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青铜时代的战争:蕨类战争》主要讲上古历史,作者以网络语言的风格描述了三皇、五帝、夏、商及周初时期的历史,摒弃了通史的晦涩难懂,以通俗、幽默的语言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对比于另外四部的命名,用蕨类来命名这一时期估计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民风较为质朴吧。本书一个特点就是对几位上古美女的形容,描述相当的详尽有趣。女娲与宓妃、瑶姬与精卫、嫘祖、妹喜、妲己、褒姒...... 中国的历史着实有趣,一但江山移主,朝廷动乱,一切的罪孽都归在女人的身上。妹喜、妲己和褒姒都是夏、商、周三朝末代帝王宠妃,不排除后代史学家为了举证夏桀、商纣、周幽王的罪行而夸大了红颜祸水的危害,以警示后人。无奈后代帝王秉性难改,沿袭着先人的错误,又相继产生了西施、吕后、貂蝉、杨贵妃等祸水,莫非这就是爱江山、更爱美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幽默风趣晦涩难懂

      我们最后做个比喻,用以了解一些分封制社会和皇权专制社会 —— 中国前后的两种社会形态的区别。譬如草原上有一千群狮子,象征着中国的一千个诸侯。其中有一群狮子实力最强,狮数最多,这群狮子被标志为 “周”,这群狮子中的狮子王,叫作 “周天子”。而其他九百九十九群狮子,也各自有王。但是由于主动和被动的原因,这九百九十九群狮子的王,都不同程度地听从最大狮群之王 “周天子” 的号召。这就是当时的分封制社会。如果 “周天子” 的这群狮子,蚕食鲸吞,把其他九百九十九群狮子全都一群群击败了,收编在自己这一大群之内,使得草原上就剩这唯一的一个庞大狮群了,那么,这就是后来秦汉唐明清这样的统一帝国了。“周天子” 也就该改称 “皇帝” 了。这就是皇权专制社会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年前的文化与3000年前的文化

        这本书弥补了我在历史上关于神话历史部分的内容。行文风格上有着浓浓的本世纪初上世纪末的梗:F4,星语星愿,非典(现在都新冠了好吗)。作者对于儒家的历史观是非常不待见的,尧舜禹汤,之间都不是和谐的禅让,而是刀光剑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性是真正的史书:舜逼尧,禹逼舜

          潇水在这本书提出了很颠覆三观的看法,那就是尧舜并非禅让,而是被逼退位。很有意思,跟我们印象中的三皇五帝为了国家,把自己的位置禅让给有能力和德行的人。正好相反,舜和大禹是通过血淋淋的手段获取权力的。从统治者角度来看,史记无意是很好的道德教学典范,起到后世标杆的作用,作为准绳;但是从现实和人性的角度来看,竹书纪年似乎更真实,看的更贴切合理,更符合 “人性”。还有就是,武王伐纣,真如儒家所说的那么正统吗,细节可看本书。个人认为未必,正如潇水所说:对纣王的 “荒淫无道” 要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知,对周文王的 “积善累德,仁名远博” 也要保持谨慎客观的态度。历史,往往是人们机遇当下对过去的理解。儒家当中的武王只不过是因为孟子他们在阐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候,需要拿出古人来举例,所以才让所谓的三皇五帝成了神,同样,也需要举反面案例,那就是桀纣,他们就被丑化成了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面符号。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定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相信什么狗屁权威。要学会质疑。其实,历史上最终胜利者往往都不是那些讲仁义道德之辈,也不是儒家号称的仁者。往往是那些狠角色,当这些狠角色获取胜利后,他们会有意识的把自己打扮成 “德至矣” 的仁者。所以不是仁者使他们胜利,而是胜利使他们变成了仁者。历史不过就是个任人打扮的的小姑娘罢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没有什么圣人,只有最真实的人

            圣人都是被后来的文人为了向君主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进行美化包装的;所谓的圣人,在他们各自生存的真实历史中,也会做出一些不圣之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