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罗辑思维:人文篇》
我自己干活干到所谓有心流的时候,也就是浑然忘我、完全沉浸在此刻创造的愉悦的时候,最容易蹦到脑子里的诗就是这首《江雪》。欣赏这首诗不需要江,也不需要雪,只要我在隔绝外物、独享美好的时刻,这首诗就是为我写的。人性不变,我们心灵中那些柔软的、容易被触动的地方就不会变。在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篇幅里,就可以体味吟赏古往今来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人独享的福分。格式引文:【罗振宇著。罗辑思维:人文篇】读客文化.2020:37.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jvKh5q0SISOu4XL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可以让思维进阶认知升华的一部好书这是逻辑思维这套丛书里面,最受启发的一本书。比如说到了成为学霸的三个条件: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的升级路径和某种可以激发出来的可以碾压他人的天赋。这三句话淋漓尽致地说明了怎么围绕目标成为高手的进阶之路。比如说到网球教练铂金斯的作用,一般都会想起及时反馈的作用,但罗胖在这个作用之外,重点提到了第二个作用,就是把天才的价值,嵌入到正常的社会结构里找到他们的位置。这和吴伯凡老师说的企业的保健医生,是一样的逻辑。比如聪明人为什么不好打交道的问题,罗胖分析的原因是社会性思考太少、社会连接度太低。所以神通莫扎特成为了中国的 “伤仲永”。莫扎特悲剧的根源就是社会能力失调,这会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每一个想进步的人的进步方向不要失调。里面有太多的观点和逻辑,值得反复思考,每看一次就会有新的启发出现。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通过人文视角,理解商业与世界维度的边界👋 开场引导段:它不直接教你商业,但能帮你理解商业背后的 “人” 和 “故事”💡 金句清单🌟 初见惊艳 1.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是因为它纵向地拓展了那个时代人类的认知边界 → 真正有价值的 IP 内容,也是能拓展用户认知边界的 2. 故事是最符合人类心智的沟通方法 → 科技创始人要把技术价值讲清楚,最好的方式就是讲一个好故事,而非堆砌参数 3. 诗歌最神奇的地方,不是描写这个世界,而是创造一个世界 → 商业和产品亦是如此,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要创造新的需求和可能性🧱 思维重构 1. * 学科进步的第一步就是命名” → 在构建 IP 系统时,为你的方法论或产品概念命名,是形成独特认知资产的关键一步。2. 每一个行业都有它公众的一面。这一面,往往都是经过了有意无意的包装之后呈现给公众,再经过公众有意无意的误解,最后成为我们看到的样子。但是,只有你深入到它的关系和利益网络中,你才能理解一个行业的真实逻辑 → 需要深入理解行业 “台下” 的真实利益与关系,才能做好真正的商业化内容 3. 有什么样的媒体就有什么样的信息。媒介一变,信息就变了 → 内容产出必须适应不同媒体的特性,才能最大化信息传递效率和效果📈 增长启发 1. 想要写一个好故事,就要找到这个秩序,找到反差,做出改写,一个好故事,就这么诞生了 → 建品牌故事时,找到其产品或技术与市场 “反差” 的地方,往往是引爆点 2. “被观看” 成为了一门大生意,这就对很多产业有了重大影响 → 为创始人做 IP 背后的逻辑,能被 “看见”,能被 “观看”,本身就是巨大的商业价值 3. 任何物种活下来可能都得是三个因素俱全:会适应、能等待和运气好 → 需要适应市场变化,耐心耕耘,并抓住机遇💬 沟通建议 1. “因为大家心知肚明,这是游戏,没有那么多对失败后的恐惧 → 很多时候,用 “游戏化” 的思维去面对挑战,能有效降低团队的心理包袱,激发创造力📎 推荐结语对于我们技术背景的创始人 / 管理者,我从书中提炼出 3 个可立即应用的建议:1. 用 “故事” 包装你的技术 2. 理解 “媒介即信息” 的本质 3. 建立你的 “认知优势”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设计心理学》里说了,沟通的要点有四条。第一条,叫示能。顾名思义,就是展示功能,别人一看到你的设计,就能马上反应过来 —— 它是啥?怎么用?至于错误的用途,自动屏蔽,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脑子里。当然,也不能排除,即使你把功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用者还是会手滑误操作。