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西方”视角的文明地标
本书脱胎于作者在 “得到” 课程《文明地标 30 讲》,通过 “符号”-“想象”-“组织”-“大工程”-“城市”-“文明碰撞”-“重大技术发明”-“现代社会”-“挑战未来” 这系列主题,每个标志阶段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标进行图文并茂的介绍,易读,适合中学生学习,文明的脉络也设计的不错。1989 年同学到美国写回来的信,开头就讲美国的先进富裕中国 100 年也赶不上,出国后同学们聚会津津乐道的谈论谁拣了台彩电或谁几百美金购买了一辆车。20 年前作者书中写的欧美著名景点,也是作者相当年龄出国旅游的打卡圣地。但只是过去 30 多年,中国一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超过欧美,花姐打卡地也变成伊斯坦布尔了。说这些不是要骄傲自大,人的进步标志就是 “破除迷信”,过去面对西方是仰视,现在只要多读书,可以平常心的平视了。书中颂扬的雕塑大卫像的米开朗琪罗是伟大,可也因为他是弯的,吹捧马斯克伟大的火星计划,其实也是资本的需要,他更应该先支援发展他的故乡南非。几十年来西方文宣的灌输,西方代表了文明和先进,没想到世界变化快,各种事实很快让人祛鬽,都是一样的人是要和平,都能发展起来,世界进入多极化是必然,西方近代的优先发展不是人种优秀,是欧洲战争的激烈竞争,战争是技术发展的源动力。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6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四十五个地标,万种可能。书荒时刻,恰逢其书。一读便停不下来。按着时间轴跟着林老师走遍了世界,看了四十五个世界性地标,读了四十五段背后的历史,从符号的世界到未来的无限可能。这是一本人类的极简文明史。每一段历史都展示了人类文明的曾经和未来,人类有幸通过机缘巧合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立足之地发展到如今。德尔菲神庙中的神谕说:“生存和毁灭只在一瞬间”、“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从《巴别塔》上帝打乱人类语言的故事到马斯克的 space X 以及人类移民火星,人类文明也不过才短短六七千年。这六千年来,人类遇到了太多自然的考验,其中太多的万骨而枯、一将而成,我们这些后视镜看见了太多也看见得太少。几千年前的神谕现在看来是一语成谶。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3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人类文明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这本书的最大亮点是叙述脉络新颖特别,通过四十五个精选的文明地标,让读者对地球文明进化简史有了一个简洁直观的了解。作者在序言里说人类文明就像一个有机的 “生命体”,从牙牙学语的小婴儿到阳气十足活泼好斗的青少年,再到磨去棱角、中规中矩的成年人,如果没有新的契机,最终将会变得孱弱而走向衰亡。一路走来,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首先是语言、文字的出现,让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提高了沟通协作的效率,接着人类一路开挂,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发明趁手的工具,形成有效的组织,既团结合作干大工程,也同样利用组织对付 KO 竞争对手…… 看看现在的人类文明,像得了消化不良、虚浮水肿的病人,亟待进行饮食调整,甚至节食瘦身,让惨遭破坏的环境得以恢复,也让地球歇口气别再升温,更不要再为争夺资源引发世界大战。地球不大,但宇宙很大,把人类共同的聪明才智用在关键节点上,少作甚至不作,是不是就死的慢点!书中片段,摘引一二 :⚓️蜣螂,俗称屎壳郎,古埃及人称其为 “圣甲虫”。他们认为,太阳能划过天际一定有 “人” 推着他,而屎壳郎每天的工作都是推着圆球滚动,因此太阳后面也应该跟着一只屎壳郎。既然太阳是神,屎壳郎也得是神。把屎壳郎封神,这在古代文明中绝无仅有。⚓️西递胡氏可以追溯到 904 年,彼时唐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昭宗预感自己即将被废,于是把刚出生的儿子托付给一个叫胡三的部下。胡三带着龙种逃难到江西婺源,为躲避追杀,小孩改姓胡,取名 “昌翼”,胡氏宗祠中间的牌位就是胡昌翼。胡昌翼一系被称为 “明经胡”,出过多位知名后人,名气最大的要算胡雪岩和胡适,他们都是李世民的子孙。⚓️东印度公司最辉煌的时候坐拥 26 万军队,远远超过英国军队,真正的 “富可敌国”。英国政府遭遇财务危机的时候,东印度公司总能及时地向财政部伸出援手。