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7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给你带来全局化的产品视角和价值思考

    要真正理解如何打磨产品,我特别建议你从宏观的角度开始。所以推荐你看这本书,马克・莱文森的《集装箱改变世界》。


    一说起打磨产品,我们通常说的都是产品细节的打磨,比如按钮的位置、灯光的反馈、摸起来的手感等等。
    而这本《集装箱改变世界》,好像跟产品细节的打磨没有关系。它讲的是一个颠覆世界的产品 —— 集装箱,集装箱是如何通过改变航运规律,从而改变全球贸易,和打破价值网络的。没有集装箱,也许就不会有全球化。
    一个真正的好产品,它改变的不仅仅是微观层面的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改变宏观层面的价值网络。在打磨产品之前,你首先要理解产品所处的价值网络。
    这本书能给你带来全局化的产品视角,和更深刻的价值思考,这比打磨产品的细节更重要。
    对了,罗振宇老师在 “罗辑思维” 节目里也讲过这本书,非常精彩,你也可以找出来听一下。

      6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顛覆性的創新是個系統工程

      本書完整講述了集裝箱從發明問世到大規模應用的整個過程,也分析了它給行業和世界格局帶來的深刻影響。我從這段歷史中總結出了四點啟示:一、科技含量的高低並不是改變生產力的主要因素,就像集裝箱雖然沒什麼技術含量,但是它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所以創新的關鍵不在於一個產品是什麼,而在於怎麼用。未來已來,只是分佈得不均勻。我們能看到很多影響力大到能改變世界的產品,其實很多發明者都不是第一個製造出他們的人。比如智慧手機,賈伯斯就不是第一個製造它的人,在他之前諾基亞公司已經推廣了很多年了。蒸汽機、嬰兒用的恒溫箱等很多都是已經存在、在技術上沒有什麼實現難度的產品,但是這些產品被另外一個領域的人看到、改進、推廣,就能變成一個偉大的產品。所以我們周圍根本不缺偉大的創新,缺少的是發現它們的眼睛。二、創新並不是一個單點突破的過程,真正的顛覆性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周圍的配套設施都跟上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優勢。從第一次用集裝箱到整個行業廣泛使用期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麥克萊恩也克服了無數的困難,經歷了一個漫長又痛苦的過程,中間差點破產。現實中的創新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窘境,互聯網剛出現的時候阿里巴巴也不是第一個做電商的,想到同樣點子並且做得好的企業也有很多,但是當時一系列外部環境的設施沒跟上,網路沒普及、支付方式很麻煩、網速也受到限制,所以很多企業都沒有熬到電商時代的爆發期。所以,單點創新不一定能帶來很大突破,關鍵要看是不是一個系統,只有系統的創新才能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三、一個創新產品所帶來的影響力是一開始根本想不到的。麥克萊恩也想不到自己發明的系統改變了整個世界貿易的格局,他也想不到集裝箱能影響日本、中國這些國家製造業的生產模式。很多產品會給原來不相關的領域帶來破壞力,電商會影響實體經濟,因為人們都開始網上購物;智能手機普及以後,超市收銀台旁邊的口香糖銷量下降了,因為大家排隊時都在玩手機而不買口香糖了。所以很多創新產品會有意無意地破壞跟自己不相關的產業格局,如果我們只關心自己本行業的技術發展,可能就會有危機了。這個世界的任何創新都有可能是機會或是危機,因此我們在關注本行業的同時,也要時刻緊盯其他行業的創新。四、一名優秀的創新者,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只要做出了貢獻,都會被整個行業銘記。每個創新者在開拓新領域的時候都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比如麥克萊恩後來賣掉了航運公司,又幾次創業,但是都沒成功,最後負債累累,在晚年的時候破產以失敗告終。但是航運業的人依然把他奉為 “集裝箱之父”,在他去世的時候,整個行業的輪船都同時鳴了一次汽笛表示對他的尊敬。所以說對一個創新者來說,只要他為整個行業做出了貢獻,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我們都應該對他們保持一份敬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集装箱

        微研发,成果显,运输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集装箱改变世界》

          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这的确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而撬动这个系统的理念就是标准化。随着标准化概念在全球物流系统的逐渐深入,世界在悄然间被彻底改变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集装箱运输在现代社会随处可见,然而,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连最开始推动其发展的先驱者也没有想到集装箱的前景。里面有企业、行业工会、政府、码头工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发货商家、各个港口等等各种势力之间的相互博弈,还受到国际贸易形势,石油的价格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并非一帆风顺,真实的展现了一个行业发展过程的历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发展的机遇与风险,扩展对世界上发生的技术创新的认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技术创新发展的缩影

