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5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何提高决策力

    想要做到科学决策,需要掌握控制二分法,将自己的选择区分为可控部分和不可控部分,集中注意力在可控制的选择上,同时需要接受不可控制的选择,保持适当的敏感度,主动忽略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做好心理预期,认真评估每个选择的优劣,选择一个最符合自身价值观的选项。1⃣️不确定条件下的科学决策,高度依赖对概率的测算;这种决策最忌讳看结果论成败;这种偏见过度关注单次决策结果,忽视决策系统,它是人类心理特质的产物。2⃣️要提高决策水平,必须摆脱动机性推理惯性。要摆脱这种惯性的办法是经常复盘,但复盘过程常常又会受到自利性偏差干扰,要克服这种干扰,可以组建追求真理小组,结伴复盘。人的决断力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没有人能永远保持理性,作出最正确的决策。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二選一不叫決策

      加拿大心理學家基斯・斯坦諾維奇有本書叫《超越智商》說:決策的能力和智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有人可能特別善於學習,日常工作都做得很好,還是一位技術高手,但他決策不一定行。而像劉邦這樣的人,帶兵打仗和治國安邦的業務水準都比不上專業人士,為啥還是個好領導呢?也許最重要的就是因為他決策能力強。一般人之所以不善於決策,根本原因在於缺少決策的機會。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事情都是走流程。該上學上學該上班上班,學什麼做什麼都是別人設定好的,自己並不真的做什麼決策。我們可以考出好成績做出好業績,但沒拿過什麼大主意。我們很少有糾結的時候,我們沒冒著風險下過什麼決心,我們沒有承擔過錯誤決策的後果。決策能力,就是在關鍵當口能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面對不能一下看出利弊優劣的選項,需要反復比較權衡才能找出最優解的心理過程叫 “科學決策”。書中把科學決策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看清自己有哪些選項。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陷入狹隘思維,沒有給自己足夠多的選項,甚至根本沒有選項,我們要做的是主動給自己增加選項。具體的方法有比較機會成本、尋找亮點和並列選擇。第二步,分析選項,也就是評估每個選項的優劣。怎麼做到冷靜客觀地分析選項呢?作者給我們的建議是設立反對派、站在遠處看選項和驗證基礎比率。第三步,做出選擇,系統分析之後選出一個相對最好的。其實好不好都是相對的,要學會尊重的自己的價值觀,要捋清楚對你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最好時不時反省一下自己的價值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四步,管理預期,決策後要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有一個心理準備。這個環節裡,我們可以用小劑量現實去驗證假設,小步快跑,快速反覆運算;還可以通過 “事前驗屍” 的方法,強迫大腦思考極限情況來延展感知能力。決策是不常用到的技能。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根據直覺就把事情做了。但是有的時候,需要停下來,仔細評估之後才能做好決定。這個科學決策的方法,就是為了這些艱難決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好的一本决策工具书

        可以把这本书当成工具书来研读几遍,真的很值,非常好。会给人一种上帝视角的感觉,也许自己身处局中,依然会迷惘,但是本书会给你另一个视角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系统思考决策的方法论,说这本书是一本工具书也不过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学决策的四个步骤