当时印度最重要的几个地区,像孟加拉、金奈和孟买,都被他们控制。可以说,统治印度的不是英国国王,也不是印度的皇帝,而是一家公司,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英国文官制度里,考试只是手段,核心创新在于顶层设计。具体来说,他们把文官群体分为两类: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包括首相和内阁大臣,即各个部长,他们属于同一个党派,经过选举产生,负责决策;事务官,通过考试产生,负责决策的落实和执行。通过这个设计,英国人在决策和执行之间画了一条分界线。⚓️充足的净水资源使罗马成为超级大都市。日本学者盐野七生认为,考虑到罗马帝国的人口和疆域,包括罗马城在内,历史上暴发传染病的次数非常少,原因就是饮水工程。充足的供水和高水平的公共健康水准使罗马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超级都市。⚓️隋朝之前,中国的水路运输是割裂的,资源和人口只能在独立的小网络里交换,而杨广第一次把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从南到北串联成一个整体,相当于把局域网变成互联网,由此启动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必然成为促进帝国统一的强大力量。⚓️1860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正式动工了。据说,有一次半夜起床上厕所,皮尔森发现墙角有个老鼠洞,有只老鼠出来进去,畅通无阻。受老鼠的启发,皮尔森开了一个脑洞,火车能不能像老鼠一样在地下开呢?伦敦的人口率先突破了 500 万大关,而同期的巴黎和纽约,还不到伦敦的一半。伦敦当地人管地铁叫 “the tube”,意思是 “管子”。和下水道一样,这个管子也在地下,运送的是城市中最重要的资源 —— 人。⚓️“自由” 最早出自《荷马史诗》,本没有特别含义,而不断扩大的 “阴影” 和压迫感,为 “自由” 注入全新的意义 —— 不仅意味着个体 “自由”,还意味着城邦独立。希腊人认为,只有城邦独立,才能延续个体自由,以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他们热衷的民主制度。在波斯阴影扩张的压力下,“自由” 逐渐成为希腊人的核心价值观。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想到火星上走一起自从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句话火了以后,有多少人内心萌动,愈加想不顾一切地出走,去看看这个广阔的世界。但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不得不安于一室埋头苦干,四处为生活奔波,去看看世界的梦想也只能埋藏在内心。幸好我们还有阅读。通过纸上世界,我们一样能到达远方。林楚方的《世界这么大,带你去看看:人类文明地标 45 讲》一书,便是带领我们云游世界的导游。本书来源于得到上的一个热门课程《文明地标 30 讲》,经过作者梳理拓展,丰富内容,便成为现在的 45 讲。世界这么大,我们该从哪里游起?在本书中,作者透过世界上 45 个著名地标的表象,对其重新进行解构和分类,根据文明历史的性质,划分出符号、想象、组织、大工程、城市、碰撞、重大发明、现代世界、挑战未来这九大板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这个世界,感受人类文明历史的恢宏。作者用通俗风趣、深入浅出的文字,帶著我們來一场深入人类文明历史本源、探索不同时空下的文明足迹、重新发现世界的环球文明深度之旅。这个地球上有着许多在人类漫长历史中历经磨砺留存下来的建筑和物件,成为记录人类文明变迁的一种标志。有些即使只剩断瓦残垣,也曾经有过文明的辉煌时刻,人类社会便是在这种探索、建立、打破、改变的历程中不断循环,一步步积累,发展到如今的现代文明社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冷知识人类最遥远的足迹到过哪里 1977 年 9 月 5 日,旅行者号离开地球向深空奔跑。1990 年 2 月 14 日,旅行者 1 号留下了一张太阳系 “全家福”。这是人类第一次用眼睛,而不是依靠理论,看到太阳系的样子。2012 年 8 月,旅行者 1 号飞离日球层(太阳风和星际物质碰撞的界面)。这是里程碑意义的旅行。它们站到木星、土星的面前,照片上是美丽的土星光环,它们旁观了木卫一的八座活火山,发现土卫六存在液态海洋。而之前只有模糊的印象,或者理论上的假说。这本书涉及的,中国发明的瓷器、威尼斯玻璃匠人、牛顿万有引力以及现代科学的所有成就,都被旅行者号使用。它们每秒钟都能创造人造物抵达最遥远距离的纪录,我动笔时,它们距离我们 233.5 亿公里,连光都要奔跑 20 多个小时才能到达。它们还要在银河系轨道上奔跑几十亿年。