              这是一本非常扎实的书,尽管读起来有点感觉沉闷,因为当你习惯了高技术的互联网时,你会觉得去读一本关于集装箱的书是多么的掉价。你会想:一个四周都是由铁铝组成的空箱子能说明啥呢?作者就是用这个铁铝制箱子为线索,向我们描绘了集装箱的发展史:一副波澜壮阔的全球化发轫的历史画卷。从各个层面,展现了创新的历程、要素和基本含义。整本书读完后,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我们要寻找的东西其实早已存在。我们对复杂的东西充满了盲目的崇拜,而对简单、有力的东西充满了傲慢和偏见。 集装箱的历史,也是所有技术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和参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体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集装箱改变世界》

                这是一本关于集装箱的商业史,作者从集装箱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物件入手,告诉我们集装箱是怎样推动全球化的。本书核心内容:1. 集装箱是怎么发明出来的;2. 集装箱在全球范围怎么推广应用。本书完整讲述了集装箱从发明出来到大规模应用的整个过程,也分析了它给行业和世界格局带来的深刻影响。本书启发如下:首先,科技含量的高低并不是改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就像集装箱,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它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所以,创新的关键不在于一个产品是什么,而在于怎么用。在创新领域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不均匀。我们能看到很多拥有巨大影响力,大到能改变世界的产品,其实很多发明者都不是第一个制造出他们的人。比如智能手机,乔布斯就不是第一个制造它的人,在他之前诺基亚公司已经推广了很多年了。再比如蒸汽机、婴儿用的恒温箱,很多都是已经存在、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实现难度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被另外一个领域的人看到、改进、推广,就能变成一个伟大的产品。所以我们周围根本不缺伟大的创新,缺少的是发现它们的眼睛。其次,创新并不是一个单点突破的过程,真正的颠覆性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周围的配套设施都跟上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再拿集装箱举例,从麦克莱恩第一次用集装箱,到整个行业广泛使用,期间过了十几年的时间,麦克莱恩也克服了无数的困难,经历了一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中间差点破产。现实中的创新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窘境,比如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阿里巴巴也不是第一个做电商的,想到同样点子并且做得好的企业也有很多,但是那时候一系列外部环境的设施没跟上,比如网络没普及、支付方式很麻烦、网速也受到限制,所以很多企业都没有熬到电商时代的爆发期。所以,单点创新不一定能带来很大突破,关键要看是不是一个系统,只有系统的创新才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再次,一个创新产品所带来的影响力是一开始根本想不到的。麦克莱恩也想不到自己发明的系统改变了整个世界贸易的格局,他也想不到集装箱能影响日本、中国这些国家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很多产品会给原来不相关的领域带来破坏力,比如电商会影响实体经济,因为人们都开始网上购物;再比如智能手机普及以后,超市收银台旁边的口香糖销量下降了,因为大家排队时都在玩手机,不买口香糖了。所以,很多创新产品会有意无意地破坏跟自己不相关的产业格局,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可能就会有危机了。这个世界的任何创新都有可能是你的机会或是危机,因此我们在关注本行业的同时,应该时刻紧盯其他行业的创新,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最后,一名优秀的创新者,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做出了贡献,都会被整个行业铭记。每个创新者在开拓新领域的时候都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麦克莱恩后来卖掉了航运公司,又几次创业,但是都没成功,最后负债累累,在晚年的时候破产,以失败告终。但是航运业的人依然把他奉为 “集装箱之父”,在他去世的时候,整个行业的轮船都同时鸣了一次汽笛,表示对他的尊敬。所以说对一个创新者来说,只要他为整个行业做出了贡献,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对他们保持一份敬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让我有机会看到七年来自己究竟有了怎样脱胎换骨的改变。

