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强者的逻辑

    任何读过《君主论》或对这本书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将两个词与这本书相关联,“毁誉参半” 但 “不可不读”。
     
    作为政治学的开山之作,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刊印四百多年来,从西方到东方,在宗教界、政界、学术领域和社会上都广泛地引起各种强烈的反响,甚至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君主论》被西方国家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但《君主论》却是一本赤裸裸的权术宝典,通篇都在教导君主如何获得权力,并掌握、运用权力。比如马基雅维利说,君主参与权力的游戏,要对权力进行计算,即使是人们的信仰也应该加以利用,当做君主实现目标的工具。又如,书中提到,“面对险恶的政治局面,君主既要像狮子一样勇猛,又要像狐狸一样狡猾”。“君主实现统治的最好办法,是让人惧怕,而不是爱戴” 等等。
     
    不过,我们阅读这本书时,更应当超越 “好坏”“善恶” 的评判,去考察深层次的一些问题。比如,马基雅维利写这本书,到底要表达什么?
     
    他强调的其实是一种 “强者的逻辑”。
     
    马基雅维利写作这本书时正处在一生中最不得志的困境里,而此时,佛罗伦斯正处在美第奇家族从僭主向世袭君主制发展的过程中。写作《君主论》的直接目的就是献给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小洛伦佐・德・美第奇。
     
    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即政治高于一切。他认为国家就是一个贮藏权力的容器和机器,李筠老师将之概括为 “权力的集装箱”。
     
    在西方,国家并不是天经地义的事物,是艰苦奋斗得来的,因此,要想获得统治的成功就不能循规蹈矩,而是要按照一套强者的逻辑行事。
     
    玩强者的游戏,意味着要去面对和解决无数的重大困难。《君主论》讲了各种各样君主的故事,远的有犹太人首领摩西、波斯王居鲁士、斯巴达创立者来库古、罗马创立者罗慕路斯、亚历山大大帝、波斯王大流士的故事,近的有斯福扎、博尔贾这些马基雅维利同时代的枭雄的故事。
     
    但说到底,马基雅维利就是在强调,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肯定成不了大事。而要成功地经营权力,最大的障碍不在外面世界,而在君主心里的教条。
     
    要想成为强者,君主应该将一切都纳入到权力的计算中,宗教信仰、传统美德、善良风俗都不应成为捆绑君主的锁链。为了达到权力的目的,所有丑恶的一切也可以被当作工具来谨慎使用。只有把权力最大化,才有希望创立一个新的国家,并维持和巩固自己的权力。
     
    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马基雅维利的思想,除了阅读本书,也可以听听《西方文明 50 讲》主理人李筠老师的解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马基雅维利:一位理想主义者