所以,沟通的第二个要点,就是约束。也就是我不想让你做的事情,你根本就做不到。比如,用 Wo rd 打字,当你在没保存的情况下,直接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是关不掉的。设计者会弹出来一个提示,上面只有三个按钮 —— 保存、不保存、取消。这就意味着,是否保存,你必须亲自做一个决定。你不可能越过这一步,直接退出。再比如,有一台机器,一共 10 个零部件。假如随便组装的话,能演化出 10 的阶乘 —— 也就是 350 万种组装方法,这显然不现实。所以,每个零部件上,其实都有一些特殊的设计,让它只能跟某个特定的部件,按照特定的顺序组装在一起。比如,这个螺丝只能安在那个螺帽上,10 个部件相互锁定,谁都不可能站错位置。也就是说,设计者有一项使命,要把用户错误的选项全都锁住,那么正确的答案就很容易选出来了。这就是设计的第二个要点,约束。设计沟通第三个要点,叫映射。也就是产品设计要映射出我们约定俗成的习惯,把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模拟到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比如,电脑上的文件夹,其实计算机里面的文件都是散着放的。但是为了让你看着方便,所以才设计出了文件夹这个东西。在这个约定俗成的框架里,还要明确产品的每个操作,会映射出什么样的结果。比如手机的音量键,我们一看就知道,按上边是提高,按下边是降低。当然,假如换一个环境,就要根据当地的风俗改变设计。比如我们中国人习惯说上下五千年,总觉得身后是过去,眼前是未来。但是有的地方就不一样,南美洲一个叫艾马拉的印第安部落,就管未来叫 “背后的日子”,说的时候还会用手指指身后。所以要建立正确的映射,就必须搞懂使用者的习惯。沟通的第四个要点,叫反馈。也就是用户的每一个操作,都要第一时间得到一个清晰的反馈信号。说白了,事事有回音,你得靠谱。即使用户的要求你一时半会儿做不到,你也得告诉他。比如程序里的进度条,它其实就是在说,你知道为了你,我有多努力吗?再等一下下吧。还有我们经常用的滴滴打车,司机收钱时的那个硬币的声音;还有看电子书时,纸张翻页的声音等等,都是为了让你的操作,得到习惯的反馈。介绍了《设计心理学》说的,设计的四个要点。其实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哪怕是一件再简单的工业设计品,都遵循这四点。因此,一项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也包含着很多原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好书推荐一个惩罚系统,变成了激励系统 —— 从竞争系统,变成了合作系统。这样学习过程就变成了游戏过程,可以想象一下,孩子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学习动力问题是不是就改善了很多?游戏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改善系统,也可以用于自我管理,也就是对付自己。很多人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都有两种负面感受,要么觉得无聊,要么觉得焦虑。这两种感受,说白了就是难度问题。如果事情太简单,你会觉得无聊;如果太难,你又会觉得焦虑。而游戏,恰恰可以改善这些感受。游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制造一种心理状态,叫 “心流”。也就是全神贯注地沉浸其中,去做一件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精编 757《罗辑思维》节目,多角度理解人文!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认知。从越多角度看待问题,就能从越多角度认知世界,你就能发现事物的关联,看清世界的运转方式,把握事物的全貌和本质,就有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罗胖从一本好书、一个新现象、一件新鲜事中,分享人文新视角,不断刺激你思考,让你用欣赏的眼光,发现身边的美好。它不是答案,而是通向答案的钥匙之一。一旦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事物,你就能拓宽认知的边界,保持头脑开放,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解决令人束手无策的难题!翻开本书,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容突破大大小小的瓶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