如果有一天被其他智慧文明捕捉,对方将听到人类的音符 —— 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江苏古琴宗师管平湖的《流水》,还能听到火山、地震、雷电,风声、雨声、海浪声、脚步声、心跳声、笑声,以及几十个语种的问候,其中包括一句闽南话:“太空的朋友们,你们好吗?吃了吗?有空就来看看吧。” 如果哪天,人类文明悲剧性地消失了,在旅行者号的光盘里,还能找到我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文明的地标,看懂过去,看见未来1⃣️ 从过去到未来人类的地标,一个个都像沉默的故事,告诉着我们历史的足迹。过往的人们以及未来我们将要去何方?2⃣️ 古老的石碑和城墙融会了想象的金字塔和大教堂血脉相依的胡氏宗祠,了不起的巴黎凡尔赛宫和迪拜棕榈岛,人类改变世界的奇迹,就此产生。3⃣️ 挑战未来这一章中,日本丰岛美术馆,让你感受到曾经的人间地狱有了艺术的加持,变成完美的天堂北极星掠过,又让我们思考人类最远的足迹可以到哪里?🌿 这本书通过文明的地标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着迷于人类丰富的想象中。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后感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口的集聚效应,带来了交流,技术创新与融合。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城市的重要性。历史上从早期的聚落形态到后来形成的中心城市,说明了城市的出现是人们的行为活动自发产生的结果。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充满人文的厚重,还有老祖宗的智慧在那里。21 年河南境内的暴雨,郑州灾情那么严重,旁边的洛阳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小,有的说是占了地利,谁又知道有没有老祖宗在庇佑呢。以前学习地理的时候,课本里面提到过城市发展到最后,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当时没有特别留意。现在想想,逆城市化现象可能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比如同时还发生了人口出生率下降,地区经济增长停滞延缓等等。工业领域常常提到规模效应,那么城市领域应该也有规模效应。大城市带来的资源禀赋,不是一般的小城市可以比的。东亚模式的日韩,都是人口不断集中的。虽然确实会有大城市病等问题,但带来的协同发展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城市作为一个地理单元,不断在朝上和朝下发展,向天空要空间,向地下要交通。只要人的生物属性没有改变,那么大多数人还是更向往城市生活。动漫里的天空之城,飘浮在天空中的城市,实现起来难度可能还比较大。相比较而言,建立一个海上漂浮城市难度就稍微小一点,这个已经在探索实现中了。如果在未来能够出现一座海上漂浮城市,那么新的规则与秩序可能就会诞生,可能会类似古希腊城邦,到那时的文明又会是另一番景象。这本书很能拓展人的视野,希望更多的同学可以看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中国发明的瓷器、威尼斯玻璃匠人、牛顿万有引力以及现代科学的所有成就,都被旅行者号使用。它们每秒钟都能创造人造物抵达最遥远距离的纪录,我动笔时,它们距离我们 233.5 亿公里,连光都要奔跑 20 多个小时才能到达。它们还要在银河系轨道上奔跑几十亿年。如果有一天被其他智慧文明捕捉,对方将听到人类的音符 —— 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江苏古琴宗师管平湖的《流水》,还能听到火山、地震、雷电,风声、雨声、海浪声、脚步声、心跳声、笑声,以及几十个语种的问候,其中包括一句闽南话:“太空的朋友们,你们好吗?吃了吗?有空就来看看吧。” 如果哪天,人类文明悲剧性地消失了,在旅行者号的光盘里,还能找到我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世界太大🍁如此痴迷第一,当然不仅仅是炫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全人类大脑里建立一个认知:这片沙漠里有最多的世界第一。看起来简单粗暴,但符合人类最原始的心理 —— 既然是第一,我得去看看。这些 “第一” 支撑迪拜成为奢华度假目的地。🍁作为建筑迷和历史迷,雨果用专业、细腻和富有情感的笔触,描写了巅峰时期圣母院的建筑、艺术和生活,文学名著的加持让圣母院成为超越时间、信仰和王权的存在。🍁夜晚是琥珀色黄昏的天下,小鸟澄清的眼睛里蕴含着天空的倒影,哪怕蚊子飞进房间里微弱的嗡嗡声,听来也是音乐。