能以简驭繁,用更少的知识理解更复杂的现象。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调整自己,不要贪多求全,避免陷入信息焦虑,而是静下心来下足功夫,提升认知深度。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好学习》

                                  提升元认知能力,找到事物的本层规律。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的学习效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能改变行动的才是知识

                                    这本书刚刚出来的时候,我就买了,但快速读完后,就放在了一边。“什么系统思考,二八法则,我早就知道了,有什么看的必要。”
                                    疫情期间有了很多时间来反思,并且看到了牛牛的 Annie 同学给《好好学习》写的荐书,我才找到了自己能力停滞的症结:
                                    没有用学过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行动。


                                    从知识,到临界知识,到思维模型。
                                    从工具,到通用工具,到工具箱。
                                    能起到什么效果,主要还是看使用的人是否真正了解该怎么用,该用在哪里。
                                    而这种了解,只能通过反复的实践、反思来获取。
                                    《好好学习》,《好好思考》,《一年顶十年》,都是这类指导实践的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想说相见恨晚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方法论可事半功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甲精进之学习

                                          个人如何精进,知识整合能力和运用输出能力才是关键。否则读了再多的书也只是一个个零散的点。学不会知识管理、整合和运用,就无法让认知升级,最多就是个人形存储器。同时,所谓斜杠、跨界,一定是走出了舒适区,但是还在能力圈之内。黄金圈的运用是从内到外,千万不要反了顺序。小步试错,快速迭代。永远要记住,二八定律和概率论是适用任何场景的。另外,冗余和精要计划并没有取舍之分,关键看使用场景。还有,时间管理做不好,任务完不成,会带来更多的焦虑。

                                            转发
                                            1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