          最近,有读者问了我几个关于决策的问题:要不要跨考心理学?工作还是读研读博?坦白来讲,我没答案,因为我肯定不能替你决策,也负不起责。但是呢?我可以和你分享一套四步决策法,帮你做个科学决策。这套方法是美国畅销书作者希思兄弟在《决断力》一书中提出来的。这个决策法,用到哪里都可以:小到要不要参加聚会,大到要不要结婚。只要是人生的重要选择,都可以参考一下。顺便说一句,希思兄弟写书非常学院派,会引用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商业案例,是个非常优秀的作者。如果他们就某个话题写本书,这个话题的精华基本就都在书里了。一般来说,我们决策往往分为四步:找到选项、分析选项、做出选择、接受结果。在这四个步骤中,常常会掉进四个大坑。面临选择时,思维狭隘限制了你的选择范围;分析选项时,证实倾向使你搜集利于自己的信息;做出选择时,短期情绪常使你做出错误判断接受后果时,对未来的走势太过自信。于是,针对这四个大坑,作者提出了一个 WRAP 四步决策法。01 找到更多选项,克服思维狭隘决策时,容易掉进去的第一个大坑就是,思维狭隘。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已知的选项上,把原本的 “二选一或多选一” 变成 “要不要”,陷入二元化的简单思维。本来要解决的问题是 “用什么方式来改善这段关系”,思维狭隘把问题变成了 “要不要结束这段关系”;本来要解决的问题是 “干什么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思维狭隘把问题变成了 “要不要考研考博”;本来要解决的问题是 “把钱花在哪儿能过得更好”,思维狭隘把问题变成了 “要不要买车”。如果连问题都搞错了,怎么会有正确答案呢?所以,决策一定要避开 “思维狭隘” 这个大坑,力求找到更多选项。书中列举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只能选择 “yes no”,52% 的决定都是错的;如果能多增加一两个选项,选错的概率就下降到了 32%。所以,在决策开始时,一定要找到更多的选项。具体该怎么办呢?1、考虑机会成本。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不这样做,能把省下来的时间、金钱用来干什么?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曾在演讲中用过这个的智慧:“一颗重型炸弹的成本是 30 个现代化的砖房学校,是 2 个设备齐全的医院,是 80 公里的混凝土公路。你们还愿意支持战争吗?” 艾森豪威尔试图用机会成本,提醒民众战争的代价,劝告民众珍惜和平。与之类似,我们也可以问自己同样的问题:这三年时间,不读书,还可以在哪里工作?这十万块钱,不买车,还可以用来干什么?2、消失选项测试。问自己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现有的选择行不通,我会怎么办?为了说明消失选项测试的重要性,作者在《决断力》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校,领导发现行政老师能干好一部分工作,但是干不好另外一部分。于是,领导陷入了两难:解雇老师吧,走流程很费事;继续留着她,又影响工作效率。该怎么办呢?后来,领导进行了消失选项测试:如果我没办法开除她,会怎么做?这个问题让领导发现了一个更好办法:用很低的成本招募学生助理,让学生助理来干行政老师不擅长的工作。通过这样的测试,校长发现了其他的选项。同样的,当我们面临决策时,也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一直没考上研究生,我会做什么?如果买不到心仪的车,我会买什么?总之,做决策的第一步,一定要避开 “思维狭隘”,通过 “考虑机会成本” 和 “消失选项测试” 帮助自己看到更多可能的选择。02 客观评估信息,避免证实倾向有了更多选项就能做出好决策了吗?还不一定,因为我们会在评估选项时陷入 “证实倾向”。证实倾向就是说,我们先有结论,再去寻找支持结论的证据。第一次看到某个人,觉得他人不好。在后面的相处中,就会发现很多恶意。先入为主地觉得提升学历是个好选择,于是到网上找各种读完书,找到好工作,升职加薪的故事。带着 “证实倾向”,我们就会越来越喜欢自己最初的选项。最终在某个时刻,发现事情好像不是这样的。怎么避开这个大坑?1、设立反对派,也就是求骂醒。个人做决定的时候,可以找几个好朋友提一提反对意见,用别人的理智战胜自己的情感。问一问自己,也问一问朋友:这个选项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成为最好的选项?有没有这样做,但是结果不太好的例子?2、搜集资料,看看平均值 (基础比率)。很多时候,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如果没有特别的优势,别人在某个事情上的成功率大概率也是自己的成功率;同行业的平均工资,大概率也是自己的工资水平。决定要考研,去考研教室看一看,去网上找找信息:看看往年的录取率、录取分?看看考这个学校的人,每天要学习多久?总之,做决定前,做好调研,多了解一些大多数情况。03 换角色换时间,克服短期情绪有时候,人们往往会因为当下的情绪做出错误的选择。