                  这本书,让我有机会看到七年来自己究竟有了怎样脱胎换骨的改变。在李笑来老师的书里,七年时间就可以算作一世了,每七年经历过一次涅槃重生,提升自己的认知系统,开启别样的人生。七年前,罗辑思维第八十四期名为【改变世界的箱子】,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身边如此平凡的事物,居然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如此大的改变。如果不是罗胖的领读,以我当时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尝试去阅读这样的书籍。其实在看完那期视频不久,我就购买了这本《集装箱改变世界》的纸质书,可惜并没有阅读。后来又搞到了这本书的 PDF 版本,同样的,也就是静静地躺在硬盘的字节中,直到我掌握了听读法,得到又提供了它的朗读版,才让我于今天完整的阅读了这本书。而书里面每一个桥段,都让我回忆起了 2014-2015 那个年度,【罗辑思维】给我带来的认知改变。罗胖本人因为说话比较刻薄,而【罗辑思维】又为了节目效果,有一些颠覆性的言论,所以一直是比较招黑的。而互联网时代了的特点是我骂你不需要看过你的东西,也不需要思考你的出发点,甚至鄙视别人仅仅因为对方嘴歪就可以。我身边就有很多同班同学对他嗤之以鼻,觉得他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也许他们真的是认知水平高于我太多,对于从小受主流舆论影响的我,没有那么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几乎每一期的罗辑思维都能给我带来思想的震撼。四年中,两百多期的罗辑思维一次又一次的改变和塑造着我的认知。不过罗胖毕竟也只是一个转述者,再加上【罗辑思维】节目本书营销的需求,节目里面的一些 “硬伤” 也确实严重,随着认知的不断提升,终究也会有产生质疑的时候。不过任何人和事都是不断成长的,我在成长,罗胖更是在更高水平的层级上成长,这才有了后面【得到】的出现,而由转述者为台柱子到真的吸引来名师站台,罗胖完成了华丽转身的同时,也为我的认知世界带来了吴军、卓克、万维钢、薛兆丰、顾衡、刘润、梁宁、华杉等导师。如果说是集装箱改变了这个世界,那么就是罗胖和他做的【罗辑思维】、【得到】改变了我。七年了吴军老师的课提升了我的视野,卓克老师的科学思维在帮我去昧,万维钢老师带我看见这个真实的世界,薛兆丰老师重塑了我观看这个世界的角度。。。。。改变太多,得到带给我的好老师太多,而这种改变不是热血式的,而是润物细无声般的塑造。这种改变不易觉察,需要对比才会有所触动。而这本《集装箱改变世界》就是引发触动的那根导火索。感谢罗胖,感谢得到,更感谢那个肯接受改变的自己。既然是《集装箱改变世界》的读后感,自然还是得聊聊这本书。其实,我建议大家去【得到】直接搜索罗辑思维的第 84 期来收听,而如果有可能,我更希望你能把那四年罗胖积攒下的两百多期【罗辑思维】都看一遍。人的认知提升其实是有一个过程的,缺失了润物细无声的那个环节,即使有感悟也不是内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最好的。希望这篇读后感能影响到几个人,进而改变了他的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带货之王

                    作为现代人真的很幸运,在家动动手指就可以买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足不出户在网上搞直播动动嘴巴就可以带货赚钱。这一切的便利我们不只要感谢李佳琦、感谢马云、更要感谢一个四四方方、简简单单的大铁皮盒子,那就是 “集装箱”。它直接推动了世界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全球的大分工,降低了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了效率,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财富面貌。
                    好奇怪,这个结论是不是有点夸大了?这个铁皮盒子在技术上毫无技术含量可言,我们不是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吗?难道不是科技含量越高,改变生产力的能力就越大吗?结论当然不是。任何创意,只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生产力。
                    集装箱之父是美国人叫麦克莱恩,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卡车司机。通过努力,1934 年 21 岁的他,拥有了自己的运输公司,其实也就只有两辆卡车。20 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大复苏,麦克莱恩公司就像风口上的猪,逐步壮大。1953 年,美国的陆路交通堵塞日益严重,一个伟大的想法诞生了,为什么不把卡车和轮船联运呢?为实现这一想法,麦克莱恩卖出了卡车运输公司的股份,接管了泛大西洋轮船公司(后改名为海陆联运公司)。他摇身一变,从一个陆地上开汽车的,变成一个海上开轮船的,他觉得获得了一个优势,可以把汽车直接送上船。
                    以前的码头是搬运工的世界。当时的航运又慢又贵,把货物一件一件码上船就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到达目标港口后还要再卸货。如果能把汽车直接开上船,在当时是一个很酷的想法。但后来麦克莱恩发现,这不是很傻嘛,我要车头干嘛?我要轮子干嘛?我直接把车上的大铁箱子留下来不就行了吗?你听,这就是集装箱的创意来源。随后,麦克莱恩设计了一种 33 英尺长的集装箱,比当时使用的集装箱要大 6 倍,并且提出不再雇用码头工人来堆放集装箱。这就是当今最流行的一句话 “时代淘汰你,连一滴眼泪都不会为你流。”
                    1956 年 4 月 16 日,麦克莱恩的第一支集装箱船队 “理想 X 号”(IDEAL X)驶出港口。从此,世界物流的历史悄悄地翻开了新的一页。半个世纪后,全世界 90% 的货物都是通过集装箱运输的。      
                    没有集装箱不可能有全球化。正是有了这样一个 “方形盒子”,才能够让物流实现标准化。正是这个铁盒子让世界都是你的,足不出户就能买买买。
                    如今的集装箱,它还可以是住房、是仓库、是车站、是舞台、是各种艺术空间...... 只要有创意,你说它是什么它就可以是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集装箱促进了这种空前上涨的终结。较低的运输成本进一步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而这就使雇主在与流动性要差得多的工人们谈判时更有底气。在这种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深圳工人的工资可以限制南加利福尼亚工人的工资,而当法国政府下令在不削减工资的情况下实施更短的工作周时,他们会发现,几乎是毫无阻碍的低成本运输使得制造商可以很轻易地迁往国外,从而避开更高的人力成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些发明能够改变一个行业,改变生活,改变世界。就好像汽车代替了马车。有些发明创造了一个平台,一种模式,极大的提升了效率,创造出各种新的可能性,与之关联的任何东西都将要被影响。当然,发明者未必是受益者。这本书讲的集装箱的故事,通过世界各地码头,陆运,工人,行业标准等等的细节让你知道今天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集装箱从哪里来,有多伟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商业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技术

