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部经典之作,我曾一遍又一遍地翻阅。每次靠近它,几乎都能深深地触及到自己的心灵,震撼到自己的灵魂,获得精神上坚不可摧的依靠。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是主人公桑地亚哥信奉的真理,他一直在用行动诠释给我们看,并且他做到了,创造了大海上的奇迹。是他,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告示给我又一个人生箴言: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奥德修斯”

      不自量力的还手,直至死方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梦见羊群

        有多少次,我都想劝他放弃了,你看他,肩背那么痛,手也不听使唤,我想,就不用去梦见狮子了吧,梦见羊群也好啊,跟天上白云一样的羊群。可他无法放弃他的对手,或者说是可以倾听他自言自语的朋友,也是一起并肩作战抵御鲨鱼的战友?他无法放弃的,到底是什么?Ay 这个音该怎么发声呢?钉子钉进木桩的声音,是可以想象的,可穿透了掌心的声音,除非亲历,外人,怎么可能懂。当然,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Ay 让我们去梦见狮子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人与海丨失败者的飞翔

          海明威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了大部分童年时光,喜欢读图画书和动物漫画,也热衷于听各种故事和模仿不同的人物。他的母亲希望他能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但他却承袭了父亲的兴趣,打猎、钓鱼和在森林、湖泊中露营。海明威在青年时期经历了一次火车事故,受到严重伤害,这一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这种对生死的思考和关注贯穿了他的作品,使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命运和死亡的思考。他参与的一系列战争,更是加深了这份思考。战争与海明威海明威亲身参与过三场战争。在一战中他是救死扶伤的救护车司机,在西班牙内战中他是坚定的反法西斯斗士,在二战中他是勇敢的战地记者。一战爆发时,海明威积极参与,并且表现非常英勇。尽管他由于视力问题不能如愿作为士兵直接参与战斗,但他仍作为红十字会救伤队的一员前往意大利前线,担任救护车司机。海明威曾多次面对战场上的危险,他在一次战斗中被奥地利军队的迫击炮击中,身上中了 227 块弹片。在一次在输送补给品时,他受伤并将意大利伤兵拖到安全地带,因此被意大利政府授予银制勇敢勋章。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海明威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前往西班牙,他在前线组织起了民间力量,为西班牙共和国部队筹集物资。他还曾加入了西班牙的国际纵队。这个纵队由来自 56 个国家的三万多名志愿兵组成,他们与共和国部队一起抵抗佛朗哥领导的法西斯政党长枪党。他在前线亲手杀过敌人,每天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纪录片《战火中的西班牙》和《西班牙土地》。直至斗争失败他才回国。二战期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前往欧洲,他曾亲眼目睹并记录了诺曼底登陆和解放巴黎的过程。他不仅是一个观察者,还积极参与了战争。他曾组建自己的游击队,进行情报搜集和侦察工作。他不仅承担了报道战争的责任,还深入战场。在巴黎解放战役前夕,他带领小分队在敌人控制的街道中穿梭侦察,冒着生命危险记录军事情报。他还曾改装自己的钓鱼船,在古巴沿海一带巡逻,搜索德国潜艇。二战中,他身受 230 多块弹片伤害,多次飞机失事,十多次脑震荡。《太阳照常升起》首次出版于 1926 年,背景设定在 1924 年至 1925 年间的巴黎,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一战后的迷茫和失落,描绘了他们在战后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永别了,武器》首次出版于 1929 年,以海明威自己在一战期间的经历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对个人命运的摧毁,以及爱情在战争中的脆弱。《丧钟为谁而鸣》首次出版于 1940 年,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讲述了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执行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的任务的故事。《第五纵队》首次出版于 1938 年,这部剧本是海明威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创作的,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描述了美国人菲利普・罗林斯和德国人麦克斯受共和政府保卫局的派遣,潜入叛军的侦察所,最终粉碎了叛军在马德里市内的间谍网的故事。老人与海我是抱着读海明威全集的计划去阅读的,从《太阳照常升起》开始,然后《永别了,武器》,然后发现我并不是很喜欢海明威的风格,我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了解冰山下的事情,就直接去重读《老人与海》。他也是个不靠想象力去写小说的作家,必须是自己经历的。他经历了战争,才有了以上作品。老人与海,也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我相信他也代入了他自己,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自己与故事合二为一。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用了八周的时间写完了《老人与海》,他认为这是他 “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他说 “现在发表《老人与海》可以驳倒认为我这个作家已经完蛋的那一派批评意见”。因为评论家们对他的上一部作品的评价不高,有的甚至很苛刻,认为他的文才已经枯竭了。写完《老人与海》,直到去世,他再没有写出任何一部虚构作品。失败者故事的开始,是一个失败的老人。他的 “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他已经 84 天没有捕到鱼了,再过 3 天就追平了上次连续 87 天没有钓到鱼的记录。前 40 天是有个男孩跟他在一起,但是在他 40 天都没有捉到一条鱼的时候,男孩听从父母的吩咐离开了他,上了另一条船。在《圣经》中,40 天有些意味深长。