我有过很多类似的经验:害怕尴尬,不好意思拒绝托尼老师,然后烫头发、办卡;做错事情,怕丢人不道歉,梗着脖子死撑…… 该如何避坑呢?《决断力》里有一个少男少女们很容易共情的故事:一个男生暗恋班上的女生,他想给女生打电话,但是又害怕女生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这时候,有两个选择:A,先不打电话,等以后有了更多交流再说;B,打电话。如果用这个问题做一个调查,会有个有趣的发现:如果是自己面临这样的情况,大多数男生会选 A 再等等;如果是朋友面临这样的情况,大多数男生会劝对方选 B。由此,给我们一个启发,换个角度,跳出原有的角色。具体来说,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果我的好朋友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会告诉他怎么做?10 分钟后,我会如何看待自己的选择呢?10 个月后呢?10 年呢?如果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会如何做呢?这个案例,让我想到了乔布斯的爱情。1990 年,乔布斯到斯坦福大学做演讲。在演讲台下,乔布斯遇到了劳伦。他被劳伦所吸引,和她聊了几句。和大多数男生一样,乔布斯也遇到了这个选择:是追求这个女生,还是就此别过。哪怕是乔布斯,也有点怂,没敢约劳伦。他坐在车上,钥匙已经插上了,马上就要离开大学,很可能再也不会遇到这个女生。这时候,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这是我人生在世的最后一天,我是愿意开一场商业会议,还是同这个女人一起度过?最终,这个问题帮助乔布斯克服了短期情况,她下车找到劳伦,两个人一起共进晚餐,自此一生携手。总之,为了克服短期情况,我们需要从朋友的角度,从时间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除了克服短期情绪,我们还应该看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的选择的确是很难的,因为根本不能比较利益得失,而是要看价值观的优先级。就比如,是求高工资进企业,还是求稳定进体制?是当老师教书育人,还是考公务员服务人民?以及乔布斯吸引人才时的灵魂之问: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这些选项,哪怕是分析完利弊,还是很难做出决定。因为,每个决定的背后其实反映了我们的理想自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给世界留下些什么?你觉得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价值观是我们的个人选择,价值观也可以改变,但是我们要理解并尊重自己的价值观。04 客观评估结果,避免过度自信完成前面三步,我们大概率就理解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么接下来,还要对结果有个预期。大白话就是,想一想失败了会怎么办?对结果有个基本的预期,以免太过焦虑。该怎么办呢?1、考虑结果的范围。未来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以考研为例,想考入某个学校跟随某位老师读书,最好的结果可能是心愿达成;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不仅考不上这个学校,哪个学校都没机会。然后,这两个点中间,可能有一连串选项:考上这个学校的其他老师、调剂到其他学校等等。什么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心里大概要有个数。2、提前尝试,做个预实验。在事情真正发生之前,能不能提前试一下。想读研,可以先找个课题组体验几个星期,认真的想一想,这样的生活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想从事某个职业,能不能先找个公司,跟着干一个月。买衣服都要先试穿一下,做其他重要的人生决策,当然也应该先了解体验一下。3、事前验尸,分析可能的失败原因。查理芒格有句话,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同样,在下定决心之后,做一个事前验尸:如果要做的事情会失败,那么会因为什么原因?如何避免?如果考研要失败,那么将会是因为什么?如果一段恋情会终结,那又会是因为什么?考虑完这几个问题,我们对结果就有个大概的预期了。05 总结一下为了避免我们在决策时陷入思维狭隘、证实倾向、短期情绪、过度自信;我们可以采用四步决策法。找到更多选项,克服思维狭隘。具体要求:考虑机会成本、消失选项测试。客观评估信息,避免证实偏误。具体要求:设立反对派、看看平均值。换时间换角色,克服短期情绪。具体要求:问自己问题、尊重核心价值观。客观评估结果,避免过度自信。具体要求:考虑结果范围、提前尝试、事前验尸。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更好的选择源于更好的决断力