                          这本书的书名并不太吸引人,但是由于我之前在中集出差过很长的时间,所以对这个主题比较熟悉。这本书从集装箱的产生,效率的提升,工会的罢工,成本的降低,运输的便捷等各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一段精彩绝伦的历史。集装箱本身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方方正正或者标准的圆筒形的小锈钢箱子。但是,它产生的意义非同凡响。1. 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2. 为什么要装载运输那么多零散的货物?把它们都装到一个集装箱中不就可以了?这就是集装箱产生的来源。3. 集装箱的产生及标准化,大大减少了底层工人的需求量,以及卡车的需求量。4. 集装箱的产生,避免了很多盗窃和丢失的发生。5. 集装箱的标准化,对底层工人利益造成了直接冲击,就跟每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冲击是类似的,因此,公会要求对底层工人进行补偿。每一次创新,都面临着大量技术之外的问题要解决。6. 集装箱本身如此简单,但是到其广泛使用,还是经历了很漫长的时间和链条,再次证明了商业上的成功,不仅仅跟技术有关,有时候甚至跟技术关系不大,反而跟社会环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连接很密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集装箱改变世界》读后感

                            集装箱不仅改变了世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享受了集装箱技术的福利,集装箱技术与全球化相互促进发展,让运输成本降低了 90%,也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让产品能最快速的从制造商转移到客户,运输效率的提高和时间成本、运输成本、存贮成本的节约综合产生的经济效益巨大。本书作者马克・莱文森,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畅销书作者,这本书他通过多方调研究,追踪集装箱的发展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商业奇迹。本书重点内容如下:1、集装箱是怎么发明出来的?"集装箱之父" 是个美国人,叫麦克莱恩,虽然他不是第一个发明集装箱的人,但他却是推广应用集装箱改变世界的重要的人。他曾是一名卡车司机,因为非常有经营和创新头脑,不仅将成本控制做到极致,还经常开动脑筋创新商业理念,善于抓住商机,逐步发展成拥有初具规模的货运公司。到了 1940 年二战背景下,美国国内物资生产、运输、物流进一步发展,他的运输公司做大做强,战后成为美国最大的运输公司之一。随着事业发展,高速公路堵塞,成为公司发展瓶颈,于是他开始建码头拓展海运业务,尝试搭建航运系统。他认识到,航运业的根本业务就是运货而不是通航,要降低货运成本,需要一整套货物处理新方法,包括港口、货船、起重机、卡车等等,影响了货运行业各个操作模式。他逐步改良系统,直到 1967 年美国打越战,需要大量的货物从美国本土运到亚洲来保障军队后勤,美国政府围绕效率问题进行优化,发现运用集装箱最好的 3C 原则,即一个箱子、一种货物、一个目的地,凭着这项业务,麦克莱恩的公司终于扭亏为赢,从美国国防部赚了 4.5 亿美金,迎来了集装箱的繁荣时代。启示: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创新的产品从发明出来到广泛应用,从亏损到盈利,需要漫长的过程,第一个推进的人不一定能享受到红利,还有就是许多创新发明,不仅仅是一个新技术,而是一整套系统工程,而真正的突破点实际上如何搭建好整个系统,并稳定运行下去,可持续性发展。2、集装箱是如何发展演变和对世界有什么影响?麦克莱恩由亏损到盈利后,拥有 31 艘集装船,营收大幅增加,行业变成热门行业,激烈的竞争导致价格战的开始,加之石油价格激增,整个海运体系开始崩溃,媒体纷纷唱衰集装箱运输业。但麦克莱恩认为集装箱改变了世界。一是集装箱带来了航运业的产业变革,改变了货运体系,大大减少了货运成本。二是集装箱给航运从业者带来了巨大改变。让货运业运输流程发生了变革,从业人员比如码头工人从抑制到接受,慢慢从搬运工作转变为操作机器的技术性工作,旧分工被替代,新分工被创造,工作更加体面。三是集装箱让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发生变化,大大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集装箱的推广,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大宗商品在世界范围流通,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方便对运进来的货物进行加工,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都是全球化分工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制造业带来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如丰田公司创造的及时生产模式,原材料无需库存,现用现定,极大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还有,集装箱让国际运输变得便宜安全,让制造商更有意愿在全世界范围寻找价格更低的原材料,推进整个地球成为一个大型工厂,各个国家分工协作,让处在分工链条顶端的制造商或零售商成为系统的关键。3、集装箱在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集装箱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先进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标准化。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通过标准化,实现全球范围内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动相配套的物流体系。如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集装箱制造中心和航运中心。中国的集装箱制造业自 1980 年创建以来,经过 14 年的努力,于 1993 年实现产销量世界第一,至今已连续保持了 14 年,并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即集装箱生产能力第一、集装箱各类规格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量世界第一。在全球的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的港口有 5 个,而且香港位居第一,上海和深圳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有启发~