      “马基雅维利是政治现实主义的开创者和典型代表”,如果仅仅读过其 “出圈” 代表作《君主论》且被诸如 “人们忘记自己父亲的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还要快” 此类的直白之言挑动神经的话,如果聚焦于马基雅维利批判中世纪宗教信仰和力推政治摆脱神学与伦理束缚的话,得出这一结论并不显稀奇。其凝练犀利的语言、冷酷无情的叙事和对道德与民众的俯视加之毫不遮掩的渎神,无一不彰显出无情的现实主义色彩,乃至后世衍生出公认的 “马基雅维利主义” 和用于测量人格特质的 “马基雅维利量表” 这样赤裸裸地将人分门别类的概念工具。然而,如果在了解其个人境遇和彼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系统阅读其包括但不限于《君主论》、《论李维》、《佛罗伦萨史》和剧本《曼陀罗》等作品的话,“马基雅维利主义 = 强现实主义” 这一论断似乎就不那么无懈可击以致可被默认为真。甚至不夸张地说,马基雅维利与推崇 “哲学王”、追求城邦正义的柏拉图 “半斤八两”。与李斯的《谏逐客书》类似,马基雅维利写《君主论》不能完全排除其有自己的私人目的,毕竟从共和国国务秘书一朝身陷囹圄再到被迫退隐农庄,借 “上书进言” 重返政坛并不为过。除涉及私利,二者的相似之处还在于,“国是” 才是内容的主体。或是引经据典、或是鉴古观今,二人都借此向自己的输出对象讲述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对时事的分析,希冀对方能据此行事。但马基雅维利相比李斯又有更加宏观、更加超然的一面,也正是因为这种超然,其理想主义色彩远超李斯此僚。诚然,《君主论》有一个明确的输出对象,即当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洛伦佐・德・美第奇。但结合《论李维》这部更为体系化、更具雄心的政治思想论述,马基雅维利的对话者似乎又不那么确切了。他既把自己所著献给洛伦佐这样在位的君主和所有 “全新君主国” 的 “新君主”,又献给自己认为拥有新君主品质的两位朋友,更献给自己理想中的 “完美君主”。要理解马基雅维利所期望的君主或者说统治者是怎样的,可以借由思考他本人留给后世的一个谜题来入手,即马基雅维利推崇的到底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不同于亚里士多德通过不同标准的组合将政体划分为六类,马基雅维利的划分更加简单粗暴:“对人类行使权力的一切国家、一切领地,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古今皆然”。他将自己对这两种政体的论述分别写入《论李维》和《君主论》,这就给读者一种关于其思想的矛盾感与分裂感。其实对这一问题可以做一个 “一点两线” 式的思考,即一个目的,两条线索。首先,身处当时政治背景的马基雅维利,他的著书目的是很明了的,就是国家的强大与独立,再具体些就是佛罗伦萨的强大与独立,还是整个意大利的统一。除却这一目的,其他皆为工具,哪怕是他所推崇的 “新君主”。他所希望的君主是一个为了国家的 “善治”,有足够的智慧与能力把包括自己本人在内所有行为体的思想、情感和利益及其他环境变量都作为整个政治棋盘的棋子来计算与权衡的 “绝对理性主体”。其次,从这一目的出发,马基雅维利支持君主制还是共和制这一问题自然就转变为君主制和共和制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达成国家的 “善治” 这一更聚焦现实操作层面的新问题,因为有了最终目的这一 “主轴”,两种政体便具有了内在统一性。上述提及的 “两线” 即逻辑与时间两条线索。就逻辑层面来看,尽管君主制与共和制中统治者的责任、政府的目标、权力和秩序的维护等在具体实践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特征和运作方式,但在最宏观最抽象意义上却都是相通的,管理国家、平衡利益、维护秩序等都是政治制度的共同追求。而在时间层面来看,君主制和共和制是政治秩序演进、制度更迭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联系我国古代历史,会发现一个朝代的命运会历经漫长而曲折的演化过程,而这一过程投射到君主身上便有了诸如 “开国之君”、“守成之君”、“中兴之君”、“亡国之君” 等等相异却又一脉相承的君主人格。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任何一种政治存在的演进都会经历类似建立 - 稳定 - 内耗 - 毁灭 - 重建这般不尽相同却 “押着同样韵脚” 的循环过程。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就存在着也需要存在这般在时间维度上相互承接、相互注入动力和生命力的过程。不难看出,这是一种 “旁观者” 视角下的政治发展图景,马基雅维利理想主义的一面也就此展现出来。他希望统治者们能够拥有这样一项品质,即绝对的明智,看清政治趋势与逻辑的演变、排除错误的干扰并选择正确的道路,归结起来就是能够 “永远做对的事”。他期待存在一个 “绝对明智的主体” 来 “实时地” 建立和维护政治秩序,这个主体能够因时因地因事来主动安排政治的运转、使其切实地契合当时的政治需要从而达成现实资源所能支撑的最完美的政治现状。这样的主体与其说是人间的君王,不如说是超然世间的 “秩序之神”。与柏拉图为求城邦正义(righteousness)而寻找 “哲学王” 相比,其理想主义的程度不逊半分。当然,马基雅维利本人又清醒地知道这样完美的政治现实难以达成,然而这毫不影响他希望佛罗伦萨强大起来的初衷和对政治的满腔热忱,他持续而深入地思考与实践,为使国家摆脱分裂与孱弱而出谋划策。所以,他总归还是一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向世人展示出了一位理想主义者、一位以政治为 “志业” 者应有的强大姿态。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茁一读书|《君主论》