            对老年人的调查显示,人们为之感到后悔的并不是他们做过的事,而是他们未曾做过的事。想到这个画面,我会不寒而栗。做一件事或者不做一件事,都是源于决策。人生的轨迹无非是各种选择的叠加结果,现实并不是平行宇宙,我们不可能同时做两个选择,所以减少后悔的做法就是在重大决策时做出尽量好的选择。在《决断力》中,作者丹・希斯总结了阻碍人们做出高质量决策的四个因素以及解决方法,案例多易读,系统性好便于理解。不负时光源于对每一时刻的把握,如果要选择一本书来读,那么《决断力》不是个坏选择,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只看第一章也会有确定的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适合搭配《上游思维》,宛如房谋杜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决断力》

                这本书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科学决策四步法,搭建了清晰而坚实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真实案例。目前学界有关决策科学的研究成果,基本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本书核心内容:科学决策四个步骤:一、列出选项,要通过寻找亮点等方式有意识地给自己增加选项;二、分析选项,常用分析方法有设立反对派、从远处旁观和验证基础比率;三、做出选择,要学会尊重的自己的价值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四、管理预期,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一个心理准备,常用方法有用小剂量现实验证假设和最坏假设推演。科学决策是一个非常纠结的心理过程,是在几个难判优劣的选项中做出正确的选择。科学决策包含四个步骤:第一,看清自己有哪些选项。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陷入狭隘思维,没有给自己足够多的选项,甚至根本没有选项,我们要做的是主动给自己增加选项。具体的方法有比较机会成本、寻找亮点和并列选择。第二,分析选项,也就是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怎么做到冷静客观地分析选项呢?作者给我们的建议是设立反对派、站在远处看选项和验证基础比率。第三,做出选择,系统分析之后选出一个相对最好的。其实好不好都是相对的,要学会尊重的自己的价值观,要捋清楚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最好时不时反省一下自己的价值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第四,管理预期,决策后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一个心理准备。这个环节里,我们可以用小剂量现实去验证假设,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还可以通过 “事前验尸” 的方法,强迫大脑思考极限情况来延展感知能力。万维钢老师说,决策是不常用到的技能。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根据直觉就把事情做了。但是有的时候,需要停下来,仔细评估之后才能做好决定。这个科学决策的方法,就是为了这些艰难决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与其说是决策之书,不如说是流程之书

                  本书是听书以后非常感兴趣回来补读的,先听后读以后的感受 1,读原书好太多了,橘子是能榨出橙汁,但那是喝橙汁,绝不是吃橘子 2,能大大提升阅读速度,特别是对于解读版涉及过的内容,有点复习的感觉 3,先听一遍书,对整本书的框架会有更深刻的感知,像是拿了张导游图再去游览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决策即正确的判断,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

                    假设你在考虑一个正常的决策过程,那么它通常包含四个步骤:・面临选择・分析选项・做出选择・接受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阻碍因素:・面临选择时,思维狭隘限制了你的选择范围;・分析选项时,证实倾向使你搜集利于自己的信息;・做出选择时,短期情绪常使你做出错误判断;・接受后果时,对未来的走势太过自信。此时此刻,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碰上的是什么困难了。我们知道了影响自己决策的四大障碍。我们也知道经典的利弊清单法不适用于克服这几个障碍;实际上,它不能有效抵消其中的任意一个因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决策最终自我决断,也需要特定的帮助

                      决策方向和重点,需要自我决断,也需要特定的帮助避免狭隘思维,跳出方案想问题,避免想象中的证实倾向,灰度测试一下,看看结果,避免情绪影响,设置一个足以思考的绊网,最后失败还是可能发生,做好出错的准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决策就是做选择。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选项

