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一个小村落看中国

    翻开只因久闻大名,掩卷不禁深怀敬意,因为作者身为学者的严谨、身为知识分子的担当,身为中国人对乡土乡亲的深情。试试用李倩老师推荐的 “四大天王”—— 人、事、物、理 —— 对本书内容做个小结。一、人 1、作者:费孝通先生(1910—2005);2、对象:1936 年江苏省吴江县附近开弦弓村的村民。二、事 1、成书:作者赴英留学前在开弦弓村生活调研两个月,在上海至威尼斯两周的航程中写成手稿,后经导师指导于 1938 年写成博士论文 “Peasant Life in China”,翌年在英国出版,直至 1985 年中译本才出版,名为《江村经济》。2、内容:开弦弓村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传统及习俗、生产活动、收入与分配消费等等。作者于 1957 年、1981 年分别再访该村,写成 “重访江村”、“三访江村”,记录了跨越近 50 年的变化。三、物 1、关注重点:1)水(水乡的水 —— 影响建筑布局、物流网络、副业资源)2)地(土地的地 —— 关乎农业生产、家庭及社会关系、交易及资本活动)3)丝(生丝的丝 —— 副业及乡村工业探索的重点,带来家庭结构改变)2、展现方式:1)文(叙述平实质朴、情感表达克制)2)图(示意图简洁明了)3)表(数据统计具体翔实)四、理从实际(现状、问题、需求)出发,找接地气的方法。原以为近一个世纪前的专著会有些生涩,没想到不拽专业术语、文字流畅易懂,仿佛透过纪录片镜头,看乡村生活的画面徐徐展开,跨越时空却分外亲切。原来彼处的 “昨天” 曾是这样,对此地的今天也多了一份了解。原来有一种深情,是尽可能了解真实的你、尽全力让你更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就要读经典的大家之作

      《江村经济》是专业课老师推荐的参考读物,不愧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典范,这种论文水平,真的是顶礼膜拜。《江村经济》虽然只研究了一个乡村的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状况,但根据社会研究方法中的 “解刨麻雀法” 来说,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代表很多类似的情况。从对这个乡村深入的了解,可以窥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大部分乡村的真实情况。费孝通先生的这本书可谓中国人类学社会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其中用到的田野调查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新鲜,但在当时是里程碑式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详实而全面的农村经济切片

        江村一书,更多是解构乡土现象的底层经济基础,而乡土一书,更多是抽象乡土现象的概念与内核。费先生通过对吴江小村庄的考察和分析,对乡村存在的各种世袭的风俗习惯和各种观念找到对应的经济背景,以期反映出整个 “中国农村的生活” 的许多方面。为这些在现代文人笔下作为挖掘出背后的经济的、环境的、心理的因素。与那些只揭示中国国民劣根性现象的中国现代文人相比,我在心理上更倾向费先生,因为他的描述非常贴近我所感受到得乡情、民情。当然,可能这也是他社会 / 人类学家的身份或立场所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是 1939 年英国 Routledge 书局出版我所写的 Peasant Life in China 一书的中译本,原书扉页有《江村经济》中文书名,今译本即沿用此名。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原应由我自己动笔,但在该书有条件翻译时,我一直忙于其他事务,无暇及此。今由戴可景同志译出,无任感激。应译者要求,我在书前说一说这本书写作和翻译的经过。

            转发
            评论