                              给大家分享电子版集装箱改变世界这本书… 集装箱的发明,极大推动 20 世界生产力发展,20 世界财富面貌,是不是有点夸大?  就是 19 世纪的水平敲出这个水平不是问题,罐头的技术, 中国人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不倒下个结论…… 什么样的科技可以推动生产力呢? 集装箱他爹麦克莱恩,1914 年,麦克莱恩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普通农庄。1936 年,马克林创立了自己的运输公司。1940 接近二战,物流发展壮大, 经过不懈努力,他的运输公司不断壮大,成为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大公司。这个人很有天分, 这个人有没有天分,看他会不会剩成本?加油站定义、卡车司机拿出来姿势标准化,做到很极致,由于职业的关系, 麦克莱恩经常要去码头负责装卸货物,他在码头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每当大型货船靠岸,那些多达数百万件的大豆和玉米、各种药品、众多信件、各式机械等货物装载非常混乱,有的装在麻袋里,有的装在纸箱中,有的装在圆囤内,有的堆放在甲板上,更多的则是装在大小不一的铁箱或木箱里。这些货物总吨位通常达到数千吨,装载的混乱导致卸货非常麻烦,工人们或扛或抬,那些大型机械则依靠吊车协助人力进行货物装卸。这种装卸方式不但费时费力, 而且代价高昂,还容易造成码头拥堵。1953 改变这种落后的装卸方式呢?麦克莱恩陷入了沉思,他决定努力破解这一难题。因为一旦解决装卸问题,不但可以省时,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物流成本。麦克莱恩想到,自己运输公司卡车的轮距是一定的,并且车头可以拆卸。如果把卡车的车轮和车头拆卸掉,直接把后半段连同货物一起吊上货轮,岂不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搬运时间?如果一层卡车车厢可以放在货轮上,为什么不可以堆积多层?这样一来,基于卡车平板底盘为基础的集装箱就诞生了。1955 年,麦克莱恩先后收购了泛大西洋公司和沃特曼轮船公司,他要着手把自己的发明付诸实践 —— 把公司里的邮轮改造成储运货物的大金属箱。1956 年,麦克莱恩将泛大西洋公司所持有的邮轮 “理想 X” 号进行改装,在甲板上试装了 58 只集装箱,从美国诺瓦克出发去休斯敦卸货,结果发现与同吨位的杂货船相比,改装后的 “理想 X” 号因装卸货物而停靠码头的时间,由原来的 7 天缩短到 15 个小时,每吨货物的装卸费用也降为普通货船的三十七分之一。集装箱的首次使用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从此掀开了全球海上货运史上崭新的一页。1957 年至 1958 年间,麦克莱恩又将公司另外 6 艘游轮改建成集装箱船参与海运,集装箱海运的优势与影响逐渐扩大起来。1967 越战时期,美国军队劳师远征,后勤补给压力非常大,麦克莱恩名下海运公司的快捷、低价吸引了美国军方。对于麦克莱恩来说,自己的集装箱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是在一个非常成熟的货运行业里,而美国国防部无疑是他的最佳选择,所以两方一拍即合。麦克莱恩公司的货物从美国运到越南,卸下军用品后,装上越南的特产和资源, 跑到欣欣向荣的日本,卸下日本急需的资源后,再装上电器和小商品,直奔美国本土。一条闭合的初期环太平洋贸易渠道就在集装箱的统领下形成了。集装箱的广泛使用无疑是它走向世界的最好广告,随即,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它的额定值、标志和尺寸等进行了专门定义,集装箱迅速走进了世界各大港口。集装箱的问世, 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约了物流成本,使全球运输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真正实现了海陆联运,使得人类环球贸易能在不同区域、不同语言、不同单位的情况下实现货物的无缝运输。集装箱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即是前面提到的,为了运输标准化的集装箱,其他的运输方式也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标准化设施。二是集装箱所代表的标准化、集成化、组装化等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延伸到其他行业,对非物流行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商业模式能否不断复制,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业务能否做大。可复制性的前提是标准化。第三,集装箱加速了全球化进程。集装箱作为现代物流的最先进工具,加速了货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周转,也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因为运输费用的降低,企业将不再靠近码头建厂,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最优、成本最低的地方建厂,于是,每个商品都有了它的全球供应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好的书