                        这是一本经典畅销书。


                        如书名所示,它是讲科学决策的。
                        讲决策的书那么多,这本有啥不同?
                        这本书是说,在多个选项的情况下,怎样做好决策。
                        啥叫多个选项?我举个例子,你来感受一下。
                        话说有一盒录像带,里面有你喜欢的演员。售价是 15 块钱。那你是买还是不买呢?调查显示,75% 的人选择了购买。
                        实验者修改了选项,你是购买这盒录像带呢,还是不购买把这 15 块钱存下来另做购买计划呢?结果显示,增加提醒有另外的选项时,购买的比例就从 75% 直线下降到了 55%。
                        你看,这就是增加了选项,就改变了我们的决策。
                        按照这本书的说法,决策其实就是做选择,也就是从若干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你或许要说了,这我知道啊,我平时就是因为选项多了不知道怎么选啊。
                        实际上,真实的情况是,很多时候,我们做选择时,是没有选项的。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曾对 105 名青少年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这群青少年所做的决定,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决定去做某件事,比如,我以后不再责怪别人了;另一类是,只做是或者否的选择,比如,我要不要跟男朋友分手。
                        第一类,决定去做某件事,这里面没有选择的过程,自然也就称不上做选择了,只能说是表明决心;第二类,只做是或否的选择,这显然也不是在做选择题,而是在做判断题。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还发现,只有是或者否的选择题,决策失误的概率是 52%。
                         
                        你看,无论是决定去做某件事,还是只做是或否的选择,它们的本质都是在孤立地思考一个问题,而不是增加选项。
                        再说回这本书,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拓展选项,以及在多个选项的情况下,怎样做好决策。
                        书的作者是世界一流组织行为学家希思兄弟。这对兄弟的书有个非常大的特点,那就是,书中展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真实案例,逻辑严密全程无尿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习心得 #我们每天都在作着大大小小的决策,却很少反思自己的决策质量。还好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决策对自己和他人影响都不大,可是那些关键少数的决策却可能影响你的人生走向。决策失误最大的影响因素是 “自己”,我们常常受困于思维局限和情感冲动。书里给出了一个叫 “WRAP” 的流程,我觉得这个流程不一定让你每次的决策都是获益最大的,但已经足够让你避开 99% 的错误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选择出你更好的未来

                            这本书最初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里第一时间进行了解读,其中关于决策的智慧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在听完课程内容之后反复阅读了好几次,最后在中文书面世之后一口气阅读了。不得不说,看完全书,让我再次意识到那句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的重要性,也更意识到自己对专栏的反复阅读之后以为掌握的知识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还是捉襟见肘,需要多去在实践中摸索。

                            希思兄弟的书如万老师所言,集结了当前科学界的共同认知,可信度是比较高的。更为难得的是他们把科学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读者,还穿插着精彩的案例以便于理解,尤其是每一章之后对重点的梳理,更是方便回顾。

                            高中女生做选择,往往是选择做或者不做某件事,而作者给出的 WRAP 模式就是把重要的原则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让你记牢,让你在下一次做决策时可以按照这个步骤一步步做出更好的选择。其实个人更喜欢的口诀是拓展你的选项、用现实检验假设、从长远考虑、做好出错的准备。