        🍓作者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生活在文艺复兴即将结束的时候。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我们熟知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是【美第奇家族】赞助的。要了解马基雅维利和他的思想,就躲不开美第奇家族和他们对佛罗伦萨的统治。・🍓《君主论》的写作时期,正处在美第奇家族从僭(僭越)主向世袭君主制发展的过程中。马基雅维利写作的直接目的,就是先给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小洛伦佐・德・美第奇。・🍓整本书回答了 ——政治是什么?政治为了什么?政治要怎么搞?政治当中最核心的团体,也就是国家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马基亚维利在书中主张的 “政治高于一切”,引领了现代政治的形成,成为现代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我们熟悉的完整的国家概念到了马基雅维利才出现,马基雅维利塑造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主权的事物,它对外独立,对内具有最高统治权力。・它有主权支配下的领土,人口,以及维持它运转的管理机构 —— 政府。・🍓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和《君主论》,只适用于君主,并不适用于普通百姓。・🍓既然是写给君主,那马基雅维利建议君主应该强化哪些能力?集中权利,会把权力最大化。会对各种权利进行折算和运用的能力。武力,建立良好的常备军队和法律,围绕当好军事统帅这个唯一的专业来进行修炼。敢于在道德上做一个强者,甚至为了挽救国家可以行必要之恶。君主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明君引领时代

          几个世纪前的一本书,虽然只有 7 万多字,但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震撼。唯有不断精进,早日登上自己的帝王之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为了意大利的解放,胜利?作者写的这本书,读起来即难懂但很有意思。君主论,论述君主的伟大,保有国家和扩张国家,建立自我军队的必要性,个人读起来对这块很模糊,原因可能是对那段历史不清楚,对时代背景没有了解,对西方的文化环境没有感觉,只是觉得不断的战争有几个是处于保卫国家与人民,大部分是不是处于私人的野心?这本书的伟大我认为是提出现代化的军队建设与我们生活的时代有关,其他的政治上的或对或错我看不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最著名,也是争议最大的著作。马基雅维利与他之前的整个政治思想传统决裂,抛弃理想主义的道德说教,用赤裸裸的现实主义教导君主 “有效的真理”,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强大,君主要不惜使用邪恶的手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马氏腹黑学