上帝为了惩罚世间的罪恶,降下大洪水,洪水持续了 40 天,淹没了整个地球,只有诺亚方舟中的生命得以幸存。摩西在西奈山上与上帝共处了 40 天,上帝向摩西传授了十诫和其他律法。耶稣受洗后被圣灵引导到旷野,禁食并经历了魔鬼的三次试探,这一过程持续了 40 天。另外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期 “大斋期” 也是持续 40 天。在大斋期间,天主教徒会以斋戒、施舍、克苦等方式补赔自己的罪恶,并准备庆祝耶稣基督由死刑复活的 “逾越奥迹”。这些 40 天的共同点,都是人们如何在困境中坚守信仰、保持忍耐和顺从。复活节前有一个被称为 “圣周” 的时期,是大斋期的最后阶段,是复活节前夕的准备时期,标志着对耶稣死亡与复活的纪念的开始。这 7 天加上两个 87 天,正好是 87 天。他已经 84 天没有捕到鱼了,再加上之后在海上的那 3 天,刚好是基督从受难到复活的 3 天,又是一个 87 天。他两次连续 87 天捕不到鱼的经历,也是暗示人类处在不断重复、循环受难的过程。尼采 “永恒轮回” 的理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不断地重复和再现,现在所经历的事情在未来也会再次发生,这种循环没有止境。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越来越强大。但至此,他依旧是个失败者。他曾经是成功的。他脸上有着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皮肤病变、他双手上有着因为用绳索拉大鱼勒得很深的旧伤疤。这些都是他过去成功的标志,他的经验刻在了他的身体里。可如今,在成功来临之前,在捉到鱼之前,他就是个失败者,无论他过去曾经如何。失败者就要遭受冷眼,失败者就要遭受嘲笑。男孩的父母让男孩离开老人,其他渔夫也拿老人开玩笑。他开始变得谦卑且不自知。困境总是比成功先来,长久的失败会磨灭人的意志。老人展现出坚不可摧的精神之前,是靠回忆过去的成功度日。在出海前的一晚,他梦见了狮子。狮子在出海前的一晚,他梦见了狮子。“梦见小时候见到的非洲,长长的金色海滩和白色海滩,白得刺眼,还有高耸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们,不再梦见发生过的大事,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打架,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妻子。他如今只梦见某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 为什么是海滩上的狮子,海滩上不应该有狮子才对。海滩作为连接陆地与海洋的边界,老人或许正经历着身体上的衰老和外界的种种挑战。梦中的狮子像小猫一样在薄暮中嬉戏,他怀念自己年轻时的勇气和力量,并且他希望通过这次出海重新找回那种状态。 这是书中老人第一次梦到狮子。狮子是老人的力量、勇气和尊严。书中第一次提起狮子,是老人与孩子聊棒球。老人说,我像你这样的年纪就在去非洲的帆船上当水手了,我见过狮子在傍晚到海滩上来。小孩说,你说过。老人说,我们继续来谈非洲还是棒球。小孩选择了棒球。这时是出发前的白天,老人已经 84 天没有捕到鱼了,男孩为他的晚饭操心,为他的衣服担心。他如此落魄,他试着提起年轻时候的自己,试着提起狮子,男孩却没兴趣再重复听下去。他心里想着狮子,于是,晚上就梦见了。之后是在船上,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过程。老人精疲力竭,他想,但愿它睡去,这样我也能睡去,梦见狮子。他又想,为什么如今梦中主要只剩下了狮子?在他快要战胜大马林鱼的时候,他入睡了,他梦见了黄色海滩,第一头狮子来了,其他狮子也来了,他等待更多的狮子,他感到很快乐。第三次梦到狮子, 发生在故事的结尾,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老人睡在自己的家里,男孩坐在他身边,老人正在梦见狮子。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老人与鲨鱼共进行了五次艰苦卓绝的搏斗,每次搏斗的结果都充满了挑战和遗憾。第一次是一条灰鲸鲨,老人用鱼叉成功杀死了这条鲨鱼,但鲨鱼在临死前咬去了大马林鱼的大约 40 磅肉。同时,老人的鱼叉被鲨鱼带走,还失去了系在大马林鱼身上的绳子。 第二次是两条加拉诺鲨来袭,老人用绑在桨上的刀子刺入其中一条鲨鱼的眼睛,并设法击退了另一条,但大马林鱼又被吃掉了四分之一。 第三次是之前逃走的那条加拉诺鲨再次袭来,老人用断了的鱼叉把手刺入鲨鱼,最终杀死了它,但大马林鱼又被吃掉了一部分,他的刀子也折断了。 第四次是两条星鲨,由于刀子已断,老人只能用短棍击退这两条鲨鱼。大马林鱼的半个身子都已经被咬烂了。 第五次是成群结队的鲨鱼,老人只能用短棍和后来找到的舵把进行劈打。尽管他奋力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止鲨鱼将大马林鱼吃光。战斗结束后,老人只剩下了一个舵把和鱼骨架。他打败了鲨鱼,却没留得住他的成功,最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失败者的飞翔有人说,老人已经获得了比物质成功更深层次的胜利,他会受到尊敬。但他没有带回一条完整的大马林鱼,他仍然会继续挨饿。他是成功的,但他最终还是失败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是虚无的。人生是荒诞的。《老人与海》不仅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抗争的小说,更是一部深刻表现存在主义哲学的现代寓言。存在主义认为,人拥有绝对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行动和生活方式,但这种自由也伴随着巨大的责任。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导向不同的结果,包括成功和失败。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失败并非完全负面的,而是自由选择的必然结果之一。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就像是人生。我们生来就是孤独。“你胜过了那条大鱼”“我是在那之后失败的” 是啊,老人是失败的。他胜过了那条大鱼,却败给了人生。孩子背着他哭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人与海

            海是老人赖以为生的地方,从壮年到暮年,身体会慢慢老去,但倔强而好胜的性格从来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老人的捕鱼技能是专业的,他知道这条大鱼最终会被鲨鱼给吃掉,他明白自己所面临的险境以及逃离困境的方法,但仍选择直面困难。那架飞机其实是去寻找他的,可以想像在老人出海捕鱼的三天里,男孩想尽了帮助他的方法,那个男孩在等待他的归来,他是男孩心目中的英雄。不能说是好胜,老人年轻时和人扳手腕,尽管每次都得了冠军,却并未沉醉其中,因为他知道右手对于捕鱼的他来说多么重要。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