                                1、马尔科姆确实是个天才,几乎完全踩住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实现运输效率提升多次冒险的精神非常值得尊敬;2、集装箱的发展是世界物流发展的缩影,对于全球贸易和运输效率的提升是巨大的;3、集装箱的发展也是全球科技发展进程的缩影,科技进步实现了装卸设备的不断更新,支撑更大的集装箱和集装箱船的建设投用;4、重大的决策过程中可以多利用下外部咨询公司,比如文中多次提到的 little 等,马尔科姆如果能多利用下外部智脑,可能会更加传奇(不影响他现在始终是个传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想象一下如果都是后文所列数据该是多么无聊,还好各种数据背后是真实的人和人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发明了工具,工具又改造了我们

                                    《集装箱改变世界》这本书不仅仅讲述了集装箱的发明历程和对原有生产系统的改变,更深入探讨了它在各个行业中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集装箱的出现推动了码头、造船、建筑等行业的变革,各行业都在努力适应这个新系统。同时,人们也一直在寻找各种提升生产效率的工具,从铁路、电报,到互联网,甚至是 AR/GC。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利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来击败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这个过程虽然可能导致大的托拉斯和垄断出现,但也确实降低了我们的生活成本,提升了生活品质。 然而,在追求无止境的效率提升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思考:除了效率,人的存在价值是什么?在大系统不断改变世界的潮流中,我们如何保留自己的独特价值?这是与本书内容相对立的思考点。 一方面,我们可以继续寻找类似集装箱这样能够改变世界的新系统;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思考在大时代的车轮下,如何坚守自己的人性和价值观。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集装箱的了解,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改变世界的是什么

                                      集装箱改变世界咋一看来,有点觉得一个小小集装箱有这么大能量吗?通读本书我们看到了集装箱背后,其实是由英国人开拓的自由贸易主义风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打开国门容许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这样不仅不会损坏本国利益,反而会增加本国财富。世界因为自由贸易在那之后发生巨大改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小小工具,撬动地球运输系统。改变世界不需要你是天才。你也可以.2023-08-28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集装箱真的改变世界

                                          很难想像集装箱这种技术的发明,能够这么大程度改变世界。借助于集装箱这一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又有很多新企业新商业模式得以创立。根据最新的数据,2024 年全球前 10 大集装箱港口排名如下:上海港 (中国) - 4915 万 TEU 新加坡港 - 3901 万 TEU 宁波舟山港 (中国) - 3530 万 TEU 深圳港 (中国) - 2988 万 TEU 青岛港 (中国) - 2875 万 TEU 广州港 (中国) - 2541 万 TEU 釜山港 (韩国) - 2275 万 TEU 天津港 (中国) - 2218 万 TEU 杰贝阿里港 (阿联酋) - 1447 万 TEU 香港港 (中国) - 1434 万 TEU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