                            作者把书写的通俗易懂,那是作者的功力深厚,并不意味着看一遍书你就可以拥有和作者一样的决策水平,但确实可以给了你一个更好的工具和更加科学的视角去面对现实中的选择。

                            我们是选择的产物,我们的现在都是过去一个个选择的结果。如果从现在起你做的每一个选择,尤其是那些影响重大的选择,更加明智科学,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决断力也是一个人立足之本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195 本)#2023 年精读作家(13)希思兄弟《决断力》大家好!今天共读作家希思兄弟的第六本作品《决断力》,国际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希思兄弟根据最新心理学研究,提出了 “四步决断法”,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选择。本书视角新颖独特,案例丰富多样,理论框架清晰,方法简单实用。从个人生活中的大小决定到公司管理层的群体决策,它都能帮我们把决断的力量发挥到极致。​​2、核心思想:①决策的聚光灯效应卡尼曼认为,人们匆忙做出结论,是由于我们对眼前的信息关注过多,却对视线之外的信息不加考量。他称这种倾向是 “目光所及,便是一切”。与卡尼曼提出的视觉隐喻相一致,我们将这种倾向称为 “聚光” 效应(想想剧院里的聚光灯是如何吸引我们的视线的;灯光内的一切东西都被清晰地照亮)。从本质上来讲,这又恰恰是决策的核心难题:灯光内的东西很少会是我们做出一个好的决定所需要的全部,但我们时常会忘了调整聚光灯的方向。实际上,我们有时会根本不记得聚光灯的存在,太过长久地栖身在小光圈的内部,使我们忘记了光圈外有着更广阔的风景。当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我们偶尔会得到这样的建议 —— 相信自己的直觉。不幸的是,我们的直觉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好的决定有助于增加收入、提高利润和扩大市场份额,那么对于这样的决定的产生,流程和分析哪个更为重要?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发现 “决策流程更为重要 —— 比分析重要 6 倍”。通常一个好的流程往往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出更好的分析,比如搜索我们逻辑上的错误。但反过来却不正确,“精辟的分析过程是无用的,除非决策流程赋予它一个合理的展示机会”。②证实倾向的障碍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对某种状况快速做出判断,然后找到支持我们判断的信息。我们把这一存在问题的习惯称为 “证实倾向”,也就是影响你做出正确决策的第二大障碍。证实倾向令人感到些许恐惧的地方在于:当我们希望某件事情是真实的时候,便会关注支持这件事是真实性的信息,然后,当我们从中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时,还要庆幸自己做了一个非常理智的决定。天啊!一项调查显示,医生对某个诊断感到 “非常确定” 时,40% 的情况下他们是错的。一群学生经过评估,认为自己犯错的概率仅仅是 1% 的时候,真正的概率却是 27%。我们对自己的预测太过自信。在猜测未来的时候,我们关注于近在手边的信息,然后从中得出结论。③决断力的四步法提升通过正确的方式,我们能够做到抵制其效力。每一个阻碍因素的本质都暗示了战胜它的策略:(1)当面临选择时,思维的狭隘限制了你的选择范围。这时你应该……—— 拓宽选择空间。如何拓宽选择空间呢?有的人很善于扩大选择范围,我们将研究这些人的行为习惯。我们的调查人群包括一名择校顾问,某些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存活下来(甚至兴旺发展)的公司的决策者,此外还有为世界知名品牌如黑莓手机、奔腾微处理器构思品牌名的小咨询公司。(2)对选项正要进行分析时,证实倾向促使你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这时你应该……—— 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如何跳出固定思维并搜集对自己来说可靠的信息呢?我们要学习如何提出更为巧妙的问题,怎样让一个吵闹又有争议的会议在 30 秒内达成共识,以及应该对何种专家意见持有怀疑的态度。(3)你已有所决定,但短期情绪往往使你做出错误判断。这时你应该……—— 在做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如何克服短期情绪和抵触心理从而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我们将研究战胜善于操控顾客的汽车销售员的方法,分析为何人们失去 50 美元所经历的痛苦要大于得到 50 美元所带来的快乐,而又是怎样简单的答案使得一个痛苦的抉择迎刃而解。(4)接受自己的选择,但你常常对未来的走势太过自信。这时你应该……—— 做好出错的准备。对于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如何做出规划从而给我们决策的成功提供一个绝好的机会呢?本书中,我们将讲述,一位女士是如何通过预先在心里做好协商的准备然后拿到奖金的,怎样阻止您配偶的那些疯狂的商业构想,以及为什么说提醒新员工他们将面临糟糕的工作是明智的做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保持开放的思维,增大选择的范围