在这里,梭罗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每个毛孔都散发着喜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文明进程中伴随着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看完本书 get 到了 45 个人类文明地标,原来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实实在在有意义的 “打卡地”,惊讶之余,发现文明进程伴随着灾难性事故的发生,阅读时结合自己的职业思考一二。1. 文明之间相互借鉴(抄袭)、融合。有意思,看到别人走过的路,就能看见自己的未来,你说神奇不神奇?历史学是未来学。2. 事故的缘起:这本书里有几处提到了文明的进程中伴随着生产性的事故发生,比如:①科罗拉多河上屹立的胡佛大坝,在建造过程中隧道工程非常艰难,作业强度很高,尽管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巨型钻孔机,仍然有一百多名工人因为事故失去了生命。②超大规模城市的助推器伦敦帕丁顿地铁站,在修建过程中有过事故。③ 格林尼治时间没有通行全球之前,1853 年,美国发生一起严重的列车相撞事故,死了 14 人。原因是两列火车的工程师,都按自己家乡的时间工作,而两地有两分钟时差,这两分钟闹出了人命。④恐怖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当时的人是怎么解决的,对现在的生产安全又有什么启发,值得探索。3. 立法,有法可依。现代生产性事故也需要 “审判”。是文明的进步。“血亲复仇” 很大程度上根植在人性里,面对被塔机砸死的丈夫,妻子冲进项目部,二话不说殴打项目经理,这不就是当代血亲复仇的写照。尽管法律 “审判” 结果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死亡,走工伤程序,赔偿人命价。至此程序正义完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也死了。看到的过程中难免联想到《三体》,恒纪元、乱纪元、精准的万年历…… 最后: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
你的无畏来源于无知。Your lack of fear is based on your ignorance.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人类文明发展史航海钟的发明在于要解决航海过程中的经度辩识问题。而另一个意外衍生的效果是,人类对于时间的管理颗粒度越来越细致,这是在时间维度上的进步。那么同样的,汽车、火车、飞机、火箭的发明也让人类在空间维度上实现了大幅度的超越。蒸汽动力、电力,让人类在利用能源的水平上得到了飞跃。无线电,半导体,让人类在信息传递的效率上越走越快。当下的人类文明在各种创新的加持下,快速发展和演进。往往一种制度、一个发现、一项发明都会相互促进,并裹挟着人类社会向前狂奔。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应该说,是很幸运的,它不同于人类历史上的以往,至少战争和饥荒并不是大范围的,同时科技让我们的生产力大幅提升,生活水平也有保障。虽然人类的文明仍在高速发展,但是如果冷静想一想的话,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星球又过于脆弱,我们都将生存在某种极限之中,地球上的所有物质将是地球这个系统的极限,而最终,考验人类文明的将是,我们是自我毁灭还是能够突破极限。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类最遥远的足迹到过哪里 1977 年 9 月 5 日,旅行者号离开地球向深空奔跑。1990 年 2 月 14 日,旅行者 1 号留下了一张太阳系 “全家福”。这是人类第一次用眼睛,而不是依靠理论,看到太阳系的样子。2012 年 8 月,旅行者 1 号飞离日球层(太阳风和星际物质碰撞的界面)。这是里程碑意义的旅行。它们站到木星、土星的面前,照片上是美丽的土星光环,它们旁观了木卫一的八座活火山,发现土卫六存在液态海洋。而之前只有模糊的印象,或者理论上的假说。这本书涉及的,中国发明的瓷器、威尼斯玻璃匠人、牛顿万有引力以及现代科学的所有成就,都被旅行者号使用。它们每秒钟都能创造人造物抵达最遥远距离的纪录,我动笔时,它们距离我们 233.5 亿公里,连光都要奔跑 20 多个小时才能到达。它们还要在银河系轨道上奔跑几十亿年。如果有一天被其他智慧文明捕捉,对方将听到人类的音符 —— 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江苏古琴宗师管平湖的《流水》,还能听到火山、地震、雷电,风声、雨声、海浪声、脚步声、心跳声、笑声,以及几十个语种的问候,其中包括一句闽南话:“太空的朋友们,你们好吗?吃了吗?有空就来看看吧。” 如果哪天,人类文明悲剧性地消失了,在旅行者号的光盘里,还能找到我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