                马基雅维里从君主国家的产生、分类谈起,一直讲到作为君主应该如何保有国家,很多观点现在看来政治不正确,却道出了上位者必须的伎俩,简直就是欧版腹黑学。1,如何避免受到伤害(1)对抗阴谋的有效办法是不受大众的憎恨,古往今来阴谋很多,得逞的很少,因为搞阴谋的人往往不能单枪匹马,不树敌是令自己远离阴谋伤害的好办法。(2)取悦民众不是为了造富百姓,而是让反对者没有激怒众人的借口。马氏眼中,权利是最根本的,所有一切善举都是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利。(3)文官体制下的君主是危险的,因为人民已经习惯了接受官吏的命令,君主对人民来说更多是象征,而没有实际的影响,人民对谁当君主无所谓,缺乏人民拥戴的君主非常容易受到阴谋的伤害。2,如何去伤害别人(1)坏事一次做绝,好事慢慢常来。损害的行为要一下子干完,以减少人民痛苦的时间;但是恩惠应该一点一点给予,以便人民能够很好的品尝恩惠的滋味。(2)对殖民地,或者好好对待,或者毁灭。对殖民地的人民应当加以爱抚,否则就应当将它们灭掉。因为人们受了轻微的侵害,能够进行报复,但是对于重大的损害,他们就无能为力进行报复了。(3)侵害一个人,要到我们无需害怕他们会报复、能报复的程度。3,集权国家与封建国家:(1)占领集权国家是困难的,因为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利,可以调用更多的资源;但是一旦征服,就可以较容易的保有,因为这种国家的官僚与君主之间本质上是雇佣关系,官僚依附的权利关系而非特殊的个人。(2)占领封建国家则容易,因为在封建国家,很容易找到一个对君主不满的贵族,从而从国家内容打开缺口;但征服后要保佑这个国家则很困难,因为往往被消灭的是君主的家族,而非所有残存的贵族,那些当初帮助你打败老对手的贵族也会因为得不到满足而成为你的对立面。4,统治被征服地区的方法:(1)毁灭掉。此法最彻底、最有效也最容易招致骂名,但可以从根上斩断与过去的联系,过一段时间后再移民进入被摧毁的地区,能有效避免此地的叛乱;(2)亲自前往并驻军。此法成本较高,且驻军有被包围、被同化的危险;(3)建立一个友好的寡头政府(傀儡政权)。此法为古今中外使用,是最高效的,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傀儡政权基本上涵盖当地的精英,在当地的影响要足够强大,否则很难起到稳定统治的作用。但矛盾的是,如果这个傀儡真的足够强大,也就很容易不受控制。5,关于军队(1)国家的基础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良好的军队是良好法律的保障。(2)本国军队优于雇佣军,雇佣军以金钱为目的,缺乏本国军队保卫家、国的内在动力。(3)雇佣军优于外国援军,因为雇佣军往往缺少核心领导,而外国援军常常团结一致,并且完全听从外国人的命令。(4)战争应该以保持自己实力相对增加为目标。谁促使他人强盛,谁就自取灭亡。从这个意义上,特朗普以削弱中国为目的外交方式是正确的。6,恐惧比拥戴更具有力量:(1)爱戴依靠的是恩义这个纽带,但人性是恶劣的,只要对自己有利,这根纽带就会有裂纹;恐惧则不然。(2)人民爱戴君主,是基于人民的意志;人民畏惧君主,则基于君主的意志。7,从进忠言和君主的贤明想到的(1)忠言不是来自于某个忠臣,而是来自于君主的贤明;(2)想通过进忠言改变上位者,是天真的想法。上位者如果足够贤明,那些所谓忠言只不过是与其恰巧相合而已;如果上位者不贤明,忠言就是自我毁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种外国译本看着实在是累,有时候人名都记不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伪君子进阶之书

                    2022 年读完的第一本命运女神唾弃君子,青睐小人,最青睐伪君子想起了菲茨・杰拉德的名句 "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如此看来,伪君子天生具有 "第一流的智慧" 极大多数人都是 "伪君子" 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 "伪君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原点与阶梯

                      如果你发现牛顿的微积分非常粗糙,或者孔子的政治理论其实模棱两可,那很正常。而且恭喜,你摸到了所谓批判性思维的门框了。马基雅维利生活在几百年前的一个混乱但很小家子气的政治氛围里,权术也好,政治伦理也罢,并不精致高深。他的可贵,或者说难以磨灭的伟大之处在于,当整个欧洲的君主都在凭着一己欲望拍脑袋,而整个欧洲的学者都在为拍脑袋找借口的时候,马氏却开始用利益、理性,进行因果分析,至少是相关性的分析。他想写一部资治通鉴,而且是去意识形态化的资治通鉴。这种理念就是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至于书中所写,怎么当君主,怎么赢得人心,怎么攻略城池,怎么带兵,怎么料民,窃以为,不看也罢。无论老少,作为现代人,都不该看三国。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