                                在生活中,能够做出有效决策的人很少。我们往往习惯于对某种情况做出快速判断,然后找到支持我们判断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证实倾向,是阻碍我们进行有效决策的一个障碍。在进行决策时,保留多个选项,拓宽自己的思路,不要被狭隘的思维所束缚,这几点非常关键。进行多目标跟踪,能够让我们不陷入证实倾向的假设,从而对收集到的线索都保持相对客观的态度。在以上背景之下,我们还要找到已经解决过类似问题的人,这样可以摆脱我们自己思维的束缚。在做决策时,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有大方向和目标的指引,这样的情况下,做决策会变得更加一致。真正有决断力的人,并不是凡事都快速做决定的人,也不是迟迟做不了决定的人。提升自己的决断力,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框架,作者在本书的最后,用这套框架列举了很多真实的案例。1. 情景给出做决策的情景,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无数这样的需要做决策的场景。2. 你的选择有哪些?列出自己所有可能的选择,拓宽自己的选择范围,保持多目标跟踪。3. 如何做出好的决定?拓宽选择空间,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4. 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可以是思想实验的方式。5. 在做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即使做出了充分的考虑,也不要匆忙做出决定,而是要留出一定的空间。6. 做好出错的准备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7. 对流程的反思在做完决策后,根据实际的效果,来对流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亲身经历过的相对会写的更透彻些

                                  之前只看了 1/10 左右,这次也是看了一丁点就就想从书架上,原因是认为像是为了写书而写书,没有太多亲身经历的反思。但考虑到需要补这方面的内容,还是从头看下去(是的,没看完 yet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决策力

                                    决策力来源于对自己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的最佳答案,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基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与自己和解的同时告诉自己什么是你的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做决定也可以流程化

                                      工作中具体的项目都会有流程,这本书告诉你做决定的过程也可以流程化,利用 WRAP 方法帮助你如何做出好的决定:1)扩宽选择空间:考虑第三种选择,而不是非此即彼;2)把假设放在现实中检验:找那些已经有类似经历的人寻求帮助,收集资料;“爬梯子”:从内部寻找亮点 - 从竞争对手寻找亮点 - 从整个行业寻找共同点;了解该类事件的基本比率,而不是预测,就算是所谓的专家,一般预测能力也极差;利用 “缩小”“放大” 法(外视观点和特写相结合)3)在做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10-10-10,想一想 10 分钟后,10 个月后,10 年后你还会不会做这个决定;想一想,如果是为最好的朋友给建议,你会怎么做;尊重自己的核心价值观;4)做好出错的准备:“事前验尸”,假如事情已经失败,你觉得失败的原因会是什么;书档未来:想想事情的两端(好的和不好的)为这两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些准备;设置 “绊网”,给自己一个期限或一定的成本。  值得把这个做决策的流程应用到工作和日常生活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开脑洞的决策理论

                                        《决断力: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选择》的作者是著名的希思兄弟。奇普・希思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丹・希思是杜克大学社会企业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前哈佛商学院研究员。两人均为组织行为学家,合著有《让创意更有黏性》《瞬变》等畅销书。   选什么专业,进哪家公司,跟谁结婚,要不要买房买车,这些五分钟内找不到答案的选择题最让人头疼。有没有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帮助我们成大事且不纠结?这本书告诉我们,答案是 “有”。组织行为学家希思兄弟了综合众多研究成果,总结出实用的 “科学决策四步法”:列出选项 - 分析选项 - 做出选择 - 管理预期。本书视角新颖独特,案例丰富多样,理论框架清晰,方法简单实用。从个人生活中的大小决定到公司管理层的群体决策,它都能帮我们把决断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本书的核心思想是,面对不能一下看出利弊优劣的选项,需要反复比较权衡才能找出最优解的心理过程叫 “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列出选项,要通过寻找亮点等方式有意识地给自己增加选项;第二,分析选项,常用分析方法有设立反对派、从远处旁观和验证基础比率;第三,做出选择,要学会尊重的自己的价值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第四,管理预期,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一个心理准备,常用方法有用小剂量现实验证假设和最坏假设推演。    每种个步骤都有很多具体的技巧,比如分析选项这一步:很多纠结是因为各种复杂情绪在影响判断,在别人眼中或者过段时间自己回头再看,根本不重要。真正的高手都擅长跳出来看问题。作者介绍了一个很实用的旁观术,叫 “10-10-10 法则”,就是让自己站在三个时间尺度去看现在的选项:10 分钟之后,你会做何感想?10 个月之后,你怎么看待今天的选择?10 年之后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赞不绝口

                                          现在的我也是遇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相信它能带给我启迪!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